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专题十七 实验
考向一 力学实验
2025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
考点切片
考点1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1.(2023全国甲卷)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让小车左端和纸带相连,右端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和钩码相连。钩码下落,
带动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如图乙所示。
(1) 已知打出图乙中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以打出 点时小车位置为
初始位置,将打出、、、、各点时小车的位移 填到表中,小车发生对应位移所
用时间和平均速度分别为和。表中______,_____ 。
位移区间
6.60 14.60 34.90 47.30
/ 66.0 73.0 87.3 94.6
80.0
【解析】 由题图乙中纸带的相关数据可知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
。
(2) 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小车平均速度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图中补
全实验点。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将坐标点 在题图丙中描点,如答图所示。
(3) 从实验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 图线可视为一条直线,此直线用方程
表示,其中_____,_____ 。(结果均保留 3位有效数字)
70.0
59.0
【解析】 将答图中的实验点用直线拟合,如答图所示,可知斜率
,截距 。
(4) 根据(3)中的直线方程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得到打出 点时小车
的速度大小___,小车的加速度大小____。(结果用字母、 表示)
【解析】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变形可得 ,
故在时,即打出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满足 ,即
。
跳跳学长来避坑
(1)对于横、纵轴的单位要辨别清楚,计算斜率时先识别纵、横轴的起始值是否为零。
(2)计算结果按照要求保留有效数字。
考点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让毫米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对齐,实验时通过改变弹簧下端悬挂的钩码数量,
改变弹簧的弹力,并利用刻度尺读出对应的弹簧长度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BCD
A.悬吊钩码时,应在钩码静止后再读数
B.每次必须增加相同个数的钩码,钩码的总重力与弹力 大小相等
C.如果未测量弹簧原长,实验就无法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弹力与伸长量,得出弹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解析】 悬吊钩码时,应在钩码静止后再读数,防止钩码摆动过程影响示数。
每次增加的钩码个数不需要相同,钩码的总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 未测量弹簧原长,
通过图像的斜率也可以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中应以同一根弹簧为实验
对象,不同的弹簧劲度系数可能不同,得出弹力与伸长量之比可能不相等。本题选不正确
的,故选 。
(2) 实验小组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再
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把 作为弹簧的伸长
量,则作出的弹簧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 之间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___。
B
A. B. C. D.
【解析】 胡克定律,公式中 为形变量,由于题目中没有考虑到弹簧自身重力,使得
当弹力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不为零,故弹簧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图像交于
轴。故 错误,B正确。
(3) 通过图像的斜率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则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劲度系数的真实值。
等于
【解析】 通过 图像的斜率求出的弹簧劲度系数等于弹簧真实的劲度系数。
(4) 若实验中毫米刻度尺没有完全竖直,而读数时视线保持水平,则由实验数据测量
得到的弹簧劲度系数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偏小
【解析】 若实验中刻度尺没有完全竖直,则测得的弹簧伸长量偏大,因此得到的弹簧劲度
系数偏小。
跳跳学长有话说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1.弹簧下挂钩码不能随意增加,弹簧伸长量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2.测量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
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考点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3.(2024海南卷)为验证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某组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
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木板、刻度尺、白纸、铅笔、细线和图钉等器材,按照如下实验
步骤完成实验。
图甲
图乙
(1)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2)如图甲、乙所示,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 点,另一端连接轻质小圆环,
将两细线系在小圆环上,细线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
圆环到某位置,并标记圆环的圆心位置为点,拉力和的方向分别过和 点,大
