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5(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5(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08: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5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选择字音字义。
尊师好学
①字音:(  )
A.hǎo B.hào
②字义:(  )
A.友爱 B.喜爱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急忙一    详细一   
尊敬一    慈祥—   
4.根据短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大雪    地等着
   的面容    的寒风
   地站在门口    地解答
5.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杨时的哪些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7.从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把   比作   ,写出了小柏树   的样子。
(2)从文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邓爷爷植树很认真?请你填一填。
   地挑选树苗、   地看树苗直不直、把树苗   。
(3)邓爷爷为什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9.阅读故事,做习题。
木匠(jiàng)的房子
一个穷木匠造了一间木房子。木房子很小很小,摆了一张小木床和一张矮木桌,只能住下他自己。
一天下大雨,一位老人敲门请求避雨。木匠说:“对不起!我的房子很小,小得只能住一个人呀。”老人说:“能住下一个人就能
待(dāi)两个人。”木匠把老人让进屋里,老人就坐在地板上。
没过一会儿,一位可怜的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敲门请求避雨。木匠说:“进来吧!待得下两个人就能待六个人。”
雨越下越大,陆续有路人敲门请求避雨。最后,那很小很小的屋子里居然待了十一个人。他们有坐在地板上的,有坐在床上的,还有站着的,一起说说笑笑。
木匠笑着说:“只能住一个人的房子竟然待了这么多人,难道是房子变宽了?”大家笑着说:“不是房子变宽了,是心宽了。一个善良人的心,宽得能容下全世界的人!”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短文主要讲了   的房子小得只能   ,但在一个雨天里,他那小房子中居然待了   个人的事。
(2)这么多人是怎么待在小房子里的?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3)为什么穷木匠的小房子在雨天竟然待得下这么多人?(  )
A.因为穷木匠造的房子很特别,人多了房子也会变宽。
B.因为待在穷木匠小房子里的都是孩子。
C.因为穷木匠的心宽。
(4)文中的穷木匠是个怎样的人?(  )
A.心灵手巧 B.心地善良 C.有超能力
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河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不停地奔跑着。
我跑过田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我换上了一件鲜艳的花衣服。
我跑过果园,果园里的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春风把花瓣撒了我一身。我带着芳香的花瓣跑了很远,很远。
我跑过田野,跑过果园,跑过树林,跑过山坡……到处都能听到歌声。我又带着歌声跑向远方,远方的小河也穿着鲜艳的花衣服,飘着香,带着歌声,我们拉起手向前跑啊,跑啊,跑啊……
10.“我”看到的是   (季节)的美丽景色。你从哪里知道的?在文中找出一处。   
1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绿油油的 花瓣
金灿灿的 花衣服
芳香的 麦苗
鲜艳的 迎春花
12.“我们拉起手向前跑啊,跑啊,跑啊”中的“拉起手”是指(  )
A.“我”伸出手摸到河水。 B.“我”和其他小河回合。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鲜艳的花衣服”指的是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的倒影。(  )
②这篇文章用小河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14.用文中的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到处:   
课外阅读。
画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面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了湛蓝的天空。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小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5.文中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16.“我”在纸上画了   和   。
17.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尖尖的 黄黄的 碧绿的 湛蓝的 洁白的
羽毛 树木 小嘴 云 天空
阅读短文《轰隆隆老师》,完成练习。
咚!咚!咚!走廊上响起了这样的脚步声。这个人一定穿着一双很大很大的皮鞋,是棕色的,还是黑色的?马小跳在想象,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吱”的一声,教室门被推开一条缝,先伸进来一个梳得光光的脑袋,然后挤进一个瘦瘦的人来。咦,他是谁?这节课是科学课,他进来做什么?
教科学课的老师是一个胖乎乎、笑嘻嘻的爱穿大花袍的女老师,每次她走进教室,就像被推进来一个巨大的花篮。后来马小跳偷听到女生们交头接耳的悄悄话,原来这个女老师爱穿大花袍,是为了遮盖她鼓起的肚子,她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王老师生小孩去了。从今天起,我来给你们上科学课。”这个人的声音有点沙哑,有点像唐老鸭的声音。
“你们还不认识我吧?”他从讲台后面伸长了脖子问大家,他的脖子也像鸭脖子。
“不﹣﹣认﹣﹣识!”全班同学拖长声音异口同声地回答。
“不认识没关系,你们马上就会认识我。”他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字:雷鸣。“知道这个名字的意思吧?”
