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写作 细节描写—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写作 细节描写—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15: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写作 细节描写—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了解什么叫细节描写,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景物、事件等的作用。
学习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技巧
进行写作实践,在写作中加深对细节描写的体会
教材知识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把“山海经”叫作“三哼经”,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保姆,却惦念着“我”喜欢的书,细节虽小,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致。《山地回忆》中写道:“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前者表现“我”观察女孩子,后者表现女孩子观察“我”。这也许是板短暂的一瞥,然而就是这一督,就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的细微变化。
典型。
细节费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入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如《台阶》中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都是为了表现父亲的勤劳能于
生动。
生动细腻。细节描写用语要生动、简练,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其物,如临其境。如《卖油翁》中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态度和心理
思维点拨
1.肖像细节
肖像细节是指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以及表情等典型特征的细微刻画,专门对人物脸部细微表情的描写又称神态细节描写。神态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卖油翁》一文。“晚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不以为意,而“微额之”与“自矜”相对,则表现了卖油翁虽自负却又沉着内敛的性格。
2.动作细节
动作细节可以是一连串个性化的动作,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而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动词,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而且表现了儿童的兴奋与快乐。动作细节也可以是某一个典型化的动作,如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阿长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细节;还可以是一组对比性的描写。
3语言细节
语言细节主要是指那些既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同时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误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这一细节,既说明了阿长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不知道,又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以及“我”那一刻内心的巨大触动:唯独这样一个卑微的、被“我”轻视的保姆惦念着“我”的心事,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心爱宝书。
4.景物细节
这里说的最物细节描写不是指以景物作为文章表现主体的描写,而是指特定时空下,对那些能够表现人物形象或作品主题的景物进行的细微描写。如莫怀戚的(散步》中“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其中的“树上的嫩芽”“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从写实的角度来看,是指春天到来时万物的生机勃勃,但从人物来看,则是写年迈的母亲生命的活力。
写好细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做非常细致地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
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作者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5.精心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怡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6.巧妙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一.本册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写出人物特点”。拿出当时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修改。
提示;
1。修改时,注意加入一些能表现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或心理活动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加情雷或庆類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楼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抓佳细节的效果。
【思路点拨】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本次在前两个单元写的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选择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从细节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时注意写一些那个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特点的细节,带上自己的情感,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时,可以用在用词或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试着修改后体会一下修改后的优点。
【佳作借鉴】
【原稿】
我回到家对爸爸妈妈说:“没问题,就那点儿题,第一名!完全没问题,保证考好!”爸爸不怀好意的说:“你这小子,没粗心吧?”我腰板一挺,硬气地说:“没粗心。”还让爸爸先签上合同以保玩具。
【修改稿】
回到家,我大大咧咧地对爸爸妈妈嚷嚷道:“没问题,就那点题,第一名!完全没问题,保证考好!”爸爸眉毛一挑,不怀好意的说:“你这小子,没粗心吧?”我腰板一挺,伸手从裤兜拿出准备好的合同让爸爸先签上,以保证我的玩具。
