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3:词语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A.“我” “家乡”是名词;“找寻”“是”是动词;“一定”是形容词。
B.“必须”“美丽”是副词;“因为”是连词;“在”是介词。
C.“北方的大熊”“我起来”“她的身边”“污秽和耻辱”都是偏正短语。
D.画线语句标点使用有误,应改为: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2.选出对下列语法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随着一个个节日的到来,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A.文中加点词“兴奋”是形容词;“更”是副词;“洗礼”是名词。
B.“尽情释怀”“徜徉其间”“丰富多彩”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节日是文化”。
D.文中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删掉“随着”或“使”。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中“那一瞬间”作状语成分。
B.“三周”是数量词,“动作”是动词。
C.“展示”是动词,“线条”是名词。
D.“转体三周”是动宾短语,“特别慷慨”是偏正短语。
4.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向前迈出了最后一步,最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一句中,划线的三个词的词性分别是数量词、形容、动词。
B.“我们班的张亮长得好像他爸爸。”一句不是比喻句。
C.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诫子书》就是这样的一封家书。
D.“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不舍昼夜”等成语均源于《论语》。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因为沙子多,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李森祥《台阶》)
A.连词 介词 拟声词 副词
B.连词 副词 拟声词 介词
C.副词 连词 拟声词 介词
D.副词 介词 拟声词 连词
6.依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啊!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②作为作家和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曾经和张中行先生共同修润过课本的文字。
③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A.拟声词 叹词 介诃 副词 连词 B.叹词 拟声词 介词 连词 副词
C.叹词 拟声词 连词 介词 副词 D.拟声词 叹词 介词 连词 副词
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手记一 北京坊
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的北京坊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型。它的整体设计延续原有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融入了当代建筑美学的相关元素。北京坊“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布局,旨在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存社区原驻民的文化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商业街区。北京坊既是北京核心地带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7.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
8.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
B. 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
C. 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
D. 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
9.手记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如今,作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振聋发聩 B. 雨后春笋 C. 波澜壮阔 D. 车水马龙
10.手记三 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
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老厂区被改造为数字艺术园区。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转型后的“热电厂” , , ,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生活场所。
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冲击”。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触动 B.冲锋 C.干扰 D.打击
11.根据小组意见,对应文段第①②③句,你将一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 恢弘 新奇 多元 B. 多元 恢弘 新奇
C. 恢弘 多元 新奇 D. 多元 新奇 恢弘
12.手记四 北京城市图书馆
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设有2400个阅读坐席;建有国内藏书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从精准定位取书到由机器人配送至阅览区只需15分钟。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13.结语
①融入当代建筑美学元素的北京坊,经过整体改造,成为北京的新景点。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③北京第一热电厂曾经的壮观与辉煌让人难以忘怀。④智能化立体书库是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准配置,堪称新时代的藏书楼。
北京的文化生活场所建设,兼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推动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注重工业遗产的综合改造,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智能化升级……这些无不展现出首都北京的人文气象。
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各个文化生活场所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14.下列词语中,属于贬义词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道貌岸然 C.聪明伶俐 D.温文尔雅
1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阿姨笑容可掬地把奶奶请进家里,然后两人便亲密地攀谈了起来。
B.她用炽热的情感,温暖了他那颗心灰意冷的心,使他获得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C.《骆驼祥子》中的虎妞贪吃懒惰、好逸恶劳,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D.为了考取资格证书,暑假期间他成天目不窥园,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16.你们即将开展“红领巾时代先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今天将采访一位老红军战士,希望了解他的革命岁月。 下面四条开场中用语恰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爷爷,临时到访请您见谅。 我们可以问一些关于你当年参加革命的问题吗?
B.爷爷您好,我们是光明中学的学生,今天来是想向您了解一些革命经历,您看是否方便?
C.我们是光明中学的,临时到访请您见谅。 今天想向您了解一些革命经历,您有时间吗?
