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皇帝的思索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割据势力?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监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习目标:
了解汉至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阅读第一目(法令出一)内容,按小组思考并讨论:
1.皇帝制度是如何创立的,这一制度有何特征弊端?
2.皇帝制度下的君臣关系实质是什么关系?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1.创立: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4.君臣关系:主子和奴才 阅读第二目(君权和相权)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1.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削弱相权?
2.汉、唐、宋分别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
3.君权和相权这对矛盾发展趋势如何,说明了什么?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汉武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汉初:丞相位尊权重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皇 帝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两汉的内外朝相权一分为二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影响:
(1)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分割相权,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宋代中央政治制度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来分隔丞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相权削弱从而加强皇权。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相权很大废除相权清朝:设军机处。(专制顶峰)宋朝:二府三司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君权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日益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反映了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史料链接:(4)、元朝的“一省二院”(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宣政院元朝
加强皇权
的新举措三、监察体制獬(xiè) 豸(zhì),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清朝都御史獬豸补子 请思考:獬豸会是中国古代什么官员
的制服(官服)的主要图案? 阅读第三目(监察制度)内容,按小组思考并讨论:
1.历代监察机构是怎样设置的?
2.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秦朝:中央:地方:西汉: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明初至清末:东汉到元朝(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
1.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2、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3)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4)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积极局限(2)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
止官员贪污腐败;(2)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巩固:下列各项具有监察官吏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A课后练习:1、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B 巩固:李斯曾说过,“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高无上
②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④君主主宰国家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巩固: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B 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ABCDB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A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 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选官制度(了解一下)案 例
青年才俊张三,祖辈都是贫农,孝敬父母,聪明好学,人缘极好,能背诵《四书》《五经》,作赋写诗填词样样精通。他的梦想是跳出龙门,当上高官,在皇帝身边工作,改变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阅读后面有关选官制度的材料,分析他何时才能实现梦想?
二、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西周至
春秋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元明清血缘德才(贤良方正)德(实际上是门第)考试成绩官职世袭以官举士,封闭性设立中正官,人才分等择优录取,仕途开放被限定在贵族范围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后为世家垄断成为世族把持政权工具以儒家经义为主,尤其明清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演变特点:
(1)标准:由血缘—德行—门第—才能,逐渐趋向公开公平
(2)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
(3)裁决权力:由地方—中央—皇权,越来越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童试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积极作用:
(1)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
(3)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有一定的公平公正
消极作用:
(1)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2)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重文轻理,导致科技人才缺乏)
趋势:
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1994年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楚王说:我要问鼎
吴濞说:我清君侧(吴濞:汉代七国之乱的祸首)?
诸葛亮说:天下三分
司马亮说:我当皇帝(司马亮:西晋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
安禄山说:我要造反
吴佩孚说:我要割据
陈水扁说:我要独立
中央政府说:统统不许
情景设计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集权政体中的第二对矛盾提问:请同学回答当前我国当前有哪几级行政体制设置?古代又是怎么样的呢?五、行省的设置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1.秦至宋:州郡县三级(汉)道、州、县(唐)路、州、县(宋)郡县两级(秦)2.元朝:3.明清:省、府、县省、道、府、县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趋势: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削弱; 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2)、行省的主要职能必须呈报中书省需呈报枢密院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觐见述职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见p163、元朝行省设立的历史作用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小结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
(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小结与评价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 帝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
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
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
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
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 选择练习:
1、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溥天之下,莫非忘土;率土之滨,莫非忘臣”
B、“法令出一” C、 “别黑白而定一尊”
D、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下列官制或制度的变革直接有利于皇权加强的是:①西汉中朝的形成②西汉外朝的形成③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④宋朝增设副宰相“参知政事”⑤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首创于隋朝的科举制,其主要进步意义在于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ADA4、下列今天的省份,在元朝时属于中书省直接管辖的是①河北②山东③河南④陕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对西汉察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C、由下而上地推选人才 D、是重要的选官制度
6、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7、汉、唐、宋三代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分散宰相权力 B、取消丞相制度
C、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D、完善三省六部制度C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