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9课《同学之间要互助》课件+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核心素养】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9课《同学之间要互助》课件+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2-18 09:59:44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9.同学之间要互助
第二单元 爱护生命
岭南版美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
1. 美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体现同学之间互助主题的画作,培养观察、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2. 文化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了解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尊重。
3.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材料,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团队协作:在小组合作完成画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美育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美育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中同学在做什么?
他们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请四人一组互相讨论,分享你们生活中的互助的故事.
作品欣赏
儿童作品欣赏
儿童作品欣赏
儿童作品欣赏
儿童作品欣赏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备好一张白色长方形画纸,五张彩色卡纸
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脸型
艺术创作
用勾线笔在脸上画出不同的人物表情特征
给人物增加头发和细节
艺术创作
人物剪下来贴在彩色卡纸上
再把贴在彩卡上的作品贴在一张白色纸上,增加细节,完成作品
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你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互助故事,以及你们创作的画作,让家人也感受到同学之间互助的美好。
谢谢/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美术学科
一年级第九课《同学之间要互助》教案
课时:1个课时
课题 《同学之间要互助》
教学目标 1. 美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体现同学之间互助主题的画作,培养观察、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2. 文化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了解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尊重。
3.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材料,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团队协作:在小组合作完成画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美育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美育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理解同学之间互助的意义。 学习人物表情绘画技巧,抓住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同学之间互助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学习与人协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画纸、马克笔、勾线笔,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我们都是好朋友》一起来做手指操。 在我们的生活里会有很多好朋友,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吗?那你们之间有没有互相需要帮助的时候呢?当别的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会不会抻出你授助的手呢? 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出我们今天的课程《同学之间要互助》的学习。
2. 新课讲授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现在,我想请大家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一下,分享一下你们在生活中的互助故事。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总结讨论成果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讨论内容?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创作作品 -分享一些儿童画的作品展示,引起同学们对于美术的兴趣。 -教师示范创作作品,讲授画人物表情的技巧。 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开始你们的创作,画出你们熟悉的同学面孔,表现人物的特征。在创作过程中,记得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幅多人物特征的画作。我会巡回指导,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我求助。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
(创作结束后)
同学们,你们的画作都完成了,现在请大家把作品贴在展示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彼此的作品,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作品的人物都是谁?(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7. 总结与反思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与家人、朋友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同学之间互助方面的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的互助意识。
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你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互助故事,以及你们创作的画作,让家人也感受到同学之间互助的美好。
板书设计 同学之间要互助 关键词句
- “互相帮助”
- “团结友爱”
- “共同进步” 艺术创作
教学反思 1. 课堂表现: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并参与讨论。大家对于同学之间互助的主题有很高的兴趣,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在绘画创作环节,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富有创意和感情的作品。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每个小组都能够给出具体的互助场景和方式,展示出了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成果展示时,同学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3. 随堂测试:为了检验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我进行了一次随堂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互助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方式等。
4. 作业完成情况:同学们能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与家人分享课堂上学到的互助故事和创作的画作。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同学们的表现,我给予以下评价与反馈:
- 优点: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 改进建议: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同学可能由于紧张或害羞,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
- 鼓励: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学习热情,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互助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