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B 2a-2e作业设计
【课标解读】
主题:篮球的发明以及体育精神(人与社会)
语篇:介绍类短文---关于篮球起源及发展的一篇说明文
语言知识:了解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及英文中的习惯用语;运用词汇描述篮球的起源及发展;理解说明文的主要写作目的、结构特征并用以说明事物。
文化知识:篮球的历史发展、涉及人物及其传递的永不言弃、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
语言技能:分析说明文的基本结构特征;根据不同目的,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获取语篇信息;口头概括语篇大意,转述语篇信息。
学习策略:了解和运用略读、跳读等阅读技巧理解语篇;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
【语篇分析】
语篇描述了篮球运动的产生以及发展,突出了其受欢迎程度。同时,语篇反映了发明创造的意义,向学生传达了永不服输、追逐梦想的体育精神。该语篇为说明文,表达较为正式,结构简单,并有配图一张,色彩鲜艳,内容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体育精神。
【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语篇生词以及说明文的语篇结构,能够通过图片及题目预测语篇内容。但是,对如何描述体育运动的产生、发展以及其背后的体育精神,学生们的表述准确性不足,缺乏条理。体育这个主题在日常交流中发生频率高,且意义深远,学生有必要习得相关知识及能力。
【作业目标】
通过寻找并并标出重点短语掌握英语中的习惯搭配;
运用已经掌握的习惯搭配完成课文改编的短文填词;
通过补全思维导图细节信息了解介绍体育运动及体育人物的框架及内容;
在思维导图的提示下完成介绍体育运动及人物的写作。
【实施过程与策略】
第1部分:基础巩固类作业
参考提示在文章中找到并标出以下习惯搭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部分常用习惯搭配进行有意注意,积累语言知识,鼓励他们将新接触的短语或搭配内化并应用于写作中。
第2部分:综合应用类作业
完成课文改编的短文填词。
设计意图:课文是经过专家反复筛选的,无论是从词汇难度还是认知水平来说都是最适合该学段学生的,因而将课文进行考试题型的改编,这样既可以练习考试题型,又检测了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但是由于课文较长,且习惯搭配较多,所以改编时也添加了部分短语的填空题。
第3部分:拓展创新类作业
根据思维导图介绍你眼中的篮球及最喜爱的运动员,若对其他运动项目感兴趣也可替换为其他运动。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的大部分是课堂上学习课文时师生共同生成的,学生都已熟悉,这大大降低了作业的难度,使学生都能下手;在布置作业时,大家共同讨论补充了思维导图的剩余部分。该作业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只补充运动规则及最喜欢的球员部分,也可彻底更换为自己喜欢的运动,鼓励学生进行“focus on meaning”的真实交流。该作业还可为后面的写作提供写作框架,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作业展示:
效果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补全篮球思维导图或重新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类作业兴趣浓厚,乐于与同学进行真实的沟通交流,还很多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获取相关知识。但作业也反映出由于提示较少,学生对为什么喜欢这个体育人物介绍的不够完整明确。
参考思维导图,写一篇短文与同学分享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及一位运动员(完成后请参考自评及互评表进行修改)。
效果分析: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60%的学生能比较清楚、准确的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及球员。通过自评、互评及教师评,7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一篇15分以上的写作。作业还反映出真实的交流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半数学生的写作词数达到了120词以上。今后应更多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的交流。
【反思】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中,以基础类作业和应用类作业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以拓展类作业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运用能力。其中写作部分要求学生们历时3天完成,首先,学生按照评分表进行修改,明确评分规则;其次,学生之间进行了反复的互评,帮助学生发现他人优点并加以借鉴;最后,教师评价后学生再一次对文章进行修改,提高文章的准确性。经过三轮的修改,学生们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后的写作训练要在让学生“有可写,愿意写”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