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7.1 亚洲及欧洲 教案+课件 共2课时(4份打包)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7.1 亚洲及欧洲 教案+课件 共2课时(4份打包)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7 06:19:04

文档简介

《亚洲及欧洲》教案
第1课时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 人地协调观:描述亚洲地形地势特征,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综合思维:仿照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 区域认知: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地理实践力:对比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举一反三,运用相同的方法,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理和图文材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同样的举一反三,运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亚洲及欧洲的位置与范围。
2.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难点】
描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一个地区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归纳。
(三)课时安排
亚洲及欧洲:2课时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内容较复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整体采用“复习导入—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对比探究”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复习导入: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半球知识、经纬度知识、大洲大洋的相关知识,通过提问“要描述一个地区(大洲)的地理位置要从哪些方面描述?”引导同学们回顾七年级学过的知识点,从而引出这节课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探究学习:给出关于亚洲的半球分布图、带经纬度的地图、大洲大洋分布图,读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举一反三,以同样的方法描述欧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小组合作:4~6人为一小组,给出亚洲分层设色的等高线地形图,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集体探究问题答案,从而归纳出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再回过头来归纳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方法,用同样的方法探究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探究结果,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对比探究:读图文材料,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找出两个大洲地形地势的不同点,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对亚欧地势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半球相关知识、经纬度知识、大洲大洋的相关知识,那描述一个地区(大洲)的地理位置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回顾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曾经所学知识,让同学们减少畏难情绪,在熟悉知识中引出新课内容
【讲评】听取学生答案并进行点评 【老师讲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描述地理位置的三个方面: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回答问题(说出答案有的正确、准确,有的可能不太准确,甚至错误)、方法归纳、记笔记
过渡 明确了地理位置的三个方面后,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描述我们自己所在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吧
环节二 探究学习 一、位置与范围
【展示图片】大洲大洋的半球分布图 【提出问题】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展示图片】亚欧大陆轮廓 【提出问题】亚洲的经度位置和纬度位置怎么描述 【展示图片】亚欧大陆轮廓 【提出问题】亚洲的四周有哪些海洋和陆地 【方法归纳】举一反三:以同样的学习方法,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大洲大洋的半球分布图、亚欧大陆轮廓 【提出问题】欧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别是什么 观察图片,结合地理位置描述方法找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给出各种地图,培养学生通过读图,提升获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落实综合思维
归纳总结: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北至北极圈内,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西至26°E,东至170°W,东西跨度大;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西与欧洲相连。 欧洲完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欧洲北至北极圈内,南至36°N,东至66°E,西至20°W;欧洲北部濒临北冰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临大西洋
环节三 小组合作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小组活动】读图分析亚洲地形问题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提出问题】 1.找出亚洲有哪些主要高原和山地 2.找出珠穆朗玛峰和死海的位置,读出其海拔高度 3.观察分层设色地图的颜色分布位置 4.观察亚洲东侧及东南侧的海岸线形态 【组织总结】 1.分组指导,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询问学生讨论结果 2.组织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组内成员给予补充 小组组长组织针对每一个问题讨论; 组内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答案相同,但每位成员都需开口发言 培养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小组成员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及语言组织能力
归纳总结: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东侧及东南侧多群岛和海沟。 地势特征从四个方面来描述:1.平均海拔高度;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类型;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小组活动】归纳学习亚洲地形的方法,读图分析欧洲地形问题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提出问题】 1.读图,找出欧洲有哪些平原 2.观察欧洲分层设色地图的主色调 【组织总结】 1.分组指导,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询问学生讨论结果 2.组织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组内成员给予补充 1小组组长组织针对每一个问题讨论; 2.组内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答案相同,但每位成员都需开口发言 培养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小组成员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及语言组织能力
归纳总结: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低,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地势起伏小;欧洲形成了大量的冰川地貌。
过渡 亚洲与欧洲紧密相连,但在地形地势上却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来把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地势做个对比吧!
环节四 对比探究 【图文材料】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全洲面积的比例图、表格对比项 【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对比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小组探讨】 1.分组指导,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询问学生讨论结果 2.组织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组内成员给予补充 小组内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读图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加深学生对亚欧地形的记忆
过渡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特征,下节课我们将接着深入研究亚洲及欧洲的气候、河流、人口、经济等方面知识
环节五 课堂练习 【出示题目】两个选择题,一个基础题,一个稍微综合思考的读图题目 快速阅读题目,选出答案 实时检测这节课的理解程度
环节六 课堂小结 【出示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思维框架 根据老师出示的思维导图,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并做好笔记 帮助学生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环节七 布置作业 【基础探究】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回顾所学内容,绘制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思维导图,下节课展示 【挑战探究】图说亚欧大陆 要求: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网上资料,创办一期图说亚欧大陆手抄报,图文并茂,下节课课堂展示 记录作业 设置分层作业,供有兴趣的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共27张PPT)
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能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能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获取知识
得到素养
图片、文字、柱状图等。
使用工具
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区域认知
仿照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
综合思维
描述亚洲地形地势特征,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对比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地理实践力
一起挑战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
位置和范围
01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02
01
位置和范围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面积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社会经济发展各具特色。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地理位置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位置与范围
东半球
西半球
读图: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北至北极圈内,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经度位置
纬度位置
经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
经度位置
西至26°E,东至170°W,东西跨度大。
亚欧大陆轮廓
亚洲的经度位置和
纬度位置怎么描述?

