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第二节 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茎的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整合,说出探究植物体有机物运输途径的思路,提升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某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能够运用光合作用原理,提出或解析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通过筛管运输有机物。 2.依据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释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通过筛管运输有机物。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 出示光合作用示意图。 【提问】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去哪里了?它们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如何提高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 通过观看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1:分析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提问】 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运到植物体各个器官的? 学生思考、讨论,聚焦于植物的茎。 【任务1】分析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提问】 茎的哪部分结构运输有机物? 【推测】 观察植物茎的结构,推测筛管运输有机物。 【展示】 出示葡萄茎环割图片。 【提问】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呢? 学生思考、讨论。比较环割前后茎的状态,得出结论。 【提问】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学生思考并完成实验设计。 【小结】 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让学生建构筛管运输有机物等相关概念。
探究新知2:讨论有机物对植物体的作用 【任务2】讨论有机物对植物体的作用 【讲述】 细胞主要结构的物质组成。 细胞各结构中存在大量有机物,则植物也有许多有机物组成。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细胞的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器相关内容,思考有机物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 【思考、讨论并回答】 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在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有机物对植物的作用。
探究新知3: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任务3】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提问】 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请说一说你的思路。 学生思考、讨论。 【活动】 1.推测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书写光合作用反应式,依据反应式列举可能的影响因素。 2.设计实验探究某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表达与交流】 讨论,分享实验设计思路。 【分析】 1.分析并回答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关问题。 2.分析其他光合作用曲线,解释曲线发生相应变化的原因。 通过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利用光合作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探究新知4:解析增加作物产量的相关措施 【任务4】解析增加作物产量的相关措施 【展示】 出示常见的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分析】 分析以上措施增产的原理。 【提问】 同一块农田,为什么紧凑型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匍匐型?紧凑型水稻为什么适合南方种植?疏松型水稻为什么适合北方种植? 【分析】 依据所学原理对以上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展示】 出示人工合成淀粉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这项技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表达与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结】 人工合成淀粉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一项足以改变世界的成就! 运用光合作用原理,解释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作物产量的实质是有机物的量,调控影响有机物合成和运输的因素,能够实现科学增产。 结构化所学知识,为后续的迁移和应用提供基础。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