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分层练习
人文素养:舍己为公,以身作则。
语文要素:通过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内心
情感。
一、 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 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词语。
从彭(pén pénɡ)德怀拟(nǐ ní)定的电报中,毛主席得知他bēn fù( )朝(zhāo cháo)鲜战场的儿子牺牲了。他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回忆起送爱子去农村duàn liàn( )的情景,qínɡ bú zì jīn ( )地喃喃着:“岸英!岸英!”目光中流露出无限juàn liàn( )。最终,他决定不搞tè shū( ),zūn zhònɡ( )朝鲜人民的意愿,在电报记录稿上qiān zì( ),让儿子安葬在朝鲜。
3. “踌躇”读作____________,它在词典中的解释如下,语段中的“踌躇 ”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在“踌躇满志”一词中,“踌躇”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踌躇: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
二、给下列汉字加偏旁,组成恰当的新字,再填入括号内。
1. 她( )详着窗外的大雪,感叹道:“( )雪兆丰年啊!”
音 2. 夜幕低垂,天空逐渐( )了下来,他的心情也随之变得( )然。
某 3.几位年轻的参( )聚集在帐篷中,借着微弱的( )油灯光,商讨作战计划。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到我们,他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笑脸,光彩照人。
B. 我们要铭记那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马革裹尸的英雄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 听说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他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D. 消防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开辟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通道。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
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仿照句子,借助动作、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毛泽东诗词知多少。(补全诗词句,填序号)
A.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人间正道是沧桑
C. 不到长城非好汉 D. 天堑变通途 E. 她在丛中笑
1. 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屈指行程二万。
3. 一桥飞架南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解读
1. 选出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再填空。(可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 )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 )
(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课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心情。
2. 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下列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这句话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毛主席作为父亲的痛苦心情。
B. 从“踌躇”一词可以感受到毛主席作出决定之艰难。
C. 从毛主席的犹豫不决,可以看出他不想把儿子的遗骨安葬在朝鲜。
D. 这句话写出了毛主席虽是主席,但是也有常人的一面。
(2)根据毛主席的想法或选择,并结合其身份,体会他的情感或品质。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革裹尸”是指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
B. “忠骨”指忠烈之士的遗骸,在这里指无数志愿军烈士的遗体。
C.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为国牺牲,却因为战争而得不到厚葬。
D. 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3. 围绕“他拿着刚发下来的试卷,流下了眼泪”这句话展开想象,仿照课文通过人物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手法,写一写你想象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pénɡ nǐ cháo
2.奔赴 锻炼 情不自禁 眷恋 特殊 尊重 签字
3.chóu chú ① ③
二、1.端 瑞 2.暗 黯 3.谋 煤
三、A
四、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2.示例:要宣布比赛结果了,此刻我满脸通红,汗珠直往下掉,握紧双拳,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五、1.E 2.C 3.D 4.A 5.B
六、1.(1) B (2) D (3)ABC 痛失爱子后无限悲痛
2.(1)C
(2)
(3)示例:一位父亲手握着孩子的照片在床上辗转反侧 毛主席一遍遍呼唤着儿子
(4)C
3.示例:试卷发下来了,他双手颤抖着,紧紧地握着试卷,眼睛里流露着浓浓的喜悦之情。他把试卷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他终于考了满分!这段时间以来,他每天写完作业后,不是反复温习课本,就是不停地做题,很少把时间花费在娱乐上。这次考试他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只见他边流着喜悦的泪水,边呢喃着:“皇天不负有心人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