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8 08: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丝瓜果肉白嫩、口感丝滑沁甜,深受人们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丝瓜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
B.丝瓜里有多个种子是因为丝瓜花的子房中有多个受精的胚珠
C.丝瓜的多数花为雄花,雄花仅含有雄蕊,所以多数花不会结果
D.丝瓜的种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2.如图第花的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上图可看出,该图所示的花既是两性花
B.只有[4]、[5]、[6]组成的雄蕊才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C.图中结构[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D.受精后,图中结构[3]将发育成果实,[6]将发育成种子
3.如图是植物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胚是新植株的幼体,由甲图中的①②③构成
B.乙图中的a、b是由甲图中的②发育而成
C.丙图中的①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a
D.丁图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
4.我国培育的世界首例“克隆藏羊”在青海顺利出生。“克隆藏羊”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藏羊群体中的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有性生殖 B.营养生殖 C.出芽生殖 D.无性生殖
5.银杏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植物。每年3、4月份,可在部分银杏枝头观察到裸露的胚珠(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银杏的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B.银杏可以通过种子繁殖
C.胚珠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银杏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
6.春天来了,种子发芽、果树开花,图中生物的生殖属于出芽生殖方式的是(  )
A.秋海棠的叶 B.小麦种子
C.马铃薯 D.水螅
7.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它值得我们用心去珍爱,让我们得以体验这个世界的多彩与美好。据此完成(1)、(2)、(3)题。
(1)孕育新生命对父母来说极其不易,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珍爱生命。所有人生长发育的起点是一样的,都是(  )
A.胎儿 B.受精卵 C.胚胎 D.婴儿
(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子宫内膜 B.输卵管 C.胎盘 D.羊水
(3)某小学的一名教师18年坚持为女儿拍“生日照”,记录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的过程,与“女大十八变”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分别是(  )
A.子宫和雌性激素 B.卵巢和雌性激素
C.子宫和月经 D.输卵管和雌性激素
8.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雷鸟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说明雷鸟能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0.在灭蚊剂普遍使用的地区,人们发现杀虫剂灭蚊效果变差。下图①~④表示一段时间内蚊的数量变化,[ ]→喷洒灭蚊剂→[ ]一段时间后 →[ ]→喷洒灭蚊剂→[ ],下列排序最合理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11.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发育成胚泡时所需的营养由卵细胞提供
B.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这样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家蚕、家蝇、螳螂的发育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
D.青蛙的肺发达,能适应陆地生活
12.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俗语有“劝君莫打三春鸟”,春天是鸟类繁殖季节,科学合理的是(  )
A.鸟卵的卵黄和卵白共同发育成雏鸟
B.晚成鸟刚孵化出来就可以独立生活
C.鸟类受精摆脱了水的限制,其方式为体内受精
D.影响人工方法孵化鸟卵主要因素的是光和养料
13.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偶尔遗精不会影响健康
B.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龄略早于男孩
C.青少年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
D.“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引起这种变化的器官是子宫
14.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利用普通的二倍体西瓜与经秋水仙素处理过的四倍体西瓜杂交,形 成种子不能正常发育的西瓜果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西瓜的果实和种子分别由胚珠和子房发育而成
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形成是无性生殖的过程
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的生殖细胞能够正常结合
D.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有性生殖将无子性状遗传给后代
15.大丰港动物园里的“云儿”(雄性)和“震生”(雌性)是两只特别受欢迎的大熊猫。下图为大熊猫的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一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云儿”的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B.“震生”有两种类型的性染色体
C.“震生”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
D.后代的性别与“云儿”无关
16.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植物杂交实验,尤其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做得最多。其中豌豆子叶的黄色(Y)和绿色(y)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基因组成为Yy的黄色子叶豌豆自花传粉,子代的基因组成是(  )
A.都是YY B.都是yy C.YY、Yy或yy D.Yy或yy
17.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准备两个黑色纸盒,一个盒内装20枚黑棋子,另一个盒内装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子。实验统计数据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黑色棋子表示精子,白色棋子表示卵细胞
B.白色棋子表示X染色体,黑色棋子表示Y染色体
C.每次两枚棋子随机结合之后不需放回袋中
D.实验结果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18.下列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是第23对染色体
B.儿子体细胞中的Ⅹ染色体不可能来自于父亲
C.女儿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
D.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都为1/2
19.如图表示一定区域内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区域内某种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后,害虫群体中开始出现抗药性变异
B.由A点到B点,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但仍有一定量的害虫存活
C.由B点到C点,害虫群体中抗药性的个体逐渐减少
D.害虫的这种抗药性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20.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的基因往往是成对存在的
B.每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
C.基因往往有显性、隐性之分
D.受精卵中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21.广东海洋生物种米主富多样,下图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③→②→①
