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6.共植友谊树
第一单元 走进自然
岭南版美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
1. 美术鉴赏与表现: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描绘树木的形态、色彩,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表现力。
2. 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共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友谊树作品。
3. 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友谊树的象征意义,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4. 艺术表达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友谊树作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美术作品的自信心。
核心素养目标
春夏秋冬大自然的变化
上一节课的回顾
认识树
认识树
树的形态
树的形态
树的形态
友谊树的象征
友谊树:象征着友谊的长久和幸福,它常常被赠送给好友,寓意着希望他们的友谊能够长存和茁壮。
友谊树: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友谊的力量和美好,在它的庇护下,我们可以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友谊树:也是相互依靠和支持的象征。在它的庇护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感和默契。
友谊树:可以成为朋友之间的见证,记录下他们共同经历的岁月。
不同绘画表现的树
不同绘画表现的树
不同绘画表现的树
不同绘画表现的树
树的绘画表现
树的绘画表现
树的绘画表现
艺术创作
画纸,折成风琴页
用彩笔画出树杆
艺术创作
用彩笔画出不同形状的树冠和树叶
用剪刀沿着上面树的外形剪出
艺术创作
一幅立体的友谊树的
作品完成
课后作业
尝试养一棵小植物,并填写植物养护记录单
谢谢/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美术学科
一年级第六课《共植友谊树》教案
课时:1个课时
课题 《共植友谊树》
教学目标 1. 美术鉴赏与表现: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描绘树木的形态、色彩,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表现力。
2. 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共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友谊树作品。
3. 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友谊树的象征意义,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4. 艺术表达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友谊树作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美术作品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① 观察和描绘树木的形态、结构,掌握树木的基本画法。 ② 合作完成友谊树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① 准确把握树木的比例和结构,这是学生常常遇到的难点。 ② 运用不同的技法进行创作,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学准备 课件、画纸、马克笔、剪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向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树木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树分别代表了什么季节吗?为什么?”以此引发学生对树木的兴趣。
-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树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如树干、树枝、树叶的形态。
2. 新课呈现
-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如何观察树木的形态、色彩和质感,介绍友谊树的象征意义和创作意图。
- 举例说明:展示一些优秀的树木绘画作品,分析其使用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树木,讨论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其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3. 绘画实践 - 教师示范不同树的绘画表现方式 - 学生活动:小组内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一幅友谊树的作品,每个成员负责绘制一颗不一样的树。
- 教师指导:观察各小组合作情况,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 学生活动:每组展示自己的友谊树作品,讲述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
- 教师评价:对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创意、合作和绘画技巧,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
5. 总结与反思
-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友谊树的象征意义和绘画技巧。
- 学生反思: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课后作业 尝试养一棵小植物,并填写植物养护记录单
板书设计 认识树 了解什么是友谊树 树的绘画表现方式 艺术创作
教学反思 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组织了一次反思活动,让学生填写反馈问卷,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思考。以下是我对教学效果的一些评估和改进措施。
在设计友谊树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树木的观察和表现有很高的兴趣,但他们在绘画技巧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绘制树叶时,未能很好地掌握颜色的过渡,导致作品显得生硬。此外,小组合作中也出现了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影响了作品的完成度和学生的合作体验。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我会在未来的课程中增加更多关于色彩过渡和绘画技巧的教学内容,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我会准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主练习,以便在实际创作中运用。
其次,我会优化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在合作开始前,我会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我还会在合作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小组内的问题,促进合作效率。
另外,我会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多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作品的完成度,还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我还注意到,虽然学生们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对树木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课程中融入更多关于树木的知识,如树木的生态功能、不同树木的特点等,让学生在创作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
最后,我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看到彼此的进步,还能让我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