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11: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
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
1.(1分)【语法综合】品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____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A.画横线的“这一点”所指代的内容是“写景是为了要写情”。
B.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条件复句。
C.加点的“优秀诗人”“认识现实”“崇高境界”短语类型相同。
D.语段最后一句的宾语是“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2.(1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们笔下的诗词。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3.(1分)下列句子在论述观点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B.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D.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4.(1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2022年6月26日,在重庆尚文斋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展示的李可染的画作《山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夕阳西下,杭州西湖的湖面上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C.小林看了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5.(1分)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纸张薄如蝉翼,她只能轻描淡写地作画,生怕一不小心刺穿了这来之不易的“宝贝”。
B.经过挑选绒毛、染色、粘贴等工序,一团团五彩绒毛在他手中变为栩栩如生的动物。
C.只见山峦起伏,珍木秀逸,好一派诗情画意的仙山琼阁,这景色使人顿感心旷神怡。
D.这两幅画倒是铢两悉称,很难分出谁优谁劣。
二、填空题(共1题;共7分)
6.(7分)朗读课文,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意yùn(   ) shùn(   )息万变 piāo(   )缈 寂liáo(   )
zhū(   )两悉称 xǔ xǔ(    )如生 信手niān(   )来  
三、积累与运用(共4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____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 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____真 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____,不会有丝毫错误。
7.(2分)给加点字注音。
8.(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9.(2分)解释画横线的词。
尽致:
10.(2分)在 处标注恰当的标点。
四、默写(共1题;共10分)
11.(10分)填空。
(1)(6分)《无言之美》选自《   》,作者   ,安徽桐城人,   家、   家,主要作品有《   》《   》《西方美学史》等。
(2)(1分)   ,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
(3)(2分)落日照大旗,   。 (作者   《后出塞》)
(4)(1分)   ,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
12.(2分)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下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9分)
13.(9分)学习了《山水画的意境》一文,同学们对艺术之美的探讨兴趣大增。班级开展了“生活中的艺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3分)【创作美】你收集了不同形状的树叶,发挥想象,进行树叶拼图的“叶贴画”创作,请你把自己的设计过程介绍给大家。
(2)(3分)【宣传美】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近日,从江苏省旅游局传来喜讯,由省旅游局、省国土厅、省交通厅等五部门共同认定,全省有13条生态旅游风景道列入“2018年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创建名单,金湖是淮安市唯一成功入围的一家。
金湖全域绿道全长约300公里,其中核。区l20公里,利用现有的县域交通体系、淮河入江水道和高邮湖防洪大堤,重点对道路进行黑色化、景观化、趣味化系统提升,建设了43个服务驿站,42.195公里国际标准马拉松赛道、100公里自行车公路赛赛道,打造银杏大道、水杉大道、榉树大道、广玉兰大道、香樟大道、枫杨大道等20多种主题大道,并在道路两侧20米的范围内栽植紫娇花、波斯菊、大滨菊、格桑花等30多种彩色草花。
(3)(3分)【发现美】下图是江苏同里镇,请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其旅游特色。
桥是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
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4分)
14.(4分)预学二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仿照示例,描述画面。
诗句一: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句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示例】
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画面:天色已暝,皓月当空;群芳已谢,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如一条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啊!
诗句:
画面: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5.(5分)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16.(5分)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简要概括。
17.(5分)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九、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18.(60分)坐在教室里静读一本书,活跃校园中参加一个活动,奔走于社会大课堂进行一次实践……都会让我们产生思考,从中获得启示。请将“_______给我的启示”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认识现实”是动宾短语,其他两个是偏正短语。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2.【答案】D
【解析】②句点明自己的身份,①句中的“但”与②句构成语意上的转折: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但传统文艺对“我”的创作影响更为深远。故前两句为②①。④句表达的是自己从诗词中得到的感悟,③句表达自己从书法中得到的启示,分别与①句中的“诗词、书法”相照应。故后两句为④③。故四句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3.【答案】A
【解析】A.道理论证(引证法)。其他三项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答案】B
【解析】A.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B.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语境中用来修饰“景象”,使用不恰当。
C.胸有成竹:比喻做事前早有准备,可从容应付。
D.朝朝暮暮:朝夕相处。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答案】A
【解析】A.轻描淡写:指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也指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B.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C.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爽朗。
D. 铢两悉称 :指两者轻重或优劣相当,丝毫不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6.【答案】蕴;瞬;缥;寥;铢;栩栩;拈
【解析】意蕴(yì yùn):指事物所包含的意思和内涵。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很快。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寂寥(jì liáo):寂静空旷,没有声音。
铢两悉称(zhū liǎng xī chèn):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拈来(niān lái):表示随手拿来。
故答案为:蕴;瞬;缥;寥;铢;栩栩;拈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答案】7.fú;bī;chèn
8.譬;摄;域
9.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10. ”?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7.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幅”读作“fú”“逼”读作“bī”;“称”读作“chèn”。
故答案为: fú;bī;chèn
8.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pì”写作“ 譬 ”,“shè”写作“摄”;“yù”写作“域”。
故答案为: 譬;摄;域
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根据积累及语境分析。尽致:详细细致,达到极点。
故答案为: 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10.首先,我们来看题目给出的语段。这个语段主要是在讨论如何从事实下手研究,以及对比了摄影家和美术家在处理同一物体时的不同方式。其中,涉及到的标点符号是填空处的一个标点。然后,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填空处前后文的内容,以便正确选择标点符号。在这个语段中,填空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而填空处后面则是对这一比较的具体展开。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来选择恰当的标点。在此情况下,由于前后两部分内容是独立的句子,但是它们又紧密相关,因此使用问号来表示这一设问关系是比较合适的。问号在此处既能表示这是一个问题,又能体现出前后文的紧密联系。
故答案为: ”?