嘿,这个老师有点意思,从来没有哪个老师会问学生这样的问题。
“不知道吧?不知道吧?”好像大家不知道,他才特别开心,“打雷的声音总听过吧?”
“轰隆隆!轰隆隆!”教室里轰成一片。
“正确,完全正确。”他十分满意地点点头,“我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
“雷鸣老师”就是“轰隆隆老师”。
轰隆隆老师从讲台后面走出来。马小跳把头偏到过道上,去看他脚上的鞋。果然,他穿着一双很大很大的皮鞋,但不是黑色,也不是棕色,是那种很脏的颜色。
轰隆隆老师穿的长裤才奇怪呢,长裤上至少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口袋,每一个都是胀鼓鼓的,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
18.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ABB”式词语,再仿写两个这样的词语。
①文中:   
②仿写:   
19.因为   ,所以由雷鸣老师代她上科学课。雷鸣老师介绍他名字的意思是   ,所以叫“轰隆隆老师”。
20.找出描写雷鸣老师外貌的语句。
21.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开头写“咚!咚!咚!”的脚步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增添了神秘色彩,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②雷鸣老师让“教室里轰成一片”,这样写不妥,有损老师形象。
③描写老师的皮鞋“是那种很脏的颜色”,说明老师一心放在工作中,而在生活上却不修边幅。
22.你喜欢文中的雷鸣老师吗?为什么?
我会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美好的夏天
夏天是炎热的。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把热量尽情地洒向大地。
夏天是多彩的。盛开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街上飘动着五颜六色的衣裙。如果有朋友来,从冰箱里拿出黑籽红瓤的西瓜招待他们,那感觉真好!
夏天是有趣的。可以在浓浓的树荫下,听知了悠长的鸣叫,看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
23.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共有   句话。
24.短文依次写了夏天是(  )的。(填序号)
A.炎热、有趣、多彩 B.有趣、炎热、多彩 C.炎热、多彩、有趣
25.从哪里可以看出夏天是有趣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26.在横线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①火辣辣 ②碧绿 ③大大 ④ 五颜六色 ⑤ 浓浓
   的太阳    的草地    的衣裙
   的西瓜    的树荫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牧羊
①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jīnɡ)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②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宁死不屈,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绝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③匈奴王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很敬佩他,就派早已投降的汉臣卫律去劝降。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本是汉朝的臣子,却忘恩负义,背叛国家投靠匈奴,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骂得卫律无言以对,脸色通红,羞愧而去。
④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说:“这群羊归你放牧,哪天生出小羊羔,就哪天放你回国。”说完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塞去牧羊。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就明白了一切。但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⑤北海边塞野草遍地,荒无人烟,唯一和苏武相伴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还是晚上睡觉,总不离手。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⑥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刚40岁,这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他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无不为之感动落泪。
27.填空。
短文中提到的“旌节”,代表的是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苏武:    、    。
28.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情。请你在第③段中画出相关语句,把体会到的苏武的心情进行批注。
29.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下列小标题排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再把小标题连起来,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①卫律劝降 ②持旌回国 ③以死抗争 ④边塞牧羊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阅读文段(一),完成练习。
珍珠鸟(节选)
文·冯骥才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____的巢。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②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____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③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之后它的胆子渐渐地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淘气____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④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____,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0. 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换上近义词,写在横线上。
31.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缩写句子)
32.给每个自然段添加小标题。
①   ;②   ;③   ;④   
33.在第③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34.“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35.阅读理解
司马迁退礼洁身
司马迁38岁时,曾任汉武帝刘彻朝中的太史令,主持编写《史记》。
一天,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想笼络司马迁,好让他为自己在史书中美言,特派仆人给送来一件十分贵重的礼物。司马迁的女儿接过礼物,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看见盒里装着的是一对晶莹透亮的玉璧,不禁惊呼起来:“啊!太美了,这真是稀世之宝啊!”
