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7 21:42:35

文档简介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标要求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历史事实:.了解遣隋使、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隋唐与新罗的交往、唐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等史事,归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唯物史观:认识优秀历史人物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例如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取经追求真知的精神,等等。
3家国情怀:通过中外文化交流的史事,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认识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与隋唐时期的国力强盛、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
2.教学难点
根据中外交流的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图片导入 展示并介绍“唐墓壁画《客使图》(局部)”,设问: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非常频繁。下图唐墓壁画《客使图》(局部)就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能指出哪些是唐朝外交部——鸿胪寺的官员,哪些是外国使节吗? 学生聆听教师介绍,带着设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以设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讲解: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目的 第一步,教师讲解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概念。 第二步,教师展示材料,提问并帮助学生理解日本遣隋使、遣唐使来华的目的。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聆听老师的相关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的方式了解这部分知识点,锻炼学生一定的自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特点 教师展示《遣隋使年表》《遣唐使年表》,提问并帮助学生理解日本遣隋使、遣唐使来华的特点:次数+规模。
3.影响 通过展示图片材料,提问并帮助学生了解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4.代表人物 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提问并帮助学生了解阿倍仲麻吕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
知识讲解: 二、鉴真东渡 1.人物简介 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整体了解鉴真和尚其人。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聆听老师的相关讲解。 本部分为课标和教材的重点之一,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可以通过图片、诗句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鉴真其人,感悟其精神,总结其贡献。
2.东渡目的 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提问并帮助学生了解鉴真东渡的目的。
3.东渡概况和精神 通过鉴真六次东渡图示和图片的形式讲述鉴真六次东渡的概况,让学生明白其东渡过程的艰辛,激发学生感悟并学习其优秀品质。
4.影响 第一步,通过展示图片材料,提问并帮助学生了解鉴真东渡的影响。 第二步,引导学生提取郭沫若诗句中的信息,进一步感悟鉴真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总结鉴真东渡的影响。
知识讲解: 三、与新罗的交往 通过表格的形式,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填空,达到梳理知识点的目的。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填空,聆听教师的讲解。 本部分不是本课重点,而且与隋唐和日本的交往有相似之处,所以,主要以学生自学的形式完成,教师稍加讲解即可。
知识讲解: 四、玄奘西行 1. 目的 通过史料,提问并讲述玄奘西行的目的。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并回答玄奘西行的目的。 本部分为课标和教材的又一重点之一,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可以通过地图动画、数字密码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玄奘其人,感悟其精神,总结其贡献。
2. 概况 通过玄奘西行动画示意图,讲述玄奘西行的概况(时间、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等),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其过程,引导学生感悟玄奘身上的优秀品质。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玄奘西行的概况,思考感悟玄奘身上的优秀品质。
3. 贡献 教师通过数字密码和图片资料,讲述玄奘的贡献。 学生猜测数码的意义,观看图片材料,积极思考并回答玄奘的贡献。
合作探究:对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件事的异同。 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进而比较其异同点。 学生回忆所学,并积极思考回答。
知识讲解: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1.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 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知道唐与东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并回答双方交往的特点。 此知识点为新教材新加知识点,非重点,通过典型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知道唐与东罗马帝国、大食交往的特点即可。
2.与大食的交往 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知道唐与大食交往的特点。
合作探究 想一想: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说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隋唐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教师通过《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次数统计》和地图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隋唐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讨论,并聆听教师讲解。 此为课标要求的难点,需要教师展示相关图表材料,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随堂练习
1.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C )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
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
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
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
2.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共同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B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3.唐朝时期,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B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C.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查阅资料,看看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有哪些?唐人街中的生活习俗都是怎样的?把你查阅的资料讲给老师同学听吧!(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历史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1.了解遣隋使、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隋唐与新罗的交往、唐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等史事,归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认识优秀历史人物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例如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取经追求真知的精神,等等。
3.通过中外文化交流的史事,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认识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与隋唐时期的国力强盛、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课程引入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非常频繁。下图唐墓壁画《客使图》(局部)就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能指出哪些是唐朝外交部——鸿胪寺的官员,哪些是外国使节吗?
