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6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6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6 21: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部编版《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6题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的价值
刘根生
①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③“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警方立即出手,而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④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第二”就是盲从。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那么,这个“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就是正向价值,这才是我们需要大力提倡的“第二人”。
⑤“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就是有价值的。
注: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出自《周书》。风吹草倒伏。比喻道德文教感化人,遵从教化不违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②以下对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引出本文的议论话题。
B.作为反面的事实论据论证论点。
C.引发对“第二”的价值的思考。
D.用生动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简析第③段“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这句话的含义。
3.第③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榜单名次 榜单名次 榜单名次 书名
第1名 第1名 第2名 《百年孤独》
第3名 第3名 第4名 《追忆似水年华》
第5名 第5名 第6名 《水浒传》
第7名 第7名 第8名 《西游记》
第9名 第9名 第10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注: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6月通过对近3000名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进行统计后发布的排行榜。
材料二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节选)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十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者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能使用网络语音的下一代?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想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节选)
钱理群
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名作(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年轻的朋友,打开书,请读吧。
1.结合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不少于3点)
2.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结合材料三,说说阅读经典可以从哪些方面使我们“变得更好”。
3.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针对材料一“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现象,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出理由,倡议青少年阅读名著。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微光”书写英雄篇章
①一段几十秒的视频,引燃了网络,让无数人要感动泪目。视频中,一位水电值班人员摇晃着冲出值班室,跑到指挥大屏前拿起电话。“我是大岗山徐博海,这里发生了地震,刚刚电站重合闸正常启动,目前设备正常运行。”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距离震中仅21公里,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震感强烈。危急关头,水电站当班值长徐博海没有退缩,选择坚守。
②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面出的凡人,用执着与坚守书写英雄篇章。生死抉择的瞬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博海没有撤离,“只要我还在,就定能接起电话,如果后续电话无人接听那么应急指挥中心和我都不在了。”人在,岗位就在!平实的话语背后,是一名国企员工的岗位担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7日,微信“徐博海”同累计搜索量2884万,关注度超过7.5亿次。“国企担当”“平凡英雄”“守土有责”等词出现在网友留言里,温暖着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③生于平凡却铸就伟大。每逢危急时刻,总有无数平凡人无惧风浪、逆流而上。“如果一个人的命可以换几百人的命,我必须去做!”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湾东水电站的水工罗永没有选择第一时间逃生,而是和他的同事甘宇一起冲上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下游村庄;地震中,由磨西镇通往海螺沟景区的道路被山体滑坡阻断,在距离下方河谷50米垂直高度的悬崖绝壁上,挖掘机手王令和装载机手唐鑫凭借高超技艺,打通出一条“生命通道”……一次次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他们在生死关头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恪尽职守,展示出天灾面前所闪耀着的人性光辉。
④平凡中蕴藏着非凡。和平年代,无数的平凡英雄,是一个个了不起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艰苦付出、不求回报,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事做好,在点滴工作中体现责任和担当,构成了新时代的英雄群像。这些平凡英雄拥有的执着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
⑤让我们致敬平凡英雄,发扬英雄精神,把一份份感动变成一个个行动,激励更多人勇往直前、不断前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段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3.新时代的英雄群像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具有怎样的意义?
4.请你任选文中的一位平凡英雄,为他写一句颁奖词。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噪声污染
①物理上,噪声是声源作无规则震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保角度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可恶的噪声污染用它看不见的“魔爪”,抓挠着人们宁静的心,是主要的社会公害之一。噪声的主要来源有:机械振动、摩擦、撞击和气流扰动产生的工业噪声;由飞机、火车、汽车等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由建筑机械发出的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的建筑噪声;由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和人群活动产生的生活噪声等。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严重损害着人们的健康。
②噪声能损伤听觉,超过140分贝的噪声会引起耳聋,诱发疾病。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开发,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噪音污染环境中的儿童智力水平比正常人低,且心肺的发育也受到极大影响。还能破坏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噪声俨然是一个无形的杀手。
③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科学家不懈地寻找着狙击噪声的方法。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新型钢材——消音钢材。这种钢材的消音能力比普通结构的钢材在消音方面要强好几百倍。这种消音钢材就是掉在水泥地上,也不会发出响声,就像一块泡沫扔在地上一样。如果用这种消音钢材制造机器零件,即使部件不断撞击、摩擦,也不会发出大的声响,他们会默默无闻地“吃掉”噪音。消音钢材降低甚至消除噪音的本领为什么这样大呢?诀窍就在消音钢材的成分除了铁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铬和铝。科学家还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消音油漆,也具有治理噪声污染的好本领。在嘈杂的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刷上这种消音油漆后,就能够大大降低嘈杂声。消音油漆能够把产生噪声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起到减振消音的好效果。
④人类同噪声污染的斗争才刚起步,远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真正做到降低或消除噪声污染,除了有效控制噪音源以外,在消音材料的研制方面还须继续努力。
(选文有改动)
1.关于噪声污染,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开发,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噪音污染环境中的儿童智力水平比正常人低,且心肺的发育也受到极大影响。   
②还能破坏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      
3.第③段加点词“吃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要降低或消除噪音,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①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甲]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②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③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文本二
①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已经有三十八亿年的历史,在这中间,有很多物种产生,也有很多物种灭绝,恐龙就是所有这些灭绝物种中最引人注意和最为神秘的物种,这些庞然大物在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突然全部灭绝,人们只能从发现的化石来猜测当时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恐龙庞大的身躯又是怎样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呢?