北极圈
26°E
170°W
一、位置与范围
亚欧大陆轮廓
亚洲的四周有哪些海洋和陆地?
北边:北冰洋
东北:隔白令海峡,
与北美洲相望。


:太平洋
南边:印度洋
东南:隔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与大洋洲相望。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
西侧:与欧洲相连。
一、位置与范围
亚欧大陆轮廓
举一反三:
以同样学习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一、位置与范围
一、位置与范围
半球位置
完全位于北半球;
主要位于东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一、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
亚欧大陆轮廓
经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
经度位置
北极圈
36°N
北至北极圈内,南至36°N。
20°W
66°E
西至20°W,东至66°E。
一、位置与范围
亚欧大陆轮廓
海陆位置
北边:北冰洋
西边:大西洋
东侧:
与亚洲相连。
南侧: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东:与亚洲相连;
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西:濒临大西洋;
北:濒临北冰洋。
02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球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全在亚洲境内。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和山地
中西伯利亚高原
内蒙古高原
帕米尔高原
青藏高原
伊朗高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找出珠穆朗玛峰和死海的位置,读出其海拔高度?
海拔:8848.86m
地球之巅
海拔:-415m
世界陆地最低点
高低悬殊 地面起伏大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观察分层设色地图的颜色分布位置?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观察亚洲东侧及东南侧的海岸线形态?
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东侧及东南侧
多群岛和海沟。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举一反三:
描述欧洲的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东欧平原
西欧平原
地形以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低;
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平原面积占到欧洲大部分。
找出欧洲有哪些平原。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观察欧洲分层设色地图的主色调

稍高
稍高
颜色以绿色为主,
色差小。
颜色较深的黄色
分布在南北两侧。
地势中间低、南北高,
地势起伏小。
阅 读
欧洲许多地区曾经被巨厚的冰川所覆盖。当冰川向前运动时,会剧烈地创蚀地面;消融时,又把搬运来的泥沙、石块等在地面上堆积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例如,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众多的湖泊,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大多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欧洲冰川地貌
芬兰冰川湖
挪威松恩峡湾
瑞士马特峰(角峰)
对比探究
—— 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3
阅读材料,对比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陆地海拔高度比较
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全洲面积的比例
对比探究
—— 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3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格局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侧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阅读材料,对比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以平原地形为主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多冰川地形
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
小试牛刀
1.关于亚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以土耳其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B.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欧洲为界
C.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亚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包围

