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自测试卷原卷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烦琐(suǒ) 震悚(shù) 猛然醒悟 深不可测
B.絮说(xù) 取缔(dì) 大庭广众 生死祸福
C.愧怍(zà) 孤孀(shuānɡ) 晴天霹雳 鸡灵狗碎
D.尴尬(gà) 门槛(jiàn) 言外之意 风尘苦旅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面对这耸人听闻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的盛宴”。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D.这位老先生,无论什么疑难,有问必知,据知而答,并且乐此不疲。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5000人左右。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有缺点。
4.台风是怎样生成的?要说明这个,先得说明为什么会有风。 ,突然一流动,那就是风了。(3分)
①空气到达地面之后,再向稀薄的地方冲过去。
②冷的空气体积收缩,变得稠密,密度增大,就是通常说的变“重”了,因而就下沉。
③热的空气体积膨胀,变得稀薄,密度减小,就是通常说的变“轻”了,因而就上升。
④风就是贴近地面的流动的空气。
A. ④②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全文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 )
(2)《台阶》以“台阶”为线索,通过父亲劳累大半辈子终于造起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赞美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 )
(3)《卖油翁》是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
(4)《山地回忆》本文主要写“我”对自己打游击到过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事情的回忆,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
诗词默写
①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⑤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诗词鉴赏(6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7.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3分)
答:
8.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卖油翁》,回答问题。(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吾射不亦精乎 精: (2)但手熟尔 熟:
(3)以钱覆其口 覆: (4)康肃笑而遣之 遺: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2分)
答: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2分)
答:
11.简要概括文中陈康肃公与卖油翁的形象。(4分)
答:
(三)记叙文阅读(18分)
暖心粥
①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一下车,一股寒风袭来,脸上刀割似的。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②掀起棉门帘,走进屋,热气扑面。只见右边是餐厅,五张长条桌,能坐下一二十人的样子。左边矮墙边放着两个粥桶。我掀开桶盖,粥香扑鼻。一桶是小米粥,金黄金黄的;另一桶是大米粥,雪白雪白的。桶边有两盆拌好的咸菜,一盆芹菜,一盆芥菜疙瘩。
③矮墙里面是厨房,两个大蒸锅冒着缕缕热气。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人,一个低头揉面,一个低头切菜,看样子两人都很忙。
④“环卫清洁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我不在免费喝粥范围呢。”我看着墙上红纸上写的免费就餐范围,嘴里念叨着。切菜的女人转身打量我说:“第一次来吧?自己拿碗盛粥,随便喝,不在范围内也不向你要钱。”
⑤正说着,进来三个戴棉帽、穿棉袄的女人,帽子前檐上挂着白霜,棉衣外面套着橘黄色马甲。打头的女人摘下帽子,搓着手说:“这天,真冷啊!”看这身打扮,我猜她们是环卫工人。
⑥一问,果然是。我洗过手,盛了三碗粥,端到她们面前:“喝碗粥暖暖身子。”高个子说声谢谢,接着问我:“以前没见过你,是新来的义工吧?”我笑了笑,说:“算是吧,临时帮忙。”她笑着应道:“热乎乎的粥,喝一口热在身上、暖在心里,我们姐妹把这粥叫暖心粥!”