D.爷爷,我们临时到访可能有点突然,但你今天务必给我们讲讲你的革命故事。
主题情境人物采访活动 校报社开展“小人物”专栏采访活动,你们小组负责完成采访报告,请你积极参与。采访目的了解“小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
嘉宾介绍
嘉宾一:“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写就了把环境十分遭糕的八步沙变绿洲的传奇。倘使没有他们的顽强与坚① (韧实),怎么能铸就一道无比坚②(韧实)的生态屏障呢
嘉宾二:赵明翠,一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邮包一背就是三十多年,她投递过的邮件无一廷误与丢失。赵明翠除了投递邮件,还会主动帮助留守老人和小孩梢带日用品、药品等。这些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嘉宾三:初中时,梁江波的心里种下了清华梦的种子。彼时的他,已双目失明。37岁这年,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从此,他多了一个标签____盲人研究生____为了这一天,他锲而不舍地准备了25年。
17.小万和小同在阅读嘉宾介绍资料时,将加点字读错了,请你写出正确读音。
倘使 屏障
锲而不舍
18.嘉宾介绍资料中有三个汉字书写错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应改为
应改为
应改为
19.小万发现两处词语字迹模糊,只能看清都是以“坚”字开头的二字词语,请你从括号内选出合适的字填在横线上。
20.嘉宾三的介绍资料中遗漏了两处标点符号,下列依次填入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向四周的墙壁。
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着我的动静。
⑶)母亲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⑷母亲进来了,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2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B.他对这件事本来就很疑惑,现在就更加疑惑了。
C.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察觉,他不像是一个狡猾的人。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3.下列语段括号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卡塔尔这届世界杯足球赛,可以说创造了世界纪录。( )这届世界杯是首次在中东海湾地区举办,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是世界杯时隔20年重回亚洲,也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届世界杯——为办好这届世界杯,卡塔尔已经花费了2290亿美元。( )中国足球队没有入围卡塔尔世界杯令人感到非常( ),( )在卡塔尔世界杯处处可见中国元素,世界杯遍地中国制造。
A.因此 尽管 失落 但是 B.因为 虽然 遗憾 但是
C.因此 虽然 遗憾 然而 D.因为 尽管 失落 然而
2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航天员能顺利出舱完成各项任务,必须依靠航天服的保护。航天服____要求安全系数高,还需要很好的灵活度,关节部位是航天服设计中的一大____。在设计新一代“飞天”航天服时,我国航天工程师从小龙虾既坚硬又灵活的虾尾结构中,获得了____的灵感。他们在航天服关节处,设计了____虾尾鳞片的层叠结构,使关节活动自如。
A.尽管 难点 意想不到 相似
B.不但 难点 意想不到 类似
C.尽管 难题 出乎意料 相似
D.不但 难题 出乎意料 类似
2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B.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
C.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D.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2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岳阳楼记》)
B.薄暮冥冥。 薄,跟“厚”相对,扁平物体两面之间的距离小。(《岳阳楼记》)
C.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醉翁亭记》)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都。(《沁园春·雪》)
二、填空题
27.晓字形,析“选择”。下面是“选择”字形解说,请你根据解说和对话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今文字 古文字 字形解说 用字示例
選 (选) 金文 小篆 選,从辵(chuò)巽(xùn)声。《说文解字》中提到:“選,遣也。”又说:“選,一曰選擇也。”从字形来看,造字本义可能是从两个人中挑人派遣。 ① ,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擇 (择) 金文 小篆 擇,从手睪(yì)声。《说文解字》:“擇,束(简)選也。”从字形来看,造字本义可能是人用眼睛观察,用手选出适合祭祀的羔羊。 ②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小龙:什么叫“从辵巽声”“从手睪声”呀?
小华:还记得咱读过的《经典常谈》不?这和造字法有关,指的是“选”和“择”都是③ 字(填造字法)。“辵”“手”是义符(意符),“巽”“睪”是声符。
小龙:我想起来了!义符就是和字义有关的。字形里有“手”的字,都和“手”有关、比如“④jué 择”,也是“用手挑选”的意思。但“辵”是什么字呢?
