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共29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6.2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共29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6 16: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2节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我们所吃的食物要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这些变化是在哪里发生的
什么是食物的消化
思考:
食管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胰腺
肝脏
胆囊
大肠
小肠
肛门

思考1:消化系统由哪些器
官组成?
思考2:只有消化器官能否
完成对于食物的消
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示意图
正视图
侧视图
后视图
食管
口腔

胰腺
肝脏
胆囊
大肠
小肠
肛门

食物消化的完整过程(视频)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

食管

小肠
大肠
肛门
胃液中有蛋白酶
唾液腺
(分泌淀粉酶)
胃腺
(分泌胃液)
(分泌肠液)
肠腺
小肠内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胰管
胰腺
(分泌胰液)
胆管
胆囊
肝脏
(分泌胆汁)
消化道
+消化腺
肝分泌胆汁进入胆囊
容纳、磨碎、搅拌、运输
提出问题:
进入消化道的食物为什么要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呢?
二、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点击上图可播放视频]
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数量
透析袋 2
线绳 2
烧杯 2
10ml量筒 1
淀粉溶液 1
葡萄糖溶液 1
碘液 1
糖尿试纸 1
清水 1
透析袋是一种半透膜制成的袋子,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
【小资料】透析袋
透析袋可以几种选择:膀胱膜、生鸡蛋的卵黄膜、商店购买的透析袋等。(透明的透析袋,利于观察颜色变化)
小分子物质:水、碘分子、葡萄糖等;
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小资料】透析袋
图示 模型部位 人体部位
透析袋 小肠内壁
(细胞膜)
透析袋周围的水 血液
(或细胞质)
透析袋内的淀粉(葡萄糖) 消化道中的食物
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淀粉能透过透析袋进入水溶液中吗?
20min后
讨论:
1. 若用图表示步骤1的现象,请根据实验结果补充20 min后透析袋与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20min后

淀粉
透析袋内淀粉溶液变蓝,烧杯内溶液未变色
透析袋
葡萄糖液
水(烧杯内)
透析袋
葡萄糖液
水(烧杯内)
尿糖试纸A
尿糖试纸B
葡萄糖能透过透析袋进入水溶液中吗?
20min后
讨论:
2.尝试用图表示步骤2的现象及其20min后的变化情况。
20min后

葡萄糖
尿糖试纸B变色
讨论:
3.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
4. 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那么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
葡萄糖
不能。因为淀粉的分子较大,不能透过细胞膜直接被细胞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是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
大分子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小分子
麦芽糖
多肽
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
氨基酸
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思考:消化道内的食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被消化呢?
1.探究问题: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是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咀嚼后,感觉到甜味,馒头中淀粉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2)引起淀粉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共同作用的结果
3.设计方案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设置几组实验?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收集唾液之前最好先用清水漱口?
如何探究食物中淀粉是否发生变化?
口腔温度与实验条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如何选择实验的温度条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为了测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你的实验分为______组。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液量应该_______,给予的适宜温度应该是_______。
2
相同
37℃
3.设计方案
如何保证温度恒定?
代替水浴加热的方法?
(2)淀粉液经过上述处理检测淀粉的变化,具体措施是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淀粉溶液中加入________,观察_______的变化。
碘液
颜色
3.设计方案
(3)设计一张简明的表格,既能展示实验方案又能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记录表
实验设计 预测现象 检验结果 结论
实验组: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3.设计方案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表
实验设计 预测现象 检验结果 结论
实验组: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淀粉液
清水
淀粉液颜色不变蓝
淀粉液颜色变蓝
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淀粉液颜色不变蓝
淀粉液颜色变蓝
(1)现象分析:
淀粉发生了变化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
(2)得出结论:
淀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
7.交流反思
(1)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2) 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
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唾液,其他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与实验组严格保持一致。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可以促进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消化。
牙齿与口腔卫生
1.小红吃樱桃时不小心将一个核咽了下去,这个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咽→胃→食管→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大肠→胃→食管→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
2.淀粉之所以能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 )。
A.水 B.酶 C.淀粉 D.麦芽糖
B
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
A.唾液腺 B.胆囊 C.肝脏 D.胰腺
C
二、食物的消化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消化道
小分子物质
撕裂
唾液
淀粉酶
麦芽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