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自我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区域认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涌现出一大批“双城打工人”。读粤港澳大湾区地图和香港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
1.香港所属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香港、澳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填海造陆,其共同原因是( )
A.海岸曲折 B.交通发达 C.地势低平 D.人多地少
3.下列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路干线①是京广线
B.②地的支柱产业是博彩业、旅游业
C.②地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D.③地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2024·云南中考)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南岸先民曾经受洪涝灾害之苦,夏商时期开始开挖溇(lóu)港建设圩(wéi)田,曾经地广人稀的太湖流域,逐渐成为鱼米之乡,湖州是目前唯一完整保存溇港圩田系统的地区,该系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读太湖周边地区示意图和太湖溇港圩田系统示意图,完成4~6题。
4.早期,太湖南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 )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落差较大,水流湍急 ④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溇港圩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分析错误的是( )
A.堤坝挡水,堤上设闸排灌,可做到农田旱涝保收
B.开挖溇塘,可扩大太湖面积,提高太湖蓄洪能力
C.塘基种桑、圩田种稻、塘中养鱼,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D.桑叶喂蚕、蚕粪养鱼、塘泥肥田,形成良性生态模式
6.从保护遗产的角度看,该地区最适宜发展( )
A.丝绸纺织工业 B.家具制造产业
C.休闲观光旅游 D.家畜养殖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项目建成后,将缓解广州、深圳、东莞生产生活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读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示意图和东江、西江水资源对比图,完成7~9题。
7.珠江三角洲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B.地势平坦,河水流速较慢
C.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D.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少
8.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管道输水方式,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施工成本 B.减轻环境破坏
C.防止水体污染和蒸发 D.防止水体结冰
9.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的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大量开采地下水 ②修建水库 ③工业污水达标排放 ④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区域认知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图,完成10~12题。
10.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A.海陆空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C.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11.关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确的有( )
①两个地区都水热充足,河湖密布,利于农业生产
②两个地区城市分布密集,经济发展基础好
③两个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④两个地区都有濒海、沿江的双重区位优势,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两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业
(2024·济南二模)湖南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十八洞村深藏湘西大山深处,近年来,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苗绣等产业。下图为湖南省地形图和十八洞村景观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湖南省( )
A.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大 B.河流注入洞庭湖,为内流河
C.人口分布有西密东疏的特点 D.平原面积广,耕地多
14.十八洞村发展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山高坡陡,交通不便 B.气候恶劣,干旱缺水
C.森林资源利用率低 D.常受台风灾害侵袭
15.十八洞村发展经济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开发苗绣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 ②发展交通,促进对外交往和产业发展 ③发展猕猴桃、甜菜、棉花等特色种植 ④利用山水景观和民族风情开展乡村旅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海岸线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香港年平均降水量约2 398.4毫米,但在人烟稠密的工商业中心,大部分时间饱受水资源匮乏之苦。
材料二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广东省正
围绕创新科技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材料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位于深圳的我国某汽车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成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材料四 图1为粤港澳大湾区位置示意图,图2为目前粤港合作模式示意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3分)
(2)粤港合作模式中广东省和香港各自重点发展的产业是什么。(3分)
(3)结合材料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利条件。(3分)
(4)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3分)
17.(12分)新考向·研讨会成都和上海两所中学利用云课堂开展了一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模拟研讨会,对两区域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比较探究。读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别位于长江上游和下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描述长江对沿岸区域发展的影响。(3分)
(2)成渝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征鲜明、优势互补,加之长江“黄金水道”的贯通,可以实现“东西双向互济”,互惠互利。简要说出两地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分别具有哪些优势。(3分)
(3)成渝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川气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试说明川气东送对两地共同的影响。(3分)
(4)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采取的措施。(3分)