正在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司马迁听到女儿的声音,放下手中的笔,用手摸了一下这精美的玉璧,赞叹道:“是啊,真是‘白璧无瑕’啊!”女儿见父亲也这样赞誉玉璧,心里十分高兴,更是爱不释手了。
司马迁见状,便意味深长地对女儿说:“我的乖女儿,你知道白璧最可贵之处是什么吗?那就是它没有一丝斑痕与污点,我们人也同样如此。爹是一个平庸而且地位低下的小官,从不敢以玉璧自比,但如果收下这对珍贵的玉璧,思想上的斑污就要增多了。”女儿听了父亲的一席话,赞许地点了点头,对司马迁说:“父亲,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了,我一定将……”后来,司马迁的女儿将礼物退 还给李广利的仆人。
司马迁看着女儿将玉璧送还了将军后,脸上充满微笑……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小心翼翼:   
爱不释手:   
(2)“稀世之宝”指   ,将军李广利送司马迁这样的礼物,其目的是   。
(3)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司马迁看着女儿将玉璧送还了将军后,脸上充满微笑……
(4)司马迁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程门立雪
2.B;B
3.缓慢;简略;鄙视;凶恶
4.鹅毛般;静静;慈祥;凛冽;一声不响;详细
5.杨时是一个既热爱学习,又尊敬老师的学生。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6.杨时和他的同学站在大雪中,等着老师睡醒向他请教。
7.从故事中我领悟到要尊重老师、尊重知识、热爱学习、虚心请教的道理。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先对短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概括。
(2)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短文中的,只要认真阅读短文,做起来就不难。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综和即可。
(7)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短文主要讲述的是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一个叫程颐的大学问家。那天正下着大雪 ,而程颐刚好在睡觉,杨时怕打扰到老师休息,又不想放弃求学。于是就在门口的雪里站着,恭候老师。等程颐睡醒的时候,积雪深达一尺。故题目为:程门立雪
故答案为:程门立雪
2.考查多音字及字义。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尊师好学”的“好”是动词,字音是hào。所以答案是:B。“尊师好学”的意思是尊敬师长,热爱学习。此处的“好"意思是喜爱,所以答案是∶B。
故答案为:B;B
3.首先需要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寻找意思相反的词。“急忙"的意思是心里着急、行动加快,因此它的反义词是从容。所以答案是︰从容。“详细"的意思是事情或计划周密完备,十分清楚,因此它的反义词是粗略。所以答案是∶粗略。 “尊敬"的意思是重视且恭敬对待别人,因此它的反义词是轻视。所以答案是∶轻视。“慈祥"是指慈爱、和善的态度,因此它的反义词是严厉。所以答案是∶严厉。
故答案为:从容、粗略、轻视、严厉
4.考查词语搭配。阅读全文,文中写到“他们冒着鹅毛大雪”、“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这表现出雪下的很大,第一个空用“纷纷扬扬"形容大雪比较合适。第二个空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静静地等着 "。第三个空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慈祥的面容 "。第四个空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凛冽的寒风"。第五个空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 "。第六个空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详细地解答 "。
故答案为:纷纷扬扬;静静;慈祥;凛冽;一声不响;详细
5.首先观察题干的关键词"杨时”,在文中寻找答案。第一段中“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体现了杨时的特点。
故答案为: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6.阅读全文,第一段总起全文,介绍了杨时及其性格特点;第二至六段,具体写了杨时和同学为了不打扰程颐午睡,站在大雪中等着向老师请教的事情,表现了杨时热爱学习、尊敬老师的品质。
故答案为:杨时和他的同学站在大雪中,等着向老师请教。
7.解答此题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要学着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在学习上,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到问题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故答案为: 从故事中我领悟到要尊重老师、尊重知识、热爱学习、虚心请教的道理。
8.(1)小柏树;战士;直直地挺立
(2)精心;仔细;扶正
(3)邓爷爷看到自己栽的小树很直,所以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9.(1)五;一个穷木匠;住下他自己;十一
(2)他们有坐在地板上的,有坐在床上的,还有站着的,一起说说笑笑。
(3)C
(4)B
10.春天;我跑过田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
11.
