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生物(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生物(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7 10:42:57

文档简介

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Simons基于流动镶嵌模型提出了脂筏模型,指出细胞膜中存在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小区域,
这些区域聚集了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如图1所示,实线框内即为
脂筏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侧
②眙筏区域
i
B侧

图1
A.B侧代表细胞膜的外表面,这一侧其有识别功能的重要物质
B.脂筏的形成可能促进细胞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
C.脂筏区域的膜比非脂筏区域薄,胆固醇合成受阻可能导致脂筏受损
D.④代表膜蛋白,其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具有较强的疏水性
2.烧伤可引发强烈应激反应,导敛患者血糖和尿糖升高,即应激性糖尿病。尽管如此,息者在高血
糖时胰岛素水平往往正常或更高: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烧伤引起的液体流失可能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B.可能需要给烧伤患者输人血浆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G.应激性糖尿病患者的肌肉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增强
D.应激性糖尿病忠者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或表达减少
3.猕猴桃酷的简要工艺流程为:选果→清洗→破碎+榨汁→巴氏杀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陈酿
过滤→调配→杀菌→装瓶→陈酿1个月+成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发酵阶段中释放的CO2是山醋酸菌的线粒体基质释放的
B.当缺少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工艺流程中的“酒精发哮”发生在猕猴桃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D.为了增加蜡酸产量,酒精发酵过程前后均需增加空气进气量
4.秋沙鸭是鸭科中某些具有近似特征和近缘关系鸟类的总称,现存共六个物种,其中中华秋沙鸭是
中国特有种。从系统发生学上看,它们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共同祖先可追期到1120万年前的新
第三纪。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每年会在重庆江津綦江河越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六种秋沙鸭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秋沙鸭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六种秋沙鸭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中华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常生活在同一片水域,但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5.多环芳烃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红球菌BAP-1是一种能高效降解萘、菲、荧蒽等多环
芳烃的菌种。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荧蒽浓度下红球菌BAP-1对4C-荧蒽跨膜运输规律及不同接菌
量条件下红球菌BAP-1对4C-荧蒽跨膜运输规律,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0.65
0.35

0.6
0.2umol/T
心-1.6umol/T

0.55H
0.30
0.5h
-。-9.6umol/L王E


遵王
0.4h
王王
6

-。-反应时间1min
-0.4umol/L
◆反应时间20mn
0.25
3.2umol/I
0.15
20umol/L

0.2
0
0.15
0.10王
0.1
0.05
0.00
0246810121416182022
0.20.40.60.811.21.41.61.822.2
时间(min)
菌体密度ODaJ
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红球南BAP-1对
不同接菌量下红球菌BAP-1对
C-荧蒽的跨膜运输规律
“C-荧蒽的跨膜运输规律
图2
A.红球菌BAP-1对4C-荧蒽的摄取百分比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B.据图可推知红球菌BAP-1对4C-荧蔥的跨膜运输不是自由扩橄
C.推测分解荧蒽的场所在红球菌BAP-1细胞内
D.与菌体膜结合的污染物的量会在一定底物浓度条件下达到饱和
6.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3
I所示。研究者将辣椒幼苗分为3组进行处理:甲组(未淹水)、乙组(淹水)和丙组(淹水+
Ca2+),以研究Ca2+对淹水植物根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结果见图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内酮酸
LDH酶E
ADH
翻LDH
3
80
+C02