东罗马使节
新罗国使节
渤海国使节
唐鸿胪寺官员
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隋唐时期,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包括使节、留学生、留学僧等。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目的
(607年)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隋书·倭国传》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 舍人亲王《日本书纪》
概念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2.特点
遣唐使年表
(摘编自冯玮著《日本通史》)
次数 出发时间 船只/ 人数 备注 次数 出发时间 船只/ 人数 备注
1 630 10 752 4/约500 753年返
2 653 653 1/121 1/120 654年返 遇难未至 11 759 1/99 761年返
3 654 2 655年返 12 761 / 船坏中止
4 659 2 661年返 13 762 / 船坏中止
5 665 / 667年返 14 777 4 778年返
6 669 / 670年返 15 779 2 781年返
7 702 / 704年返 16 804 2 806年返
8 717 4/557 阿倍仲麻吕随行;718年返 17 838 4 839年返
9 733 4/594 荣睿、普照随行;734年返 18 894 / 停遣
次数 出发时间 船只/人员 备注
1 600年 / /
2 607年 船只不详; 小野妹子 608年返回;裴世清为答礼使赴日
3 608年 船只不详;小野妹子为大使,吉士雄成为小使 609年返回;裴世清为答礼使赴日
4 610年 / /
5 614年 船只不详; 犬上御田耜为正使、矢田部造为副使 615年
遣隋使年表
(据《隋书》 《北史》《日本书纪》)
次数多,规模大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二官八省制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3.影响
唐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唐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唐代服饰
日本服饰
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4.代表人物
哭晁卿衡
唐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
明州望月
日本 阿倍仲麻吕
远天翘首望,
春日故乡情。
三笠山头月,
今宵海外明。
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鉴真(687—763年)
鉴真,江苏扬州人,幼年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潜心钻研佛学,后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先后有200多人参与,随行人员中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他主持修建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二、鉴真东渡
1.人物简介
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
日 荣睿
唐 鉴真
日 普照
二、鉴真东渡
2.东渡目的
742年,日本留学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律宗,为日本信徒授戒。鉴真深受日本长屋王赠与唐代僧人1000件袈裟的礼佛行为及袈裟绣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感动,于是决意东渡。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受日本邀请,传播佛法
二、鉴真东渡
3.东渡概况和精神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让官府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乘坐遣唐使船,虽遇风暴,但终东渡成功
1
5
4
2
3
6
日本《医心方》收录鉴真医方
鉴真主持修建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鉴真手迹
《请经书帖》
被日本视为国宝
二、鉴真东渡
4.影响
二、鉴真东渡
4.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日本时遭遇险阻、双目失明。
鉴真有着一片赤诚的传授佛法之心。
鉴真身上有着舍己为人、不畏艰险等优秀的精神品质。
鉴真东渡传播了唐朝的优秀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你从郭沫若的诗中,提炼关于鉴真东渡的信息吧?
目的
人员组成
代表人物
表现
特点
影响
官方使节、留学生等
崔致远
学习中国先进制度和文化
(1)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2)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技术,建筑、艺术、服饰多受唐朝影响。
(3)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朝鲜半岛汉文学的鼻祖”
崔致远(857— )
三、与新罗的交往
交流频繁;双向交流
前往天竺,求取佛经
玄奘(602-664)
1.目的
四、玄奘西行
自南北朝以来,中国佛门流行两大流派:一为地论学派,一为摄论学派。两派对佛性的解释各执己见。玄奘发现很难说清楚哪一派是正确的。此外,玄奘感到佛经译本太少,且有的译文晦涩难懂,往往有失原意,出现许多错误。为此,玄奘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以解决佛教教义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
践流沙之漫漫,陟雪岭之巍巍……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中间所经五万余里。……遂得观耆阇崛山,礼菩提之树。
——慧立彦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不至天竺,
终不东归一步!”
执着的信念
坚定的意志
学习佛教经典
为众僧讲经说法
远近闻名的佛法大师
2.概况
四、玄奘西行
佛学造诣深厚
3.贡献
四、玄奘西行
110
历经时长
19
50000
657
1335
1
走过路程
带回佛经部数
翻译佛经卷数
《大唐西域记》
走过国家
下面有一组密码,你能帮我解密吗?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
那烂陀寺遗址(据《大唐西域记》发现)
元朝绘有《唐僧取经》
的瓷枕
明代刻本《西游记》
西夏时期敦煌壁画
《唐僧取经》
3.贡献
四、玄奘西行
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题材
请完成表格,并对比两件事的异同。
合作探究
事件 时间 身份 困难 目的地 出访目的 贡献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
弘扬唐朝文化
吸收优秀文化
弘扬佛法,并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口述《大唐西域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海洋风浪、海盗等
沙漠、雪山,土匪、野兽侵扰等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共同品质:
1.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贞观十七年(643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太宗降玺书答慰,赐以绫绮焉。
开元七年(719)正月,其主遣吐火罗大首领献狮子、 羚羊各二。
不数月,又遣大德僧来朝贡。
——《旧唐书》
狮子 羚羊


指薄而有花纹的丝织品
次数较多
双向交流
唐朝称东罗马帝国为拂菻(fúlǐn)
2.与大食的交往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唐时期中外交流图
材料一 丁亥,元帅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东向讨贼。
——《旧唐书卷十 肃宗》
材料二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怛(dá)逻斯战役后,士兵中有—些中国的造纸工匠被俘,逼迫在撒马尔罕(大食境内)传授造纸工艺。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唐彩绘大食人俑
次数多
交往深
借大食兵平安史之乱
通过战争方式传播了造纸术
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说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隋唐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次数统计
国家 次数
新罗 104
大食 37
波斯 26
天竺 25
日本 15
东罗马 7
——根据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合作探究
范围广;交流次数多;双向交流
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声望很高
C
1. 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
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
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
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
唐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2.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共同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3.唐朝时期,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C.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
B
与新罗的交往
特点:交流频繁、规模大、人员素质高
特点:交流频繁、双向交流
影响:新罗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代表人物:崔致远
概况:矢志不渝,六渡日本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玄奘
西行
目的:前往天竺,求取佛经
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隋使遣唐使
鉴真
东渡
影响: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
东罗马、大食
特点和影响:交往频繁;大食传播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查阅资料,看看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有哪些?唐人街中的生活习俗都是怎样的?把你查阅的资料讲给老师同学听吧!
课后作业
纽约唐人街
曼谷唐人街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