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课前预习
一、读课文
把这三首诗分别读三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情感。
二、学知识
用“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皎(jiǎo jiāo)皎河汉女 (2)纤(qiàn xiān)纤擢素手
(3)脉(mài mò)不得语 (4)中庭地白树栖(qī xī)鸦
三 、记常识
1 《寒食》的作者是 ,字 ,是 之一。《寒食》描写的是 (节日)的习俗。
2《迢迢牵牛星》选自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 。《迢迢牵牛星》描写的故事与 (节日)有关。
3《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 ,字 , 代诗人。《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 (节日)的习俗。
四、查资料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中描写的习俗。
课后巩固
一、夯实基础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mù) 纤细(qiān) 山脉(mài)
B.御柳(yù) 泣涕(tì) 机杼(zhù)
C.冷露(lòu) 韩翊(hóng) 皎洁(jiǎo)
D.五侯(hóu) 落叶(luò) 栖息(xī)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日暮汉宫传蜡烛
(2)纤纤擢素手
(3)泣涕零如雨
(4)冷露无声湿桂花
3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1)《寒食》中描绘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的诗句是:
,
(2)《十五夜望月》中“ , ”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
4 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
5 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B. “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既是写庭院中的桂花,又可让人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 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一种动感,仿佛秋 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起洒落人间。
D.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 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委婉动人。
二、提升能力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解释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皎皎 : 纤纤:
2 这首诗中,有两句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两句是“ , ”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和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 ”,错的打“×”。
(1)“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明亮,也体现了织女的娇美。 ( )
(2)诗中前面写织女勤劳织布,后面却写“终日不成章”,明显是自相矛盾的。( )
5 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二 、1(1) jiǎo (2)xiān (3)mò (4)qī
乌鸦 鸭子 君平 “大历十才子” 寒食节
2《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 七夕节
3 王建 仲初 唐 中秋节
课后巩固
一、1 B
2(1)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2)伸出。 (3)落下。 (4)打湿。
3(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2)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 C
5 D
二 、1 明亮的样子。 形容细长。
2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 动 作 情态
4(1) √ (2)×
5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 话传说,展现了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表达了 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