乙醛
60
2
40
ADH
NAD+
-NADH
NAD
2
0
乳酸
乙醇

I
图3
A.NADH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过程合成ATP提供能量
B.淹水胁迫时,乳酸产生速率增加的百分比小于乙醇产生速率增加的百分比
C.淹水胁迫时,添加Ca2+可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
D.淹水胁迫时,无氧呼吸加强可提高根细胞对热能的利用率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D A A C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D B C C
【解析】
1.在该脂筏模式图中,B 侧含有糖蛋白,代表细胞膜的外表面,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A 正
确;糖蛋白具有信息识别作用,根据题干信息:细胞膜中存在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小
区域,这些区域聚集了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可见脂筏的
形成可能有助于细胞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B 正确;由图可知,脂筏区域的膜厚度大于非
脂筏区域,这些区域聚集了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若胆固
醇合成受阻,可能会使脂筏受损,C 错误;分析图可知,④贯穿脂双层,且与糖类结合,
因此④代表膜蛋白,跨膜区段的氨基酸位于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附近,因此具有疏水性,
D 正确。
2.烧伤引起的液体流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可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 正确;受损创
面会渗出大量液体,通常需要给患者输入血浆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B 正确;“应激
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水平高,胰岛素水平也高,说明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C 错误;“应激性糖尿病”患者的组织细胞胰岛素受
体可能受损或表达量降低,D 正确。
3.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A 错误;醋酸菌是一种好氧
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 错误;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其场所
是细胞质基质,因此工艺流程中的“酵母发酵”发生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C 错误;
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另外,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
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酒精发酵前
增加空气通气量可促进酵母菌繁殖,进而在酒精发酵阶段可增加酒精产量,D 正确。
4.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六种秋沙鸭是不同物种,A 错误;不同生长环境有
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 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6 页)
方向进化,六种秋沙鸭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正确;
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 正确。
5.据图分析可知,随着底物浓度增加,红球菌 BAP-1 对 14C-荧蒽的摄取比例并没有随之线
性增加,而是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A 错误;膜结合 14C-荧蒽的量并不随着底物浓
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如果红球菌 BAP-1 对 14C-荧蒽的运输过程是自由扩散,那么其对
14C-荧蒽的膜结合量应该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梯度增加,然而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却是非
线性增加的过程,红球菌 BAP-1 对 14C-荧蒽的跨膜运输可能是需要能量的过程,B 正确;
据图可知,荧蒽可以被红球菌 BAP-1 摄取进入细胞,故推测分解荧蒽的场所在红球菌
BAP-1 细胞内,C 正确;据图分析,红球菌 BAP-1 对 14C-荧蒽的跨膜运输与底物浓度的
变化有关,也与环境中菌体的量有关。但在一定的底物浓度条件下,并不是环境中微生物
的含量越大就越有利于跨膜运输过程的进行,菌体膜结合污染物的量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达
到饱和,D 正确。
6.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时合成 ATP 的能量来自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而图中由丙酮酸在不同酶
的催化下生成乳酸和乙醇的过程,没有能量的释放,A 错误;甲为对照组,是正常生长的
幼苗,乙为实验组,为淹水条件,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
且 LDH 酶活性升高程度更大,据此可推测淹水条件下乳酸产生的速率增加百分比高于乙
醇产生速率增加百分比,B 错误;据图Ⅱ分析,丙组相比乙组,ADH 含量较高,LDH 含
量较低,说明水淹条件下,适当施用 Ca2+可减少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物乳酸和乙醛的积累,
C 正确;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不能被根细胞利用,因此不能提高根细胞对热能的利用率,
D 错误。
7.图中的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A是氧气,B是ADP,C是ATP,D是NADP+,
E是NADPH,F是CO2,A正确;由题意知:PSBS是一种类囊体膜蛋白,能感应类囊体腔内
的高质子浓度而被激活,激活了的PSBS抑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的传递。过度光照将会激活