B.①是生产者,海内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积累最多
C.②③④是消费者,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④获得的能量最多
22.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圈中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生态系统随着生物种类越丰富往往越稳定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的生殖方式相同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
D.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可以用来酿制红酒、白酒、黄酒等产品
24.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中的(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阶段
D.原始生命→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阶段
25.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正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体内控制杀虫毒素合成的基因成功导入棉细胞内,获得的棉具有了抗虫性能,其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
二、综合题 (共5题;共45分)
26.如图是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A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    。
(2)当A萌发时,胚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3)B图所示该植物的花粉落到雌蕊的    上就完成了自花传粉。
(4)在C中完成受精后,   将发育成D番茄果实。
(5)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通过花粉管到达胚珠后,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图A中的    。
(6)E是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它是由6种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    器官。
27.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为伞藻嫁接实验。A、B是同种伞藻的两个品种,其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结构如图所示,细胞核位于假根内。C为A.B两个品种嫁接示意图,嫁接成功后又将伞帽剪去,则再生长出来的伞帽与   (选填“A”或“B”)一致。
(2)乙图为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①为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花粉,②表示   ,是新植物体发育的起点。
(3)丙图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若d表示卵期,则c表示的发育期是   ,家蚕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   (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4)一个受精的鸟卵,它的   将发育成一个雏鸟。
28.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少女(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受精过程,该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   中完成的。
(2)胚胎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
(3)D图中,胎儿通过[   ]   和脐带从妈妈的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入母体的血液,由母体排出。
(4)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   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5)婷婷进入青春期的明显的特点是   。
29.大豆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普通大豆植株在生长后期,茎、叶中的叶绿素逐渐降解,茎和叶的颜色由绿变黄(简称非滞绿),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影响产量。近年来我国提出大豆振兴计划,大豆振兴从育种开始。
(1)科研人员对普通大豆进行辐射处理,在子代中发现了一种滞绿突变体,该突变体在生长后期,茎、叶、果皮均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且种子成熟后透过种皮观察到子叶的颜色依然保持绿色(简称滞绿)。从遗传学看,大豆的滞绿和非滞绿是对   。进步研究发现,滞绿突变体中控制叶绿素降解的基因发生改变,据此可以判断大豆出现滞绿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
(2)为研究该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若用字母T/t表示这一对基因,则理论上子代非滞绿大豆中基因组成是Tt的植株共   株。
②为了尽快统计出子一代的性状及比例,最好以   的滞绿性状作为选择指标。
A.茎 B.叶 C.果皮 D.子叶
(3)我国有16亿亩盐碱地待开发利用。滞绿大豆与普通大豆相比,产量有一定提升,如果增加滞绿大豆的耐盐碱能力则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希望。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育种方案,并简要说明操作方法。
   
30.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构成此生态系统除了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应有    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各生物通过    关系构成多条食物链,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猫头鹰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2)该生态系统若被DDT污染,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3)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并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    的(填有限或无限)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2分)
31.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低盐膳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研究证明,低盐饮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效果更佳。那么,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某学校生物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将200粒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差无几的正常大豆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甲组 ①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 ②用湿纸巾包起种子放入塑料袋中,置于温暖处保湿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种子没有萌发
乙组 ①将种子放____在中浸泡6小时左右 ②用湿纸巾包起种子放入塑料袋中,置于温暖处保湿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种子正常萌发
(1)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   因素。
(2)实验中,甲、乙两组形成   ,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   和空气两种;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
32.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   .
(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   .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   ,原因是   .
(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   .
