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
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我的舞台》
教材分析:
该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炼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理念:
紧扣“舞台”,从质疑“舞台”,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到初读课文时寻找作家吴霜笔下的“舞台”,到深读课文时体验“舞台”,最后把学生眼中最初的演出舞台提升为人生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品趣、悟情,快快乐乐阅读,轻轻松松感悟。阅读、表达,奇思妙想展童心,扎扎实实学语文。
教学流程:
欣赏乐曲,揭示课题。
1.欣赏乐曲:《高山流水》、《月光曲》。点击ppt3、ppt4页面(点击页面中的小喇叭就有音乐)
2.小结揭题:这两首乐曲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我的舞台》。点击ppt5页面 (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那些疑问呢?
同学们真会思考!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有困难的地方反复读几遍。点击ppt6页面
设计意图:以欣赏乐曲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就在身边。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扫读课文,找中心句。
1.导入:作者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用“ ” 划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点击ppt7页面
2.再找出与这个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点击ppt8页面
快速读文,感知内容。
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请快速读文,并完成表格。点击ppt9页面
2.学生边读边填写表格。
什么时段 舞台在哪里 做什么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
什么时段 舞台在哪里 做什么
还没有出生时 娘胎里 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
刚会走路时 小床上 模仿母亲“演戏
随母亲演出时 戏台上 察言观色,学形记词
六岁的时侯 练功毯 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
学艺几年后 客厅中 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学生交流后,在ppt9页面 点击鼠标左键完成表格的填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弄清课文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播放评剧,感受魅力。
1.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们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也不难看出她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她的的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她,想听一听她的母亲新凤霞唱的《花为媒》吗?
2.播放评剧:《花为媒》。点击ppt10页面(点击页面中的小喇叭就有评剧)
3.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评剧,感受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因为第八组课文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所以要立足文本,放大课文中提到的评剧艺术,开放语文学习.通过播放评剧《花为媒》,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品析重点,深入感悟。
1.学生默读批画: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美妙的音乐和成功之后,艺术家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吗?请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句子,批画感悟。 点击ppt11页面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词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理解课文。
2.交流感悟:
(1)句一: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前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常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点击ppt12、13页面(在ppt12页面点击鼠标左键,引导理解“兴味盎然、憋闷”,再点击ppt13页面,理解整个句子。)
①先引导理解词语 “兴味盎然”、 “憋闷”。再引导理解整句话含义。
②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在众多的句子中,我重点抓两个句子的教学。这个句子,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评剧的痴迷,钟爱,虽热得难受,但始终是看得津津有味,兴味盎然,树立一个热爱评剧的小吴霜的形象。
(2)句二: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点击ppt14、15页面(在ppt14页面点击鼠标左键,引导理解“为所欲为”,再点击ppt15页面,理解整个句子。)
①先引导理解“抻、拉、压、拽、为所欲为、目不忍视”等词语意思。再引导理解整句话含义。(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②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句子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解决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想象舞台写话。
小结过渡:作者在舞台上慢慢长大,凭着他的执着坚定,吃苦耐劳,师傅的严格要求,母亲的一反娇宠的常态和奶奶无情地躲进里屋,炼就了她的无比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一起读最后的一句话。点击ppt16页面
出示句子: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
(1)指导理解
(2)感情朗读
(3)仿写句子:结合课文的学习,想象舞台。点击ppt17页面(点击先出示例句,再点击仿写)
①出示例句: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盏航标灯,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个运动场,培养了我的奋斗与拼搏。
②仿写交流。
小结: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的舞台,还仅仅只是演出的舞台吗?(人生的舞台)
是啊,作者正因为有了人生的舞台的磨炼,才成就了她精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表达、想象训练,使课上得实在,落实学生能力,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拓展延伸,丰满形象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是谁吗?
引入资料,简介作者
(1)学生交流。
(2)教师补充:点击ppt18页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通过补充评剧及吴霜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吴霜更丰满的形象。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拥有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回顾小结,写出感受
1.小结全文:“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炼就的勇气和力量。
2.写出感受:学完了课文,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点击ppt19页面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支点,学完了课文,让学生写感受,使学生有感而发,进一步内化对文本和人物的理解,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八、板书设计
浓厚的兴趣 舞台
28 我的舞台 吃苦耐劳 对我有着
炼就勇气和毅力 神奇的吸引力
作业设计
点击ppt20、ppt21、 ppt22、ppt23、 ppt24页面
《28*我的舞台》作业设计:
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点击ppt20页面
模仿(mó mú) 喝彩(hè hē) 绷着脸(bēnɡ běnɡ)
倒栽葱(dào dǎo) 蹿上(cuān cuàn) 自作自受(zuò zuō)
憋闷(mèn mēn) 肖像(xiāo xiào) 有朝一日(zhāo cháo)
2.圈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点击ppt21页面
⑴既使被挤在厚厚的暮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昂然。( )
⑵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意力。( )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点击ppt22页面
课文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点击ppt23页面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chàn zhàn )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kēnɡ qiānɡ jiān jiānɡ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ē nuó ā nà)的身段中,一粒一粒 地下来, 在地上, 到空中,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点击ppt24页面
⑴从“滴 溅 滚 落”四个动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横线上
⑵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⑶用“ ”画出文中描写观众的句子。这个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
⑷ 用“ ”画出描写演员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了
⑸回答下列问题
①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回音”既然“听不见”,又怎么能“淹没”“狂暴的掌声”?
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如,“我”在娘胎里就“登台唱戏”,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便“大闹天宫”;“我”躲在厚厚的幕布里看演出,被憋得满头是汗却兴味盎然等等,妙趣横生,读来意犹未尽。
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细读课文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课虽然是略读课,但我仍不遗余力地朝这一方向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同时借助于课件,并以课文语言为范例,学习语言表达。整个教学过程紧扣“舞台”,从质疑“舞台”,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到初读课文时寻找作家吴霜笔下的“舞台”,到深读课文时体验“舞台”,最后把学生眼中最初的演出舞台提升为人生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欣赏乐曲,揭示课题;二、扫读课文,找中心句;三、快速读文,感知内容;四、播放评剧,感受魅力;五、品析重点,深入感悟;六、拓展延伸,丰满形象;七、回顾小结,写出感受。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炼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