⑦矮个子接过话茬:“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出来干活,抡着大扫帚,干活时没感到冷,扫完停下来就冷了,特别是后背冰凉冰凉的,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她指着碗里的粥说:“你看,这时热乎乎的粥馇好了,还是免费的,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
⑧此时,陆续有人进来喝粥吃饭,人多了起来。顾客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忙完手中活,两个中年女人从厨房出来,坐在木凳上歇息。趁着空闲,我与她俩聊了起来。
⑨原来这个粥铺是一个叫老李的人在2012年开办的,她们是这里的义工,其间来来走走的有三十多人。她们说起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有一次,老李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点故障停在路边,见一名女环卫工在干活,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大冷天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老李居住的小区,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小时候老李家困难,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老李就开了这个免费粥铺。
⑩粥铺开办初期,只限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用餐,后来扩大到现在的用餐人员范围。每天来喝粥的有五六十人,主要还是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人。
以环卫工人为主的就餐高峰过了。其中一个女人说:“咱们把米粥和馒头热热,再拌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说完,俩人又忙了起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窗外凛凛寒风,屋内融融暖意……
(作者:车承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请以文中“我”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3. 第⑨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14.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暖意”的含义?(4分)
15. “爱心粥”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温暖,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令你感到温暖的事,请把它写下来。(6分)
名著阅读(9分)
16.请根据《骆驼祥子》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这段文字描写的是______,是车厂主________的女儿,后来她成为祥子的妻子。(2分)
(2)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3分)
答:
(3)《骆驼祥子》中,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的那段生活,祥子是得到人格尊重的。他得到了哪些尊重?请简要概述。(4分)
答:
三.写作(50分)
17.请以“红花还是绿叶”为标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自测试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烦琐(suǒ) 震悚(shù) 猛然醒悟 深不可测
B.絮说(xù) 取缔(dì) 大庭广众 生死祸福
C.愧怍(zà) 孤孀(shuānɡ) 晴天霹雳 鸡灵狗碎
D.尴尬(gà) 门槛(jiàn) 言外之意 风尘苦旅
【答案】B
【解析】A项,“悚”应读“sǒng”;C项,“怍”应读“zuò”,“灵”应为“零”;D项,“槛”应读“k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面对这耸人听闻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的盛宴”。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D.这位老先生,无论什么疑难,有问必知,据知而答,并且乐此不疲。
【答案】A
【解析】A项,“耸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震惊。“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没有夸大事实,是真实情况。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5000人左右。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有缺点。
【答案】B
【解析】B项中“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
4.台风是怎样生成的?要说明这个,先得说明为什么会有风。 ,突然一流动,那就是风了。(3分)
①空气到达地面之后,再向稀薄的地方冲过去。
②冷的空气体积收缩,变得稠密,密度增大,就是通常说的变“重”了,因而就下沉。
③热的空气体积膨胀,变得稀薄,密度减小,就是通常说的变“轻”了,因而就上升。
④风就是贴近地面的流动的空气。
A. ④②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说明“风的形成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按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即什么是风,风是怎样形成的。据此我们可以排除CD两个选项,其次要注意语意的前勾后连,句④提到了“流动的空气”,那么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呢?根据句①“空气到达地面之后”语意可知,空气流动是自上而下,据此,中间两句排序应为③②。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
(1)《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全文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 )
(2)《台阶》以“台阶”为线索,通过父亲劳累大半辈子终于造起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赞美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 )
(3)《卖油翁》是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
(4)《山地回忆》本文主要写“我”对自己打游击到过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事情的回忆,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
