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11: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卷)
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
1.(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人特别指出,此次合作项目协议书的签订,标志着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地方科教事业的支持。
B.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困难得很。
C.京剧缺少观众就会影响到这个剧种的存亡,这一简单事实就充分说明了创作与欣赏是相互依存的。
D.小说写的是两个工人的女儿,受坏人引诱误入歧途的故事。
2.(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D.对于陶渊明来说,儒家君子固穷的思想是他的精神支柱。
3.(1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多乎哉?不多也。
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4.(1分)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典型的社会意义是(  )
A.揭露走狗奴才的丑恶灵魂。
B.抨击腐败无能的沙皇统治。
C.说明变色龙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变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特征。
D.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影射沙皇专制的虚伪和专横。
5.(1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呕吐 托腮 目睹 千钧之力 B.迟疑 探视 俯身 拳打脚踢
C.盘恒 铃铛 蓦地 设身处地 D.突兀 洗练 跺脚 义愤填膺
二、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
6.(3分)根据下面的情境,完成对话。
【情境】你所在的学生社会实践社团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发现一位老奶奶正准备闯红灯,你上前阻拦,提醒她等绿灯亮了再走。老奶奶不耐烦地说:“我这么大岁数了,管它红灯不红灯哩!”你说:“   ”。
老奶奶:谢谢你的提醒,今后我一定遵守交通规则。
三、积累与运用(共1题;共16分)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àn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6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àn    
纤夫    裂 驾驭
(2)(4分)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2分)“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
A.丰富;多 B.没有代价地增添
C.饶恕;宽容 D.表示让步
(4)(4分)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四、填空题(共4题;共5分)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8.(1分)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   (斥责/断喝/怒吼),他们只当耳旁风。
9.(2分)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   (冲下/奔下/跑出)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   (指着/点着/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攒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10.(1分)老秀才整天板着一张阴沉沉的长脸,何满子抬头一看,只觉得头上   (压/遮/蒙)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
11.(1分)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屈尊就卑)。
五、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6分)
【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2湖南长沙明德期中改编)《变色龙》一文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最终闹了大笑话!学完本课,班级拟举行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2.(3分)【品味内涵】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邮票,请简述其设计要素和寓意。
13.(3分)【活动设计】下面是“诚信立人”活动策划简案,请你参与拟定,完成下表。
动 活动形式 目的
活动一 诚信标语创作大赛 营造活动氛围,提高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活动二 诚信演讲大赛 提高对诚信的认识,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三 树立可敬可学的榜样,自觉做诚信之人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6分)
14.(16分)品读孟郊的《登科后》这首诗,回答问题。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8分)此诗刻画出诗人考中进士前的   ,考中迸士后的   。
(2)(8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演绎出两个成语是“   ”和“   ”。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9分)
导学四《孔乙己》的主人公和主题探究。
15.(4分)关于小说主人公是谁,读者有“我”、孔乙己、看客三种看法。结合小说内容发表你的见解。
16.(5分)下面是三位名家对《孔乙己》主题的解读,对照你在“预学三”中所写的对主题的理解,结合本课学习的体验,重新写下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表现出旧式教育的不易发展人的才能,潦倒的读书人的意识和姿态,以及社会对于不幸的人的冷淡——除了随便地当作取笑的资料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关心。
——叶圣陶《〈孔乙己〉中的一句话》
作品通过人物的行动抨击了封建制度,同时也暗寓着对这种性格(指孔乙己的悲剧性格)的鞭挞。
——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谬性。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八、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17.(60分)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请你课外阅读鲁迅的《示众》《药》等小说,根据你对看客形象的解读,写一则评论。(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没有语病。
