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走进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致描写,感受人物形象。(语言运用)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思维能力)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原著和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从改写到原著。(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1.给下列带下划线的汉字注音。 周瑜( ) 妒忌( ) 督查( ) 布幔( ) 山寨( ) 擂鼓( ) 呐喊( ) 弓驽( ) 丞相( )2.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词,同桌比一比谁写工整、美观,写不好的字可以多写两遍。 3.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了解故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罗贯中(约1300-约1400)山西太原人,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2.了解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3.字音字词周 都 毛 鼓 弓 相 水学习生字妒 忌 曹 督 委 惑 寨 疑 鲁 遮 擂 呐 插5.知主要人物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搡丞相 都督 谋士 丞相 _________ (古代军事首长的官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蜀汉阵菅 东吴阵营 东吴阵营 曹魏阵菅活动二:再读课文,知事件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草船借箭》讲了一件什么事 周瑜妒忌____________,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____________“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品读人物对话,感悟周瑜的“妒忌”。1.品读第 1-2自然段,关注人物对话,想一想,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瑜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请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 再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想一想周瑜语言背后的心思--他是如何一步步陷害诸葛亮的 小组合作,找出周瑜的话,并讨论周瑜背后的目的。周瑜的话周瑜的目的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明知故问,目的是引诱诸葛亮说出“弓箭”,隐藏自己的用心。 从中可以看出周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比一比,选字组词。【寨 塞】 瓶( ) 山( ) 营( ) ( )车【遮 蔗】 甘( ) ( )阳 ( )挡 ( )糖【插 播】 ( )种 ( )秧 ( )画 ( )音 3.课文直通车。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_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国之间的故事。2)草船借箭的故事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船借箭的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船借箭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船借箭 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塞 寨 寨 寨 塞 蔗 遮 遮 蔗 播 插 插 播3.1)《三国演义》战国,魏、蜀、吴。 2)吴蜀和魏 国交战,缺少箭 枝。 借船。擂鼓呐喊,假装进攻,装满了箭 ,返航回来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空城计》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文化自信)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语言应用)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思维能力) 理解课文容,领悟诸亮的神机妙算。并试着了解诸亮、周瑜、鲁肃、操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1.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第四十六回。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填写思维导图。
任务二
活动一:听写词语,当堂反馈周瑜 都督 曹操 鲁肃 诸葛亮 妒忌 委托 遮住 疑惑 水寨 擂鼓 呐喊 插满活动二:细读文本,品析人物。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6-9 自然段,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文中圈画出相关语句,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梳理归纳主要原因,完成表格。 知天时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识人心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二善谋略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二 2.合作学习,关注借箭的重要情节,聚焦神机妙算的具体细节,辨识人物形象。 研读经过,聚焦细节,辨识人物形象借箭成功的细节安排细节安排中的智慧细节安排的结果1二十多条船,一千多个草坝子。伪装成士兵:“借”箭用,足够“借”到十万支箭。234告诉鲁肃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果然没有告诉都督5第三天四更天出发算准了这个时候起大雾6789叫船上军士一边摆鼓,一边呐喊曹操果然上当10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头朝西。“借”箭成功,顺风頔水,迅速撤离。1)细品读课文的经过部分,寻找借箭成功的细节安排。2)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智慧,填写在学习单上。3)这时的诸葛亮、鲁肃、曹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活动三:借助资料,提炼阅读方法。1.自主学习:阅读课后链接,找出对应段落。阅读链接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理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早塞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努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早寨内弓努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来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费操悔不已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2.合作学习:交流讨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任务三:当堂练习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二、根据课文填空。1.《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3.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 ,接着写了________ ,着重写了________ ,最后写了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十万支箭,三天不能造成。2.雾这样大,曹操难道敢派兵出来吗? 3.箭好像下雨一样 二、1.《三国演义》 罗贯中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准备: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3.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接着写了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着重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最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活动四:课后练习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1.仔细读选文,给借箭过程排序。①绳索连船 ②排船受箭 ③掉转船身 ④靠近曹营 ⑤顺利回程( )→( )→( )→( )→(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他“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方面。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 句子,用“————”画出来,并分别在句子旁边批注“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词语。3.对加点的“诸葛亮笑着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对自己的安排自信满满 B.诸葛亮了解曹操,断定他不敢出兵C.体现了诸葛亮的从容淡定 D.诸葛亮为了安抚鲁肃,故意笑给他看参考答案 1.① ④ ② ③ ⑤ ③√ ⑤√2.识人心——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知天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晓地理——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3.D
推荐资源
推荐阅读《火烧赤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