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准确区分两者的差异。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这两个运算律,即乘法交换律为 a×b = b×a,乘法结合律为 (a×b)×c = a×(b×c) 。
2、通过解决植树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的探究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运算律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能根据算式特点准确判断并选择合适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究过程,理解运算律的本质。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根据数据特点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资料,制作包含知识点讲解、例题展示、练习题目等内容的电子文档,以便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练习纸,用于课堂练习和记录探究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问题
同学们,学校组织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植树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这次植树活动一共分成了 25 个小组,每组中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 桶水。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大家思考一下,该怎么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寻规律
乘法交换律探究: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解决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的问题,可能会得到 25×4 和 4×25 这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分别计算两个算式的结果,发现都等于 100 人。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的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积不变。让学生自己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种规律,如甲数 × 乙数 = 乙数 × 甲数 ,或者用图形、符号等表示。最后引出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探究:提出新问题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思考如何列式计算。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可能会出现 (25×5)×2 和 25×(5×2) 这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计算两个算式的结果,发现都等于 250 桶。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但积不变。再出示两组类似的算式,如 (9×5)×2 和 9×(5×2) ,6×(25×4) 和 (6×25)×4 ,让学生计算并观察,进一步感受这种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 = a×(b×c) 。
(三)多层练习固知识
基础填空练习:出示一些根据乘法运算律填空的题目,如 12×32 = 32×____ ,108×75 = × 等,让学生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空。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基本认识,强化对字母表示形式的记忆。
判断练习:给出一些算式,让学生判断是否运用了相应运算律,如 15×16 = 16×15 ,25×7×4 = 25×4×7 等,强化学生对运算律的辨别能力,加深对运算律本质特征的理解。
计算练习:给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 125×8×4 ,25×37×4 等。在学生计算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计算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四)实际应用提能力
出示生活问题: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 “一个游泳池长 50m,小东游了 7 个来回,他一共游了多少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50×7×2 。
解决问题指导:组织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将算式变为 50×2×7 ,然后进行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计算过程,并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加深对乘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理解。
拓展问题思考: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实际问题,如 “学校要给每个班级配备 50 本图书,一共有 25 个班级,每本图书价格是 8 元,购买这些图书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促提升
引导回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 让学生积极发言,回顾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字母表达式以及探究过程。
总结学习收获: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在运用运算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乘法运算律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再巩固
基础作业布置:布置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强化对运算律的运用能力。
拓展作业布置: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的实际问题,记录下来并写出解题过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通过拓展作业,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借助植树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参与度较高,对运算律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运用运算律不够灵活。后续教学应增加多样化的练习,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能力,强化运算律的实际应用指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