B.语法结构分析:“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 句式杂糅,“目的是……” 和 “是为了……” 两种表达重复。正确表述建议:可改为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或 “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C.语法结构分析:句子成分完整,“京剧缺少观众就会影响到这个剧种的存亡” 为主语和谓语,“这一简单事实就充分说明了……” 为后续补充说明部分。语义表达分析:存在一面对两面的问题,“缺少观众” 是一种情况,而 “存亡” 包含了存在和灭亡两种情况,前后不对应。正确表述建议:可改为 “京剧缺少观众就会影响到这个剧种的生存”。
D.语法结构分析:句子成分完整,“小说写的是…… 故事” 为主干结构。语义表达分析:“两个工人的女儿” 表意不明,有歧义。可以理解为 “两个” 修饰 “工人”,即两个工人各自的女儿;也可以理解为 “两个” 修饰 “女儿”,即两个女儿是同一个工人的。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2.【答案】D
【解析】A.“无动于衷” 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毫不理会。句中 “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表述有误,“无动于衷” 本身就包含 “在心中” 的意思,语义重复,可删去 “在心中”,该词使用不当。
B.“随声附和” 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多含贬义。而句中说大家认为建议有价值才赞成,并非没有主见地盲从,用 “随声附和” 不符合语境,应换成 “纷纷” 等表示积极响应的词语,该词使用错误。
C.“巧夺天工” 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南岳山的石、雾、松本就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景观,不能用 “巧夺天工” 来形容,可换成 “鬼斧神工”,该词使用不恰当。
D.“君子固穷” 指君子即便身处困境,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操守和道德原则,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回归田园,安于贫困,儒家 “君子固穷” 的思想的确是他的精神支柱,该词使用正确,符合陶渊明的人物特点与生平经历。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答案】A
【解析】A.“多乎哉?不多也”,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先提出 “多乎哉” 的疑问,然后自己给出 “不多也” 的答案,引起读者思考,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某种观点。
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意思是因为偷了才会打断腿,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强烈,强调被询问者有偷的行为。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也是反问句,言外之意是你不应该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用反问来增强语气,表达一种质疑、嘲讽等情绪,比直接陈述更有力量。
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同样是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 “讨饭一样的人不配考我” 的意思,突出说话者的傲慢与对他人的轻视,加强语气。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4.【答案】D
【解析】D项揭示了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最终目的。其他三项理解片面。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判断。解答时要注意调动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结合文章的写法、主旨等内容对选项进行仔细的分析。
5.【答案】C
【解析】C:盘恒——盘桓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6.【答案】示例:老奶奶,您千万别急,无论多大岁数都需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如: 老奶奶,您千万别急,无论多大岁数都需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故答案为: 示例:老奶奶,您千万别急,无论多大岁数都需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7.【答案】(1)qiàn;绽;yù
(2)摆度船;摆渡船
(3)C
(4)夸张;比喻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根据平进对字词的积累,“纤夫”的“纤”读作qiàn,“
zhàn盖”写作“绽裂”,“驾驭”的“驭”读作yù。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与修改。阅读短文,其中的“ 摆度船 ”短语书写有误,应写作“摆渡船”;
(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可知“ 饶 ”是饶恕;宽容的意思;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阅读划线句子,将纤夫比作元宵,是比喻的修辞。
从“ 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 ”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1)qiàn;绽;yù;
(2)摆度船;摆渡船;
(3)C;
(4)夸张:比喻。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答案】8.断喝
9.冲下;戳着
10.压
11.礼贤下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8.斥责: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偏重于严辞指责;不合适。
断喝:大声叫;合适。
大声吼叫,比喻发出宏大雄壮的声音;不合适。
故答案为:断喝
9.第一空: “冲下”“奔下”和“跑出”之间的选择。“冲下”更符合一丈青大娘火气冲天、迅速行动的场景,表现出她的急躁和愤怒。“跑出”和“奔下”虽然也有快速移动的意思,但不如“冲下”强烈。因此,选择“奔下”。第二空: “指着”、“点着”和“戳着”之间的选择。“指着”表示用手指向某人或某物,但力度较轻。“点着”表示用手指轻轻点某人,力度介于“指着”和“戳着”之间。“戳着”表示用力地用手指顶某人,力度最大,更符合一丈青大娘愤怒的情绪。因此,选择“戳着”。
故答案为:冲下;戳着
10.1. “压”:这个词有重量感,能够形象地表达出老秀才的脸色给何满子带来的沉重感,仿佛有一朵乌云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
2. “遮”:这个词表示遮挡,但没有重量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压抑的感觉。
3. “蒙”:这个词表示覆盖,但也没有重量感,同样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压抑的感觉。
综合考虑,“压”这个词最能形象地表达出老秀才阴沉的脸色给何满子带来的压抑感,因此最合适的答案是“压”。
故答案为:压
11.礼贤下士:形容重视人才,含褒义;合适。
求贤若渴:形容对人才的迫切,指珍惜人才;不符语境。
屈尊就卑: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不符语境。
故答案为:礼贤下士
【答案】12.要素:邮票主图为鼎,最左侧写有邮票面值“1.20元”、“CHINA”“中国邮政”字样和印章,右边附票图案为写有“诚信”的卷轴。寓意:诚信做人。
