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自测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麂子(jǐ) 累赘(zhuì) 修葺(qì)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契约(qiè) 案牍(dú) 香气四溢(yì)
C.德馨(xīng) 冗长(rǒng) 亵玩(xiè) 颠沛流离(diān pèi)
D.商酌(zhuó) 撵走(niǎn) 循环(xún) 鞠躬尽瘁(chuì)
【答案】A
【解析】B项,“契”读作“qì”;C项,“馨”读作“xīn”;D项,“瘁”读作“cuì”。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寨 陡俏 案椟 颠沛流离
B.简陋 循环 撵走 悔人不倦
C.迷茫 监督 竹蔑 如释重负
D.排解 恳切 累赘 任重道远
【答案】D
【解析】A项,“陡俏”写作“陡峭”,“案椟”写作“案牍”;B项,“悔人不倦”写作“诲人不倦”;C项,“竹蔑”写作“竹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答案】D
【解析】“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明显不符合该句的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低碳环保,大大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与出游。
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答案】B
【解析】A.句式杂糅,应改为“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与游客出游”;C.语义重复,应改为“徜徉在乡间小路上”或“漫步在乡间小路上”;D.前后矛盾,“不超过”和“左右”矛盾,应去掉一个。故选B。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祝红蕾,潍坊临朐人,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
B.《有为有不为》的作者是康有为,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
C.《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本文主要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作者的高洁情趣和追求。
D.《陋室铭》中的“铭”原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答案】B
【解析】《有为有不为》一文的作者是季羡林。故选B。
6.给横线处选填语句,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间逻辑联系的理解。本题填入的句子在段中的作用是为了引出后面由于观看的季节不同,梯田的样子不同这一现象,其重点在于强调人们观看的季节。A项中强调的是梯田模样与季节的关系,强调的是季节本身而不是观看的季节,故排除A;C项引用诗句,强调的是观看的角度,即从不同角度去看梯田,梯田的样子就会不同,故排除C;D项是总结性的句子,应放在具体描写之后,故排除D。
7. 课文内容与课外诗词识记填空。(6分)
①《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课外故诗词名句的理解和记忆。
8.综合性学习(7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活动一:【知孝义】
“孝”字,上部分从老,下部分从子,以为子能乘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是“善事父母”。
请写出一句有关孝亲敬老的经典名言或警句。(2分)
答:
【答案】
①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②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④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⑤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夕阳红。⑥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孝亲敬老相关文化常识的积累。学生回答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给分。
⑵活动二:【明孝道】
下面三幅图片的人物互相关联。左图是我国古代经典的孝道故事之一“卖身葬父”,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反映该主人公故事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众多,在一部黄梅戏中,与中间一幅图片的意境相关的一首经典歌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解析】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孝道历史文化故事的了解。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卖身葬父”,主人公是董永。与中间一幅图片的意境相关的一首经典歌曲是“夫妻双双把家还”。
⑶活动三:【践孝行】。
作为中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呢?老师为此布置了“爱心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你孝亲敬老的实际行动。你打算怎么做?试列举出两项你的具体打算。(3分)
答:
【答案】
示例:①记住父母(爷爷奶奶)的生日,为他们送上温馨的祝福。②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③在家里不大吵大闹,不闹情绪,尊重并听取老人意见。④为父母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⑤给父母、长辈捶捶背、打一下洗脸,洗脚水;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
【解析】
行动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紧扣主题,表达出对长辈的善意和孝心即可。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诗词鉴赏(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9-10题。(4分)
登 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9.“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分)
【答案】细小、稀疏、透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分析“雨”的特点,“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半有无”,写出了雨的细微,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似有似无的“雨”更是体现了其稀疏的特征。
10.三、四句运用 手法,展现了一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答案】白描 愉悦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运用和诗人情感的把握。“白描”指文字简洁,不加烘托渲染的写作方法。“浅深山色高低树”中“浅深、高低”没有加任何的渲染,笔墨简练,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诗人以前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内心非常高兴。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
文言文阅读(16分)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夏日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可爱者甚蕃( ) (2)每至夏日( ) (3)濯清涟而不妖( ) (4)兴正浓( )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少时,雨过天晴 少时,一狼径去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荷花为雨所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水陆草木之花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答:
