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单元卷】第二单元(四)——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单元卷】第二单元(四)——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6 22: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核心素养卷(四)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读下面的创意阅读卡,完成练习。(15分)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根据拼音,将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6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3、阳阳不知道“【 】”内应填写哪个字,请你根据下面的资料来确定答案,应为 。(1分)
4、用“境”组词并填入创意阅读卡的括号内。(2分)
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创意阅读卡的横线上。(4分)
欣喜若( ) 无( )于事 垂头( )气 跃跃欲( )
与世隔( ) 心平气( ) 焉知非( ) 成( )结队
三、选择题。(10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绝:①极,最:②没有出路的;③独一无二的;④断绝。
(1)法官和他的朋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
(2)大刚聪明好学,身怀绝技。( )
(3)只要有信心,肯动脑,往往可以绝处逢生。( )
(4)他聪明绝顶,可也有疏漏之处。( )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镇上的人们 十几天都在寻找这两个走失的孩子,可是毫无消息。 大多数人放弃了搜寻, 回到镇上, 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 只有他不放弃,努力寻找。
A.陆续 连续 继续 B.连续 陆续 继续
C.陆续 继续 连续 D.连续 继续 陆续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 ,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 ,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 ,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①驱散失败的阴影 ②融化冷漠的坚冰
③摆脱烦恼的枷锁 ④吹散冷漠的风沙
A.③①④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4、下列关于描写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外貌描写)
B.“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 ”(语言描写)
C.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动作描写)
D.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心理描写)
5、我们学习了很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下同学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2分)
A.评价书中的人物时,我认为应该从一个角度出发,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B.我会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且标注页面。
C.我会画人物关系图谱,把复杂的人物关系理清。
D.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会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仿照例句,从以下词语中选择两个各写一句话。(4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饿 厚 挤 盼望 安静 愤怒
①( ): 。
②( ): 。
2、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诊断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骑鹅旅行记》中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3分)
①他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但是他没有飞行的习惯,于是又落到了地上。
——高子英、李之义、杨永范译
②他张开了又大又白的翅膀,绕着院子来回奔跑,身子不时腾空而起,看着真像要飞起来了。但由于不经常飞行,很快跌落到地面。
——张力译
我更喜欢句 ,因为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他是英国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之
一,被誉为“ ”。默读作品梗概,用小标题概括主要情节:流落荒岛→( )→驯养种植→( )→回到英国。
谚语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 ,一字值千金”告诉我们读书要好好下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近山识鸟音”启示我们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我们经常用“ ,
”来劝勉大家干事要趁早。
阅读理解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7分)
【材料一】这是一部具有持久魅力的小说。300多年来,它以各种不同文字的形式飞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名花异葩。它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书。 它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床,展示着种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学的资源。 譬如说,思想家卢梭赞扬本书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作家郑振铎评论“这本书是以最简朴的、不雕饰的笔写下的,而作者的描写力却极可惊,能吸引住无论老幼的无数的读者”。
【材料二】我早就发现,现在这个地方不适宜我居住,因为这是一片靠近海边的、近似沼泽地带的洼地。 我认为这不利于我的健康,尤其是附近没有淡水。 所以我决定去找片更有益于健康和更方便的陆地。 我根据自身的处境考虑到几点,认为符合这几点就是对我适合的。 首先,要有益于健康和有淡水;第二,要能遮蔽阳光的酷热;第三,要不受食肉动物的侵袭,不管是人,还是野兽;第四,要看得到海,要是能看到路过的船只的话,那我就不至于错过被搭救的机会,这我是绝不会死心的。
【材料三】
目录
第一章 航海梦想 第六章 流落荒岛 第十一章 人类足迹
第二章 初次航海 第七章 落难日记 第十二章 碰上野人
第三章 再次航海 第八章 丰衣足食 第十三章 新的希望
第四章 亡命天涯 第九章 环岛航行 第十四章 重返故乡
第五章 定居巴西 第十章 驯养山羊 第十五章 回到小岛
1、通过阅读材料一至材料三,我能推断出这部小说的名字:《 》。 (1分)
2、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B.这部小说适合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
C.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D.这部小说语言平实,因此对后世影响不大。
3、材料二中,小说主人公面对困境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一点而言,下列作品中主人公形象与其最不相符的是( )。(2分)
A.《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
C.《狼王梦》中的紫岚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
4、阅读材料二,推测“我”的处境: ;没有遮蔽阳光的地方; ; 。联系材料三,材料二的内容可能选自目录中的第 章。(2分)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的同桌贝琪是镇上大法官撒切尔先生的女儿。她央求父母约请同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渡轮来到镇外的山上。