12.B
13.①正确;②正确
14.宽广的草原上到处是雪白的羊群。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3)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做到表意正确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0.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我”看到的是春天的美丽景色。可从文中的“我跑过果园,果园里的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春风把花瓣撒了我一身”这句话知道的。
故答案为:春天。我跑过田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
11.考查根据短文内容连线。通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可连线为: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芳香的——花瓣、鲜艳的——花衣服。
故答案为:
1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文中的“我们拉起手向前跑啊,跑啊,跑啊”中的“拉起手”是指:“我”和其他小河回合。故选B。
故答案为:B
1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说法可知,①“鲜艳的花衣服”指的是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的倒影。说法有误,因为“鲜艳的花衣服”不是指倒影,而是指小河跑过田野后的变化。②这篇文章用小河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说法正确。符合短文主旨。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正确
14.考查用词造句。到处:指各处;任何地方。根据词义可造句为:节日里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
故答案为:宽广的草原上到处是雪白的羊群。
15.3;4
16.森林、白云;小鸟
17.
(1)此题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按照自然段划分规则,短文中自然段分得清,数一数即可。考查对短文中完整句子的把握能力。按句号、问号、感叹号数一数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15.考查了对自然段和句子的理解。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空格”: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由此可知,短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4句话。
故答案为:3、4
16.考查了短文信息的筛选。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我在白纸上画了森林、天空、白云、小鸟。
故答案为:森林、白云;小鸟
17.考查词语搭配,结合“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了湛蓝的天空。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小嘴 ”可知答案。
18.胖乎乎、笑嘻嘻、轰隆隆、胀鼓鼓;白茫茫、亮晶晶
19.王老师生小孩去了;他说话的声音像打雷那样响亮
20.先伸进来一个梳得光光的脑袋,然后挤进一个瘦瘦的人来。他的脖子也像鸭脖子。他穿着一双很大很大的皮鞋,但不是黑色,也不是棕色,是那种很脏的颜色。长裤上至少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口袋,每一个都是胀鼓鼓的
21.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22.我喜欢。因为从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可看出,这位老师是一位性格开朗、心直口快、易于让学生接近的老师。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
(2)、(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18.文中“ABB”式词语,有: 胖乎乎、笑嘻嘻、轰隆隆、胀鼓鼓。这样的词语有很多: 白茫茫、亮晶晶 。
故答案为:胖乎乎、笑嘻嘻、轰隆隆、胀鼓鼓
19.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在阅读短文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信息即可。即结合第4段可知来上科学课的原因,第7~12自然段可知名字的由来。
故答案为:王老师生小孩去了;他说话的声音像打雷那样响亮
20.本题考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结合图表提示,通读短文,从第2、5、13、14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填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雷鸣老师是一个长相可爱、衣着特别的人。
故答案为:先伸进来一个梳得光光的脑袋,然后挤进一个瘦瘦的人来。他的脖子也像鸭脖子。他穿着一双很大很大的皮鞋,但不是黑色,也不是棕色,是那种很脏的颜色。长裤上至少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口袋,每一个都是胀鼓鼓的
21.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能力。第②小题雷鸣老师的做法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其名字的意思,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不存在有损老师形象,其余两题理解均合理。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2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可以从雷鸣老师的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性格特立独行这些方面入手,语句通顺、合理即可。因为他和蔼可亲,跟同学们交流“开心”“满意”;他风趣幽默,说自己的名字意思“像轰隆隆雷声”;他特立独行,上课风格不一样,衣着也很特别,所以喜欢文中的雷鸣老师 。
故答案为:我喜欢。因为从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可看出,这位老师是一位性格开朗、心直口快、易于让学生接近的老师。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
23.3;3
24.C
25.可以在浓浓的树荫下,听知了悠长的鸣叫,看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
26.①;②;④;③;⑤