1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赞美了荷花,但评价不同。【甲】文作者赞美莲花是“ ”【乙】文作者赞美荷花是“ ”。(用原文填空)(2分)
质得以长久流传下去了。
11.【答案】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语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楚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宾语、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句意: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雨过天晴”和“波澜不惊”层次清楚,“波澜不惊”与“湖天一色”为并列关系。故断句为: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12.【答案】(1)多(2)到(3)洗(4)兴致,兴趣(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文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每当到了夏天。至:到。
(3)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4)句意:兴致正浓时。兴:兴致。
1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词多义。
A.少时:都是“不一会儿”的意思;
B.而:表转折,解释为“却”/表承接,不译;
C.为:表被动,解释为“被”/动词,成为;
D.之:助词,解释为“的”/代词,指板印书籍;
故选A。
14.【答案】(1)(人们只)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能靠近赏玩。
(2)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
(1)而:表转折,翻译为“却”。褒玩:靠近赏玩。
(2)偕:一起。“观荷于湖边亭中”是状语后置,应为“于湖边亭中观荷”,意思是“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5.【答案】①.花之君子 ②.花中仙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甲]文作者赞美莲花是“花之君子”;根据[乙]文“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可知,[乙]文作者赞美荷花是“花中仙子”。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三)记叙文阅读(15分)
微弱的光亮
黄海子
①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②我们此行的车上共有三人。我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坐在副驾驶的大姐也随我下了车。“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③没有风,路边看不见的树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公路上除了我这辆车,再没有车驶过。我感觉浓雾里那些细小的雾的颗粒,慢慢地钻透我的衣服,贴上我的皮肤,我感觉到了隆冬才有的寒冷。而滴答的水声,让整个夜显得孤寂又没有生气。
④大姐是我不久前才认识的,60岁左右,人清瘦但很精神,我们同在一个助学群里。我们此行是去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展调查,调查那里有多少孩子需要资助。
⑤我们在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个人告诉我,他是冲着大姐的“精神”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他说,大姐早就退休了,老公走得早,孩子在国外生活,接她去国外定居,她去了不喜欢那边的生活,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
⑥车上的人见我和大姐有一阵没说话了,使放下车窗喊我们:“大姐,你们两个上车来商量。”我和大姐上了车,
⑦大姐问我:“导航上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说:“还有5公里国道、3公里村道。要是没有雾,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到达。”同行的另一人搭话:“我们往回走,到镇上有多远?”我说:“距离与到目的地差不多。”大姐见我们都想要返回,急忙说:“不能返回!”我和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大姐说:“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
⑧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转过身对坐在后面的同行者说道:“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然后对着我说:“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
⑨我不同意,决意要大姐开车。最后大姐生气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
⑩正当大姐和同行者下车准备给我照路的时候,大姐的电话响了。是学校那边打过来的。大姐在电话里说:“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大姐接完电话,就下车给我照路去了。
我随着大姐的身影,慢慢地开车往前行。凭脚下加油的力度,我断定我们到了一个很陡的上坡路。突然,我看见大姐的身子一晃,整个人栽倒下来,朝着车头滚了过来。我吓得有些手足无措,急忙停车去查看状况。准备扶大姐的时候,她自己却站起来,嘴里嘟哝着:“这该死的石子,我踩石子上了,溜了脚。”
大雾里,大姐身裹雾气,拍了拍身子,倔强地继续探路。在她拍身子的时候,那些裹在她身上的雾变得缥缈起来。
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先是昏黄的几颗,然后是昏黄的裹着雾的大团,继而是几大来,在雾气里格外明了。
是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来接我们了。那段被雾埋没的路,一下子就明亮宽敞起来,我的眼睛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模糊了……
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
她说:“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
(选自《党员文摘》,有删改)
16.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微弱的光亮”的含义。(3分)
17.第⑤段从记叙顺序上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 。(3分)
18.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大姐的“沉默”,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大姐当写时的内心活动。(4分)
(1)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
19.简要概括文中大姐形象的主要特点。(3分)
20.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表格。(2分)
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 探究小结
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① ③请对如何写好环境描写提出两点建议。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节选自《社戏》) ②
【答案】16.这里的“微弱的光”,指的是汽车在大雾中发出的弱小的光芒;也指村民们迎接我们时手电筒发出的并不明亮的光线;还指大姐的坚持与爱心给“我”的力量和启示。
①插叙 ②让读者能更好的认识到“大姐”高尚品质,突出了人物形象,也为下文大姐坚持前往目的地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8.
