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山地回忆—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1.通读课文,初步感受姐儿这一人物形象。
2.题目中的“山地”指的是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府阜平。查阅资料,了解阜平的光荣革命历史。
作家作品
孙犁 (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孙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的苇》《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荷花淀派”。
文题理解
“山地”,这里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回忆”表明小说讲述的是“我”在阜平生活时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题概括
本文主要写“我”对自己打游击到过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事情的回忆。扣住一个小物件——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段,挖掘了普通劳动妇女身上美好的人性,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背景简介
1936年,孙犁在河北保定同口的小学做教员。同口镇就在白洋淀边,风光明丽,人情淳朴,孙犁在这里教了一年书,留下了相当美好的回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原先介绍孙犁去教书的中学同学公开了中共党员的身份,在冀中平原组建敌后抗战队伍,在他们的引导下,孙犁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是在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学院任教,后来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在这期间,他转徙于阜平山区。这里与平原相比,有天壤之别,生活艰苦,衣食住行都很困难,但孙犁对这一方水土有很深的感情,他说:“但是阜平,在我们这一代,该是不能忘记的了,把它作为摇篮,我们在那里成长。那里的农民、砂石、流水、红枣,哺育了我们。”
1949年12月,孙犁的《山地回忆》发表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上,这是一篇历久弥新的作品,
在新时期逐渐获得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孙犁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可在这个作品里得到印证,其中关于乡村
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学法导读
首先,速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结合教材“思考 探究 积累”第一题,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其次,圈点文中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标记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再次,结合文中的对话描写,感受“妞儿”这一人物形象;最后,体会文中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结构图示
字词归纳
l字音
土靛(diàn) 碛口(qi) 裤褂(guaà) 刨抓(páo)玉黍(shǔ) 阜平(fù) 袄裤(ǎo) 水瓢(piáo)
2.多音字辨析
(mǒ)抹杀 (mā)抹布 (mò)抹墙 (báo)薄饼 单薄(b6) (bò)薄荷 果实累累(léi) 罪行累累(lěi) 劳累(lèi)
3.形近字辨析
阜(fù)盛 船埠(bù) 沤(òu)肥 抠(kōu)门 呕(ǒu)吐 伛(yǔ)偻 老妪(yù) (fáng)妨碍 (fáng)防范 (zhài)债务 (jì)成绩 (zì)浸渍 (qì)碛口 (zhàn)破绽 (diàn)淀粉 石碇(ding) 钢锭(dìng)
4.重点词语解释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沤:长时间用水浸泡。
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的财物。
破绽:衣物的裂开,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袄襟:有里子的上衣的前面部分。
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冲击使动荡。
5.词语辨析
【度过 渡过】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湖海,或渡过困难、危机等。
【妨碍 妨害】
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如:妨碍交通。
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十年”,表明“我”离开阜平时间之久。】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小说开篇写”我”想送给乡下来的农民朋友一些布,从而引出买布的原因,为下文转入回忆往事做铺垫。】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 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句解:“布”让“我”产生许许多多的遐思,引起“我”对过去艰苦岁月的回忆,想起那山、那水、那情。】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句解:对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这身衣服在天津显得土气而在阜平则让人觉得鲜亮好看的特点,表现出阜平的落后贫穷以及当地农民生活的艰苦。】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有些泥土就冲到冀中平原上来了一冀中是我的家乡。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用比喻,将土地比作“炕台”“锅台”,对阜平土地的大小作了生动的描绘,突出了阜平人民生存条件的艰苦。】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寥寥几笔,看似轻描淡写,却勾勒出阜平特有的风土人情。从中可以看出山地人民艰辛的生存环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又烘托出他们无私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
【小说开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农民代表身上穿的一件”山地蓝"粗布衣服,想到多年前艰苦的山地战斗生活由山地不种棉花,以麻代线,引出一双麻线袜子的故事,追忆”我”和女孩那段难忘的往事。这种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巧妙烘托出当年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第一部分:故事的引子。由见到故人引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1941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简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蹬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漫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冰冻的河流,刺
