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等6个字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识记“霜、吹”等8个生字。
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解释词义,熟记短语。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四季》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
一年中有四个季节,谁能说说这四个季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什么?
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呢?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知识链接:中国人认为四季有不同的特性,分别是“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即万物在春天出生、在夏天成长、在秋天收成(成熟)和在冬天藏起来(动物冬眠、植物落叶)。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想一想,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办?
谁能来尝试读一读?谁来给他做评价?
三、字词学习
1.出示词语,识记词语。
2.出示生字,识记生字,拓展组词。
3.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师生问答读。
什么吹?春风吹。
什么落?夏雨落。
什么降?秋霜降。
什么飘?冬雪飘。
春风?春风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降。
冬雪?冬雪飘。
五、课堂总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四季景色的不同与美丽。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每个生字抄写三遍,会组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吧!
复习课文。
什么吹?春风吹。
什么落?夏雨落。
什么降?秋霜降。
什么飘?冬雪飘。
春风?春风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降。
冬雪?冬雪飘。
课文精讲
观察插图,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师生问答。
红红的小花叫什么?红花
游动的鱼儿叫什么?游鱼
青青的小草叫什么?青草
飞翔的小鸟叫什么?飞鸟
把词语分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青草、红花”都是植物,“游鱼、飞鸟”都是动物。“青草、红花”前一个字表颜色,后一个字表名称;“游鱼、飞鸟”前一个字表动作,后一个字表名称。
出示“池草青”“鸟入林”图片,讲解含义,试着说一说“山花红”“鱼出水”。
指导朗读,读出停顿。
指导背诵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课堂总结
1.课文主旨:本文通过词串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色景物和特点,教我们认识四季、了解四季,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本课小结:我们在识字中认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积累了有关四季的词语,体会到四季景色的不同,并让我们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对应的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