小分别为、;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使其圆心到 点,
在拉力的方向上标记点,拉力的大小为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 在图乙中按照给定的标度画出、和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
的合力 。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根据、与 的方向和大小作出的图如答图所示。
② 比较和 ,写出可能产生误差的两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做到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读数时没有正视弹簧测力计
【解析】 由答图可知与 不完全重合,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做到弹簧测力计、细
线、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读数时没有正视弹簧测力计。
跳跳学长有话说
作图能力是高考的一大考查点,有时直接考查,有时间接考查,本题 通过画力的图示
直接考查考生的作图能力,考生在平常学习时,不仅要注意基础知识、方法等,还要注意提
升自己的能力,比如作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
考点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4.(2025湖南永州一模)某中学实验小组为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
示的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质量为 的重物用轻绳挂在定滑轮上,重物与纸带相连,动滑
轮右侧的轻绳上端与固定于天花板的力传感器相连,钩码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 ,图中
各段轻绳互相平行且沿竖直方向;
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钩码,带动重物上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记录此
时传感器的读数 ;
③改变钩码的质量,多次重复实验步骤②,利用纸带计算重物的加速度 ,得到多组
、 数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某次实验所得纸带如图乙所示,、 、
、、相邻两点之间各有4个点未标出,则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72
【解析】 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逐差法求出重物的
加速度大小为 。
(2) 实验得到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与力传感器示数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图像的斜率
为、纵截距为,则重物质量__,当 时,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结果均用或 表示)
【解析】 对重物,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整理得 ,图像的斜率
,解得重物质量,图像的纵截距为,可得 ,根据滑轮组的特点可知,
钩码的加速度为重物的一半,则有 (【点拨】在相等的时间内重物的位
移为钩码位移的2倍,根据 可得出钩码的加速度为重物的一半。),对重物有
,当时,联立解得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 。
. .
考点5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5.(2024四川遂宁模拟)图甲是现代中学物理利用 位移传感器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
实验装置图,接收器(即位移传感器)通过接收做平抛运动的发射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
号(发射器按固定时间间隔 发射信号)来采集发射器的位置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实
验数据,准确确定经过各个 时间发射器的位置,从而准确地画出平抛运动轨迹。图乙
是某实验小组获得的平抛实验轨迹,已知背景方格纸均为相同的正方格。
(1) 通过图乙可说明发射器在水平方向上做__________运动;竖直方向上做________
___运动。
匀速直线
自由落体
【解析】 通过题图乙可知相同时间间隔水平方向位移相等,可说明水平方向上发射器做
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比为 ,可知竖直方向上发
射器做自由落体运动。
(2) 如图丙所示,沿竖直支架 上下移动斜槽,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物体,
重复多次采集物体下落到水平面的高度和对应的水平位移 的数据,然后通过电脑描
绘出图像如图丁所示,则可以求出物体平抛的初速度____ 。(取重力加
速度 )
0.1
【解析】 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整理可得,可知 图像斜
率,解得 。
考点6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6.(2023年1月浙江卷)“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
A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法 C.模拟法
【解析】 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 在小球质量和转动半径相同的情况下,逐渐加速转动手柄到一定速度后保持匀速
转动。此时左右标尺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等于两小球的____________之比
(选填“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平方”或“周期平方”);在加速转动手柄过程中,左右标尺
露出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角速度平方
不变
【解析】 由向心力公式、、 可知,左右标尺露出的红白
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等于两小球的线速度平方之比、角速度平方之比或周期平方的反比;
在加速转动手柄的过程,由于左右两塔轮的角速度之比不变,因此左右标尺露出红白相间
等分标记的比值不变。
考点7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7.(2024年6月浙江卷)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