阳光,从细节上写出了山地环境的恶劣,为人物的出场提供背景】我又蹬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到下边洗去!"【写女孩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先声夺人之效。】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心直口快、蛮不讲理的女孩!几句话便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你怎么骂人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句解:外貌描写从年龄、外貌、穿着方面对前面的描写对象一女孩子作了简单介绍,运用比喻,把“脸”比作“带霜的柿叶”,把“手”比作“上冻的红萝卜”,生动形象,十分贴切,既写出了女孩子的可爱,又表现了生活的贫穷。“那种蓝色的破袄裤”照应开头农民朋友的“阜平蓝”,给人一种难忘的亲切感】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此段肖像细节描写很有特色:重神似不重形貌,比喻性描绘生动传神,耐人寻味,重点突出女孩贫寒的身份和吃苦耐劳的特征。】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侧面写出了:女孩的楚楚动人惹人怜惜,也体现了子弟兵对人民的爱护之情】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句注:“冷冷地”显示出女孩子的失望甚至是失落一一因为失去了吵架的对手。“过了一会儿才说”,表明她不想放弃对抗,故而说出后面无理的话】“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
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 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
那怎么办哩 "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
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得理不饶人,处处占上风。“扭”“登”“浸”“插”“望”“笑”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将女孩俏皮活泼、率真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也被灿烂的笑容化解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
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 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句解:女孩子一直不依不饶,咄咄逼人,其用意不仅是表现女孩子的任性,更主要的是显示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女孩学的任性,正说明军民关系亲密无间。】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句解:细节描写“笑”“活白得放光”的细节,既表明女孩子真的很讲卫生,又写出了她的可爱。】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 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创抓。【句解:“创抓”的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女孩子洗菜的动作,照应上文“把菜篮浸进水里”。女孩子“吵架”、洗菜两不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句解;面对女孩子的伶牙俐齿,我”不恼不怒,”从正面加以引导辩解,语言中透露出抗战的艰苦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表现女孩对”打败鬼子”的期盼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一问一答,彼此回应,既有鼓励,又有期许。在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着”我”对抗日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光着脚打下去吗 ”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句解:“光着脚打下去吗”,显示女孩子对“我”的关切,明明是有意,却表现为顺便提及,“又低下头去洗菜了”证明了这一点。从语言到动作,表现出女孩子善良的个性。】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
“说什么 ”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也是卫生吗 "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嘛,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
“不会买一双 ”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不会求人做一双 "【面对军人的“我”,女孩的话语表现了她娇羞的情态和美好的心灵】
“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明知故问,试探其真心。读者不禁会心一笑。】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多么善良体贴的女子!那温柔的话语像春日的暖阳,融化了“我”冰冻的心。我恍然大悟:刚才女孩的各种“挑衅”,显然是”有备而来”。她怜惜“我”冬天光脚打仗,想绐“我”做一双袜子,却碍于少女的娇羞不便贸然提出,所以才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打破场面啊。”我”的心一下子温暖起来,觉得自己和”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这正是军民之间鱼水情深、人民子弟兵永远离不开人民的真实写照。作者用诗的语言直接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具有诗的意境,充满着浪漫、美好和动人的诗情。】
第二部分:故事的开端。”我”在河边偶遇女孩,一番毫无恶意的口角之争后,女孩提议给我做一双袜子。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我”和女孩一家便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
“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句解:心直口快,不讲究客套,这句话中既有善意的取笑,又有因战士到来而高兴的心情,显示军民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一步。】
我既然摸准了她的脾气,只是笑了笑,就走进屋里。屋里蒸气腾腾,等了一会儿,我才看见炕上有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
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雪白头发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女孩子的话体现了山区人民对抗日军队的关爱,以及民爱军、军爱民的鱼水深情】
大伯说:“我们妞儿刚才还笑话你哩!”