2.读图1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亚洲大陆沿30°E地形
剖面示意图,亚洲地势特点是
A.西部高,中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小试牛刀
1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及欧洲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北至北极圈内,南至赤道以南,西至26°E,东至170°W。
海陆位置
思维梳理
2
欧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完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北至北极圈内,南至36°N,西至20°W,东至66°E。
海陆位置
3
亚洲的地形地势
4
欧洲的地形地势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东侧及东南侧多群岛和海沟。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低。
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地势起伏小。
多冰川、峡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亚洲和欧洲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从课本知识出发,探索更多多彩的亚洲大陆吧!
(基础探究必须完成,挑战探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
基础探究: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回顾所学内容,绘制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思维导图,下节课展示。
挑战探究:图说亚欧大陆。
要求: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网上资料,创办一期图说亚欧大陆手抄报,图文并茂,下节课课堂展示。
探究实践
亚欧大桥播金粟,
五通理念动芳邻。《亚洲及欧洲》教案
第2课时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依据亚欧地理位置特点,判断亚欧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欧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人地协调观:了解亚欧人口与经济现状,分析自然环境对亚欧人口与经济的影响。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根据位置描述亚欧的气候特征,分析原因;根据亚欧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欧河流的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了解亚欧人口与经济现状,分析自然环境对亚欧人口与经济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征、河流分布。
2.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人口与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亚洲的气候特征、亚洲河流的水系特征、亚洲的人口分布状况。
2.聚落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难点】
1.地形地势对亚洲及欧洲气候的影响。
2.气候对亚欧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三)课时安排
亚洲及欧洲:2课时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内容较复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2课时。本课时采用“复习导入—教师讲授—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探究—自主探究”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复习导入: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特征,在课尾埋下本节课学习亚洲及欧洲气候、河流、人口、经济的伏笔,所以这节课可以单刀直入,进入亚洲及欧洲新的方面的学习;
教师讲授:给出亚洲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所处纬度带、地形地势特征等方面分析对其气候的影响,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出亚洲气候特征;
活动探究:根据学习亚洲气候的方法,举一反三,分析欧洲的气候特征;
小组合作:4~6人为一小组,探究亚洲河流分布及水系特征、特色湖泊分布,尝试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活动探究:根据学习亚洲河流的方法,举一反三,分析欧洲的河流典型特征;
自主探究:读图文材料,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特征;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导入 【回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特征,请同学们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曾经所学知识,让同学们减少畏难情绪,在熟悉知识中引出新课内容
过渡 亚洲及欧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的气候、河流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探讨
环节二 教师讲授 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亚洲的纬度位置对其温度带有什么影响?亚洲的地形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亚洲各地气温有何显著差异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亚洲各地降水量有何显著差异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背靠最大大陆,面朝最大大洋,对气候的的影响是什么 观察地图,根据问题引导,思考探究亚洲气候特征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提取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落实综合思维
归纳总结:亚洲北至北极圈内,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导致温度带跨寒带、温带、热带,气温差异大;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导致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亚洲高纬度冬长夏短,中纬度四季分明,低纬度常年为夏,气温差异显著 降水:大陆内部年降水量较小,面积广大;大陆边缘年降水量较多,气侯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亚洲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广阔,季风气侯显著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出问题】举一反三,以同样的学习方法,描述欧洲的气候特征 欧洲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欧洲的海陆位置对其西部和东部气候有何影响 观察地图,根据问题引导,思考探究亚洲气候特征 培养学生通过影像资料提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落实综合思维