小华:“辵”字是由像路口形状的“彳()”和像人足之形的“止()”构成的会意字,后演化成部首“辶”。字形里有“辵”的字,往往和行进有关,如返、还、迸、过、遁、⑤qiān 等,这些⑥ (词性)都和“行进”有关。
小龙:原来如此!“选择”二字也颇有深意呢。所谓人生,就是选好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
28.词语积累与运用。
(1) :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2)粗犷: 。
(3)静谧: 。
(4) :高而远。
(5) :来到,来临(用作敬辞)。多用于书面语。
(6)造访: 。多用于书面语。
(7)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8)淅淅沥沥: 。
(9)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0) :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29.任务一:辨“睡”“眠”“寐”之别;参照下列表格中提示的方法,作出推断。
方法 内容
了解字源法 睡,小篆,从目,从垂。“垂”是秋天草木无精打采、茎叶下垂的凋谢的样子,引申为低垂、向下。由此推断,睡的造字本义为:①
眠,金文,从目,从民。“民”乃是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形象,引申为闭合。由此推断,眠的造字本义为:② 。
寐,甲骨文,从宀(房屋),从人,从木(木床)。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木床上睡觉。
联系诗文法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罗贯中《三国演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结论 睡、眠、寐的不同:③ 。
30.预学一默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然后将其按感彩进行分类,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以身殉职 自私自利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知识卡片
词语按感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指表示赞许意义的词;贬义词指表示贬斥意义的词;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彩的词。
褒义词:
贬义词:
31.选词填空。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 (悄悄 默默)把书一放,挑水 (并 或)放牛去了。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32.此时此刻, (徘徊 彷徨 徜徉)在这一望无际的花海中,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眼里心里只有这美丽的花景。
3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 (前赴后继 前呼后拥 一呼百应),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34. 【探字源】同学们探究“春”字的字源,请你将下面的汉字卡片补充完整。
“春”的金文字形由“”(指草木)、“”(种子发芽)、“”(太阳)组成,由此可知“春”的本义是① 。除了指春季外,“春”还可泛指一年,如诗句② “ ”(A.人颜不再春 B.一卧东山三十春 C.春色满园关不住);“春”也可以指生机,如成语③“ ”(A.温暖如春 B.笔底春风 C.妙手回春)。
35.用关联词语填空。
(1)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凭空出现的, 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2) 明天下大雨,我们 要按原计划开展活动。
(3)他们在树上做窝, 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 到地上来。
36.读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积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懂得去积累, 不可能将语文知识运用自如,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并 自然而然就能灵活运用所有知识, 应该更多地去读、写和记,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翻译
解释加点的字。
37.板印书籍
38.唐人尚未盛为之
39.始印五经
40.已后
41.有布衣毕昇
4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43.火烧令坚
44.先设一铁板
45.第二板已具
46.则字平如砥
47.瞬息可就
48.用讫再火令药镕
49.以手拂之
50.殊不沾污
答案解析部分
1.C
A错误,“我”是代词, “家乡”是名词;“找寻”“是”是动词;“一定”是形容词; B错误“必须”“美丽”是形容词或名词;“因为”是连词;“在”是介词。C正确; D错误,画线语句标点使用有误,应改为: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的是语法的运用。做此类题首先应该了解各种词性有哪些具体的词语,平时要做好积累,然后进行分类,即可找出答案。
2.C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辨析。C:句子的主干是:节日是传承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3.B
A、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此项表示时间。无误;
B、数量词:即数量形容词,是表示数、量或程度的形容词。 动作是名词。 有误;
C、动词: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名词:它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统一名称。无误;
D、 动宾短语,动词+宾语,眨眼睛 喷出火焰,偏正短语,定中/状中关系连接(“的”、“地”),外国朋友 更加坚强。所以此项无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学生要对句子成分和常见的词类有一定的了解和分辨,老师在平时应注意随堂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以下是常见的短语。有五类,如:汉语中,常见的短语 有五类,(1) 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报纸杂志 你与他(2) 偏正短语,定中/状中关系连接(“的”、“地”),外国朋友 更加坚强(3) 主谓短语,主语+谓语,太阳升 老师讲课(4) 动宾短语,动词+宾语,眨眼睛 喷出火焰(5) 补充短语,后面的词对于前面的词起补充作用(“得”),干得很好 吓/跑了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判断,此类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可以通过记忆例子来记忆。
4.A
A.有误,“强壮”是形容词。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5.A
“因为”是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在”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等。“沙啦沙啦”是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终于”是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词性,做好本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常见的汉语知识。