白发老大娘瘪着嘴笑着说:“她不会说话,同志,不要和她一样呀!”【“不会说话”指她会取笑、调侃客人,不懂得婉转。也包含着老人对外孙女的疼爱。】
“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下剩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可以看出这里的人民生活非常的艰苦,但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白发老大娘瘪着嘴笑着说”“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女孩子接下去,笑了”,这里的人民坚韧、顽强、满腔热情地生活着,而且“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对生活,对抗战充满了信心。看出大娘待“我”如同自己的子女,以及妞儿为“我”做袜子,都体现了军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
我连忙说:“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拾起头来,“你有钱吗 "【“你又装假了,”“你有钱吗?”是对妞儿的语言描写,妞儿的语言潜台词是:你没有钱,你不需要付钱。再结合下文她为“我”做袜子,可以看出妞儿的善良泼辣、心直口快。】
大娘说:“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 "”
“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可巧,这几天情况没有变动,我们也不转移。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栽好,第三天去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她说:
“你们那里是用麻用线 "
“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
“能够。”我说。【主要写了两个人物,“我”和“妞儿”,“我”去妞儿家,受到一家人的热情招待,妞儿为“我”做袜子】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和这一家人熟了,就又成了我新的家,这一家人身体都健壮,又好说笑。
女孩子的母亲,看起来比女孩子的父亲还要健壮。女孩子的姥姥九十岁了,还那么结实,耳朵也不聋,我们说话的时候,她不插言,只是微微笑着,她说,她很喜欢听人们说闲话。【句解:介绍妞儿一家人,表明了姐儿一家家庭和睦融洽,虽然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下艰难困苦地生活,但一家人还是充满乐观精神,积极向上,折射出千百年来人民身上永不磨灭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此段叙写正面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水乳交融之情。】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
“怎么沾了我的光 "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大伯口中的”沾光”,从侧面表现出女孩的质朴善良和对子弟兵的无私关爱之情。】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句解;这里是妞儿为自己对“我”的关照找“理由”。正是这种“口是心非”照应上文这一家成了“我新的家”,写出了军民的亲密之情。】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
“你看,她来查账了,”大伯说,“真是,我们也该计算计算了!”他打开放在被探底下的一个小包袱,“我们这叫包袱账,赚了赔了,反正都在这里面。”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
“够了。”
“够干什么了 ”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句解:女孩子不买吃的、穿的,只想买架织布机,学织布,一方面照应了上文大娘的话,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妞儿聪慧、勤劳、善于理财、精打细算及对新鲜事物充满渴望的形象】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置好了结婚前的陪送”。【攒钱买来织布机,女孩满意又幸福,表现了她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和积极向上的性格】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妞儿”的形象是寄托着作者某种精神与理想的诗化人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迎接着每一个崭新的黎明。孙犁热情地歌颂着人情美和人性美,并在这些人物身上,寄寓了光明和希望】
第三部分:故事的发展。“我”和女孩一家互帮互助,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1945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破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此段对袜子经历的叙写从侧面透示了战争时代风云的变幻,把残酷的战争写得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情。袜子的坚实牢固象征着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偶然的疏忽虽冲走袜子,却永远冲不掉”我”对山地生活的回忆和对姑娘的怀念。孙犁很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情感不是轰轰烈烈地表达出来,而是像小桥流水般慢慢地渗入小说的字里行间,令人品之不尽、味之无极,显示了一种似淡实浓的独特的抒情韵味。】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回忆结束,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 ”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从送袜子”到“做国旗”,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伟大进程,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和热爱。从中也体现了孙犁小说以小见大,让“细枝末节”放射出时代光芒的特点】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简单交代女孩的现状,再次点明她好学要强的性格,这也是我怀念她的主要原因。】
1949年12月
1.课文中的“妞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妞儿”是个美丽动人的形象,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她性格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2.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提示]文章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描写“吵架”“做袜”“贩枣”“买机”“买布”等生活片断,生动地表现
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深厚的感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3.这篇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这篇小说,最重要的线索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穿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4.赏析妞儿人物形象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表现妞儿心直口快、泼辣,甚至带有点野性)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
(貌似责问,其实是希望“我”不要客气,这更能反应出密切的军民鱼水情)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表现了妞儿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也说明了她的勤劳干练)
5.女孩子是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可为什么作者不写她的姓名,她的父亲也只称呼她“妞儿”