【答案】(1)√ (2)× (3)× (4)√
【解析】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要求在阅读 及课文分析时识记好作品、作者、朝代 、作者的主要成就、代表作、文章线索、故事情节等等常识。
诗词默写
①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⑤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答案】 ①独坐幽篁里; ②朔气传金柝;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
④惟解漫天作雪飞;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诗词鉴赏(6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7.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3分)
答:
【答案】“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题的一般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就儿童而言,则表现其顽皮、天真、可爱;就词人而言,则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8.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3分)
答:
【答案】(1)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之情;(6)闲适之情。
【解析】此题是考查对古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太理想化了。“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是在赞赏松竹;“东家分社肉”,则表达了作者与邻里相处融洽,对生活的满足之情;“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中的“儿童偷把长竿”“静”“闲”词语中,可以判断出对儿童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闲适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卖油翁》,回答问题。(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吾射不亦精乎 精: (2)但手熟尔 熟:
(3)以钱覆其口 覆: (4)康肃笑而遣之 遺: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2分)
答: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2分)
答:
11.简要概括文中陈康肃公与卖油翁的形象。(4分)
答:
【答案】9. (4分)(1)精湛(2)熟练(3)盖(4)打发
10.(4分)(1)(2分)陈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2)(2分)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11.(2分)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1分)卖油翁: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1分)
(三)记叙文阅读(18分)
暖心粥
①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一下车,一股寒风袭来,脸上刀割似的。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②掀起棉门帘,走进屋,热气扑面。只见右边是餐厅,五张长条桌,能坐下一二十人的样子。左边矮墙边放着两个粥桶。我掀开桶盖,粥香扑鼻。一桶是小米粥,金黄金黄的;另一桶是大米粥,雪白雪白的。桶边有两盆拌好的咸菜,一盆芹菜,一盆芥菜疙瘩。
③矮墙里面是厨房,两个大蒸锅冒着缕缕热气。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人,一个低头揉面,一个低头切菜,看样子两人都很忙。
④“环卫清洁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我不在免费喝粥范围呢。”我看着墙上红纸上写的免费就餐范围,嘴里念叨着。切菜的女人转身打量我说:“第一次来吧?自己拿碗盛粥,随便喝,不在范围内也不向你要钱。”
⑤正说着,进来三个戴棉帽、穿棉袄的女人,帽子前檐上挂着白霜,棉衣外面套着橘黄色马甲。打头的女人摘下帽子,搓着手说:“这天,真冷啊!”看这身打扮,我猜她们是环卫工人。
⑥一问,果然是。我洗过手,盛了三碗粥,端到她们面前:“喝碗粥暖暖身子。”高个子说声谢谢,接着问我:“以前没见过你,是新来的义工吧?”我笑了笑,说:“算是吧,临时帮忙。”她笑着应道:“热乎乎的粥,喝一口热在身上、暖在心里,我们姐妹把这粥叫暖心粥!”
⑦矮个子接过话茬:“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出来干活,抡着大扫帚,干活时没感到冷,扫完停下来就冷了,特别是后背冰凉冰凉的,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她指着碗里的粥说:“你看,这时热乎乎的粥馇好了,还是免费的,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
⑧此时,陆续有人进来喝粥吃饭,人多了起来。顾客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忙完手中活,两个中年女人从厨房出来,坐在木凳上歇息。趁着空闲,我与她俩聊了起来。
⑨原来这个粥铺是一个叫老李的人在2012年开办的,她们是这里的义工,其间来来走走的有三十多人。她们说起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有一次,老李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点故障停在路边,见一名女环卫工在干活,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大冷天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老李居住的小区,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小时候老李家困难,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老李就开了这个免费粥铺。
⑩粥铺开办初期,只限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用餐,后来扩大到现在的用餐人员范围。每天来喝粥的有五六十人,主要还是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人。
以环卫工人为主的就餐高峰过了。其中一个女人说:“咱们把米粥和馒头热热,再拌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说完,俩人又忙了起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窗外凛凛寒风,屋内融融暖意……