归纳总结:欧洲纬度位置在36°N至北极圈之间,欧洲气候以温带为主;欧洲西部受海洋影响深远,降水量偏多且均匀;东欧地区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环节三 活动探究 【展示图片】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图 【提出问题】读图,说一说亚欧大陆50°N附近的同纬度地带: 1.1月、7月气温由西向东有什么变化 2.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有什么变化 3.英国利物浦与我国漠河纬度相当,为什么两地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30℃ 【小组活动】阅读材料,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小组讨论问题答案 【组织总结】3分钟后,老师组织学生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如有问题的老师给与纠正,表述精彩的当场进行表扬 【展示图表】出示欧洲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数据表格 【提出问题】根据下列资料,说一说,地处欧洲的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判断两地各属哪种气候类型 【小组活动】阅读材料,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小组讨论问题答案 【组织总结】3分钟后,老师组织学生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如有问题的老师给与纠正,表述精彩的当场进行表扬 【提出问题】下列因素中,哪些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1.根据图文材料,运用所学内容,结合课外知识,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指向的答案 2.在整体课堂上没有机会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语言表达、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培养地理实践力
归纳总结: 气温:由西向东,1月气温递减,7月气温变化不大 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递减。利物浦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漠河受冬季风影响 甲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性气候 乙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
过渡 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形地势形态下,当地的河流也会有不同的水文、水系特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及欧洲的河流和湖泊吧
环节四 小组合作 二、大河众多的亚洲
【展示图片】出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 【提出问题】 1.找出下列河流,归纳亚洲水系特征 太平洋水系:黄河、长江、湄公河 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 北冰洋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2.图中找到亚洲的特色湖泊:贝加尔湖、 死海、巴尔喀什湖、里海 【展示图片】出示欧洲主要河流分布图 【提出问题】1.找出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说出它们各自注入的水域 2.从地形和气候对河流影响的角度,分析欧洲河流的分布特点 3.说一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干流各流经了哪些国家 4.查阅资料,议一议,为什么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学生先看图说话,再联系前面学习的亚欧地形、气候等知识,分析河流水系特征背后的原因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图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
过渡 我们都是亚洲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吧
环节五 启发思维 三、亚洲的人口和经济
【展示图片】亚洲人口的分布(2020年)图 【提出问题】亚洲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哪些? 【知识讲解】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图片】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图 【提出问题】1.读图,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疏 2.从气候角度,分析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知识讲解】人口疏密的不同往往和当地的地形起伏、气候息息相关 【阅读课本】阅读课本正文内容,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崛起过程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政治学科,了解欧洲经济发展特征 【提出问题】1.结合其它学科,举例说明,欧洲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分析欧洲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变化 观察地图,知识迁移,思考问题,表达观点 通过读图,找出亚洲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结合地形、气候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课外知识、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某一问题,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 亚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亚欧人口稀疏区:亚洲中西部、亚欧大陆北部 原因:亚洲西部为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
环节六 课堂练习 【出示题目】两个选择题,一个关于亚欧河流的考查,一个关于亚欧人口经济的考查 快速阅读题目,选出答案 实时检测这节课的理解程度
环节七 课堂小结 【出示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思维框架 根据老师出示的思维导图,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并做好笔记 帮助学生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环节八 布置作业 【基础探究】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绘制亚洲与欧洲的气候、河流、人口、经济等方面思维导图 【挑战探究】图说亚欧大陆 要求: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网上资料,创办一期图说亚欧大陆手抄报,图文并茂,下节课课堂展示 记录作业 设置分层作业,供有兴趣的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共26张PPT)
地理湘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描述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征、河流分布;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人口与经济。
获取知识
得到素养
图片、文字、饼状图等。
使用工具
根据位置描述亚欧的气候特征,分析原因。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了解亚欧人口与经济现状,分析自然环境对亚欧人口与经济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一起挑战
依据亚欧地理位置特点,判断亚欧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欧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根据亚欧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欧河流的分布特征。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回顾旧知
亚欧大陆轮廓
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
亚洲纬度位置:北至北极圈内,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
亚洲地形地势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中间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
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纬度位置:
北至北极圈内,南至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
温度带:
跨寒带、温带、热带
寒带
温带
热带
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差异大
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亚洲各地气温有何显著差异?
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中纬度:四季分明。
低纬度:常年为夏。
北半球“寒极”
冬长夏短。






