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 Animal Friends SectionB Project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 “Animal Friends” 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描述动物特征、方位表达以及阐述设计理由等语言知识和技能。Section B Project 作为单元的拓展性内容,将之前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综合运用,通过设计动物园这一项目,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它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更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为后续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七年级阶段,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快速发展期。在知识基础方面,他们已掌握常见动物名称、基本特征描述及方位表达(there be 句型) ,这为本次项目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储备。在学习特点上,他们对实践类活动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但在逻辑表达和复杂任务规划能力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此外,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项目中发挥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维度 具体目标
语言能力 能运用目标语言描述动物特征、阐述设计理由,并完整介绍动物园布局。
文化意识 理解动物园的教育意义与生态保护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思维品质 通过设计动物园的布局与功能分区,培养空间规划与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分工、资源整合与成果展示,提升合作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单元语言知识(动物描述、方位表达)完成动物园设计与展示。
难点:小组合作中合理分工,结合动物习性与游客需求设计人性化动物园。
五、教学准备
教师:PPT(含动物园案例视频)、任务卡、评价量表、动物图片素材。
学生:彩笔、白纸、动物信息卡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Lead-in—— 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教师活动:播放 “世界最佳动物园” 短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提问:What makes a good zoo (动物福利、教育意义、游客体验) ,发放任务卡,告知学生本次项目任务是为 “Animal Friends Week” 设计一个动物园,且动物园必须包含来自陆地、水中和天空的动物。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对好动物园的看法,领取任务卡,明确项目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境导入,明确项目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Step 2: Brainstorm & Plan—— 知识整合,合作规划
头脑风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动物,先列举陆地动物如 elephants,并提示其特征 strong, smart 等,鼓励学生继续补充陆地动物及其特征;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水中动物和天空动物。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We choose ______ because they are ______ and can ______.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补充各类动物及其特征,如 water animals: dolphins (friendly, playful);sky animals: eagles (powerful, fast) 等,并尝试运用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表达选择动物的理由。
小组规划:
教师活动: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选择 6 种动物,填写《动物选择表》(名称、特征、选择理由) ,为学生提供范例与句型提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逻辑表达错误。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依据讨论结果填写《动物选择表》,在填写过程中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设计意图:激活旧知,强化语言输出,培养逻辑思维。
Step 3: Design & Create—— 实践应用,创新设计
地图绘制:
教师活动:对地图绘制的要素进行指导,如动物展区、游客设施(餐厅、洗手间)、路线指示牌等,同时提供语言支持:Here is the ______ area. You can see ______.;The ______ is next to/behind the ______. ,在学生绘制过程中,巡视各小组,给予绘图技巧和语言表达上的帮助。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绘制动物园地图,根据教师的指导,合理规划地图布局,运用教师提供的语言进行交流,如讨论动物展区的位置时说:The panda area is next to the bamboo forest.
创意展示:
教师活动:鼓励小组为每种动物设计 “栖息地标签”(含英文简介) ,提示学生标签内容要突出动物的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发挥创意,绘制标签,撰写英文简介,完成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将语言学习与动手实践结合,培养空间规划与创新能力。
Step 4: Present & Evaluate(10 分钟)—— 迁移创新,多元评价
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用 PPT 或海报介绍设计,提醒学生重点阐述动物选择及理由、动物园布局及游客设施 ,并提供语言支持:Welcome to our zoo! Here you can see... These animals are... because... ,在小组展示过程中,认真倾听,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运用教师提供的语言进行介绍,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有疑问时可以提问。
评价活动:
教师活动:发放《评价量表》,介绍评价维度包括语言准确性、设计创意、合作表现 ,先让学生进行互评,之后教师进行点评,突出亮点,提出改进建议(如动物栖息地合理性)。
学生活动:根据评价量表,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客观评价,记录优点和不足,同时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反思自己小组的表现。
设计意图: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
Step 5: Summary & Homework(5 分钟)—— 总结升华,分层作业
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Animals are our friends. Protecting them is protecting ourselves!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分层作业:
教师活动:布置分层作业,包括基础作业(完善动物园地图,用 5 句话描述设计理念)、进阶作业(为动物园撰写英文宣传稿,吸引游客)、拓展作业(调研濒危动物保护措施,制作倡议海报) ,说明不同层次作业的要求和意义。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兼顾个体差异,延伸社会责任感。
七、板书设计
在黑板的左侧,写下本节课的主题 “Unit 1 Animal Friends — Project: Design a Zoo” 。中间区域,分板块列出关键信息:
Key Words:land, water, sky, habitat, facility,将这些词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突出重点。
Key Sentences:
We choose ______ because ______.
Here you can see ______. They are ______.
The ______ is next to the ______.
在右侧区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记录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典型动物及其特征,如 elephants - strong, smart ,dolphins - friendly, playful 等,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和参考。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项目式学习成效显著:通过设计动物园这一项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小组合作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例如,在设计动物园布局和功能分区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习性和游客需求,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规划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动物园的教育意义和生态保护价值,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不足之处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部分环节,如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时,学生参与度高,讨论较为热烈,导致时间超出预期,使得后面的评价环节略显仓促,未能充分展开对每个小组的深入点评。
小组合作指导不足:虽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巡回指导,但对于个别小组出现的分工不合理、成员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未能及时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影响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改进措施
优化时间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预设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并根据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在小组讨论前,明确规定讨论时间,并使用计时器进行提醒;在成果展示环节,限制每个小组的展示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加强小组合作指导:在小组合作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成员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更加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动物保护和动物园相关的拓展资料,如纪录片、科普文章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化意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