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二)(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2、通过拼搭、观察、想象、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的形状;根据观察到的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能准确判断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的形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趣猜图形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挑战。老师这里有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它会有不同的样子。现在老师给大家描述一下,从一个方向看它是一个正方形,你们能猜猜这可能是什么物体吗?(学生自由猜测,可能会说正方体、长方体的一个面等)
引出课题:大家的想法都很丰富。其实呀,在生活中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往往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学习 “观察物体(二)” ,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合作探究观物体
小组拼搭几何体:请同桌两人为一组,用 4 个正方体拼搭成一个你们喜欢的几何体。在拼搭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摆放能让几何体更稳固、更有特点。(学生动手拼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拼法)
观察记录形状:引导学生从前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自己拼搭的几何体。观察时,提醒学生眼睛要平视所观察的面。然后,将观察到的图形形状记录在表格中(表格提前发放给学生)。
交流分享结果:邀请几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拼搭的几何体,并分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在分享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比自己观察到的图形是否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提出疑问,大家一起讨论。
实例应用练眼力
基础练习:呈现题目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让学生拿出学具,按照题目要求动手摆一摆,观察所摆几何体与给出图形的关系,然后进行连线。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答案,如有错误,一起分析原因并改正。
提升练习:展示 “把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摆成右面的样子。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这道题。这道题难度有所提升,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组合体的特征,思考每个面的形状以及与观察方向的对应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容易判断的面入手,逐步完成连线。
拓展练习:布置任务 “摆一摆,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立体图形描述(如:由 5 个正方体组成,前面看有 3 个正方形,上面看有 4 个正方形等),用学具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再进行绘画。绘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关系。完成绘画后,在小组内展示作品,互相评价绘画的准确性。
(四)逆向思考摆图形
提出问题:出示题目 “下面是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请把它摆出来。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从前面看(分别展示相应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要还原这个立体图形,需要从哪个方向的图形入手比较容易。
分析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从上面看的图形可以确定底层正方体的摆放位置和数量,先根据这个确定底层的形状。然后结合从前面看和从左面看的图形,逐步确定上层正方体的位置。在分析过程中,鼓励学生用手中的正方体进行尝试摆放,不断调整。
动手操作:学生根据分析的方法,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摆好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看摆出的立体图形是否符合题目中给出的三个方向的观察图形。
(五)课堂总结话收获
引导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再次强调观察物体时,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形状的方法;以及根据观察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思路和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物体,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六)课后拓展促提升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如冰箱、电视等),从不同方向画出看到的图形,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特点。
拓展思考:思考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拼搭几何体,观察到的图形会有哪些变化?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观察物体(二)(1)》的教学中,成功与不足并存。成功之处在于,情境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小组合作拼搭几何体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差异,较好地培养了空间观念。练习环节层次分明,从基础到拓展,逐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根据观察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时存在困难,反映出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还需加强。小组合作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后续教学应注重对困难学生的针对性指导,设计更多空间想象训练活动。同时,优化小组合作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