6.C
①中“啊”引出下文的感叹,“啊”是叹词;句中“辘辘”是车轮“碾着新谷”发出的声音,为拟声词。②中第一个“和”用在“作家”与“教育家”之间,是表示并列的连词;“和张中行先生”修饰“修润”这一动词,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其中的“和”是介词。③中“常常”修饰动词“感到”,“常常”是副词。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词性,做好本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常见的汉语知识。
7.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
8.C
9.D
10.A
11.B
12.北京城市图书馆改善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典范。
13.B
(1)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5)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6)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7)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用正楷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
故答案为: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
8.A.有误,“典型”一词中没有错字。
B.有误,“精髓”一词中没有错字。
C.正确,根据意思“世代居于此地的人”,可知“原驻民”应该为“原住民”。
D.有误,“沉浸式”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C
9.A.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用来形容《新青年》唤醒民众,使用正确。
B.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此处用来形容各地进步报刊大量出现,使用正确。
C.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此处用来形容新文化运动声势浩大,使用正确。
D.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此处用来形容参观的人很多,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触动:指碰动;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冲锋:指突入敌阵,以短兵冲杀;作战部队向近距离的目标敌人作迅猛进攻的战斗行动。干扰:扰乱;打扰。打击:本意是攻击;殴打;使受挫折。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老电厂“同框”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震撼,这种震撼更是一种触动。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词句衔接。恢弘:宽阔;博广。新奇:新颖奇妙、新鲜奇妙。多元:多样的;不单一的。结合手记三句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可知这里注意解释的是数字艺术园区的“多种功能”,故与“多元”对应;结合句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可知这里介绍了“壮观的景象”,故与“恢弘”对应;结合句3“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知这些“热电厂”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这“同框”的景象是之前没有的,故非常“新奇”。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搭配不当,“促进“和“生活”不搭配,“北京市图书馆”和“新样本”不搭配。
故答案为: 北京城市图书馆改善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典范。
1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结合句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可知把“箭杆胡同20号”比作“新文化运动的摇篮”,采用了暗喻的手法。
故答案为:B
14.B
ACD.不属于贬义词,带有褒扬、喜爱、尊敬、肯定等感彩都属于褒义词;
B.属于贬义词,带有贬斥、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属于贬义词。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语境语感。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作答词义辨析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包括意思的不同,情感色彩的不同,表达效果的不同等,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即可作出选择。
15.C
ABD.正确。
C.有误,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这里形容堕落后的祥子,褒义词用在了贬义语境,不符合语境。
其他词语的意思是:
攀谈:拉扯闲谈;
炽热:极热,温度极高。
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词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6.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没有介绍自己,询问的问题比较笼统,表达不得体;
B:用语恰当,表达得体;
C:缺少礼貌问候语,说话太直接,表达不得体;
D:语句中”务必“用语不得体,带有强行要求之意,表达不得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难度不大,重在平时的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说话要得体,用语要恰当,结合语境和选项,进行判断。
17.tǎng;píng;qiè
18.遭;糟;廷;延;梢;捎
19.韧;实
20.B
(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运用要先分析句子结构,结合标点符号的功用。常考符号有: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17.倘使 tǎng shǐ 表示假设。
屏障 píng zhàng 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
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故答案为:tǎng、píng、qiè
18.遭,指遇到(不幸或不利的事情)。组词:遭遇。
糟,指情况不好。组词:糟糕
糟糕,指事情、情况很坏。
廷,指朝廷。古代君主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封建王朝以君主为首的最高统治机构。组词:朝廷。
延,指推迟;放宽(期限)。组词:延误
延误,指缓慢移动或行动,以致未按预料的进度进行,或使预料的工作留下来未完成;迟延耽误。
梢,指树枝的末端。长条形的细头末端。组词:树梢
捎,指捎带;顺带。组词:捎带
捎带,指携带。
故答案为:遭、糟、廷、延、梢、捎
19.坚韧 jiān rèn 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这里是形容“六老汉”三代人的坚持,不放弃。
坚实 jiān shí 坚固结实。健壮;强壮。形容“六老汉”三代人推进治沙造林事业,使得如今的生态良好,建立坚固结实的屏障。
故答案为:韧;实
