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024-2025学年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优化作业
[2024广东清远高一学业考试]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大气污染 ③固体废物污染 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国土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③加快大城市的发展 ④重点发展资源型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南通高二期末]2024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考察时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A.土地使用成本高
B.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
C.高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4.下列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有( )
①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 ③上、中、下游加强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整合升级长江沿岸1 km范围内的化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无锡高二期中]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与沿海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独特的优势是(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政策支持
6.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2024辽宁高二期末]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有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迅速
B.位于第二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交通以水运为主,运输量大
D.为长江航运中心,运输便利
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重点是( )
A.成为承载国内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B.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C.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D.成为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2024衡水武强中学高一期末]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读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图,回答9~10题。
9.相对来看,四川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发展优势较弱,主要原因在于( )
A.对外联系不便
B.科技水平低
C.生态保护要求高
D.劳动力廉价
10.目前,长江中上游地区为承接产业转移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赣榆一中月考]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长江经济带”再次被“点名”。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川渝地区钢铁工业发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发展钢铁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产业基础雄厚
C.矿产资源丰富
D.发展历史悠久
12.在长江经济带的分工合作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侧重发展( )
A.国际金融、钢铁工业
B.精密仪表、文化创意
C.化学工业、服装制造
D.机械制造、跨境电商
13.下列做法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理念的是( )
A.在长江上游建水土保持林,推进绿色工程
B.将成渝钢铁工业迁至武汉,保护上游水质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推进防护林建设,防治滑坡、泥石流
[2024徐州高一月考]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江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规模、重化工业发展、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同时也面临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紧缺等发展瓶颈。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长江经济带( )
A.范围广,上、中、下游发展均衡
B.能源少,导致发展遭遇瓶颈
C.基础好,工业产品竞争力弱
D.发展快,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15.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内各区域协同发展,应( )
①依托长江水运,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②鼓励自主创新,避免产业集群发展 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中小城镇建设 ④实施生态补偿,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宿迁高二期末]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现阶段,适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布局的产业有( )
①技术密集型 ②资源密集型 ③资金密集型
④劳动力密集型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将( )
A.逐步扩大区域发展差距
B.强化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形成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
D.主要优先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18.[2024镇江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拥有全国约21%的面积,承载了全国超过40%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如下图所示)。然而,长期高强度、不合理、无序的开发利用导致长江经济带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等。
(1)指出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
(2)推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C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上游地区由于森林破坏严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①正确;出现酸雨的地区范围广,说明大气污染严重,②正确;受污染的河段长,说明水体污染严重,④正确;图中缺少固体废物污染的信息,③错误。故选C。第2题,我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①正确;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水平,②正确;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③④错误。故选A。
3.B 4.D 解析 第3题,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使用成本低,高校数量少,A、C错误;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群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丰富,B正确;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群有便捷的河流运输和陆地运输,但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除了河流运输、陆地运输,还有海洋运输,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通更便捷,D错误。故选B。第4题,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能够减轻对水体的污染,①正确;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不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②错误;上、中、下游加强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能够加强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③正确;整合升级长江沿岸1km范围内的化工厂能够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方便将污染物集中处理后排放,④正确。故选D。
5.A 6.C 解析 第5题,长江经济带与沿海其他经济带相比,可以依托长江航运,拥有更加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经济腹地广阔。故选A。第6题,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可取;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导致耕地占用问题;在周边新建多个卫星城市会导致城市不合理布局。故选C。
7.A 8.B 解析 第7题,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都位于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发达,得到国家政策支持,A符合题意;三个中心城市都位于第三级阶梯,水能资源不丰富,排除B;三个中心城市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排除C;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中长沙、南昌不是长江航运中心,排除D。故选A。第8题,长江上游城市群将成为承载国内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排除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高度发达,将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B符合题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排除C;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排除D。故选B。
9.A 10.D 解析 第9题,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对外交通不便,货物运输成本高,发展优势较弱,A正确;四川省内有一流院校,科技水平不低,B错误;对生态保护的要求高不是四川省的特点,且与经济发展无必然关联,C错误;劳动力廉价可以促进经济积极发展,D错误。故选A。第10题,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②③④正确;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措施,提高人口素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①错误。故选D。
11.C 12.B 13.A 解析 第11题,据图可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突出优势是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C正确;川渝地区的科技力量、产业基础均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A、B错误;发展历史悠久不是该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C。第12题,在长江经济带的分工合作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应起到龙头作用,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国际金融、精密仪表、文化创意、跨境电商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等应分工给矿产资源较丰富的上、中游地区。故选B。第13题,在长江上游建水土保持林,推进绿色工程,对维护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A正确;将成渝钢铁工业迁至武汉既不现实,也不利于保护中游水质,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错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现实,且属于经济发展理念,C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沿海平原地区,防护林主要用于护堤、防台风、防水蚀,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故选A。
14.D 15.C 解析 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范围广,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发展不均衡,A错误;长江上游水能、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丰富,B错误;长江经济带工业基础好,工业产品竞争力强,C错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快,出现河湖污染加重、上游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D正确。故选D。第15题,要促进长江经济带内各区域协同发展,应该依托长江水运,建立上、中、下游联运,并连接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①正确;长江经济带内各区域的协同发展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要统筹协调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加强产业分工协作,集群发展,发挥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自优势,增强竞争力,避免同质竞争,②错误,③正确;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激发沿江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④正确。故选C。
16.A 17.C 解析 第16题,现阶段,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高,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矿产资源缺乏,不适合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劳动力素质高、价格高,不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选A。第17题,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是各城市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进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C正确,A错误;有利于促进文化融合,B错误;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C。
18.答案 (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等。
(2)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过于依赖长江水道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只考虑经济成本,不考虑环境成本,使环境成本越来越高。
(3)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绿色产业;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提升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预警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