②首先,并不是恐龙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成为化石,恐龙死了以后如果尸体长期暴露在地面或长久留在水底不被泥沙盖住,就会被其它动物吞食、被细菌腐蚀,或因长久遭受风吹雨淋而被风化。只有那些被迅速埋起来的恐龙才有可能形成化石。
③[乙]由于地壳运动。恐龙被越埋越深。由于地下的温度很高。恐龙硬体或骨骼的成分就会发生某些变化:首先是恐龙的软体很快被溶解了, 恐龙骨骼和周围的围岩通过高渗进行成分交换,就像我们腌咸鸭蛋一样,盐通过蛋壳上的微细孔进入鸭蛋内使鸭蛋变咸:地下水所挟带的矿物质也会与恐龙骨骼内的有机质进行交换,使骨骼的成分彻底发生改变,由于这种交换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物质交换,恐龙骨骼内的成分和周围的岩石趋于一致,可是形状却保存了骨骼的形状。科学家们把这种由生物骨骼经过石化过程变成的“石头”叫做化石。
④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已经成为化石的恐龙骨骼还会因地壳的构造运动受到强烈的挤压,还可能被压裂、错位、变形。当埋藏有恐龙化石的地层被抬升到地表的时候,人们就有可能发现它们。
⑤现在人们能见到的有关恐龙方面的化石主要有:恐龙骨骼和牙齿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恐龙粪化石、恐龙的胃石和恐龙的皮肤化石等。其中最宝贵的当数恐龙的皮肤化石。因为皮肤属于软体部分,一般情况下恐龙的皮肤很难保存下来,除非是在恐龙的尸体没有腐烂之前,迅速被埋藏。有时皮肤印在粘度适当的河边或湖边的泥地上而保存成化石。但是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所以,恐龙皮肤化石真是稀世之宝。
⑥恐龙化石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地球上物种演化的重要证据,一旦被破坏就再也无法恢复,所以大家要珍惜恐龙化石,爱护恐龙化石。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在说明化石形成的过程以及化石是历史的证人时,采用了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的第③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C.因为一般情况下恐龙的皮肤很难保存下来,所以恐龙皮肤化石真是稀世之宝。
D.所有的恐龙死了以后都能保存为化石。
2.文本二的第①--④段对恐龙变成化石的过程是如何逐步进行说明的?请简要分析。
3.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划线句子都写到了遗迹化石,[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人如何点灯
础德
点灯点的是何物?说起中国古代的照明工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油灯。《楚辞》中有“兰膏明烛,华容备些”之句,说明战国时代就有油灯。当时油灯的燃料是动物油脂,原材料有限,注定只能为少数人享用。就像匡衡、车胤、孙康这些好学却穷得点不起灯的人,只能靠各种奇葩办法来照明,为自己换取夜里读书时间,如匡衡“凿壁偷光”蹭邻家灯火;车胤用纱布做口袋捕捉萤火虫来聚光照明;孙康借雪的反光来读书。
普通百姓点灯燃不起动物油脂,用的是植物做的灯芯,取材较为广泛。汉代以前是点柴禾照明。到了汉代,灯芯大都是麻秸等硬纤维。《齐民要术》里提到过“苴麻子”是“捣治作烛”的材料。古代名著《儒林外史》中的明代吝啬鬼严监生临死都不忘提醒家人: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浪费啦!可见到了明代还是燃灯草芯。
为了节省照明费,老百姓开始追求“省油灯”。这种灯出现在宋代,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灯盏里放水,灯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灯体传递到水中,水受热蒸发,从而将热量带走,灯盏的温度和灯油蒸发的速率也因此降低,以此达到省油的目的。
(摘自“参考网”,有删改)
【材料二】
灯彩,民间也叫“花灯”,是人们在喜庆节日寓意吉祥的装饰品,特别是每年元宵时节,孩子们提着七禽六畜各种图案和形状的传统花灯,欢腾着,跳跃着,光与火,新奇与欢欣,给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和文化氛围。
扬州灯彩多以小巧玲珑见长,色彩艳而不俗,形式有宫灯、折灯、走马灯、动物灯、花卉灯等,造型优美,灿烂多姿。扬州的传统花灯式样繁多,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久负盛名。
1972年,扬州首创“孔雀开屏灯”“金鱼吐泡灯”,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
1992年,中央电视台与扬州市政府联合在河北涿州唐城外景基地举办了“扬州灯会”,送展的10组大型彩灯和千盏各式宫灯,把唐城装点得灿烂辉煌。“琼花仙子”“霓裳羽衣舞”等大型组灯,以传统的“精、巧、细、活”绝技,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给灯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观者人山人海。
在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州灯彩就榜上有名。
(根据“百度百科”改写)
【材料三】
灯不仅是照明工具,灯在出现不久后就成为灯俗文化的寓意载体。一盏盏灯的光焰将人类历史进程的漫漫长夜照明,也寄托了人们祈子、祈福、祈寿、祈财的美好愿望和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并世代传袭。