(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
答案解析部分
1.D
2.D
A、 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做单性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由图看出此花是完全花、两性花, A符合题意;
B、 4柱头、5花柱、6子房组成的雌蕊,而不是雄蕊,B不符合题意;
C、 1花药中的花粉落到4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而不是受精,C不符合题意;
D、 受精后,图中结构3胚珠将发育成种子,6子房将发育成果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图中:1花药,2花丝,3胚珠,4柱头,5花柱,6子房。
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
3.A
4.D
5.C
6.D
A、秋海棠通过叶片直接产生新植株,此过程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是无性生殖的实例,而非有性生殖。A错误。
B、小麦依赖种子繁衍后代,种子的形成需要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这是有性生殖的典型特征。B错误。
C、马铃薯的块茎能够直接长出新的马铃薯植株,这同样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无性生殖方式。但选项中的“特例”表述不够准确,因为无性生殖有多种形式,如扦插、嫁接等,块茎繁殖只是其中之一。C错误。
D、水螅并不通过分裂成两个相同的个体来繁殖,而是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出芽生殖是水螅等生物的一种特殊无性生殖方式,其中母体的一部分会形成芽体,芽体成熟后脱离母体成为新个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性生殖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够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而无性生殖则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通常能够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通过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准确判断题目中各选项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断无性生殖的具体形式时(如C选项中的块茎繁殖),要准确理解其生殖过程,避免被不准确的用词所误导。同时,对于D选项中的出芽生殖,要明确其与分裂生殖的区别,以免混淆。
7.(1)B
(2)C
(3)B
(1)卵细胞 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的生命之旅开始于受精卵。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胎盘是维持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卵巢和雌性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
故选:B。
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即是发育的开始。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8.C
A.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且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而图中A、a位置不同,A说法错误。
B.图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且A与a或B与b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B说法错误。
C.图中,A与a或B与b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而且位置相同,为等位基因,C说法正确。
D.A与a,B与b均是等位基因,却没在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等位基因的概念。
(1)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且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
9.C
A、"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句话描述的是春天的风(环境因素)使得江南的岸边重新变得绿意盎然(生物变化)。这体现了环境因素(春风)对生物(植物)的影响,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雷鸟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在冬季,雷鸟的体色会变得较浅,与雪地背景相似,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而在夏季,体色则会变深,与周围的植被背景相似。这种变化是雷鸟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的特征。B正确;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句话描述的是种植在南山下的豆子(一种植物)与周围的草(另一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豆子与草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和阳光等资源,导致豆子生长受限,而草则生长茂盛。这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而不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这是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而进化出的特征。退化成刺的叶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仙人掌能够在缺水的环境中生存。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答案为: C。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生物可以适应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环境。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光照等)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体现了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例如,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例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该题主要考察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等。
10.A
11.A
12.C
A 、鸟卵中的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能发育为雏鸟的结构是胚盘。A错误。
B 、晚成雏刚孵化出来时,全身裸露;早成鸟刚孵化出来就可以独立生活。B错误。
C 、鸟类是有性生殖,受精摆脱了水的限制, C 正确。
D 、鸟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影响人工方法孵化鸟卵主要因素的是温度。D错误。
故选: C 。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3.D
A、遗精是男孩在青春期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性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也不会影响健康。A正确。B、在青春期,男孩和女孩都会经历身高的快速增长,但女孩通常比男孩更早进入青春期,因此她们的身高突增的年龄也会略早于男孩。这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现象,B正确。
C、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他们开始关注自我,思考未来,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产生较多的心理矛盾,C正确。
D、在青春期,女孩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包括乳房的发育、月经的初潮以及体型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主要是由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引起的,而不是子宫。子宫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孕育胎儿和产生月经,但它并不直接参与青春期的身体发育和变化,D错误。
故选D。
青春期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年龄上是从10到20岁,女的比男的提早2年进入青春期,女的为10~18岁,男的为12~20岁。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性发育和性成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4.C
15.A
16.C
若基因组成为 Yy 的黄色子叶豌豆自花传粉,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子代的基因组成是YY、Yy或 yy。
故答案为:C。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7.D
18.C
19.B
A.变异具有普遍性,害虫群体中,本来酒瓯抗药性个体和不抗药性个体,而不是使用农药后才开始出现,A说法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由 A 点到 B 点,害虫数量下降,这是由于农药的作用,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但仍有一定量的害虫存活,这部分存活下来的害虫可能具有抗药性或者对农药的耐受性较强,B说法正确。
C.由 B 点到 C 点,害虫数量又开始增加,这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害虫群体中抗药性的个体逐渐增多,而不是减少。因为具有抗药性的害虫能够存活并繁殖后代,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子代,使得抗药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逐渐增加,C说法错误。
D.害虫的抗药性变异是可遗传的,这种抗药性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c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考虑:
(1)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能遗传,有的不能遗传,有的对生存有利,有的对生存不利。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20.B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A说法正确。
B.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B说法错误。
C.在体细胞中,基因往往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C说法正确。
D.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分别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基因,所以受精卵中有父母双方的基因,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基因也往往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3)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把性状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21.C
22.A
23.C
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不符合题意;
B、抗虫棉运用转基因技术,它的种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不符合题意;
C、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繁殖速度慢主要是防止腐烂,符合题意;
D、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氧化碳,所以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可以用来酿制红酒、白酒、黄酒等产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生物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0世纪末,随着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了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技术-即系统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信息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等。
24.A
25.A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因此,转基因技术运用的基因工程。
故答案为:A。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DNA重组技术,即利用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经过体外切割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或受体生物构建转基因生物,该种生物就可以按人类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表现出另外一种生物的某种性状。因此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6.(1)空气
(2)胚根
(3)柱头
(4)子房
(5)胚
(6)生殖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包括:种子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且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3)植物要想结出果实与种子首先必须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为:传粉与受精。图B所示过程为一朵花的花粉从雄蕊的花药到达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的过程,为自花传粉。
(4)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要D子房才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5)参与受精作用的两个精子形成于花粉管中,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与卵细胞在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
(6)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根、茎和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3)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
27.(1)A
(2)受精卵
(3)成虫;d→a→b→c
(4)胚盘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伞藻的细胞核位于假根内,由于实验是将B的伞柄嫁接到A的假根上,所以图二中的C若嫁接成功,将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剪去后再生出的伞帽与A一致。
(2)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如图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图: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②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3) 丙图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若d表示受精卵期,则c表示的发育期是成虫期,家蚕的发育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4)图丁是鸟卵的结构。其中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3)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8.(1)输卵管
(2)1;子宫
(3)2;胎盘
(4)38
(5)身高突增
(1)人体进行生殖时,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处形成后,边分裂边向子宫内移动,即胚胎发育在输卵管处就已经开始。
(2)胚胎在1子宫内发育。
(3)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并通过2胎盘从母体内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
(4)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当胚胎成功着床后,胚胎继续发育,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此称作胎儿.母体怀孕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5)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1)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
29.(1)相对性状;可遗传
(2)446;D
(3)①转基因技术,将耐盐碱的基因转入滞绿大豆的基因组中;②杂交技术,将滞绿大豆与耐盐碱大豆进行杂交,得到耐盐碱能力强的滞绿大豆;③诱变育种,诱导滞绿大豆发生变异,选择其中耐盐碱的个体进行培育。
30.(1)分解者;吃与被吃(捕食);4;草→鼠→猫头鹰
(2)猫头鹰
(3)自动(自我)调节;有限
31.(1)非生物
(2)对照;清水
(3)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温度;子叶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非生物因素。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所以实验中,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清水,这样与甲组中的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结果,甲组种子没有萌发,乙组种子正常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温度和空气两种。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非生物因素。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所以实验中,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清水,这样与甲组中的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结果,甲组种子没有萌发,乙组种子正常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温度和空气两种。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32.(1)对照
(2)灭菌
(3)接种乳酸菌;不能;高温杀死乳酸菌
(4)加入乳酸菌后的试剂瓶是否密封;甲
(5)无氧
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对照,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灭菌,这样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加入乳酸菌并搅拌均匀,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中的接种.如果未冷却直接加热,会因为高温杀死乳酸菌,导致实验失败.(4)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加入乳酸菌后的试剂瓶是否密封.你推测甲、乙两组试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甲.(5)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生存,才能把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无氧条件下.
故答案为:(1)对照;(2)灭菌;(3)接种乳酸菌;不能;高温杀死乳酸菌;(4)加入乳酸菌后的试剂瓶是否密封;甲;(5)无氧.
本题主要是以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为知识背景. 一是考查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二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