(1)此题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按照自然段划分规则,短文中自然段分得清,数一数即可。考查对短文中完整句子的把握能力。按句号、问号、感叹号数一数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23.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缩进两个格,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短文共有3个自然段。 考查对句子的辨析,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是按标点来判断的。句号,问号,感叹号被叫做句末点号,所以说只要以这三种符号为结束的,它就是一句话。据此判断选文共有3句话。
故答案为:3;3
24.关于夏天的描述就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要注意按照顺序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所以选择③。
故答案为:C
25.结合“夏天是有趣的。可以在浓浓的树荫下,听知了悠长的鸣叫,看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可以在浓浓的树荫下,听知了悠长的鸣叫,看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
26.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火辣辣的太阳”选①。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
27.国家;意志顽强;忠君爱国
28.“苏武不等卫律说完……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苏武当时十分愤怒。因为卫律原本是汉朝的臣子,却投降了匈奴,现在还反过来来劝降苏武,苏武很瞧不起他,对他的劝降行为感到非常愤怒。
29.A;苏武“以死抗争”,后来“卫律进行劝降,苏武不从”“苏武到边塞牧羊”最后“持旌回国” 的故事。
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7.结合短文内容,“旌节”是汉武帝送给苏武的,代表国家。结合文中对苏武的描写,可以用忠君爱国、视死如归来形容。
故答案为:国家;意志顽强;忠君爱国
28.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本是汉朝的臣子,却忘恩负义,背叛国家投靠匈奴,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骂得卫律无言以对,脸色通红,羞愧而去。 这句话描写了苏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苏武忠君爱国,对背叛祖国的人甚为不齿。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苏武不等卫律说完……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苏武当时十分愤怒。因为卫律原本是汉朝的臣子,却投降了匈奴,现在还反过来来劝降苏武,苏武很瞧不起他,对他的劝降行为感到非常愤怒。
29.结合文中叙述顺序,描写了苏武“以死抗争”,后来“卫律进行劝降,苏武不从”“苏武到边塞牧羊”最后“持旌回国” 的故事。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排序作答。
故答案为:A。
30.暖和;繁盛;顽皮;信任
31.蔓里边发出鸣叫。
32.为鸟安家;小鸟出生;逐渐信任;完全信赖
33.起先;随后;之后;后来;白天;夜晚
34.小家伙从开始的小心谨慎,有所怯懦,我用行动回复,不予约束,不予伤害,倍加爱抚。小家伙接受“宠爱”,无所顾忌,逐渐完全信赖。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生活美好,是靠相互完全信赖换来的。
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30.“温暖”指温柔暖和的意思,与“暖和”是近义词;“繁茂”指生长茂盛的意思,与“繁盛”是近义词“淘气“指调皮可爱的意思,与“顽皮”是近义词;“信赖”指相信并依赖,与“信任”是近义词。
故答案为:暖和;繁盛;顽皮;信任
31.这句缩写时应该把句子中“那愈发繁茂的”“一种尖细又娇嫩的”等起修饰、说明作用的部分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
故答案为:蔓里边发出鸣叫。
32.第①自然段写给小鸟安家;第②自然段写小鸟出生;第③自然段写小鸟与我亲近;第④自然段写小鸟与我产生信赖。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概括。
故答案为:为鸟安家;小鸟出生;逐渐信任;完全信赖
33.阅读短文,“起先;随后;之后;后来;白天;夜晚”这几个词语分别描写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结合对句子的朗读,可以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起先;随后;之后;后来;白天;夜晚
34.“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意思是正式因为有了我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才让小鸟对我产生信任,才会有人与鸟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小家伙从开始的小心谨慎,有所怯懦,我用行动回复,不予约束,不予伤害,倍加爱抚。小家伙接受“宠爱”,无所顾忌,逐渐完全信赖。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生活美好,是靠相互完全信赖换来的。
35.(1)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2)精美的玉璧;笼络司马迁,好让他为自己在史书中美言
(3)司马迁知道女儿懂得了自己的心意,很开心。
(4)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小心翼翼: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2)第一空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稀世之宝”指精美的玉璧。第二空考查对短文的理解。由第2自然段第1句话可知,将军李广利送司马迁这样的礼物,其目的是想笼络司马迁,好让他为自己在史书中美言。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司马迁看着女儿将玉璧送还了将军后,脸上充满微笑……司马迁知道女儿懂得了自己的心意,思想要和珍贵的玉璧一样洁白无瑕,所以很开心。
(4)司马迁拒收礼品,用行动教育女儿,说明他是一个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史官。
故答案为:(1)1、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2、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2)1、精美的玉璧 2、笼络司马迁,好让他为自己在史书中美言
(3)司马迁知道女儿懂得了自己的心意,很开心。
(4)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范围第2自然段第1句话,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4)分析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