(1)示例:是呀,这么大的雾行车确实有危险。可如果就此回头,不仅失信,对不起在那等待的村民,也会影响后来的行程呀。
(2)示例:你们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不过你们担心的也对,我们该怎么找出解决的办法呢? 19.大姐乐观自信有、不怕困难,爱心乐于助人,心系乡村教育和困难学生。且诚实守信,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 同时,她还理解宽容他人,能吃苦肯付出,时时为人着想,不愿为他人增添麻烦。
20.①描写了夜晚行车的路上的环境,表现了此时行车的不容易,表现“我”和大姐等的担忧之情。
②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出我们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
③示例:环境描写要能很好的烘托人物内心的心理、情感;环境描写要能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出主题思想;环境描写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形式要多样。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从第①段“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指的是汽车在大雾中发出的弱小的光芒;
从第 段“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也指村民们迎接我们时手电筒发出的并不明亮的光线;
再从第 段“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第 段“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熙亮人前行”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也指大姐的坚持与爱心给“我”的力量和启示。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的理解。
本文记叙的是我们一行人一次夜晚去山区开展调查工作的情景,而第⑤段则是介绍“大姐”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等,所以是“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叙“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这一内容不仅让读者能更好的认识到“大姐”高尚品质,突出了人物形象;再联系第⑦段“不能返回”可知,也为下面“大姐”为什么坚持要到目的地,不返程这一内容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18.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沉默”是不说话的意思,表明了“我”的话让大姐陷入思考,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才恰当。联系“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这一问题可知,大姐对“我”说的问题有着高度的认同,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再联系第⑦段大姐“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可知,大姐又觉得此时如果回去了,不仅失信,对不起在那等待的村民,也影响后来的行程。“沉默”表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这里的“沉默”是大姐解释完之后的留下时间让我们思考,她在等待我们的答复和认可。联系第⑧段“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可知,这时的“沉默”也是她在思考如何对付出现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
据此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1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
从第⑤段“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可知,大姐是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热心人,能关爱他人,心系乡村教育和困难学生。
从第⑦段大姐“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可知,大姐是守信用的人,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
从第⑨段“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可知,大姐能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能吃苦懂付出的人。
从第⑩“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可知,大姐能时时为人着想,不愿为他人增添麻烦的人。
从第 段“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第 段“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可知,大姐还是个乐观自信,勇敢无畏的人。
20.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空:
从“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可知,这一描写了夜晚行车的路上的环境,表现了光线弱,能见度差,从而突出行车的不容易;
再联系第②段“‘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可知,“我”和大姐等的很担忧。“我”担心这样的路况开车会了同,大姐担心到不了目的地,影响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空:
从“散出来的清香(嗅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触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视觉)”可知,这一节环境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再联系此次赵庄看戏的不易和后方“于是赵庄便真的在眼前”这一内容可知,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我们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
第三空: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交代故事发生时间等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突出浓郁的地域风情。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景物、气候、季节等方面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二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具有象征暗示作用。三是通过环境描写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思,深化主题。四是烘托人物心情及反映人物性格,增加文章真实性。
据上分析,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即可。
名著阅读(10分)
22.面是小语同学阅读《骆驼祥子》时对所读语段做的批注,请你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5分)
原文 批注
A,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B.②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③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翼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④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体现出 。(2分)②这是小说中祥子去车行买第 辆车时的情形。(1分)③句可看出祥子对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渴望和对意外情况的担心。④处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出祥子内心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①祥子为了买这辆车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奋斗②一 ④体现出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和兴奋中夹杂着的紧张情绪。
23.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2分)
