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对改句表达效果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句对改句表达效果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8: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题型起源】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1.了解“原句和改句”这一语言文字运用题型模式。
2.通过典型题目,学会总结句子表达效果类题目的答题角度。
3.掌握这一题型的解题步骤,能够熟练运用总结的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
复习目标
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4.题号在19或20。题型为主观题。分布在语言文字运用题。
5.分值为4分。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题型模式
例题呈现
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这些天才(剪花娘子们)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文中画线的句子也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这两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
例题呈现
思维建模
02
答题思路
第一步
仔细比对原句与改句的内容
(找不同)
第二步
找准答题角度
赏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析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这些天才(剪花娘子们)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文中画线的句子也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这两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
例题呈现
原句: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改句:“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答案:(1)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
(2)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
例题呈现
答题角度
句式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长短句、整散句、变式句
修饰词
语体
修辞
复习回顾
03
一、句式知识,你掌握了吗?
3.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
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着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
1.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
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秋的风露,而是人民的眼泪。
2.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4.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整句)
(短句)
(散句)
(长句)
二、句式效果
句式 表达效果
长句 词语多、结构复杂,内容丰富,表意精确、细致
短句 句式灵活,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长短句 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句 句式整齐,层次感强,气势增强,感情强烈,音节和谐
散句 形式灵活,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整散句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灵活自然,音韵和谐。
1.倒装句:
2.设问句:
3.反问句:
4.双重否定句:
句式特点 小结:
1.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2.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3.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
4.双重否定句:则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句式特点 小结:
二、修辞效果
修辞 表达效果
比喻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拟人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②使读者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排比 ①句式整齐,内容集中②层次丰富,增强气势;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④突出内容,增强情感。
夸张 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②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③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反复 ①表示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②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三、用词之妙
类型 表达效果
动词 恰当的动词,可以使表达准确、生动、传神、细腻,避免平淡无奇。
修饰词 多指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使句子表达生动、具体、形象;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
当堂演练
04
啊!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迫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中国农民,飘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怀着一撮家乡的泥土。那时,闽粤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用白粉髹腹,用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乘着信风,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当时离井别乡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作“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试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强化练习(一)
【参考答案】
①原文有大量修饰成分,表达意思更完整充分。(2分)
(修饰语)
②原文运用比喻修辞,更形象地写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2分)
(修辞)
③原文情感充沛,与抒情性语境更为相符。 (2分)
(语境)
(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镜泊湖的湖水很清,湖面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端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强化练习(二)
【参考答案】
①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镜泊湖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并照应前文的“巨镜”;
②将“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湖水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
③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湖水平静、美丽的特点。
学习总结
05
知识点归纳
答题思路
鉴赏角度
鉴赏必备知识
句子
长句、短句、整句
散句、整散句、变式句
修饰词
修辞
语体、语境
解题思路
小结:
1 判断句式变化
2 熟知表达效果
3 综合语境品读
4 分点精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