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亚洲各地降水量有何显著差异?
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大陆内部:年降水量较小,面积广大。
世界“雨极”。
大陆边缘:年降水量较多。
气侯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背靠最大大陆,面朝最大大洋,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侯显著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3
活动探究
了解欧洲气候
举一反三,欧洲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纬度位置:36°N~北极圈之间。
以温带为主。
受海洋影响深远。
降水量偏多
且均匀。
注意:东欧地区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3
活动探究
了解欧洲气候
读图,说一说亚欧大陆50°N附近的同纬度地带:
1月、7月气温由西向东有什么变化?
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有什么变化?
英国利物浦与我国漠河纬度相当,为什么两地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30℃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自西向东:
1月气温逐渐降低;
7月份气温相差不大。
自沿海向内陆:
年降水量变少;降水季节变化变大。

利物浦受西风和暖流影响;
漠河受冬季风影响。

3
活动探究
了解欧洲气候
根据下列资料,说一说,地处欧洲的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判断两地各属哪种气候类型。
甲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温带海洋性气候。
乙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

3
活动探究
了解欧洲气候
下列因素中,哪些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欧洲三面临海,向西凸出,形似“大半岛”。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欧洲大陆主体位于北纬 40°~60°,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
欧洲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
长驱直入。
欧洲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城市、工业区热岛效应显著。
二、大河众多的亚洲
找出下列河流,归纳亚洲水系特征。
亚洲主要河流分布
太平洋水系:黄河、长江、湄公河。
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
北冰洋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地势中高周低
水系呈辐射状
中西部地形闭塞
内流河面积广大
地形特征
水系特征
二、大河众多的亚洲
亚洲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
亚洲特色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
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死海
死海——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咸水湖)。
里海
阅 读
死海,地处亚洲西部,由约旦河和其他河流汇流而成,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湖形狭长,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430.5 米,平均深度 300 米,最大深度达 395米,为世界陆地最低处。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含盐度高达30%~33.2%,约为一般海水的8.6倍,水生植物及鱼类无法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故称其为“死海”。由于湖水密度大于人体密度,人可漂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湖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湖水保健效果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死海附近建起了宾馆、娱乐场所等旅游设施,成为疗养度假胜地。人们惊喜地发现“死海不死”。
死 海
漂浮在死海湖面上的游客
活动探究
熟悉欧洲的河流
3
1.找出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说出它们各自注入的水域。
欧洲主要河流分布

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多瑙河注入黑海;
莱茵河注入大西洋。
2.从地形和气候对河流影响的角度,分析
欧洲河流的分布特点。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地形特征
温带海洋气候,
降水较多且均匀。
气候特征
河网稠密;
水流平缓。
水量丰富;
航运价值高。
活动探究
熟悉欧洲的河流
3
多瑙河与莱茵河干流流经的国家
多瑙河和莱茵河都是著名的国际河流,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说一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干流各流经了哪些国家
(2)查阅资料,议一议,为什么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多瑙河:德、奥、斯、匈、克、塞、
罗、保、摩、乌。
莱茵河:瑞、德、法、荷。
自然
人文
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
河流平稳。
流经经济发达地区,
运输需求量大。
三、亚洲的人口与经济
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
目前,世界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有14个,其中7个分布在亚洲。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21年,亚洲总人口达46.0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阅 读
2021年,欧洲总人口7.45 亿人,居世界各大洲第三位。除北部寒冷地区外,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 50 人以上。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欧洲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
欧洲的人口
欧洲人口老龄化
欧洲城市化水平高
活动探究
亚欧大陆人口的分布
3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
1.读图,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疏?
2.从气候角度,分析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稠密
稠密
稠密
稀疏
稀疏
稀疏
北部纬度高,
气候寒冷。
西部为沙漠气候,
气候干旱。
三、亚洲的人口与经济
20世纪
60年代
日本崛起
20世纪
70年代
“亚洲四小龙”
崛起
20世纪
80年代
中国、东盟
等国家崛起
现代社会
亚洲作用日益凸显;
亚洲地位渐次提升。
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明显。
自然资源储量差异大。
国家收入水平
差异明显。
活动探究
欧洲经济发展
3
1.结合其它学科,举例说明,欧洲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分析欧洲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变化?
地理大发现,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
历史融合
工业革命最早在欧洲兴起,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
历史融合
欧洲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欧洲生产总值占比下降。
1970年与 2020年世界各大洲地区生产总值占比
小试牛刀
1.下列关于亚洲和欧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缓,水量较丰富,航运价值高
B.亚洲的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属太平洋水系
C.亚洲降水较少,河流稀少,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D.欧洲地势较高,发育了恒河、多瑙河等众多的大江大河

2.亚洲幅员辽阔,国家众多,下面关于亚洲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B.恒河、长江等大河均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
C.中国、印度是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D.日本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

小试牛刀
1
亚欧的气候
亚洲及欧洲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亚洲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
亚洲季风气候面积广大
思维梳理
2
亚欧的河流
亚洲大河众多
欧洲河流航运价值高
3
亚欧的人口
4
亚欧的经济
亚洲人口总量大
欧洲人口密度大、增长慢、老龄化严重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欧洲经济发达
欧洲气候以温带为主、气候温和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亚洲和欧洲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从课本知识出发,探索更多多彩的亚洲大陆吧!
(基础探究必须完成,挑战探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
基础探究: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绘制亚洲与欧洲的气候、河流、人口、经济等方面思维导图。
挑战探究:图说亚欧大陆。
要求: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网上资料,创办一期图说亚欧大陆手抄报,图文并茂,下节课课堂展示。
探究实践
亚欧大桥播金粟,
五通理念动芳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