膜蛋白PSBS,导致电子不能传递给D(NADP+),同时也会抑制反应中水的光解反应,B
正确;据图信息可以推测降低Z蛋白的活性能使得氢离子从类囊体腔向外运输的速率减弱,
有利于维持类囊体腔内的H+浓度,从而有利于膜蛋白PSBS发挥作用。因此,降低Z蛋白的
活性将有利于PSBS发挥功能,C正确;物质A是O2,从类囊体膜内侧产生到进入相邻细胞
线粒体被利用至少穿过7层生物膜,即14层磷脂分子层,D错误。
8.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在连接时都需要考虑方向,A 错误;如果某同学制作的黏性末端的碱基
不能互补配对,可能是剪切位点不对,也可能是连接位点选得不对,B 正确;绿豆和黄豆
大小形状不同,不能用来模拟两种配子,C 错误;若甲桶和乙桶中的彩球分别代表两对等
位基因,则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不能模拟子代自由组合后的性状比例,D 错误。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6 页)
9.图甲中可以发现神经元中 Aβ 自噬囊泡的运输需要线粒体供能和细胞骨架参与,A 正确;
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是神经元的 10~50
倍,B 正确;图乙中可以发现当 Aβ 沉积时,会引起 MC 细胞中 K 酶和 IK 的磷酸化,使
NF 促进 IL-1 基因的表达,C 正确;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进一步形成 Aβ 沉积,引发机体
神经炎的正反馈调节,D 错误。
10.SL 是一类植物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会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信息传递且是
微量高效的有机物,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A、B 正确;2 组结果是无顶端优势,
说明 W 根产生的 SL 不能发挥作用,所以 max2 为 SL 不敏感突变体,C 错误;max1 为
SL 合成受阻突变体,max2 为 SL 不敏感突变体,max2 根产生的 SL 可作用于 max1 的地
上部分,出现顶端优势,D 正确。
11.图 B 中染色体数目较图 A 多,推测 SMC3 突变体中染色体着丝粒易分裂,A 正确;秋水
仙素主要作用于前期,不是中期,B 错误;图 A、图 C 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同,核 DNA
分子数相同,C 错误;SMC3 基因缺失突变体主要影响有丝分裂,对减数分裂可能没有影
响,所以野生型和突变体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不一定异常,D 错误。
12.构建模型组使尿酸升高,可以连续多日给大鼠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但不能用嘌呤氧
化酶抑制剂,它会使尿酸降低,A 错误;肾小管细胞重吸收尿酸盐可能为主动运输或者
协助扩散,重吸收水主要是协助扩散,B 错误;药物 F 通过抑制 URAT1 和 GLUT9 蛋白
质的含量,但不一定是抑制基因的表达,可能是促进两种蛋白的分解等方式,使其含量
降低,C 错误;大量饮水,可降低血浆渗透压,使抗利尿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有助于
尿酸盐随尿液排出体外,D 正确。
13.三氯蔗糖是一种蔗糖的氯化物,没有还原性,用斐林试剂检测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
正确;如果是通过激活甜味受体,三种代糖都应该使 T 细胞分化,从图乙可以看出其中
安赛蜜钾(AceK)和糖精钠(NaS)都没有影响 T 细胞的分化,说明三氯蔗糖不是通过
激活甜味受体影响 T 细胞分化的,B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比安赛蜜和糖精钠两种
代糖,高浓度的三氯蔗糖能抑制 T 细胞增殖分化,C 正确;因为高浓度三氯蔗糖的模型
小鼠 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抑制,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肿瘤生长和细胞增殖更快,D
正确。
14 Avy vy vy. 等位基因活跃的组织表现为黄色,A 等位基因不活跃的组织表现为黑色,所以 A
等位基因活跃或不活跃的组织的相对大小和数量,决定了杂合小鼠的毛色,A 正确;富
含高频率 CpG 二核苷酸不位于 IAP 区域,使 IAP 区域的启动子不被甲基化,对转录的影
响较小,B vy正确;根据图Ⅱ实验可得出 A 基因的甲基化受到母亲遗传的影响更大,C 错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6 页)
误;表观遗传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母体小鼠怀孕期间饮食会影响表观遗传,从图Ⅱ也能
看出来,母亲的影响更大,D 正确。
15.F2 中的蓝粒不育株的 4 号染色体一条来自小麦,一条来自长穗偃麦草,其余染色体均来
自小麦,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其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 20 个正常的四分体,A 错误;
F3 中的蓝粒不育株基因型可表示为 TEHh 和 TEhh,含 hh 基因的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使 T
和 E 交换到同一条染色体上,B 错误;F2 中的蓝粒不育株基因型为 TEHh,因为减数分裂
过程中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 4 号染色体不能联会,随机进入配子,所以 TE 这对染色体可
以形成 T、E、TE、0 这四种情况的卵细胞,其中 1/2 正常,与 Hh 这对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后,可以形成 8 种卵细胞,其中 1/2 正常,C 正确;F4 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 T 基因和
E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但是这种变异的个体概率不清楚,不一定是 1/4,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55 分。
16.(每空 2 分,共 10 分)
(1)更低(降低) ①突变型气孔开度更低,使 CO2 的吸收量减少,使光合作用暗反应
减弱;②突变型叶片变黄,叶绿素含量下降,使光反应减弱(1 点 1 分)
(2)突变体玉米的茎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
甲组低于丙组,高于乙和丁组,且乙组与丁组相同(乙=丁<甲<丙)
(3)玉米光照下造成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使 CST1 基因表达量减少,使气孔的开放程