“女孩子”“妞儿”这些极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血肉丰满的形象。
6.小说中简要的环境勾勒有何作用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也不例外。但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部分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生活的艰辛,也可见他们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艰辛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恰到好处,言简而意无穷。
7.这篇小说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简要的环境勾勒。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炼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关阜平农村土地状况的描写,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双雕,言简而意无穷。
②清新自然的语言。孙犁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但是我们读了之后没有看到硝烟弥漫,没有听到炮火轰鸣,也没有看到血腥的屠杀,反而感受到一种温情,一种诗意。作者是不是在回避现实呢 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小说中,妞儿一家人的情感,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别人,都是真实、菩良而美好的。虽然孙犁没有写战争年代残酷的一面,但也绝不是“回避现实”,他要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他写妞儿这个形象的“真善美”,其实是表达对人民美好品质的赞颂。自然地,对破坏这“真善美”的侵略者,是一种什么感情就显而易见了。
这正是孙犁作品的一大特色:写“真善美”,而不写“邪恶”。作者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垂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
1.构思精巧,小中见大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十年不见面的大伯来天津,“我”想买几尺布送他,设置悬念,进而自然地回忆起在阜平度过的战斗岁月,最后又写“我”陪同大伯买布。以“布”贯串全文,有典型环境,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一双袜子,通过描写琐碎的生活场景,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白描写人,形象鲜明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成功塑造了妞儿的形象。从人物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中,从女孩子吵嘴、织袜、买织布机这些区区小事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表现了妞儿的“粗野”“任性”“细心”“深情”等外显的、内在的品质,从而使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地站立了起来。
3.朴素清新,感情真挚
本文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拉家常”式的“絮语”叙述故事,用朴素清新、平易单纯的文字,尤其是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富有生活气息。淡而有味,直而不浅,自然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靛染(dià n) 阜平(fù) 破绽(zhàn) 鲜亮(xiān) B、单薄(báo) 妞儿(niū) 垒起(lěi) 碛口(zé)
C、塞北(sài) 瘪嘴biě) 河滩(tān) 玉黍(shǔ) D、裤褂(guà) 沤肥(òu) 刨抓(páo) 袜底(wà)
2.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兴趣 农俱 展览 穷山恶水 B. 炕台 防碍 线锤 废尽心思
c. 河滩 查账 剪裁 爬山越岭 D. 典礼 激荡 包伏 略有盈余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
(2)即使是在紧张复习阶段的高三.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轻率。
A、防范 保证 且/失之 B、防止 保证 但/失之
C、防范 保障 但/有关 D、防止 保障 且/有失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才能形成上行下效、弘扬正气的良好局面。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要建立一套可以实施的法律、法规。有效地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D.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其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幽默风趣、别具一格的手机短信,常常是平淡生活中的“开心果”;然而近来恶搞短信夹杂在祝福短信中纷至沓来。让人深受困扰。
B.武汉大学化学院教授称,目前大作宣传的所谓不用洗衣粉也能洗干净衣物的新型洗衣机,实际上是商家打着环保旗号玩的概念而已。
C.美国第一部互动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疑案》深受观众欢迎,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它可以让观众参与其中。过一把当侦探的瘾。
D.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罪的干部,特别是占据重要职位的干邵,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法规制裁。
6.文学常识填空
《山地回忆》的作者是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
[参考答案]
1 、B(“薄”读bó;“碛”读qí)
2、 C(A.俱一具;B防一妨,废一费;D伏一袱)
3、 B
4、C[A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坏事);B.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出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求(不好的事物):C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D评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别。]
5、 D(“依法”与“法律法规”重复。)
6.孙犁 《风云初记》 《铁木前传》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咂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 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我说。“物质条件不好,我们多操心。你们是大机关,怎么不多操心?”她说。“好,你说吧!” 我说。“你们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物质条件不好吗?”她望着我的脚。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顺口说:“也是物质条件不好,我们只有这些衣被,哪里有袜子穿?”“不会买一双?” 她说。
“哪里去买?”我说。“不会自己做?”她说“不会。”我说。“我给你做。”她说。
“你为什么给我做?”我问。
“因为你是八路军,是我们的客人。”她说。
5.文中描写女孩子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答:
女孩子对 “我” 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
从女孩子与 “我” 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8.“我” 为什么 “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最后又答应让女孩子给自己做袜子?