11.【答案】(1)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文艺心理学;谈美
(2)微雨从东来
(3)马鸣风萧萧;杜甫
(4)别有幽愁暗恨生
【解析】(1) 《无言之美》作者是朱光潜。 作者通过从美术、文学、音乐、雕塑这几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说明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道理。告诉人们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并学会运用无言之美。
朱光潜,字孟实, 安徽省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是我国著名的美学专家。早年身受康德、黑格尔、特别是克罗齐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文艺心理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从心理学观点研究文艺的理论著作,其中还介绍了西方美学史上的各家学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稍后写成的《谈美》一书,在青年中曾风行一时。40年代末,他的美学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他的《克罗齐哲学述评》一文即是澄清克罗齐思想影响的产物。解放后经过思想解的多次讨论,他的美学思想发生了转变,此后写成的《西方美学史》一书就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也是我国研究西方美学史的重大成果。 他在著述的同时,还翻译了大量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如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等,为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 注意不要把“微”写错。
(3)注意不要把“萧”写错。
(4) 注意不要把“幽”写错。
故答案为:(1)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文艺心理学;谈美
(2) 微雨从东来
(3)马鸣风萧萧;杜甫
(4) 别有幽愁暗恨生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3)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4)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所考篇目均来自课标篇目,考生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答题提示,准确填写句子,答题完成后要认真核查,避免出现大意性错误。
12.【答案】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田岸旁两棵柳树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字和作者的署名及印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丰子恺画作内容的描述与解读能力。画面整体布局来看,这是一幅以田园风光为背景的画作。画面的主题十分明确,主要展示了杨柳岸边的景色以及两位劳作的农人。这样的场景设计既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又展现了丰子恺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情感。画面的上半部分,天空挂着一弯残月,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月亮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元素,常常用来表达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而田岸旁的两棵柳树,则成为了画面的重要构成部分。柳条随风飘荡,仿佛在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一丝生动与活力。画面的下半部分,两位农人成为了画面的主体。他们戴着草帽,正在田间劳作。这一细节不仅展示了农人的勤劳与朴实,也体现了丰子恺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深深敬意。
故答案为: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田岸旁两棵柳树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字和作者的署名及印章。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13.【答案】(1)叶贴画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立意、构图、选材、制作、装饰等步骤。而画框、底板、三合板)、衬纸、黏合剂、颜料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制作叶贴画,要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植物枝叶原有的形态特征,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剪切、拼接、重叠。
(2)金湖全域绿道成功入围“2018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创建名单。
(3)同里镇,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它们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两堂”指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现存最古老的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依据新闻导语“ 近日,从江苏省旅游局传来喜讯,由省旅游局、省国土厅、省交通厅等五部门共同认定,全省有13条生态旅游风景道列入“2018年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创建名单,”概括得出。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依据图画的内容依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描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 叶贴画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立意、构图、选材、制作、装饰等步骤。而画框、底板、三合板)、衬纸、黏合剂、颜料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制作叶贴画,要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植物枝叶原有的形态特征,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剪切、拼接、重叠。
⑵ 金湖全域绿道成功入围“2018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创建名单。
⑶ 同里镇,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它们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两堂”指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现存最古老的
⑴本题考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某个主题设计环节时,环节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环节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
⑵考查新闻标题拟写。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片,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14.【答案】[示例一]诗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画面:山中危石耸立,流泉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发出痛苦的幽咽之声。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示例二]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画面:广阔苍茫的水田上空,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悠闲而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