18.(18分)(2024·德州二模)探索南方地区,请根据以下图文信息,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2024年元旦期间,“南方小土豆”们蜂拥奔赴东北,占领了哈尔滨机场,挤爆了冰雪大世界,带火东北冰雪游。请从南北的气候差异角度分析“南方小土豆”爱上东北冰雪游的原因。(4分)
(2)图中A处水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4分)
(3)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两大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而言,其独特的优势是 ;但是,两区域发展工业也存在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 。(4分)
江西省过去因盲目垦荒,导致山区水土流失严重;鄱阳湖因围湖造田导致面积严重缩小,对长江调蓄作用显著下降。江西省提出要将下图示意地区建设成长江中下游生态系统安全保障区。
(4)南昌近郊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从图文材料中可以看出,南昌近郊种植该粮食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任答2点)(2分)
(5)图示地区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请根据图文材料说明①②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4分)
19.(13分)(2024·淄博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其间,走进田间,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
材料二 春耕时节,河北省保定市农业部门紧盯“倒春寒”等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落实防范措施。
材料三 湖南省水系图。
(1)习近平总书记察看的是 (粮食作物)的秧苗培育。(1分)
(2)河流A 注入湖泊B ,汇入长江干流的 (河段)。该河流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
(3)湖南省南部位于 (地形区),农业除了种植业,还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 的一部分,因而土地类型有 。(3分)
(4)材料二中的“倒春寒”,很有可能是 (气象灾害)引发。此外,河北多年平均降水量是 毫米,但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春耕时 (自然灾害)也很严重,请列举应对措施: 。(5分)第7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自我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区域认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涌现出一大批“双城打工人”。读粤港澳大湾区地图和香港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
1.香港所属气候类型为( B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香港、澳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填海造陆,其共同原因是( D )
A.海岸曲折 B.交通发达 C.地势低平 D.人多地少
3.下列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铁路干线①是京广线
B.②地的支柱产业是博彩业、旅游业
C.②地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D.③地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2024·云南中考)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南岸先民曾经受洪涝灾害之苦,夏商时期开始开挖溇(lóu)港建设圩(wéi)田,曾经地广人稀的太湖流域,逐渐成为鱼米之乡,湖州是目前唯一完整保存溇港圩田系统的地区,该系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读太湖周边地区示意图和太湖溇港圩田系统示意图,完成4~6题。
4.早期,太湖南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 A )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落差较大,水流湍急 ④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溇港圩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分析错误的是( B )
A.堤坝挡水,堤上设闸排灌,可做到农田旱涝保收
B.开挖溇塘,可扩大太湖面积,提高太湖蓄洪能力
C.塘基种桑、圩田种稻、塘中养鱼,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D.桑叶喂蚕、蚕粪养鱼、塘泥肥田,形成良性生态模式
6.从保护遗产的角度看,该地区最适宜发展( C )
A.丝绸纺织工业 B.家具制造产业
C.休闲观光旅游 D.家畜养殖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项目建成后,将缓解广州、深圳、东莞生产生活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读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示意图和东江、西江水资源对比图,完成7~9题。
7.珠江三角洲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A )
A.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B.地势平坦,河水流速较慢
C.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D.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少
8.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管道输水方式,主要是为了( C )
A.降低施工成本 B.减轻环境破坏
C.防止水体污染和蒸发 D.防止水体结冰
9.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的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C )
①大量开采地下水 ②修建水库 ③工业污水达标排放 ④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区域认知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图,完成10~12题。
10.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C )
A.海陆空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C.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11.关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确的有( B )
①两个地区都水热充足,河湖密布,利于农业生产
②两个地区城市分布密集,经济发展基础好
③两个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④两个地区都有濒海、沿江的双重区位优势,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两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C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业
(2024·济南二模)湖南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十八洞村深藏湘西大山深处,近年来,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苗绣等产业。下图为湖南省地形图和十八洞村景观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湖南省( A )
A.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大 B.河流注入洞庭湖,为内流河
C.人口分布有西密东疏的特点 D.平原面积广,耕地多
14.十八洞村发展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 )
A.山高坡陡,交通不便 B.气候恶劣,干旱缺水
C.森林资源利用率低 D.常受台风灾害侵袭
15.十八洞村发展经济的可行措施有( B )