答:
【答案】5.外貌描写突出了女孩子生活的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保持着质朴和泼辣的性格,同时也为下文她与 “我” 的对话以及为 “我” 做袜子等情节做铺垫,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6.开始是严厉、恼怒,因为 “我” 在上游洗脸她认为会弄脏她的菜;后来态度有所缓和,在与 “我” 的对话中逐渐变得友好,最后还主动提出给 “我” 做袜子。
7.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直爽、泼辣,说话毫不客气,但又心地善良、热情好客,对八路军有着朴素的情感和敬意,同时也勤劳能干、朴实大方,不扭捏做作。
8.“我” 一时没弄清是因为没想到女孩子会突然提出给 “我” 做袜子这件事,有些意外;最后答应是因为感受到了女孩子的真诚和热情,同时也被她对八路军的质朴情感所打动,并且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一双袜子也是很珍贵的,所以 “我” 接受了她的好意。
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一个故事。(500字左右)
翻越心灵的高山
成功了!他成功了!他翻过了这座高山,也翻越了心灵的高山。
他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从小因一场大病失去了自己的左腿,注定一辈子生活在轮椅上。他的遭遇,使他变得很孤僻,不敢面对生人,也不敢面对挫折和困难。
这一天,父亲领着他来到山脚下。他往上看了看,不禁打了个寒战:高耸的山峰深入云层,山腰上的树林显得愈发深幽。父亲指着这座山对他说:“翻越它!”他惊慌地大叫:“不,这不可能!”父亲板起面孔,严厉地斥责他:“没有不可能,翻越它!”但他还是没有勇气去征服这座山,哭着紧紧抓住轮椅不放。父亲只好把他推回家。
回到家,父亲走到他面前,语垂心长地对他说:“人生中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这些困难如同一座座山那样挡在你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但你在这些山面前不能畏惧,不能退缩,而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拼搏,并战胜它,征服它,这样你才能在越过一座又一座山后见到光明。而如果你不能翻越它们,就只能一生夹在山中间,一生被它们压抑着,永远生存在黑暗之中。”儿子听了父亲的话,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二天洁晨,天还有些发黑,父亲起床后发现儿子不见了,他急忙到处寻找打听,都不见儿子的下落。就在他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似乎想起了什么,急匆匆地向大山跑去。
他来到山脚下,这时儿子已爬到半山腰,右腿不知在什么时候已被擦破,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地一瘸一拐地向上爬。最后,他终于爬上了山顶,树林中的乌儿洁脆地叫着,似乎正在为他祝贺。
这时,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一.本文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结合小说的标题,以开头、结尾两部分为例,说说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代入感与真实感。
二.文中主体部分扣住一双袜子展开叙述,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其中详写和略写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试着用思维导围来展示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
示例:主体部分主要讲四件事:①女孩决定给“我”做袜子(详写);②女孩做袜子(较详);③我们赚钱给女孩买了织布机(较略);④袜子的下落(略写)
三.重点阅读文中人物对话的部分,圈点出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从人物刻画、情节转换、主题表达等方面做一些批注,说说这篇小说通过对话刻画出姐儿怎样的形象。
示例:“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举不 ”女孩子说话坦率豪放,对战士饱含了无限深情,对侵略者怀着满腔仇恨,对胜利充满了期待。
四.本文是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同类作品你还了解哪些 与同学交流。有兴趣的话,进一步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
示例:抗战题材的作品有孙犁的小说《荷花淀》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都梁的小说《亮剑》、巴金的散文《废园外》、夏衍的话剧《法西斯细菌》等。
提文
示线文题
习惠
预题文
在文
线线文题
慧惠
智题文
批文
注线文题
文惠
课题文
研读文
读线文题
题惠
问题文
探文
究线文题
难惠
疑题文
特文
色线文题
作惠
写题文
积文
累线文题
础惠
基题文
阅文
读线文题
内惠
课题文
微微文
写线文题
新惠
创题文
作文
本微文
习线文题
课惠
附题文
题文
答文
案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