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6 19: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组织单元内容,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梳理。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守株待免》中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三十几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多单音节词。比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比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认识“宋、冀”等4个生字,写好“守、株、待”等9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等文言词句的节奏停顿;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创意表达:能抓住故事中宋人的典型行为,想象其心理活动,在交际情境中与宋人展开对话,联系生活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文化传承:能自主阅读并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读懂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联系生活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单元导览,明确学习要求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启第二单元的学习之旅。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一组寓言故事。
出示单元篇章页,读一读单元主题句: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这么说“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呢?
交流明确: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关于做人做事的深刻的道理。
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进一步明确学习寓言的要求: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出示单元目录,知晓本单元要学习的寓言故事。
◎导入 揭示课题,了解出处
1.这节课,我们先来走进本单元的第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同时书空课题:守株待兔
指导理解课题的意思:守:守候;株:树桩(联系注释);待:等待。课题的意思就是:守候着一个树桩,等待着兔子。
2.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韩非子·五蠹(dù)》,流传到现在约有两千多年了。这么老的故事,我们怎么能把它讲好呢?
◎学习任务一 朗读课文,读准字句,读好节奏
1.自读:自己试着大声读读这则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准文中的生字字音:耕、释、耒、冀、为(第二声)
3.集中学习生字:耕、耒、释、冀
(1)字理识字,学习“耒”和“耕”,理解“耕者”。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出示图片。
耕:耕田的时候常常要用到“耒”,所以它的偏旁是“耒”,右边的“井”,在古代指的就是田地。
耕者:耕种的人,种田的人。
(2)学习“释”和“冀”
指导书空“释”,注意笔画笔顺。了解“释”的不同意思并组词。
比较“冀”和“翼”。理解“冀”的意思并组词。
4.听读,指导读好语句的节奏停顿。
朗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句,还要注意读好节奏停顿。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用斜竖线画出节奏停顿。
出示标画节奏停顿的课文,学生再次练读,然后指名朗读,齐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学习任务二 借助注释,理解字句,读懂内容
1.学法回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文言文《司马光》,大家还记得读懂文言文,有什么好方法理解字句吗?预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指导理解: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1)理解“宋人”:宋国人。指出,这个宋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距今两千多年了。
(2)理解“耕者”:耕田的人。者:做……的人。拓展:作者、记者、读者。
(3)株:树桩。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3.指导理解: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走:区别古今意思的不同。古:奔跑;今:行走。
(2)触株:撞到树桩上。
(3)折颈:折断脖子。
(4)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指导理解: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借助注释理解“因”:于是。
(2)借助注释,再次理解“释其耒”:放下他的耒。其:这里指宋人。
(3)联系注释,理解“冀复得兔”: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4)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5.指导理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理解“复得”:再次得到。
(2)理解“身为宋国笑”:身,这里指的是这个宋人,不能理解为“身体”;为:成为;笑:笑话,可笑的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个故事。
自由练说,指名说,评价是否说准确,说清楚,说通顺。
◎学习任务三 抓住行为,情境想象,体会人物
课文所写的这个寓言故事很简短,内容比较简单。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宋人的所作所为,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加丰满。
1.出示想象情境,丰富想象讲故事。
宋人捡起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开心极了,他想……
宋人坐在树桩旁,看着别人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他一边等一边想……
一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
让我们一边讲故事,一边发挥想象,试着想象出农夫的想法。
2.指名学生讲故事,师生一起通过追问、补充等丰满故事情节。
相机板书:偶然 碰运气 不劳而获
3.角色互动,劝说宋人。
这个宋人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守候着这个树桩,等待着兔子来撞……让我们来劝劝他吧。出示劝说情境:
◇农夫:兔子啊兔子,你快点来撞树桩吧……
◇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妻子看见了,对他说……
◇儿子看见了,对他说……
学生自己练说,指名说,相机评价:
◇劝说有理有据☆☆
◇劝说语气恰当☆☆
◇劝说符合身份☆☆
◎学习任务四 联系生活,感悟道理,学以致用
1.小故事·大道理。读了《守株待兔》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指名交流,明确:
努力才有收获。靠运气,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学了守株待兔的故事,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出示情境,指名说一说。
◇李叔叔听说有人买彩票中了大奖,就天天去买彩票,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中大奖。
◇小西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没有认真复习就考出了好成绩,于是他对同学说:“复习有什么用?不用复习我照样能考出好成绩!”
3.小结:《守株待兔》是中国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至今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了。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其实是在传递一个永恒的道理,
◎学习任务五 阅读链接,感悟道理,延伸课外
1.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南辕北辙》
自由读,思考: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交流,预设:要去的地方与行走的方向相反,固执己见,不听人劝。
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路?
交流,预设:做事情,首先方向要正确,否则
2.再读一读《刻舟求剑》的故事,说说故事中的人错在哪里,他为什么找不到宝剑。
3.像这样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很多。出示一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一读,再指名交流自己读过的故事。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坐井观天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鹬蚌相争 螳螂捕蝉 郑人买履
愚公移山 盲人摸象 ……
4.布置作业:课外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