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但汤姆和贝琪却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琪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走不出去。贝琪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琪,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央求:
鱼贯而入:
2、请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洞内样子的句子。(1分)
3、读了上面这段话,汤姆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分)
4、你喜欢《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吗 把它介绍给你的朋友吧!把你的推荐理由写下来!(3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撑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被炎炎烈日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 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丸。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 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 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 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 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 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 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1、概括第1自然段中鲁滨逊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3分)
2、“差不多两个月”说明了 ,“才做成”说明了
。从二者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的批注框内。(4分)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2分)
(1)“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写出了鲁滨逊对自己制作的小器皿很满意。( )
(2)在生火煮东西时,鲁滨逊发现了被烧得又硬又红的陶器碎片,这启发了鲁滨逊研究控制火力为自己烧制锅子。 ( )
4、下面是阳光小学的读书讨论单,请结合短文内容来完成。(4分)
读书讨论单
讨论话题: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的观点 原文依据(相关情节或语句)
综合实践
九、语言实践。(6分)
1、根据提示,完成表格。(3分)
A.取经路上,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拦。他巧借芭蕉扇,扇灭大火。他们才得以继续西行。
B.他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同大自然及野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历经二十多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返回了祖国。
序号 故事中的主人公 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
A
B
2、人物形象评论:你怎么看待汤姆·索亚这个人物 你愿意向他学习吗 写出你自己的看法。(3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一本好书的确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很多的收获。请将你读过的一本外国名著以梗概的形式在外国名著推介会上介绍给同学。
要求:故事结构完整,脉络清楚;语言简练;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二、1、qí zhà xù chù
2、①控制②宽慰③流落④缺乏⑤凄凉⑥倒霉
3、籍
4、困境 处境
5、狂 济 丧 试 绝 和 福 群 焉 知 非 福 与世隔绝 无济于事
三、1、④③②①
2、B
3、B
4、D
5、A
四、1、①示例饿 忙了一整天,下班之后,他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②示例 安静 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2、② 描写生动形象,极具画面感
五、1、笛福 小说之父 建房定居 救助星期五
2、读书须用意 近水知鱼性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六、1、鲁滨逊漂流记;
2、D;
3、A;
4、居住地洼地,不利于健康;缺少淡水 可能受到食肉动物的侵袭 六
七、1、恳求。 像游鱼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接着走。
2、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
3、勇敢无畏,充满自信,富有智慧。
4、喜欢,推荐理由: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八、 1、陶土太软,撑不住本身的重量 晒得太早,被炎炎烈日晒裂了
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
2、制作大瓦罐用时长 两只大瓦罐完成得艰难
鲁滨逊制作大瓦罐的过程很艰难。这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
4、他是有毅力、坚持不懈的人。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反复试验,经历多
次失败都不放弃,最终获得了成功。
他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他发现陶器碎片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很坚硬,于是开始研究如何烧制陶器。
九、1、孙悟空 《西游记》吴承恩 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2、汤姆向往自由,敢于冒险,在探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和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正是因为他既有可爱可敬的一面,也有调皮捣蛋的一面,才让我们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汤姆形象。
十、 《骑鹅旅行记》梗概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尼尔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意外地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小的人。他发现自己正站在家中鹅莫顿的背上,准备跟随一群大雁开始一段奇妙的旅行。尼尔斯起初感到既惊讶又害怕,但很快他就被这未知的世界所吸引。
他们的旅程从瑞典的南部开始,跨越了广阔的田野、幽深的森林和壮丽的山脉。在这段旅途中,尼尔斯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冒险。他帮助了一只受伤的狐狸,也曾在暴风雨中与雁群紧紧相依。每一次的挑战和困难,都让尼尔斯学会了更多关于勇气、善良和责任感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尔斯逐渐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顽皮捣蛋的小男孩,而是成长为了一个懂得尊重生命、珍惜友谊的少年。他学会了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在一次次的冒险中,他与莫顿和雁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面对每一个挑战。
终于,经过了漫长的旅行和无数的考验,尼尔斯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他带着一颗更加成熟和感恩的心回到了家中,与父母团聚。他的父母惊讶于尼尔斯的变化,但更多的是为他的成长感到骄傲。
这次骑鹅旅行,不仅让尼尔斯见识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更重要的是,他在旅途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变得更加勇敢、善良和富有责任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每一刻时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