A、《骆驼祥子》是当代作家巴金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老舍把祥子写活了。祥子老实,健壮,坚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人物,如残忍霸道的刘四,大胆泼辣又有一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
D、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骆驼祥子》这篇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骆驼祥子》的阅读理解。A项错误,《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24.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但是他买的第一辆车_____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_________而被卖掉。(3分)
【答案】 攒钱买一辆属与自己车 被官兵抢走了 被孙侦探洗劫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三.写作(50分)
打开窗,欣赏美丽景色;打开书,遨游知识海洋;打开记忆,浮现点滴往事……我们不断地打开学习与生活之门,去发现、去探索、去感受……
请以“打开______”为题目,先补全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答案】例文:
打开那扇门
随着夜幕的降临,家中再次陷入了沉寂。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紧闭的房门,思绪万千。自从父亲升职后,他的工作愈发忙碌,每天早出晚归,我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那个曾经陪我玩耍、给我讲故事的父亲似乎变得陌生而遥远。我知道,我们之间隔着一扇无形的门,将我们阻隔在两个世界。
然而,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父亲的生日。我决定借此机会,打开那扇紧闭的门。
我起身走向厨房,开始忙碌起来。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亲手为我准备生日蛋糕,那种甜蜜的滋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现在,我也要为他做一个蛋糕,希望用这份小小的惊喜,能够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
经过一番努力,蛋糕终于完成了。我小心翼翼地端着它走向父亲的房间,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我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推开了那扇紧闭的门。
房间里一片昏暗,只有床头的小夜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我走到床边,看到父亲已经睡着了。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我轻轻放下蛋糕,坐在床边,静静地观察着父亲。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突然醒了过来。他看到我坐在床边,脸上露出了惊讶表情。我站起身,将蛋糕递给他,并说道:“爸爸,生日快乐!这是我亲手为你做的蛋糕,希望你喜欢。”父亲接过蛋糕,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他紧紧地抱住我,声音哽咽地说:“谢谢你,儿子。我真的很高兴。”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亲近。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地打开了那扇紧闭的门,我们之间的隔阂已经消失无踪。
从那天起,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我们开始频繁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分享生活的点滴。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天我勇敢地打开了那扇紧闭的门。
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深地感激那个决定。因为那扇门的打开,让我重新找回了与父亲之间的亲情和温暖。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去打开那些看似紧闭的门,就能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美好和奇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关键词为“打开”是一个动词,后面的“打开”的东西没有具体的讲述,所以我们应该选取自己可以打开的实际物体,或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进行记叙。“打开”这个半命题题目只有两个字,因此构思时就要在题目前后加上具体的词语使题目更具体,更细小,这样才容易写作。“打开”什么,决定了写作对象。打开窗户,看见自然的美景;打开眼睛,看见世事的百态;打开心扉,看见人情的冷暖;打开思路,发现新的开始……打开,需要行动;打开,需要头脑和灵魂。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围绕“打开”这个主题来展开,可以写打开窗户,看见自然山水等景物,体会其蕴含的哲理;还可以打开课本,看见历史,体会责任担当等;也可以打开心扉,不过这个需要更深层次的立意,就是和自己的精神层面的相关,同时这种打开,在文章中可以表现为心灵的体会。注意围绕话题“打开”叙写,切不可面面俱到。写作时,要写出这一打开的过程,更要展现出这一打开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打开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力量的。一定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突出这一打开的难忘,以及带给我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自测卷原卷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麂子(jǐ) 累赘(zhuì) 修葺(qì)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契约(qiè) 案牍(dú) 香气四溢(yì)
C.德馨(xīng) 冗长(rǒng) 亵玩(xiè) 颠沛流离(diān pèi)
D.商酌(zhuó) 撵走(niǎn) 循环(xún) 鞠躬尽瘁(chuì)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寨 陡俏 案椟 颠沛流离
B.简陋 循环 撵走 悔人不倦
C.迷茫 监督 竹蔑 如释重负
D.排解 恳切 累赘 任重道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低碳环保,大大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与出游。
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祝红蕾,潍坊临朐人,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
B.《有为有不为》的作者是康有为,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
C.《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本文主要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作者的高洁情趣和追求。
D.《陋室铭》中的“铭”原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6.给横线处选填语句,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7. 课文内容与课外诗词识记填空。(6分)
①《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7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活动一:【知孝义】
“孝”字,上部分从老,下部分从子,以为子能乘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是“善事父母”。
请写出一句有关孝亲敬老的经典名言或警句。(2分)
答:
⑵活动二:【明孝道】
下面三幅图片的人物互相关联。左图是我国古代经典的孝道故事之一“卖身葬父”,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反映该主人公故事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众多,在一部黄梅戏中,与中间一幅图片的意境相关的一首经典歌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⑶活动三:【践孝行】。
作为中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呢?老师为此布置了“爱心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你孝亲敬老的实际行动。你打算怎么做?试列举出两项你的具体打算。(3分)
