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6 18: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标要求
了解“贞观之治”,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目标
史料实证:.观看视频,结合课本识记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
历史解释:.阅读课本,列举唐太宗的理政措施,知道“贞观之治”的表现。
3唯物史观:研读史料,探究唐太宗理政措施与“贞观之治”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唐朝兴盛的原因。
家国情怀:.阅读课本,知道武则天统治时期对唐太宗政策的延续及其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唐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的表现。
2.教学难点
了解“贞观之治”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展示国外唐人街图片,提问过渡到本课内容。 从现实生活引入,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过渡:为什么海外华人聚居地会被称为唐人街呢? 唐宋元明时期海外华人被称为唐人,因唐朝时期的世界影响力空前,也因为海外华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那么,这个强盛的唐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让我们慢慢走入唐朝的历史。
任务一 了解唐朝的建立 播放《中国通史》视频关于唐朝建立的剪辑 学生观看视频,在课本上标记唐朝建立的关键信息。 提升信息提取能力。
总结过渡:简单了解唐朝的建立之后,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的重头戏,“贞观之治” 。
任务二 “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展示唐太宗即位前的主要经历。 教师指出“唐太宗见识过隋朝的鼎盛和衰落,亲身经历了隋朝末年大起义的场景,并历经苦战平定了起义军和割据势力。这会对他的治国理政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由此引入下一个问题,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涵养时空观念,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与其经历相关。
2.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1)展示如下史料,带领学生分析其中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2) 着重介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并通过展示唐太宗时期一些重臣的出身来历,强调唐太宗的任贤纳谏。 教师指出: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唐太宗君臣共同努力,才在贞观时期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局面。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唐太宗的理政措施。 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概括能力。
3.唐太宗的理政措施 梳理教材贞观时期措施,分为5条。 学生试着将措施分为政治、经济两部分。 着重讲解三省六部制,总结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学生活动:如果皇帝要修一座宫殿,应该是怎样一个流程? 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贞观时期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的内容。并带领学生思考:贞观时期在法律方面的措施,对社会有何影响? 在着重分析部分措施后,引导学生自行分析科举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措施。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能力。 提升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分析能力。
4.“贞观之治” (1)截取七年级上册“文景之治”描述,比较“贞观之治”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至少要达到哪些条件才能成为“治世”?指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是基本条件。 (2)出示贞观年间人口增长柱状图,及相关史料,进一步展现治世风貌。 明确治世概念,涵养史料实证素养。
提问过渡:经历了贞观年间的繁盛,唐朝还会进一步发展吗?
任务三 如何评价武则天? 提出问题: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武则天。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展示武则天生平,简单介绍武则天其人,并带领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出武则天称帝及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教师:武则天是一个历史人物,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将之放在历史时空中,看一看他/她都做了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武则天执政时期,都干了什么。 提升学生兴趣,涵养时空观念。
2.武则天的理政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武则天的理政措施有哪些,并思考:武则天的理政措施和唐太宗的理政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出示武则天用人方面的材料,进一步指出,武则天的理政被称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训练归纳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武则天的治国功绩 (1)展示唐朝人口增长表,印证武则天的治国功绩。 (2)再次提出评价武则天的问题,并展示出评价历史人物应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武则天做出正确评价。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知识拓展 展示新疆《写本<唐律疏议>》残片,简述《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并指出该文物实证了唐朝法律在边疆实施。 对接高中知识体系,涵养史料实证素养。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观看视频《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第16集《阿斯塔那俑与文书》,对照今日所学内容,记录本集故事中涉及到今天所学的哪些内容,体会本集故事是如何用历史文物印证历史的。
3 /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