【点评】修改稿增加了表现人物的神态描写的细节,叙述中细化儿的动作、行为、语言也带上了情感,细节的加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文章充满情趣,增加了可读性。
二.与人相交,往往会经历从初识到相知的过程。交往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人的印象产生了变化,甚至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以〈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要写的这个人,你对他的了解和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他对你是有深刘影响的。
2.重点叙写促成“重新认识”的具体事件,注意抓住重要的细节或场面。可以综合达用多种描写手法,再现当时的情景。
3.注意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写清认识转变的过程。
审明题意
1.“重新”,对于“重新”这一词要仔细理解,即又一次,以前的认识与现在的认识有差别,一般情况下,重新认识的应该是好的一面,如果写反面的话,立意就有点不太好了。。
2.“体现变化”,同时这个题目也是需要体现出变化的,重新认识前应该写的略一些,而重新认识则是需要详细写来的。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在详略的安排上是一个注意点,写出重新认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重点。
技法指津
1.怎样捕捉细节
要学会调动各种感官观察世界。真实的细节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已发现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之处的能力。还要学会用心灵捕捉、记录外物带给我们的感悟,养成反思、省悟的良好习惯。这种渗透个人独特体验的细节最鲜活、动人。
2.怎样表述细节
我们可以遵循“聚焦、分解、还原、放大”的原则,把脑海中留存的印象、记录的素材加工创造为具体可感的画面。用语尽量准确、简洁,避免华丽、空洞的语言。表述细节还有赖于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我们要多精读、细读,学会咬文嚼字,培养自己对文字的敏感,为准确、生动地表述细节培养语感。
三.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教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I.可以回顾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联系照片拓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大家选的照片和写的故事汇集起来,编辑成册。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干中已经圈定了写作素材,就是围绕照片来回忆往事。生活中的细节,回味起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让我们从一个个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情味。一张照片,就有一个难忘的生活故事,如何把有关照片的故事写好呢?
一、精心选择,找准方向
生活中有许多照片,选择什么样的照片来写呢?这需要写作者有一双慧眼。喜欢这张照片,肯定有喜欢它的原因。这张照片应该是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的瞬间,记载了生命中富有内涵的故事。这张照片呈现的可能是校园生活中的开心一刻,也可能是家庭生活中的其乐融融,还可以是在社会生活中体会到的和谐快乐。
二、依托照片,有序呈现
题目是《照片里的故事》,要写的是“故事”,但必须在“照片”里,因此要合理地运用好“照片”。可以把“照片”作为行文的线索,有必要对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情愫略作交代,以照片引出相关的事件,有序地叙事,在事件中来描写人物,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如李森祥的《台阶》一文,就是以“台阶”为线索,串起过去和现在,塑造了朴实勤劳的父亲形象。
三、凸显细节,以小见大
一张小小的照片是一面镜子,我们能够通过这面镜子看到生活的真实。因此,要着眼于这张照片,进行细节化的描写。照片上的人物,呈现出来的首先是外貌,还有神态和动作。可以由人物的外在表现,回忆起难忘的往事,然后在叙述的过程中,进行外貌、神态或动作的细节性描写,当然还可以忆起相关的有趣的语言,把相关的往事写具体。这样,在文章的结尾,再通过议论或抒情的语言升华主旨,就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运用手法,巧妙叙述
就这道题而言,要写的是和照片相关的往事,因此适用以倒叙的方式开篇。然后可以结合照片上的人物、内容,在开头设下悬念:照片上的人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激起读者阅读的好奇心,接着一步步地解开悬念,就能使文章情节生动摇曳。
照片里的故事
十二个春秋,不知几百张照片,照片见证了我的成长。
打开相册,一页一页,一张一张地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好可爱。我经常会看着照片感叹道:“我居然已经这么大了!”
看这张照片,我满面笑容,双手打开,两脚交叉,我在干吗呢?对了,那天,家里来客人了,我正兴奋地介绍我自己的房间呢!
每次说起自己的房间,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看到那张大床了吗?房间里的这套家具是我自己攒钱买的。
记得爷爷说他要帮我买,但我执意要自己买。妈妈担心地说:“恐怕你的钱还不够吧,要不,买便宜点的吧!”“不,要买就买好的!”我一口拒绝。
后来,我决定向妈妈借钱买家具,虽然妈妈说不用还了,但我还是正正经经地写下借条,准备分期付款。
对于很少做家务的我,这次狠下心要勤快一点,做一件家务,妈妈就去掉一点“欠款”。
早上,我早早起床,开始准备早餐,一开始虽然经常出错:奶黄包没蒸熟、果酱涂得太多……但慢慢地,准备早餐对我来说变得得心应手了;晚上我还会到阳台收好衣服、折好,放进衣橱……
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妈妈看着我的勤快过意不去地说:“算了,别干了,不用你还了!”可我还是坚持自己当初的决定,依然快乐地做着家务。当妈妈告诉我已经还清了“欠款”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那时,我真的体会到付出后得到收获的喜悦……
记得买家具那时候是五年级,而这张照片是六年级拍的,现在我已上七年级了,过了这么久,我还是以此为荣。不过,现在想想,当时买家具向妈妈借了好多钱,可每次劳动只有五元劳务费,这么短时间就还清了,肯定是妈妈在帮我。所以,我现在有空就多做家务,帮妈妈分担。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跑到房间,看上几眼我买的家具,然后情不自禁地笑。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这是我攒钱买家具的故事;一张照片,一个收获,这是我人生中不可淡忘的收获。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运用倒叙手法,对曾经的一张照片里的故事展开回忆,语言幽默又不乏童真童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还会为作者的坚持与懂事点赞。结尾处点明主旨:一张照片,既记录下作者的成长,又标志着作者由稚嫩走向成熟。

写语

目语

写语

指语

课语

写语

范语

展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