20.盲人研究生,是梁江波的标签,用双引号。
他多了一个标签“盲人研究生”表示句子结束,用句号。
故答案为:B
21.C
“摔”比“扔”“丢”所包含的怒气更多,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暴躁。因为“悄悄地躲出去”,所以应是“偷偷地听”。“扑”比“跑”“走”速度都要快、急,更能体现母亲反应的迅速。
“挡”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可知,母亲之所以有这个动作,是怕我看到窗外的景象而更加消沉,这一细节表现 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22.B
考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A不食嗟来之食 动词,吃/名词,食物
B 疑惑:迷惑,不理解。
C属聪明的同义词/就是不老实、耍花招
D生存,有生命的/活在心里,指精神。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3.B
根据“这届世界杯是首次在中东海湾地区举办,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与“为办好这届世界杯,卡塔尔已经花费了2290亿美元”可知,这句话在逻辑上属于因果关系,第一处应为解释原因的因果关系,只能用“因为”而不能用“因此”;根据“中国足球队没有入围卡塔尔世界杯”“在卡塔尔世界杯处处可见中国元素”可知,第二处和第四处是转折关系,要用“虽然……但是……”,而不能用“尽管”;根据“中国足球队没有入围卡塔尔世界杯”可知,这里用“遗憾”更符合上下文情境。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运用关联词语和近义词的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关联词,同时在平时读书的时候要区分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24.B
A、“尽管......还......”是转折关系,“要求安全系数高,还需要很好的灵活度”则是递进关系,用“尽管”不恰当;排除;
B、“不但......还.......”是递进关系,“要求安全系数高,还需要很好的灵活度”是递进关系,用“不但”恰当;“难点”指在讲话或著作中引入或提出困难或怀疑的段落,结合“关节部位”可知,用“难点”恰当;“意想不到”意思是没有料想到,形容十分意外。结合“灵感”可知,用“意想不到”恰当; “类似”意思是差得不远,大致相像,结合“虾尾鳞片”可知,用“类似”恰当;
C、“尽管......还......”是转折关系,“要求安全系数高,还需要很好的灵活度”则是递进关系,用“尽管”不恰当,排除;
D、“难题”指不容易解决或解答的问题,结合“关节部位”可知,用“难题”不恰当,排除;
故答案为:B。
考查关联词语和词义辨析。“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但......还.......”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难点”指在讲话或著作中引入或提出困难或怀疑的段落,“难题”指不容易解决或解答的问题。“意想不到”意思是没有料想到,形容十分意外,“出乎意料”意思是超出人们的料想之外。“类似”意思是差得不远,大致相像, “相似”意思是相像,大致相同。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选出所有词语都恰当的一项即可。
25.C
ABD标点符合使用正确。C.这句话中的“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是引用报纸上的话,不是某人说的话,不应该用引号,直接用冒号,因此下文即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
26.B
“薄暮冥冥”:接近日暮了,天色显得有点昏暗。薄:迫近。
故答案为:B
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学生积累大量文言词语的含义,另一 方面则要求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根据 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7.选贤与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声;抉;迁;动词
(1)(2)本题中注意“与、择”等字的正确书写。
(3)(4)jué——抉,抉择:挑选;选择。qiān——迁:迁移。
(5)本题考查词性。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在 中文语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名词主语或主句后面。根据“动词”的定义,查看“返、还、迸、过、遁、迁”等词都是动作或和“行进”有关,可知都是动词。
故答案为:选贤与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声;抉;迁;动词
(1)(2)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3)(4)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文章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5)本题考查词性。“词性”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反映了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作用。
28.(1)花苞
(2)粗率豪放
(3)安静
(4)高邈
(5)莅临
(6)拜访
(7)吝啬
(8)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9)咄咄逼人
(10)倾盆大雨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故答案为: (1 )花苞(2)粗率豪放(3)安静 (4)高邈 (5)莅临 (6)拜访 (7)吝啬(8)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9)咄咄逼人 (10) 倾盆大雨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29.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闭目合眼。;示例一:三者睡眠的长度不同。示例二:三者睡眠的程度不同。示例三:三者睡眠的方式不同。示例四:“睡”在古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种较为随意的休息状态,它可以是一种短暂的小憩;“眠”相对于“睡”来说,通常指的是较深的睡眠状态;“寐”通常指的是正式的、完整的睡眠。
(1)根据“从目,从垂”可知,“睡”是形声字,结合“‘垂’是秋天草木无精打采、茎叶下垂的凋谢的样子,引申为低垂、向下”可知,其本义是: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
故答案为: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
(2)根据“从目,从民”可知,“眠”是形声字,结合“‘民’乃是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形象,引申为闭合”可知,其本义是:闭目合眼。
故答案为:闭目合眼。
(3)根据“睡”“眠”“寐”三字的本义分别是“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闭目合眼”“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木床上睡觉”,结合“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三句意思分别是“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可知,三者睡眠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故答案为:示例一:三者睡眠的长度不同。示例二:三者睡眠的程度不同。示例三:三者睡眠的方式不同。示例四:“睡”在古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种较为随意的休息状态,它可以是一种短暂的小憩;“眠”相对于“睡”来说,通常指的是较深的睡眠状态;“寐”通常指的是正式的、完整的睡眠。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
