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生态系统的构成(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2.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作用,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能通过资料分析、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调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理解生物成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形成整体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2.教学难点:
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回顾上一节已学知识。以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环境密切联系,引入生态系统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说出生态系统的含义,列举大量生态系统的图片,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通过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深入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各成分的作用。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讲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生活着或多或少的生物,每种生物又都在适应和影响着周围的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池塘中的荷花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可见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的含义
教师提问:这个统一整体是什么呢?
学生:生态系统。
教师追问: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学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教师举例:常见的生态系统有湿地生态系统、黄海森林公园、九龙口风景区、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小型生态瓶等。
学习目标二:生态系统组成
教师提问: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呢?下面我们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下生态系统的组成。
展示
池塘生态系统:
学生分析:池塘生态系统可以分成:非生物环境和生物成分,非生物环境包括光、水、土壤、空气等。生物成分包括浮萍、鱼、虾、藻类、蚯蚓、细菌和真菌等,这些还可以分成生产者,主要是浮萍、藻类等植物,消费者主要是鱼、虾等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蚯蚓、细菌和真菌等。
师生总结生态系统组成:
教师提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总结:
非生物成分主要是光、土壤、空气、水等,是生物活动的场所,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
量。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吸收
光能并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也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获得物质和能量。包括草食动物,如
兔、鹿等,肉食动物,如狼、虎等,杂食动物,如鸭、猪等。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获得物质和能量。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又能回归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利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教师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能否孤立存在?
学生讨论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营养关系。如猎豹需要捕食羚羊等草食动物才能生存下去,像这种,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取食与被食的关系叫做捕食。蛔虫寄生在人体内才能获得食物,像这种,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以吸收营养物质的寄生与被寄生的关系叫做寄生。
教师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呢?
展示调查活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调查:
1.分小组在校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找出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小组同学通过调查,在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营养关系后,尝试绘制了图7-7所示的示意图。
交流:小组同学讨论调查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包括哪些生物。各小组相互交流,反思上述的营养关系示意图是否完善。
展示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图片,并说出其中包含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学生讨论分析:生产者有小麦、杂草、周围的树等,消费者有昆虫如蝗虫、飘窗,鸟类如麻雀等,分解者有细菌和真菌,蚯蚓等。
完善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图:
想一想,议一议:有人为了防止鸟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为什么?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中,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还是它们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环境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因此,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课堂练习】
1、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成分的是( C )
A.蘑菇、猫、电脑病毒 B.蝴蝶、小鸟、珊瑚
C.鸟、细菌、冬眠的蛇 D.水、猫、小草
2、生活在同一棵树上的蚂蚁会帮蚜虫驱赶天敌、照顾后代,当蚜虫受到蚂蚁触角的“按摩”后,能分泌含糖量高的“蜜露”供蚂蚁取食,请判断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关系是( A )
A.互助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3、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 )
A.分解者;细菌、真菌
B.生产者;植物
C.消费者;动物
D.非生物因素
4、美丽的校园可以看成一个校园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校园里所有的( D )
A.花、草、树木 B.老师和同学
C.教室和运动场 D.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5、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A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捕食者
6、同学们在课堂上绘制了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表达合理的是( C )
A. B. C. D.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