A
A. B. C.
【解析】 为了减小阻力对该实验的影响和获取更多的数据点,重锤应该紧靠打点计时器,
手捏住纸带上端释放,A正确。
(2) 实验获得一条纸带,截取点迹清晰的一段并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的频率为,则打点“13”时,重锤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 (结果保留3位
有效数字)。
3.34
【解析】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点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
。
(3) 某同学用纸带的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并用此 值计算得出打点“1”
到“13”过程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值为,另计算得动能增加值为( 为重锤质
量),则该结果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由是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B.没有用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不能
B
【解析】 在求解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时,应使用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故该结果不能验证机
械能守恒定律,选B。
考点8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8.(2024新课标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将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
道末段水平,右侧端点在水平木板上的垂直投影为
,木板上叠放着白纸和复写纸。实验时先将小球
从斜槽轨道上处由静止释放, 从轨道右端水平飞
出后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测出落点的平均位置
完成下列填空:
与点的距离。将与半径相等的小球置于轨道右侧端点,再将小球从 处由静止
释放,两球碰撞后均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分别测出、两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与
点的距离、 。
(1) 记、两球的质量分别为、,实验中须满足条件___(选填“ ”或“
”) 。
【解析】 由于实验中须保证向右运动的小球与静止的小球 碰撞后两球均向右运动,则
实验中小球的质量应大于小球的质量,即 。
(2) 如果测得的、、,和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则验证了两小球在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小球落点与
点的距离来代替小球水平飞出时的速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球从轨道右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且小球落点与轨道右端的竖直高度相同,结合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小球从轨道右端飞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合理即可)
【解析】 对两小球的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由于小球从轨
道右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且小球落点与轨道右端的竖直高度相同,则结合平抛运动规律
可知,小球从轨道右端飞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设此时间为 ,则
,即 。
图甲
9.(2024山东卷)在第四次“天宫课堂”中,
航天员演示了动量守恒实验。受此启发,某
同学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碰撞实验,
气垫导轨两端分别安装、 两个位移传感
①测量两个滑块的质量,分别为和 ;
②接通气源,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③拨动两滑块,使、 均向右运动;
器,测量滑块与它的距离,测量滑块与它的距离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④导出传感器记录的数据,绘制、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1) 从图像可知两滑块在____ 时发生碰撞。
1.0
【解析】 由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两滑块的速度在 时发生突变,即发生
了碰撞。
(2) 滑块碰撞前的速度大小_____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0.20
【解析】 由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大小可知,碰撞前瞬间滑块 的速度大小
。
(3) 通过分析,得出质量为的滑块是___(选填“”或“ ”)。
【解析】 由题图乙知,碰撞前滑块的速度大小,碰撞后 的速度大小约为
,由题图丙可知,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对和 的碰撞过程,由
动量守恒定律有,代入数据解得,所以质量为
的滑块是 。
考点9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10.(2023新课标卷)一学生小组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
(1) 用实验室提供的螺旋测微器测量摆球
直径。首先,调节螺旋测微器,拧动微调旋
钮使测微螺杆和测砧相触时,发现固定刻度
的横线与可动刻度上的零刻度线未对齐,如
(均可)
(均可)
(均可)
图甲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螺旋测微器在夹有摆球时示数
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摆球的直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题图甲中,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 ,可动刻度部分读数为
,所以读数为 ;题图乙中,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
为,可动刻度部分读数为,所以读数为 ;摆
球的直径 。
(2) 单摆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其中角度盘需要固定在
杆上的确定点 处,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摆角的大小。若
将角度盘固定在点上方,则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 时,
实际摆角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 。
大于
【解析】 角度盘固定在 点时,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角度为摆角大
小,若将角度盘固定在 点上方,由几何知识可知,摆线在角度盘上所
指的示数为时,实际摆角大于 。
(3) 某次实验所用单摆的摆线长度为,则摆长为_____ 。实验中观测到从
摆球第1次经过最低点到第61次经过最低点的时间间隔为 ,则此单摆周期为_____
,该小组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取
)
82.5
1.82
9.83
【解析】 单摆的摆长等于摆线长与摆球半径之和,即 (【易错】
此处考生应注意单摆的摆长应为摆线的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从摆球第1次经过最
低点到第61次经过最低点,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故单摆的周期 ;由单
摆的周期公式可得,代入相关数据解得 。
. .
跳跳学长敲黑板
(1)螺旋测微器测量摆球直径时,数据以 为单位时保留3位小数。(2)摆线上端点、
角度盘固定点、 指示位置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判断角度盘固定点上移后实际摆角
与指示值的大小关系。(3)摆球每个周期内两次经过平衡位置,由题确定单摆的周期,然
后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