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09: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荒诞背后的真实和悲哀
——《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
素养目标
2. 探讨小说人物异化的原因。.
1. 通过比较赏读,分析人物形象。
活动一
学校校报征集奇异人物传,你可以以《促织》、《变形记》为例,给他们的主人公制作简历去投稿吗?
活动要求:1-2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组的人物简历,其他同学对照着再商量并确定答案。
2.其他小组扮演编辑,对作品进行点评。
成 名 格里高尔
身份地位
家庭成员
经济状况
人生追求
生平遭遇
性格特点
结局
成 名 格里高尔
身份地位 普通百姓 推销员
家庭成员 妻子儿子 父母、妹妹
经济状况 略有薄产 一人扛起家,债务如山,经济困顿
人生追求 完成责任,拜托勒索,致富 摆脱累人的差使,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生平遭遇 成名被授予里正的职位,遇到朝廷征收蟋蟀,由于未按规定期限完成任务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后来在巫婆的帮助、鬼神的启示下终于捉到一只俊美健壮的促织。促织被儿子一不小心弄死了,儿子害怕得跳井自杀,他的魂魄变成一只促织。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前,他早出晚归,“长年累月的到处奔波”,养家糊口,不敢生病,没有娱乐,没有朋友,丧失了作为人的乐趣,唯一的活动就是工作。

性格特点 逆来顺受,善良懦弱,渴望功名,愿为家庭付出 委曲求全,孤独内向,漠视自我价值,关心家庭

结局 在成功献虫之后,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功名利禄纷至沓来。 带着对家人的责任和担忧在绝望中孤独的死去。在格里高尔去世后,全家人如释重负。

补:关于人的“异化”,从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是:在环境的压力下,人失去自我,失去价值、尊严、地位乃至躯体,成为非人,即是一种异化现象。异化的表现,是人无法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
活动二:
你的人物简介投稿被采用,现需要你补充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异化原因。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
个人原因
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
两位主人公异化的原因:
成名之子:
个人原因:恐惧,害怕,自我否定,自我价值否定
害怕拖累家人投井后魂化促织。
社会原因:封建统治阶级玩物殃民。
《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虫价值连城,人却一文不值,人的地位与虫的地位差距悬殊。
格里高尔:
个人原因:工作辛苦、饮食低劣、人情淡漠、内心烦恼
社会原因: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忌、猜疑、遭歧视等,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背景补充:《变形记》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家庭原因: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
异化原因总结:
相同点:
① 都受制于当时严酷的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导致了人的异化。
② 由人化虫的设定有着强烈的荒诞色彩,旨在深刻讽刺社会现实的丑陋。
不同点:
人化身为虫这一事件中,“人”的地位不同,“虫”的地位也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不同。《促织》中的蟋蟀价值连城,相比之下,人贱如草芥,因此化身为蟋蟀的成名之子让家人“鸡犬升天”;《变形记》中的甲虫丑陋低贱,相比之下,能够挣钱的人对家庭和社会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化身为甲虫的格里高尔饱受家人的漠视和凌辱。
《变形记》
小说描绘了一幅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图画: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失去了工作能力,不仅无法为父母还债并供养他们,而且成了全家人的累赘,因而受到全家人的冷遇和折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
主旨:
《促织》
小说通过叙写皇室盛行斗蟋蟀的游戏,官府逼迫成名交纳蟋蟀,使得成名倾家荡产,几欲寻死,后又意外得志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生活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通过文章学习,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怎么样才能做真正的一个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曼德拉说,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也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