度降低,CO2 吸收量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17.(每空 2 分,共 12 分)
(1)水稻花太小,操作不便
(2)1/12
(3)①6 号和 10 号 F2 雄性不育单株的 6 号、10 号染色体的 SSR 扩增结果与 S 亲本 SSR
扩增结果基本一致 ②基因重组 ③ A
【解析】(3)①由图可知,F2 雄性不育单株的 6 号、10 号染色体的 SSR 扩增结果与 S 亲
本 SSR 扩增结果基本一致,故雄性不育性状的基因位于 6 和 10 号染色体上。
②由图 13 可知,2 号不育株 6 号染色体同时具有 R 亲本和 S 亲本的基因,这说明 F1在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6 号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形成了同时含
雄性不育基因和 R 亲本 SSR 标记的配子,与含有雄性不育基因和 S 亲本 SSR 标记的配
子结合,发育成的子代同时具有两条条带。
③F1 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即具有 S 亲本和 R 亲本的相关基因。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6 页)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增殖、分化 根原基(Rp) 皮层(1 分) IAA 促进了根原基(Rp)更早、更
多的形成
(2)2~4 天,IAA 促进根原基的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物质和能量,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
有利于为不定根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提供物质与能量基础
(3)施加 IAA,在高 IAA 浓度条件下,IAA 可以通过受体与 A 蛋白结合并降解,解除了
A 蛋白对 ARF 的抑制,从而促进 IAA 响应基因进行表达
【解析】(1)下胚轴分生组织的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发育成根原基,之后向着皮层(Co)
方向增殖并逐渐突破表皮形成不定根。由图 15-b 结果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可得 IAA 通
过促进 Rp 更早、更多的形成促进了 Ar 的生长。
(2)2~4 天,IAA 促进根原基的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物质和能量,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
有利于为不定根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提供物质与能量基础,(4 天之后,由于幼根发
育可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促进幼苗叶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3)据图 17 可知,在高 IAA 浓度条件下,IAA 能与 A 蛋白结合使其降解,解除了 A
蛋白对 ARF 的抑制,故施加 IAA 可促进 IAA 响应基因进行表达,从而促进 Ar 的形成。
1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增大(1 分)
(2)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激
素水平的稳态
(3)①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引发 PGD2 在脑毛细血管中大量积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度分
泌,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 IFNA 基因的表达;②同时促进 IL-6 基因的表达,题中
显示 IL-6 分泌量过大,会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异常,进而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抗病毒能
力下降(答到一点即可)
(4)①不作处理 ②腹部推拿(①②顺序可调换)
③大脑和小肠中的脑肠肽(SP)含量
2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使 DN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 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复杂(1 分)
(2)3′ -TTTCCT-5′(或 5′-TCCTTT -3′)
(3)BamHⅠ和 SalⅠ
(4)RNA 聚合酶 与结合在启动子上的 S 蛋白结合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6 页)
【解析】(1)PCR 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 2 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是使 DNA 聚合酶能够从
引物的 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引物长度会影响 PCR 扩增的特异性强度,一般来说,
引物长度越短,引物的特异性强度越低,基因组种能与引物结合的碱基序列位点越多,
因此,引物长度越短,PCR 扩增产物 DNA 片段种类越复杂。
(2)PCR 扩增时引物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别结合到 DNA 两条单链的 3′端,则该与
引物结合的 DNA 链序列的前 6 个碱基序列是:3′-TTTCCT-5′。
(3)根据图示信息,目的基因 P1 基因的插入位点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所以终止子
之前应选择限制酶 SalⅠ,启动子部位,由于 XhoⅠ的黏性末端碱基序列与 SalⅠ相同,
易发生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所以应选择限制酶 BamHⅠ。
(4)启动子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RNA 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后开始转
录,图中 S 蛋白与 Jub 结合后,导致 RNA 聚合酶无法正常结合该启动子,抑制了 RNA
聚合酶发挥作用;由图可知,红光下,T 蛋白与 S 蛋白结合了,解除 S 蛋白的抑制作用,
从而启动 P1 基因的表达。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