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联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质检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大联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质检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3 09:16:35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质量检测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題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
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藻城台西商代遗址,是商代中晚期一处重要的城邑遗址,在该处发现了完整的酿酒
作坊遗址和完整的酿酒、保存酒的器物和酿酒用的植物种仁。这反映了商代
A.农业有了相当发展
B.城市商业高度发达
C.手工业集中在城市
D.酿酒服务于宗法制
2.尚书在先秦时期原为主管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期,尚书机构日益重要,汉武帝开始任用
宦官担任尚书,称为中书。吏民一切章奏都可以通过尚书直达皇帝,皇帝的旨意也由尚
书下达丞相。这一做法
A.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
B.推动决策与执行机构的一体化
C.导致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局面
D.出于加强皇权抑制相权的需要
3.北齐被北周攻灭后,北周武帝下诏解放原北齐境内隶户;隶户是北魏所掳西凉人的后代,
世代为奴。后又将旧北齐地之民被掠为奴婢者,全部免除奴婢身份。这些举措
A.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B.消除了长期存在的民族隔阂
C.有助于强化内部凝聚力
D.表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4.下图为元和十五年(820年)的唐朝全图。据此可以推断
川创金820p码丁

吗度的帝闲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A.此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纷争不断
B.河西陇右地区畜牧业得以发展
C.契丹成为中原政权的严重威胁
D.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区广开屯田
5.北宋时期,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都设有厢,由禁军管理。每厢除了禁军士兵外,
还设有文职职位,如“所由”负责房契、税契等票据,“厢典”负责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条文的
引用和解释,“行官”负责监督各行各业的商辅等。由此可见,当时的厢
A.导致政府机构的冗余
B.承担了多种社会职能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消除了城市安全隐患
6,对于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康熙曾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同时指出:“至于比朝鲜不
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雠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这说明
康熙
A.不愿台湾独立于中国之外
B.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
C,反对没有实利的朝贡贸易
D.尊重台湾各族的社会习俗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到:“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诺己.可以保国,
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据此可知,当时
A.维新变法得到了社会广泛支持
B.传统封建思想失去统治地位
C.有识之士意识到变革的紧迫性
D.西方列强已将中国瓜分完毕
8.下表是1903年10月清政府特别颁布《奖励游学华业生章程》中对赴日留学生的部分规
定。这表明清政府
毕业学校
给予待遇
普通中学
拔贡北身
文部省直辖高等院校及实业学校
举人出身
大学专科
进士出身
得学士文凭者翰林出身
国立大学及官立学堂
得博士文凭者翰林升阶
A.开始积极推动留学生教育
B.认识到日本制度的先进性
C,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
D.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
9.1944年6月,几个外国记者随中外记者西北考察团到各根据地考察了5个月,行程1000
英里,经过100多个村镇,没有见到一个乞丐,有人穿打补丁的衣服,但决不破烂。也没
有奢到一个农民或士兵显得营养不良。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大生产运动改善了经济面貌
B.三三制激发各阶层抗日热情
C.土改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正面战场的配合诚轻了压力
10.有报纸援引海关统计:自日本投降后至今年(1946年)五月,已运抵上海海关的美货数值
在美金七亿元以上,其他在驶华途中及各商行向美订购之物资尚不在内。该报同时指
出:本年前五个月江海关进口总值,比实际的数目字至少还差二三倍。这些现象
A.稳定了战后中国的海关税收
B.对民族工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C.诱发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
D.使官僚资本形成了垄断地位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质量检测·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6
8
答案
A
D
c
B
8
A
C
0
题号
9
10
0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U
A
B
c
D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A
【解析】商代农业文明的兴盛使得人们有了大量剩余粮食,促进了酿酒技术的发展,材料关键词是“酿酒作坊”“植物种
仁”等,故A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到城邑,但不是反映的商业,排除B项:酿酒业屈于手工业,遗址也是在城邑,但不能
说明其他手工业都集中在城市,排除C项:酿酒主要服务于奴隶主统治阶级,宗法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材料关键语句为“尚书机构日益重要”“任用宦官担任尚书”“通过尚书直达皇帝”“由尚书下达丞相”等,结合所学
知识,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汉武帝设置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汉武帝任用包括宦官
在内的亲信,是出于加强皇权,抑制相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到吏民一切奏章都可以通过尚书直达皇帝,
但主旨不是皇帝重视吏民的意见和建议,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中彻,逐渐掌控决策权,而原来的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成为外朝,掌握执行权,因此是决策权和执行的分离而不是一体化,排除B项:汉武帝虽然重用宦官,但是没有形成宦官
专权的局面,而且材料没有提到外戚,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宦官外戚交楷专权局面,排除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周武帝下诏免奴婢,隶户为民,有利于缀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稳定,结
合所学知识,这些顺应民族交融历史趋势的做法,有助于强化内部凝聚力,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政策发生在北周灭
掉北齐,实现北方统一之后,排除A项:这些政策有利于减少民族隔阂,但达不到消除的程度,排除B项:这一举措是国
家对社会结构进行积极调整,加强统治的体现,而不是国家对社会控制松弛,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之一是时问,公元820年,处于中唐后期,其次是图中政权部族控制区域,根据地图再结合所学
知识,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许多地方转化为牧场,因此畜牧业得以发展,枚B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排除A项:从地图来看,契丹族的
势力范围并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建立之前,也就是五代时期契丹族建立辽国崛起,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构成严
重威胁,排除C项:从地图来看,河西走廊一带已经被吐蕃占领,前往西域的地区的道路被阻断,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城市设置厢,驻扎禁军,同时又是基层管理单位,除禁军外,还有各负其职的文职职位,这些文
职负责包含法律、商业、经济活动等,承担多种社会职能,故B项正确。从材料看,城厢设置的文职各司其职,对于地方
治理很有必要,不属于冗余机构,排除A项:从材料看,虽然厢是禁军的驻扎单位,材料主旨是文职及其职资,和提高战
斗力无关,排除C项:虽然厢承担了多种社会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城市稳定,但无法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排
除D项。
6.【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是康熙不允许台湾仿照彻鲜,因为朝鲜和中国是国与国关系,而郑经是中国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故
A项正确。从材料看,康熙允许台湾封湍,与郑氏集团和谈,可以用和平方式统一,但最终是用武力完成统一,排除B
项:康熙帝反对台湾独立,而不是因为朝贡贸易没有实利而仅仅反对进贡,排除C项:D项在材料巾没有体现,排除。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强调主动变革与被动变革的区别,指出主动变革可以掌握变革的主动权,从而保护国家、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