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1 21:12:52

文档简介

课件7张PPT。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 评价导向命题人说题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对议论文论点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①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②写出文章某个论据证明的观点;③找出并评价文章作者的观点;④给文章拟标题。1 把握论点(2015·江西省) 成为你自己
(原文见本书第80页)
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真题1真 题 探 源成为你自己。(2015·重庆市A卷)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原文见本书第81页)
问题: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真题2C秘诀一 寻找论点的方法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从出现的位置入手。
3.通过论据判断论点。
4.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5.综合分论点。满 分 秘 诀秘诀二 提取论点的方法
1.对文中的某个句子加以小小的改动。
2.在文中有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但是比较分散,需要考生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流畅地表达。
3.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需要考生进行一定的加工提取,归纳总结。课件8张PPT。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2 正确分析论据命题人说题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材料,它是作者观点成立的基础,也是议论文中的主体。近年来议论文论据是必考考点之一,考查方式有:①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②分析论据的作用;③概括事实论据;④根据论点来补写论据。就江西省中考命题来说,第②③种考查方式是重点。(2015·河南省) 为什么不读经典
(原文见本书第83页)
问题: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真题1真 题 探 源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2015·辽宁省丹东市)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原文见本书第84页)
问题: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真题2示例:王羲之一生专注于书法,在书法上造诣极深,被后人誉为“书圣”。(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历史研究,完成了被誉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秘诀一 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指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事例、典型史实或具体统计的数字。
2.道理论据:指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注意事项:(1)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算作道理论据。(2)概括举例属于事实论据,如“至于嫉妒引起的不良行为,诸如造谣、诬陷、打击,更可能触犯法律,其下场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吗”用因嫉妒而触犯法律的事实论据证明了“嫉妒损己”的观点。
满 分 秘 诀秘诀二 概括事实论据
第一步,明确全文中心论点或该段中作者的观点;
第二步,找出论据包含的两大要素——人物、事件,如果有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具有特殊意义,也要找出来;
第三步,采取“人物+事件”的基本格式进行表达,要求语言尽可能简洁,还要紧扣该段中作者的观点。秘诀三 分析论据的作用
答题要点有两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
(2)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其作用。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论证了……秘诀四 根据论点来补写论据
(1)补写论据要求:典型、真实、一致、简洁。
(2)语言形式: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简短评价。再加上分析:正因为……所以……正体现了……(如有字数限制,务必遵照)课件6张PPT。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3 辩证论证方法及作用命题人说题
因为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中考常见题型有:①直接说出论证方法。这种考题相对简单,考生只要能基本辨识四种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就能够正确作答。②选文是“怎样证明”的?其实也就是结合论证方法及选文的内容来回答。③辨识论证方法并说出其作用(与说明方法这一考点相似)。(2015·辽宁省丹东市)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原文见本书第84页)
问题: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真题1真 题 探 源举例论证,举了莫泊桑在福楼拜的教导下,专注于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2015·重庆市A卷)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原文见本书第81页)
问题: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真题2举例论证。证明了“自然的‘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2.道理论证:是指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满 分 秘 诀3.比喻论证:是指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课件8张PPT。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4 分析论证思路命题人说题
就文章结构模式而言,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如果试题为“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这其实是问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要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顺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题的考查类型有:①写出全文或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②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③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④文章的某部分能否调换,为什么。(2015·河南省) 为什么不读经典
(原文见本书第83页)
问题: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真题1真 题 探 源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2015·重庆市A卷)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原文见本书第81页)
问题:文章第④段与第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真题2总分关系,第④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第⑤⑥⑦段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常见的论证结构还有以下几种:
1.层进式:文章各部分或各层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其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是不能随意换位的。
2.并列式:文章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构成并列关系的有的是各个分论点之间,有的是几个论据之间。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较为灵活,一般是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
满 分 秘 诀3.对比式:两种事物(或意思)之间的关系是一正一反,或通过正反明确是非,或通过两个方面的对比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往往能收到对比鲜明、是非迥然的效果。
4.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采用何种关系需根据具体内容决定。1.分析对论点的论证过程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读全文或某段,明确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第二步,重点分析开头、结尾。
开头的一般作用:
结尾的一般作用:
第三步,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可采取以下答题思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其次(然后)”“第三(再次、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2.分析结构层次的思路:
通读全文—找出引论、本论、结论部分—回顾常见结构类型,对号入座—得出答案。
课件5张PPT。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5 内容理解与概括命题人说题
在议论文阅读中,“内容理解与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是江西省中考阅读题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备战中考时的一大重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对“内容理解与概括”能力的考查,出题角度多样,考查范围广泛,所以关注“内容理解与概括”常见的考查题型和知识点,尤为重要。(2015·重庆市A卷) 成为你自己
(原文见本书第80页)
问题: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真题1“你自己”具有的特点: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怎样成为“你自己”:①意识到“自我”的宝贵;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真 题 探 源(2015·河南省) 为什么不读经典
(原文见本书第83页)
问题: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真题2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常见的概括方法有:
1.关键词语提炼法。
2.摘句法。
3.概括引用法。
4.概括组合法。
5.分析组合法。
满 分 秘 诀课件7张PPT。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第三章 议论文阅读6 个性体验和感悟命题人说题
谈个性体验和感悟一类题的实质是要求考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自身实际对材料内容作延伸性判断,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②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或内容谈自己独到的见解;③要求考生对所供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鼓励考生进行创新思维,发表看法。(2015·重庆市A卷)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原文见本书第81页)
问题: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真题1
示例: 每个个体都应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应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真 题 探 源(2015·辽宁省丹东市)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原文见本书第84页)
问题: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真题2示例一: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集中注意力专心做那件事。例如:我学了五年围棋,但棋艺一直不理想,原因就是我同时又参加了书法、乒乓球特长班,分散了注意力。示例二:要想把一件事做好,没有兴趣是不行的。例如:我学了六年钢琴,结果六级也没过,因为学钢琴是妈妈的主意,我毫无兴趣,上课时根本不用心。1.解题角度:
①综观全文,筛选出直接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中心句或关键句,或论据前后的总括句也要加以重视。
满 分 秘 诀2.方法宝典:第一步,表态(同意或不同意);第二步,明确观点;第三步,简谈自己的理由(看法)。
(1)密切联系生活;
(2)融入自己的思考;
(3)注重语言的表达。




见内附《专题演练》之“专题十二”专题突破 在于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