灯俗文化源于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发现了火之后,由火能驱赶凶禽猛兽继而认为火能驱赶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习,形成了举火驱鬼的风俗,后来逐渐演变成千秋万代传承不绝的灯俗。
灯俗不仅具有驱赶一切妖魔鬼怪的远古文化内涵,在发展过程中人们赋予了其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周代,“镫”与“登”通用。“登”为谷物登场,又引申为上升、增加、增添,人们取“灯”“登”谐音喻五谷丰登。“丁”为成年男子,“灯”与“丁”谐音,人们为灯赋予“纳吉添丁”“人丁兴旺”的民俗寓意。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灯俗仪式成为平民百姓乃至达官贵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灯俗仪式数千年来在人生礼仪、年节时令中熠熠生辉,彰显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选自李贵龙《灯火阑珊话灯俗》,有删改)
1.材料一按照   顺序主要说明了   。
2.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中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对话。
小江:现代科技已经使传统的灯具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灯俗文化也会随之而消亡。
你:小江,我认为你的观点不正确。灯俗文化不会消亡,因为:   。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就扬州灯彩的价值谈谈它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
1.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就是有价值的;B
2.社会道德的提升和完善不仅需要道德高尚(位处“第一”)的人引领,还需要我们普通(身处“第二”)的人共同努力(成全和光大)。
3.①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 ②两个事例分别照应后文“正义能战胜邪恶,善美能战胜恶丑”两句议论。
4.不能删去。第④段论证了做“第二”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突出强调了中心论点中的要“见贤思齐”这层意思,使论证更突出重点。
二、
1.电子科技产品的诱惑;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侵蚀;缺少与自己灵魂对话的空间和意识。
2.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
3.示例①:社会努力创造出浓郁的阅读氛围,能够使得人们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去鉴赏经典。②:阅读从小抓起,小学起就可开设名著阅读课,让老师引领着学生去品读名著,让学生真正领会名著中的经典之处。
三、
1.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用执着与坚守书写英雄篇章。
2.举例论证
3.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艰苦付出、不求回报,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事做好,在点滴工作中体现责任和担当:执着、永不放弃。意义: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
4.示例:责任重于泰山,在生死抉择之际,您放弃逃生,选择了坚守岗位。天灾降临,你一句“不需要,只要我还在,就一定能接起电话!”让所有的人泪奔!在地震面前,你能主动放弃逃生,坚守岗位。瘦弱的身躯里,铮铮铁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人的坚定与果敢,责任与担当,奉献与牺牲。电站的光明使者——徐博海。
四、
1.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消除噪声的方法
2.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3.消除或降低
4.控制噪音源;研制消音材料
五、
1.A;D
2.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恐龙庞大的身躯又是怎样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呢?第②段说明恐龙变成化石的条件;第③段说明恐龙骨骼和周围的围岩通过高渗进行成分交换,逐渐石化成为化石;第④段说明已经成为化石的恐龙骨骼还会因地壳的构造运动被压裂、错位、变形,随地层抬升,被人们发现。
3.文本一的第①段主要说明岩石记录古代生物的状况,所以[甲]处对于古代生物如何形成化石就略写;文本二重点说明的是恐龙如何形成化石,所以[乙]处对于恐龙形成化石的过程就详写。
六、
1.时间;古人点灯使用的燃料
2.举例子,举了宫灯、折灯、走马灯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扬州灯彩造型优美,灿烂多姿。
3.灯俗文化中包含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需求是经久不衰的,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此外,现代高科技也可以很好地与灯俗文化相结合,以创新技术助推文化发展,使灯俗文化焕发新生。
4.扬州灯彩①具有照明、驱散黑暗的实用价值;②具有形状多样、色彩艳丽的审美价值;③具有寄托祈子、祈福、祈寿、祈财的美好愿望和对生命、生活的热爱的情感价值。因此,它可以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