13.(示例1)诚信名言背诵大赛 (示例2)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示例3)最美诚信人评选
【解析】⑴本题考查图画内容的理解。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描述画面,进而找准突破点,筛选角度与观点,准确把握漫画主旨。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12.根据图片将构图要素按一定顺序表述完整,并写明其寓意即可。主要构图要素:邮票左侧有邮票面值1.20元、CHINA、邮票的发行单位(中国邮政)、印章和一尊鼎,右侧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寓意:由“鼎”很容易想到守信,告诫我们应诚信做人。
故答案为: 要素:邮票主图为鼎,最左侧写有邮票面值“1.20元”、“CHINA”“中国邮政”字样和印章,右边附票图案为写有“诚信”的卷轴。寓意:诚信做人。
13.通常情况下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注意题干,围绕“诚信立人”设计活动。
故答案为: (示例1)诚信名言背诵大赛 (示例2)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示例3)最美诚信人评选
14.【答案】(1)生活困顿;春风得意
(2)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解析】(1)这首诗首先回忆自己昔日没有登科时生活不如意的情况,然后写自己登科后狂喜的心情,他带着这种心情,骑着马欣赏长安城的花,此时此刻,身心都那么愉悦,天气晴好,春风拂面,马儿也好似懂得我的心情,驼着我在长安城里飞奔,一天就把长安城跑遍了。因此,这首诗刻画出诗人考中进士前的生活困顿,考中迸士后的春风得意。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诗句可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演绎出两个成语是“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
(1)这是一道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古诗赏析填空题。做这类题,一看题目,“登科后”,也就是通过科举以后的诗作,可以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二看诗的意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龌龊”“放荡”等词;三看全诗内容和表达情感,我们从三、四句不难理解。
(2)平时的学习中一定会积累大量的成语,答题时从诗句的信息中就很容易想到这两个成语。
【答案】15.[示例一]小说主人公是“我”:鲁迅让少年的“我”作为亲历者,让成年的“我”作为叙述者和评判者,三者合为一体,担负“看”人物命运、传达小说主旨的任务。 [示例二]小说主人公是孔乙己:小说的题目是“孔乙己”,且全文以他为核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生活穷困潦倒、好“喝”懒做、迂腐不堪的“不争”“不幸”的读书人形象。作者借他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人性的丑恶。 [示例三]小说主人公是看客:小说用大量笔墨叙述看客对孔乙己的取笑和戏弄,他们的哄笑贯穿故事的始终。他们冷漠、麻木、愚昧的形象鲜明而突出。
16.略。(提示:把《孔乙己》放在写作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理解其主题,或者超越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其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5.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我”,可从“我”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的角度作答;看客,可从看客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角度作答;孔乙己,可从他是小说的核心人物的角度作答。任选一个观点,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能做到语意连贯、叙述合情合理,表述只要流畅即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示例一]小说主人公是“我”:鲁迅让少年的“我”作为亲历者,让成年的“我”作为叙述者和评判者,三者合为一体,担负“看”人物命运、传达小说主旨的任务。
[示例二]小说主人公是孔乙己:小说的题目是“孔乙己”,且全文以他为核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生活穷困潦倒、好“喝”懒做、迂腐不堪的“不争”“不幸”的读书人形象。作者借他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人性的丑恶。
[示例三]小说主人公是看客:小说用大量笔墨叙述看客对孔乙己的取笑和戏弄,他们的哄笑贯穿故事的始终。他们冷漠、麻木、愚昧的形象鲜明而突出。
16.把《孔乙己》放在写作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理解其主题,或者超越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其主题。《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故答案为:作者通过对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人们精神状态的麻木和世态的炎凉。
17.【答案】[示例]鲁迅笔下的看客都是普通人,看客形象带有普遍性,充斥着整个社会,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看客之间存在着“看”与“被看”的关系,他们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却以看与自己一样受压迫的人的好戏为乐。如《示众》中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每时每刻,每人都处在被众人围观的境遇中,而自己也在窥视他人。这样的一类人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解析】本文是一篇评论。根据题目要求,从《示众》和《药》这两篇小说中找出典型的看客形象,分析他们的行为,同时思考鲁迅先生为何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采用反讽的写作方式,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忽视作者塑造的小人物的性格和这个人物出现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根据文章情节,对人物进行细致分析。
故答案为:[示例]鲁迅笔下的看客都是普通人,看客形象带有普遍性,充斥着整个社会,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看客之间存在着“看”与“被看”的关系,他们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却以看与自己一样受压迫的人的好戏为乐。如《示众》中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每时每刻,每人都处在被众人围观的境遇中,而自己也在窥视他人。这样的一类人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本题考查微写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片段作文的写作要做到几点要求:①要把内容写具体;②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③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