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网络生态建设好 教案(表格式)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下册信息科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0课 网络生态建设好 教案(表格式)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下册信息科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义务教育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2-16 20: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信息科技教学设计
课题 第30课 网络生态建设好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月 日 主备人 Xinxijishu886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共同守护互联网》第30课,课题为《网络生态建设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网络安全与生态展开,涉及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以及“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既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教育意义。通过网络暴力、谣言、水军等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同时,“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在维护网络安全和生态方面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标要求 了解网络暴力现象,知道应对措施。了解网络谣言现象,知道应对措施。了解网络水军现象,知道应对措施。理解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互联网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提高信息筛选和处理的能力。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分析网络暴力、谣言、水军等案例,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理解网络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能够理解个人在维护互联网安全和生态中的责任,学会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治理。
教学重点 了解网络暴力、谣言和水军现象,以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的意义,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示范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工具 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教育 给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复习巩固:播放一段网络暴力受害者的采访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行为的后果。新课导入:观看视频,思考并讨论。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网络生态的话题。。新课教学:互联网已经把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某个人的计算机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很可能会传染整个网络,所以网络安全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要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也需要每个参与者的付出。学习活动1观察图 30.1 展示的计算机病毒传播过程,思考个人在维护互联网安全 学生通常知道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此处活动不关心具体时所能发挥的作用。学生通常知道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此处活动不关心具体的软件操作,而是以病毒传播为切入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个人行为对整体安全的影响。个体与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个体应当为整体的利益和目标而努力,同时整体的发展也要保障个体的权益。在建设良好网络生态时,同样要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人都要担负起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的责任。一、网络暴力与应对措施通过语言、图像、视频等形式,在互联网中侮辱、诽谤、威胁、恐吓、人肉搜索其他人,就可能构成网络暴力。网络暴力通常会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还会破坏社会舆论环境,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对立,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网络暴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法律、教育、平台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创造一个健康、友善、安全的网络环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学习活动2为治理网络暴力,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图 30.2)。请查阅相关资料,交流对相关法治建设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侮辱、诽谤他人行为的处罚、量刑作出相应规定。近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两高”报告也提及治理网络暴力。2024 年8 月 1 日起,《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开始施行,用于加大对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力度。二、网络谣言与应对措施网络中,总有一些不法分子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断捏造、传播谣言,试图扰乱人心,影响社会秩序。作为一名初中生,在互联网中看到疑似“谣言”的信息后,可以先向老师或家长求证,然后向互联网应用的管理者投诉、举报,也可以通过《网络举报》应用软件、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cyberpolice.mps.)等渠道反映问题。学习活动3某人浏览社交媒体时,看到了一篇描述邻居的孩子在一家机构遭员工虐待的帖子,并配有图和视频。他希望为孩子讨回公道,便在互联网上四处转发这个帖子。那家机构否认存在虐待行为,但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不得不将相关员工停职。警方调查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配图和视频也与该机构无关。此人虽然向该机构和相关员工道了歉,但造成的伤害已经难以挽回。三、网络水军与应对措施网络水军是指在网络中针对特定内容发布特定信息的、被雇佣的网络写手。他们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试图通过发布大量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文章、评论,对普通网民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治理网络水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打击利益链条、强化平台责任、提高公众意识等。学习活动4某同学家长上网购物时,在一个销量高、评价好、价格便宜的店铺发现了一件心仪的衣服,该同学家长毫不犹豫地下了单。可等收到衣服后,却发现质量非常差,与描述完全不符。这位家长为什么买了质量不好的衣服?表面上,家长的购买行为非常合理,但这种“合理”正是网络水军刷量控评行为营造出来的假象。一般来说,人们看到价格便宜的商品,往往会对其质量产生疑问。但由于网络水军给店铺“刷”了大量好评,就会导致很多人产生信赖—大家都说好,那么商品的质量应该会很不错,进而导致上当受骗。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地展示了网络水军如何影响网民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在“净网”系列专项行动中,相关部门持续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水军”的违法犯罪活动。其中,“非法提供有偿删帖和刷量控评炒作服务,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是整治的重点之一。30.4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是指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部署开展的专项行动,旨在集中力量整治各种网络违法违规问题,有效遏制网络乱象滋生蔓延(图 30.3)。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适时总结介绍过的各种系列行动。国家网络安全周旨在提升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剑网”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整治网络侵权、网络盗版等行为。“净网”行动侧重于打击投放病毒木马、通过网络敲诈勒索、利用网络水军影响社会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清朗”行动旨在整治网络生态中的问题,包括“自媒体”乱象、网络戾气、网络谣言、直播和短视频乱象等。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引导他们自行获取“护苗”“清源”等专项行动的资料。
课堂练习 有人建议,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筛查互联网中的不良内容。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的过度应用可能带来更多的网络谣言和网络水军。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先尝试用在线人工智能模型获得相应的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从以下问题展开思考:人工筛查和机器筛查哪种更快?机器筛查会不会出现误判和漏判?机器筛查会不会监控用户的网络行为?。
课堂小结: 1.和网络安全一样,建设良好网络生态,需要每个参与者的付出。2.治理网络暴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协作综合治理。3.网络谣言意图不轨,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反映相关问题。4.网络水军发布不良信息影响普通网民的价值判断,应及时治理。
作业布置 1.分组调查本校学生对网络生态的认知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2.制作一个关于网络生态建设的宣传海报,并在校园内展示。。
板书设计 第30课 网络生态建设好一、网络暴力与应对措施二、网络谣言与应对措施三、网络水军与应对措施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字 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
课后签字 签字: 年 月 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