30.以身殉职;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私自利;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
题目要求楷书书写,书写时候保证字体工整,不能超出田字格即可。
故答案为: 以身殉职;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私自利;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
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要求学生书写清楚、规范,考生在书写时候,应注意不能写错,不能超出田字格。
31.悄悄;或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悄悄: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行动)不让人知道。
默默:不说话;不出声。
并: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
或:或者。
第1空,“悄悄”侧重于指动作的轻柔、不声不响,更能体现“我”是主动替母亲分担家务,默默去帮忙做事。“默默”更多地强调无声无息的状态。故选“悄悄”。
第2空,“并”表示两种行为同时进行,“或”表示两者中选择其一。这里“挑水”和“放牛”不能同时做,用“或”更合适。故选“或”。
故答案为:悄悄;或。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2.徜徉
33.前呼后拥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与正确运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作答词义辨析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包括意思的不同,情感色彩的不同,表达效果的不同等,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即可作出选择。
32."彷徨"意思是徘徊不前的样子,比喻犹疑不决;"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徜徉"意思是闲游,或陶醉于某事物当中。本句表达陶醉在一片花海中,故选"徜徉"恰当。
故答案为: 徜徉
33." 前赴后继 "意思是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前呼后拥 "前面的人喝道;后面的人簇拥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一呼百应 "指一人召唤,百人响应。 形容响应附和的人众多。 本句是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本句只后面的水推着前面的水向前走,故用" 前呼后拥 "恰当。
故答案为: 前呼后拥
34.在阳光的照耀下,草木的种子发芽;B;C
根据组成部分太阳可知春的本义含有“在阳光的照耀下”的意思,根据组成部分草木、种子发芽知春的本义含有“草木的种子发芽”的意思,合起来可知“春”的本义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草木的种子发芽。A人颜不再春:人的容颜不再是青春年少时的模样。春:青春。B一卧东山三十春:自己曾隐身“渔樵”,度过许多年。春:年。C春色满园关不住: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春:春色。故选B。A.温暖如春:形容某种温暖的感觉,就像春天一样温暖宜人。 B.笔底春风:笔下生春风。形容绘画、作文生动逼真。C.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故选C。
故答案为:第1空、在阳光的照耀下,草木的种子发芽
第2空、B
第3空、C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词义的理解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分解词素;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申法;想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
35.(1)不是;而是
(2)即使;也
(3)只有;才
⑴ 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 ... ."
⑵.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选择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使.... ......
⑶.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所以选择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36.如果;就;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不懂得去积累”与“不可能在语文的海洋中自由驰骋”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并不代表能灵活运用所有的知识”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相连。“自然而然就能灵活运用所有知识”与“应该更多地去读、写和记”是并列的两个方面,可以用“不是……而是……”相连。
故答案为:如果……就……;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37.用雕版
38.还;大规模地
39.才
40.同“以”
41.平民
42.混合;覆盖
43.使
44.设置
45.准备(好了)
46.磨刀石
47.完成
48.完毕
49.擦拭,掸去
50.根本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在平时多积累识记,学会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解答本题,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据此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37.用雕版印刷书籍。板:用雕版
故答案为:用雕版
38.唐朝人尚未大规模地这么做。尚:还;盛:大规模地
故答案为:还;大规模地
39.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始:才
故答案为:才
40.以后。已:同“以”
故答案为:同“以”
41.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布衣:平民
故答案为平民:
42.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和:混合;冒:覆盖
故答案为:混合;覆盖
43.用火烧使它坚硬。令:使
故答案为:使
44.先设置一块铁板。设:设置
故答案为:设置
45.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了)
故答案为:准备(好了)
46.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故答案为:磨刀石
47.很快就能制成功。就:完成
故答案为:完成
48.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讫:完毕
故答案为:完毕
49.拿手一抹。拂:擦拭,掸去
故答案为:擦拭,掸去
50.绝不会被弄脏。殊:根本
故答案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