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7.2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8 08: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2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1)通过讨论与分析,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2)通过研读素材,知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2. 科学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身边的某个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辩证地看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
2.教学难点:
(1)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学会绘制食物链和食物网。
(2)阐述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强化对生态系统含义的认识。以游戏猜成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捕食形成的关系——食物链的学习。通过分析草、兔、狼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食物链的含义。小组合作讨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活动,归纳总结出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方法。以草原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从而构建食物网的概念。并通过分析总结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第二部分是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样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传递的。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培养小组合作、团结互助,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视频中提到的是什么成语吗?
学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讲解: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体现的是捕食关系,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什么样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又是如何在生物之间传递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食物链和食物网。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
教师讲解: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兔吃草,狼捕兔,在草、兔、狼之间就形成了被食与取食的捕食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你们能描述出食物链的含义吗?
学生: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称为食物链。
教师提问: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多少条呢?如何理解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食物链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小组讨论一起来了解下。
展示讨论: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几条食物链?
目标:理解生物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
素材:图7-8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常见生物。
学习与讨论:
1、分小组研读素材,讨论图中哪些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2、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连接不同生物,表示它们取食者。
交流与评价:
1、小组展示画出的捕食关系示意图,说明图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2、各小组数一数,图中最多能有几条食物链?
教师依次提问: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连接不同生物,表示它们取食者,并说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学生完成捕食图:
教师提问:食物链如何书写呢?书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写出食物链:草→鼠→鹰,并描述出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析出食物链书写注意事项:1、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终点是最高消费者。2、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不能进入食物链。3、箭头方向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也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教师提问:该草原生态系统最长、最短的食物链分别有哪些?
学生写出最长的食物链为草→虫→鸟→蛇→鹰,最短的食物链有草→鼠→鹰,草→兔→鹰,草→鸟→鹰。
教师提问:数一数,图中最多能有几条食物链?
学生:共8条。
教师提问:草原生态系统由很多条食物链交错在一起,这叫什么呢?
学生: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会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食物网。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复杂的捕食关系。
教师讲解:通过研究海洋中部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科学家绘制出了相应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展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师追问:磷虾大量减少,是否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呢?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若磷虾大量减少,鳕鱼可以取食藻类或其他小型动物。若鳕鱼大量减少,海豹可以取食企鹅或枪乌贼。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就越复杂。某种生物的消失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学习目标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教师讲解:“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没有物质和能量变化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态系统。那么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什么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在生物之间传递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讨论下。
展示讨论活动:
目标:理解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之间是通过食物链传递的。
素材:图7-10显示了物质和能量在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传递的过程。
学习与讨论:
1、分小组研读素材,讨论图中每一种生物的物质来源和去向。
2、根据素材讨论能量随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和变化过程。
交流与评价:
各小组阐述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并相互交流、评价,进一步理解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的。
教师依次提问: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什么?
学生:光能。
教师提问:光能是如何进入生物体内的呢?
学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教师提问:进入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和固定的有机物,又是如何传递给其他动物的?
展示图:
学生:沿着食物链传递。
教师提问:进入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去向?
展示图:
学生总结:进入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去向有:自身生命活动和热能散失、流入下一个消费者、被细菌等分解者分解利用。
教师提问: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又是沿着什么传递的?兔能否能获得狼的物质和能量?
学生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的。兔不能捕食狼,无法获得狼的物质和能量,因为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体现在能量流动,也有物质循环。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1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完成下图碳循环示意图的填空:
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中有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传递。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通过一起讨论,理解食物链的含义,学会如何书写食物链,并了解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非一条,复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并在其中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课堂练习】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不同的食物链。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C )
A.草→鹿→野兔→细菌
B.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C.草→昆虫→食虫鸟→蛇
D.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2、成语“弱肉强食”生动地描绘了食物链中强者捕食弱者的自然规律。以下根据成语写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C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学校附近的水域环境, 制了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如图),请问图中包含河虾的食物链有( B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4、人体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C )
A.地球 B.植物 C.太阳 D.食物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在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通常是( A )
A.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B.太阳辐射到地面的全部能量
C.太阳辐射到生物体上的全部能量
D.食物链中植食性动物所拥有的全部能量

五、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