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新闻通讯的特点;
2. 梳理文章,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巧妙组织材料的特点;
3.批注文章,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4. 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巧妙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难点: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初读课文,了解“最可爱”
任务三 分析事例,感悟“最可爱”
任务四 研读课文,理解写法之“最可爱”
任务五 诵读课文,致敬“最可爱”
任务六 从我做起,传承“最可爱”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一首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的,它曾响彻了朝鲜的土地。
69年前的今天,19万余名志愿军为保家卫国,踏上抗美援朝战场,他们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魏巍长期生活在部队,他的诗歌、通讯、小说等作品,都反映了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及《魏巍散文集》《魏巍诗选》等。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迅速而又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通讯的特征:
1.新闻性
不仅要真实,而且要新鲜。
2.文学性
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3.评论性
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字音字形】
【多音字】
【理解词语】
近义词辨析
任务二 初读课文,了解“最可爱”
【速读课文】
1.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结构组织全文的 依据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2.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可爱在哪里呢?课文中有一段笔墨集中对他们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请找出来。
3.作为一篇通讯,表现人物必须以事实说话,想一想,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1.浏览全文,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结构组织全文的。
总——分——总
依据本文的结构特点,划分段落层次。说一说文章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3)
概括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4—14)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方面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
说明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从而进一步肯定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可爱在哪里呢?课文中有一段笔墨集中对他们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请找出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作为一篇通讯,表现人物必须以事实说话,想一想,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童
防空洞谈话
任务三 分析事例,感悟“最可爱”
这些事例是怎样体现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处呢?
(1)理解“最可爱”之“松骨峰战斗”
这场壮烈的战斗,充分展现出战士们的“最可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5、6、7段),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战士们的“最可爱”的具体体现。
要求:用直线划出志愿军战士面临的困境,用波浪线划出志愿军战士的表现。
提示:可以从地形、力量对比、战士们的行为、战后的情景说。
这场壮烈的战斗,充分展现出战士们的“最可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5、6、7段),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战士们的“最可爱”的具体体现。
要求:用直线划出志愿军战士面临的困境,用波浪线划出志愿军战士的表现。
从地形上(劣势):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 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
从力量对比方面(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 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战士们的行为(英勇无畏):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战后的情景(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小结:战士们这种英勇顽强、拼死作战、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精神最可爱,这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2)理解“最可爱”之“火中救童”
第11段写马玉祥勇救朝鲜儿童的经过,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试简要分析。
……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它零碎用品。)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学生活动】
师:对美国鬼子,战士们充满了强烈的恨;但对朝鲜人民,却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下面让你穿越时空,重回朝鲜战场,做一名小记者,去采访志愿军战士马玉祥。
任务:首先思考采访的问题,然后同桌合作,分别扮演记者和马玉祥,开展采访活动。
提示:可以针对救人的环境提问;可以针对救人的过程提问;可以针对救人的心理提问。
示例:
问题1:救人的时候,火又盛,烟又大,别人都不敢到跟前去。你为什么要去呢?
问题2:当你扑进着火的屋子时,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你为什么不马上出来呢?
问题3:你当时救人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你不怕危险吗?
小结:这种舍己救人、忘我无私、热爱朝鲜人民,充满国际主义的精神最可爱。
(3)理解“最可爱”之“防空洞谈话”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13自然段,概括战士对作者“三问三答”内容,说说其最可爱之处在哪里。
提示:梳理三问三答,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物思想。
小结:这种对祖国的热爱、高尚的幸福观和强烈的使命感最可爱。
(4)学习“可爱”,深化理解
1.作者用三个事例生动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呢?
第一个事例刻画的是英雄群体形象,
第二个、第三个事例画的是个体形象。
群体和个体结合,全面展现了志愿军的精神风貌。
2.思考: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
不可以。
群体与个体结合,三个事例从不同方面刻画志愿军战士形象,具有典型性。三个事例从战斗、救人、思想三个方面分别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具有典型性。
三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松骨峰战斗写的是与敌人打仗,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能体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能体现志愿军战士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能体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志愿军战士共有的崇高品格,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最可爱”的内涵,丰富生动,形象感人。
分析比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