答: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诗词鉴赏(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9-10题。(4分)
登 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9.“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分)
10.三、四句运用 手法,展现了一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夏日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可爱者甚蕃( ) (2)每至夏日( ) (3)濯清涟而不妖( ) (4)兴正浓( )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少时,雨过天晴 少时,一狼径去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荷花为雨所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水陆草木之花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答:
1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赞美了荷花,但评价不同。【甲】文作者赞美莲花是“ ”【乙】文作者赞美荷花是“ ”。(用原文填空)(2分)
(三)记叙文阅读(15分)
微弱的光亮
黄海子
①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②我们此行的车上共有三人。我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坐在副驾驶的大姐也随我下了车。“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③没有风,路边看不见的树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公路上除了我这辆车,再没有车驶过。我感觉浓雾里那些细小的雾的颗粒,慢慢地钻透我的衣服,贴上我的皮肤,我感觉到了隆冬才有的寒冷。而滴答的水声,让整个夜显得孤寂又没有生气。
④大姐是我不久前才认识的,60岁左右,人清瘦但很精神,我们同在一个助学群里。我们此行是去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展调查,调查那里有多少孩子需要资助。
⑤我们在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个人告诉我,他是冲着大姐的“精神”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他说,大姐早就退休了,老公走得早,孩子在国外生活,接她去国外定居,她去了不喜欢那边的生活,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
⑥车上的人见我和大姐有一阵没说话了,使放下车窗喊我们:“大姐,你们两个上车来商量。”我和大姐上了车,
⑦大姐问我:“导航上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说:“还有5公里国道、3公里村道。要是没有雾,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到达。”同行的另一人搭话:“我们往回走,到镇上有多远?”我说:“距离与到目的地差不多。”大姐见我们都想要返回,急忙说:“不能返回!”我和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大姐说:“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
⑧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转过身对坐在后面的同行者说道:“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然后对着我说:“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
⑨我不同意,决意要大姐开车。最后大姐生气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
⑩正当大姐和同行者下车准备给我照路的时候,大姐的电话响了。是学校那边打过来的。大姐在电话里说:“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大姐接完电话,就下车给我照路去了。
我随着大姐的身影,慢慢地开车往前行。凭脚下加油的力度,我断定我们到了一个很陡的上坡路。突然,我看见大姐的身子一晃,整个人栽倒下来,朝着车头滚了过来。我吓得有些手足无措,急忙停车去查看状况。准备扶大姐的时候,她自己却站起来,嘴里嘟哝着:“这该死的石子,我踩石子上了,溜了脚。”
大雾里,大姐身裹雾气,拍了拍身子,倔强地继续探路。在她拍身子的时候,那些裹在她身上的雾变得缥缈起来。
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先是昏黄的几颗,然后是昏黄的裹着雾的大团,继而是几大来,在雾气里格外明了。
是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来接我们了。那段被雾埋没的路,一下子就明亮宽敞起来,我的眼睛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模糊了……
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
她说:“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
(选自《党员文摘》,有删改)
16.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微弱的光亮”的含义。(3分)
17.第⑤段从记叙顺序上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 。(3分)
18.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大姐的“沉默”,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大姐当写时的内心活动。(4分)
(1)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
19.简要概括文中大姐形象的主要特点。(3分)
20.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表格。(2分)
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 探究小结
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① ③请对如何写好环境描写提出两点建议。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节选自《社戏》) ②
名著阅读(10分)
22.面是小语同学阅读《骆驼祥子》时对所读语段做的批注,请你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5分)
原文 批注
A,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B.②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③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翼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④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体现出 。(2分)②这是小说中祥子去车行买第 辆车时的情形。(1分)③句可看出祥子对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渴望和对意外情况的担心。④处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出祥子内心怎样的情感 (2分)
23.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2分)
A、《骆驼祥子》是当代作家巴金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老舍把祥子写活了。祥子老实,健壮,坚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人物,如残忍霸道的刘四,大胆泼辣又有一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
D、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骆驼祥子》这篇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24.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但是他买的第一辆车_____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_________而被卖掉。(3分)
三.写作(50分)
打开窗,欣赏美丽景色;打开书,遨游知识海洋;打开记忆,浮现点滴往事……我们不断地打开学习与生活之门,去发现、去探索、去感受……
请以“打开______”为题目,先补全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