(作者:车承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请以文中“我”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3. 第⑨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14.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暖意”的含义?(4分)
15. “爱心粥”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温暖,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令你感到温暖的事,请把它写下来。(6分)
【答案】212. “我”来到爱心粥铺,通过和爱心粥铺的三个环卫工人的谈话,了解到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并见证了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
13. 插叙。作用:交代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说明老李是个知恩图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照应上文第⑥段环卫工人喝粥的内容。
14. “暖意”既指照进屋里的阳光让人感觉温暖,又指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让人感到很温暖。
15. 示例:有一次我摔断了腿,只能坐轮椅。在校期间,有两个同学一直照顾我,无论我是去上厕所还是去吃饭,他们都无怨无悔地推着我去,一直照顾我到我的脚完全痊愈。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到十分温暖。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第①段“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可知,第①段写“我”来到爱心粥铺。②③段写“我”看到的爱心粥铺的样子。④-⑧段写写“我”看到环卫工人在爱心粥铺就餐的情形,以及“我”和爱心粥铺的切菜的女人、三个环卫工人谈话,⑨段写“我”了解到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文章结尾写“我”感到爱心粥铺的融融暖意。据此可知,以“我”的视角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我”来到爱心粥铺,通过和爱心粥铺的三个环卫工人的谈话,了解到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并见证了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结合第⑨段“原来这个粥铺是一个叫老李的人在2012年开办的,她们是这里的义工,其间来来走走的有三十多人。她们说起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有一次,老李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点故障停在路边,见一名女环卫工在干活,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大冷天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老李居住的小区,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小时候老李家困难,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老李就开了这个免费粥铺”可知,本段交代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为满足环卫工人在三九天的愿望和解决独居老人的做饭困难,也为回报社会,他办了这个免费粥铺;由此可知,第⑨段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从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可看出老李的知恩图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这一段表现了老李的知恩图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结合第⑥段“她笑着应道:‘热乎乎的粥,喝一口热在身上、暖在心里,我们姐妹把这粥叫暖心粥’”、第⑦段“矮个子接过话茬:‘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出来干活,抡着大扫帚,干活时没感到冷,扫完停下来就冷了,特别是后背冰凉冰凉的,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她指着碗里的粥说:‘你看,这时热乎乎的粥馇好了,还是免费的,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可知,第⑨段还照应了第⑥⑦段环卫工作喝粥的内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首先需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语境义。“暖意”的本义是温暖的感觉。句中指作者在屋内感到的温暖。
结合第 段“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可知此处“暖意”指阳光让人感觉温暖。
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爱心粥铺是一个免费粥铺,为满足环卫工人在三九天的愿望和解决独居老人的做饭困难,也为回报社会,再结合第 段“以环卫工人为主的就餐高峰过了。其中一个女人说:“咱们把米粥和馒头热热,再拌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说完,俩人又忙了起来……”可知,此处“暖意”还指爱心粥铺里的“爱心粥”让环卫工人和老人感受到了温暖,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让人感到很温暖。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是开放性题目,只要写出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令你感到温暖的事即可。
示例: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忘了带零钱,一位站在我后面的阿姨帮我付了钱,使我能顺利坐车回家。这件事让我感到十分温暖。
名著阅读(9分)
16.请根据《骆驼祥子》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这段文字描写的是______,是车厂主________的女儿,后来她成为祥子的妻子。(2分)
【答案】 虎妞 刘四爷
【解析】 结合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根据外貌描写可知写的是祥子的老婆——虎妞。她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
(2)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3分)
答:
【答案】 ①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②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解析】 这是根据小说中的内容起的名字。主人公名叫祥子,拉车被当兵的拉到了城外,还没给钱,他就偷了他们几匹骆驼回来。在当时的北平城,城里可以跑骆驼,做运输什么的,跑不动的骆驼也可以卖给做骆驼肉的食用。祥子把骆驼卖了,他给同伴讲述经历后,同伴称他为“骆驼祥子”。因此有三层含义:①点明说主公——祥子;②概括著作主要情节——骆驼祥称号;③揭示主公性格——像骆驼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3)《骆驼祥子》中,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的那段生活,祥子是得到人格尊重的。他得到了哪些尊重?请简要概述。(4分)
答:
【答案】 ①曹先生夫妻非常和气,把祥子当人对待;②饭食不苦,可以消消停停吃三顿饭;③有宽敞的屋子住;④工作不累,临时工作可以得到额外报酬;⑤祥子不小心摔了曹先生,不受责骂。
【解析】 在阅读名著《骆驼样子》的基础上,概括祥子在曹先生家时的故事内容作答即可。曹先生是祥子眼中的圣人,对祥子还可以,不想前几任那么高傲、蛮横、冷酷、吝啬。曹先生夫妻对祥子很好;工作不累,做临时工作可以得到额外的报酬;祥子拉车不小心摔了曹先生,也不受责骂。
三.写作(50分)
17.请以“红花还是绿叶”为标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这是一篇思辨类作文,要有思辨过程。这个题目由“绿叶”和“红花”两个关键词和一个“还是”副词组成,采用的是选择问句,表达一种选择性倾向。写作时要注意题目中“绿叶”与“红花”的象征义(比喻义)。
红花,象征着主角、成功、荣耀,是人们眼中的焦点;绿叶,象征着平凡岗位上平凡人,是生活中的配角。然而,红花并非永恒,它也会凋零,也会有被其他红花取代的时候。绿叶,虽不显眼,但却为红花提供了养分和支撑,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旨在引导考生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问题,无论是做红花还是绿叶,都有其存在价值。人活一世,我们要争做红花,活出自己的风采;但是如果做不成红花,我们也可以做为衬托红花而存在的绿叶。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有做时代主人,积极拼搏、当仁不让、引领时代潮流的觉悟,也要有甘为人梯.活出自我风采的境界。
构思角度提示
角度一:红花绿叶均有其价值。 可以写自己认定的一个过程。我们一开始不太优秀,总觉得自己像绿叶,哥哥姐姐都很优秀,他们是红花,所以自己感到郁闷悲伤。看到一位老爷爷正蹬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装满了废纸箱和塑料瓶,车上还装着康乃馨,老人家这种心态让我有了充分认识,即使做不成红花,绿叶也能发光散热,贡献自己的价值。
角度二:不要一味纠结“红花”还是“绿叶”。 写自己在班级举行的小品活动中,自己没有当上主角,而是配角,感到不理解。通过妈妈的开导,自己适应了角色,并且和主角配合精当,获得演出一等奖。
角度三:不是“红花”,只是“绿叶”又何妨,照样可以过得活色生香。 一直总想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可无奈天资平平。每次比赛中,都不能拔尖,成为“红花”。只能是一片平凡的“绿叶”,去映衬“红花”,因此苦恼。来到花坛看到旁边的绿叶受到启发:何必成为红花,活成绿叶一样精彩。
红花还是绿叶
一年一度的校园课本剧比赛快开始了,我们班选择排演《石壕吏》。我一直对表演满怀热情,这次无疑是我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然而,当我兴致勃勃地报名参演男主角差吏时,班主任老师却委婉地表示,我的形象可能与角色不符。我的心一下就沉了下去。
回到家,闷闷不乐。爸爸与我沟通,知道了我的心事,把我带到电视机前,看正在播放的电影频道,节目里正在介绍电影里的金牌配角,吴孟达,许冠英等等,他们虽然不是红花,但在绿叶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地演好戏,成就红花的同时,自己也熠熠发光,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被观众所熟悉,所敬仰。爸爸的话启发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后来,我加入了后勤组,负责调试灯光和播放配乐。我有些遗憾,自己成了一个无名的幕后配角,无法像演员们那样光鲜亮丽地站上舞台了。但为了班级的荣誉,我还是研究起剧本,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形象与性格。我对照课本,仔细思考每个场景应有的氛围;根据剧情的跌宕起伏,准备了不同风格的配乐,以便演出时怡到好处地烘托气氛。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向信息老师讨教调节设备的技巧,只为在正式表演中做到万无一失。
比赛当天,演员们都换上华丽的服装,准备大展风采。而我,隐匿在幕布之后,专注地坐在控制台处。表演开始了,
(咚咚咚!)“老子是官差,快开门,不开就砸了”。老妇:快走吧!翻墙出去吧!差使:(咬牙切齿道)里面的人给老子滚出来!我调动聚光灯,让昏黄的光束洒在他的肩上。他的独白响起,言语间透露着对不屑与狂妄。灯光一转,我轻点鼠标,播放出一段急促的音乐,老妇在哀求官吏,官爷,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我那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打仗了,昨天老三捎信说,他两个哥哥(抽泣)都战死了。你老头呢 快叫出来!!
老妇:他早就不在了。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呀!吏头子:那你孙子呢 老妇:可他还在吃奶啊。而后,我调低灯光亮度,试图用昏暗的氛围展现老妇心中的绝望、无助与哀伤。
这次比赛,我们班排演的课本剧获得了一等奖,而我,竟然荣获“最佳灯光与音乐设计”的奖项!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我好像听到了那句千古传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曾经,我确信幕后工作的重要性不及舞台表演的万分之一。可现在才发现,幕后的工作在演出中是不可或缺。原来,绿叶亦精彩。
在这场课本剧表演中,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无论台前还是幕后。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永远是红花,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做好自己,演绎出绿叶的精彩。
【得分点提示】
1.感受真切,主题深刻
全文围绕自己表演课本剧的一次经历,,表达了对红花还是绿叶的切身感受。无论是做红花还是绿叶,都有其存在价值。做不成红花,可以做为衬托红花而存在的绿叶,要有甘为人梯.活出自我风采的境界。
2.选材真实,内容充实。
考生从自己的愿望写起,写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自己不理解,父亲开导受到启发,自己进入角色,活动过程的处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清晰的思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充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