【解析】我选择的是诗句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画面:夏日炎炎,田野广袤,禾苗长势喜人。一片水田中,清澈的水面上,几只白鹭翩然起舞,翱翔于天际,身影映照在水面,如同轻盈的舞者。周围的树木繁茂,绿意盎然,形成一片凉爽的阴凉。在树梢间,几只黄鹂欢快地鸣叫着,清脆的鸟鸣声在空气中回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自然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故答案为:[示例一]诗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画面:山中危石耸立,流泉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发出痛苦的幽咽之声。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示例二]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画面:广阔苍茫的水田上空,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悠闲而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
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答案】15.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16.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7.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美、外象美和诗意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解析】
(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理解。对论证思路的梳理,其实是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做这类题先划分文章的层次,然后总结层意。
(2)本道题考查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及准确概括要点,解答本题的技巧:①根据题干,审清题意。②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③紧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研读文意,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符合文意的语句即可。
15.文章第②段共有五句话,依据文段表意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第一句提出本文观点“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第二、三、四句为一个层次,具体阐述了空和灵的辩证关系,并列举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进行了举例论证;最后一句为一个层次,主要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故答案为: 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16.本题要求概括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的具体表现,所以要聚焦文章第④ 段内容,在首句引领下,认真审读,逐句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7.本题要求筛选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的信息,要特别关注⑤自然段:“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对此进行筛选整合即可。
故答案为: 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美、外象美和诗意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18.【答案】【参考范文】
考试失败给我的启示  
生活好似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由一个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精彩的小镜头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生活。每当我骄傲自满,飘飘然时,那次惨痛的考砸镜头就会在我脑海里反复上演。
  记得那是六年级的一节英语课,英语老师突然对我们说:“明天进行一至二模块的考试。”“考就考呗,反正我稳拿100分。”回家后,我看见记事本上的记录“明天英语考试”,我一点儿也不理睬,心想:我连背几大段的英语课文都不怕,难道还怕这小小的模块考试?整一个晚上,我做完了作业就开始自娱自乐:对着镜子给自己编个麻花辫。编完麻花辫对着镜子摆个POSS,怎样?够青春靓丽吧。从各个角度欣赏完了麻花辫,我要想:明天的长裙配什么发型呢?马尾辫?不行,不行,裙子是淑女型的,配个古典的发型才有味儿。试试蝎子辫吧。我又开始对自己的头发进行大工程的改编……妈妈见我在卫生间这么久没出来,急得敲门:“妞宝,你明天不是英语考试吗?怎么不复习复习呀?”“不用,早就滚瓜烂熟啦!”我一点儿也不理睬妈妈对我的提醒,继续编我的蝎子辫。
  第二天我一上场就开始答卷,很快就答完了,下课铃一响,我第一个交了答卷。但是,星期三英语课时,发下来的考卷却令我大跌眼镜,我只考了92分。要知道,班上也是有10位同学考了100分呀。这成绩,可怎么向妈妈汇报呀?
  我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一路上,心也怦怦直跳,轻飘飘的试卷在我手中却显得那么沉重。我想了自己不顾妈妈的提醒贪玩的样子;想起了老师让我们好好复习,我一副不屑的样子;想起了老师递给我试卷时一副失望的表情;想起了试卷上因为马虎大意而落写了的单词、选错了的句子。我好后悔没有好好复习,把单词记得再清晰一些;我好后悔考试时,没有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就草草交卷,豆大的泪珠不禁滚了下来。
  回到家,我把考砸的试卷交给妈妈,妈妈看了看试卷,语重心长地说:“是谁说自己滚瓜烂熟了的?骄兵必败呀!”是呀,骄兵必败!每每我得意扬扬、飘飘然时,都会想起这件事。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骄兵必败,做任何一件事,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才能拥抱更多的成功。
【解析】这道半命题作文,富有生活哲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有学问,一言一事一画等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给我们以启示。所谓“启示”就是对你的启发。启发的关键在于你的思考,只有思考深入,小事情才能写出大主题,小人物才能尽显本色,小角度才能窥见全局。那么如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写出好文章呢?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②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③联系、挖掘材料的闪光点;④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个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既可以先叙事,再写启示;也可以先写启示,再叙事,这要看文章表达中心的需要。如选择从一件事中获得了启示,就要先叙述事情的经过,再把获得的启示写明白;选择从名言警句中获得的启示,就应先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习作时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新颖、典型、深深启发了自己的事例去写。
半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提示和题目两部分内容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补全题目、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学生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补题。补题要求:选择一个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体现更为深刻的思想价值;选择较为熟悉真实的写作材料,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学会精巧的写作构思,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波澜,以期获得理想的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