①开发苗绣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 ②发展交通,促进对外交往和产业发展 ③发展猕猴桃、甜菜、棉花等特色种植 ④利用山水景观和民族风情开展乡村旅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海岸线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香港年平均降水量约2 398.4毫米,但在人烟稠密的工商业中心,大部分时间饱受水资源匮乏之苦。
材料二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广东省正
围绕创新科技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材料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位于深圳的我国某汽车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成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材料四 图1为粤港澳大湾区位置示意图,图2为目前粤港合作模式示意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3分)
香港地域狭小,没有大的河流;地势崎岖;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2)粤港合作模式中广东省和香港各自重点发展的产业是什么。(3分)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香港:服务业和金融业等。
(3)结合材料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利条件。(3分)
技术力量强,创新资源丰富,资金雄厚,产业基础好。
(4)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3分)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常规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汽车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7.(12分)新考向·研讨会成都和上海两所中学利用云课堂开展了一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模拟研讨会,对两区域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比较探究。读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别位于长江上游和下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描述长江对沿岸区域发展的影响。(3分)
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利用河流发展水产养殖,提供水产品;塑造平原,为人们提供生存空间;河流流量不稳定,易造成洪涝灾害。
(2)成渝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征鲜明、优势互补,加之长江“黄金水道”的贯通,可以实现“东西双向互济”,互惠互利。简要说出两地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分别具有哪些优势。(3分)
成渝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能源、原料、劳动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成渝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
(3)成渝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川气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试说明川气东送对两地共同的影响。(3分)
通过川气东送,能促进两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两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大规模施工,还能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开发天然气资源,能调整两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两地区的环境。
(4)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采取的措施。(3分)
①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加大对流域内企业的监督,减少生产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③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④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18.(18分)(2024·德州二模)探索南方地区,请根据以下图文信息,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2024年元旦期间,“南方小土豆”们蜂拥奔赴东北,占领了哈尔滨机场,挤爆了冰雪大世界,带火东北冰雪游。请从南北的气候差异角度分析“南方小土豆”爱上东北冰雪游的原因。(4分)
北方冬季气温低,降雪多;南方冬季气温高,降雪少。
(2)图中A处水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4分)
A处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3)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两大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而言,其独特的优势是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 ;但是,两区域发展工业也存在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 矿产资源缺乏 。(4分)
江西省过去因盲目垦荒,导致山区水土流失严重;鄱阳湖因围湖造田导致面积严重缩小,对长江调蓄作用显著下降。江西省提出要将下图示意地区建设成长江中下游生态系统安全保障区。
(4)南昌近郊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从图文材料中可以看出,南昌近郊种植该粮食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任答2点)(2分)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或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
(5)图示地区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请根据图文材料说明①②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4分)
存在问题:①地区围湖造田,导致鄱阳湖水面缩小;②地区山区盲目垦荒,水土流失严重。
建议:退田还湖,合理发展水产养殖业;退耕还林,发展林业。(只要答出一条即可)
19.(13分)(2024·淄博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其间,走进田间,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
材料二 春耕时节,河北省保定市农业部门紧盯“倒春寒”等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落实防范措施。
材料三 湖南省水系图。
(1)习近平总书记察看的是 水稻 (粮食作物)的秧苗培育。(1分)
(2)河流A 湘江 注入湖泊B 洞庭湖 ,汇入长江干流的 中游 (河段)。该河流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供灌溉水源等 。(4分)
(3)湖南省南部位于 东南丘陵 (地形区),农业除了种植业,还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 东南林区 的一部分,因而土地类型有 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3分)
(4)材料二中的“倒春寒”,很有可能是 寒潮 (气象灾害)引发。此外,河北多年平均降水量是 400-800 毫米,但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春耕时 春旱 (自然灾害)也很严重,请列举应对措施: 种植耐旱作物、培养抗旱品种,采用喷灌、滴灌,采用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兴建水利枢纽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