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质量检测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到
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題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战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
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更快、更高、更强”,这句奥林匹克格言在100年前的1924年巴黎奥运会首次提出,预
言了人类突飞猛进和全球化加速的百年,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不断突破人类极限的同时,科
学家、工程师也和他们一样,孜孜以求不断拓展春人类认知的边界。时至今日,在奥运会这
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科技正以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姿态,悄然发挥着关蛇作用。
竞技体育的传统认知在于“流血流汗不流泪”,但科技与专业化、产业化才是体育强国的
关健。国家体育领先,背后是科技与产业链的双重支撑。顶尖运动员的较量,科技成为缩小
差距的关键。在专业竞赛领战,每项运动均追求极致的个性化装备,以实现运动员的“精准适
配”与“轻盈竞技”,这背后融合了纺织、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及精密测量等多学科智慧。
各个国家竞相举办奥运会,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考量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奥运会
这个全球最大的营销活动,来进行新成果的应用和新技术的示范,带动自身优势产业的升
级和走出去。中国电动车与显示面板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均源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
前瞻布局。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更是成为主角,我们不再满足于成功举办,而是将“中
国方案”“中国技术”带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强化应用导向、场景驱动,把中国人的科技成果
在奥运这个大实验室里检验把关,也用好奥运这个放大镜、聚光灯,向世界讲好中国的科技
故事,更重要的是形成长尾效应,让技术成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形成行业优
势,引领产业升级。
巴黎奥运会上,科技元素大放异彩。中国力量闪凝其间,“中国红”从北京鸟巢延伸至
巴黎铁塔。中国制造、技术与团队,已成为奥运不可或缺的支柱。从微小乒兵球到庞大转
播车,从地面设施到云端平台,中国科技无处不在,贡献卓越智慧,展现大国风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2
3
6
7
10
11
12
15
18
答案
B
A
C
D
C
BDG
B
B
D
A
1.【答案】B(3分)
【解析】B项中“在今天看来不仅是过时的,而且是有害的,应当予以摒弃”的表述无文本依据。原文的相关表述“竞技体
育的传统认知在于·流血流汗不流泪’,但科技与专业化、产业化才是体育强国的关键。国家体育领先,背后是科技与产
业链的双重支撑”,意在强调科技与专业化、产业化对体育强国的关键作用。
2.【答案】A(3分)
【解析】从材料一第三段“各个国家竞相…均源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瞻布局”可知A项正确。从原文“今天,中国
科技作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参与’者,…而‘胜利'也是唯一的答案”可以看出,B项“更要摘金夺银”的表述曲解文意。
C项中“都是为了凸显中国制造科技含量值得期待”错误,从文中看,是为了凸显它们为奥运会的顺利运转提供了重要
保障。D项中,“也凸显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情况”错误,于文无据。
3.【答案】C(3分)
【解析】C项,“价廉物美”的说法无文本依据。
4【答案】①当今奥运赛场,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运动员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拼搏精神固然重
要,但这种精神已经不是取胜的唯一的关键因素。②先进科技与专业化、产业化的加持,助力运动员取得佳绩:科技与
产业链的双重支撑成为国家体育领先的重要保障。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材料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或根据所给事实,反推(提炼)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上所附材料告诉我
们,“德国队在北京冬奥会雪橇项目上奋力拼搏,独揽9金”成绩令人瞩目。这背后有德国车企(产业)将F1技术(专业
技术)“融人装备与训练”,进行“从数据分析到虚拟现实”的全方位支持,这说明先进科技与专业化、产业化的加持,可以
助力运动员取得佳绩:科技与产业链的双重支撑成为国家体育领先的重要保障,而传统的运动员“流血流汗不流泪”的
拼搏精神固然重要,但这种精神已经不是取胜的唯一的关键因素。
5.【答案】①全社会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推进高水平科技白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②科研人员、科技公司要抓住契机,当好主角,将“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带给
世界,把技术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形成行业优势,引领产业升级。③企业要不断强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自信,
加强品牌建设,洞察市场需求变化,大胆“走出去”与竞争对手“过招”,目标全球市场,实现新开拓。
【评分细则】每答对一点,赋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带有开放性质的考题,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弄清题目中的“隐含”要求一作答者的身份“你(当代中学生)的认识”,意咪着答案要体现“答题者意
识”,即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可以有“合理的延伸”。第二,题目中所引“以开放合作促科技自立,拒夜郎自大,争国际舞
台,献中国方案,担治理之责”是有特定指向的,即我们作为“逐渐在一些领域成为引领者”而言。
6.【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项中“‘杨树’一如茅盾《白杨礼赞》中杨树象征
了西北的农民”的表述与文章表现陕北的自然环境、物产资源等,抒发作者对陕北的敬畏、敬佩与热爱之情的主旨不相
吻合。“笔直的杨树没有旁枝斜出”中的“杨树”并不特别指向北方(陕北)的农民,只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这与《白杨礼
赞》中白杨的象征意义不同。B项“以时间为顺序,采用空间转换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错误,本文作者以游踪顺序,
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一路之景及感受。℃项中“一排排的采油机,向地而一起一伏地磕头”使用的是拟人手
法而不是比喻。
7.【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特定段落思想内容和作用的能力。C项中“陕北之行让‘我’新学会”“说明陕北民歌好
学易唱”的推断没有文本依据,文中没有提及是陕北之行让“我”新学会的,也不能说明陕北民歌好学易唱。
8.【答案】①寄托了对靖边这块土地上出现过的西夏和匈奴人兴衰变化的感慨。②对靖边这块土地上生命的敬佩。③对
科技工作者将使靖边出现“绿洲”的期盼。①对靖边这块土地的温情与热爱。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