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三首》 跟踪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一、看拼音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dù fú yuān yāng
yōu huì chóng gāo hé tún jiǎn fǎ
二、填空题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迟日:
泥融:
芦芽:
上:
却:
阴:
三、单选题
3.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芦芽 庐山 B.崇高 宗师 C.广泛 眨眼 D.河豚 啄木鸟
四、诗歌鉴赏
4.阅读《绝句》,完成下面问题。
(1)先补充诗句,再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动态与静态。
泥 燕子
沙 鸳鸯
写燕子是 态描写,写鸳鸯是 态描写。
(2)对诗中动态与静态的理解,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①“融”与“飞”的关联:
A.春雨润泥,泥土里的虫子也开始活动了,燕子飞来飞去是想从泥土里找虫子吃 。
B.冰雪融化,泥土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忙着衔泥筑窝 。
②“暖”与“睡”的关联:
A.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
B.这里表现阳光强烈,把沙子也晒热了,鸳鸯不敢多活动,只好睡觉。
5.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 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 ,动的景物有 ,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 。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
(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 句。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之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6.《三衢道中》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7.《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人于三衢山道中的感受。 “ , ”点明了时间及出行方式。“ , ”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 的心情。
8.用“/”给这首诗划分朗读节奏。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9.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10.这是一首 言绝句,作者李白和“诗圣”杜甫被合称为” “。
11.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众鸟高飞尽( )
A.全,都
B.完
C.所有的
②相看两不厌( )
A.因过多而不喜欢
B.憎恶
C.满足
③孤云独去闲( )
A.没有事情
B.闲空儿
C.悠闲自在的样子
1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
13.这首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 当作 来写,表达了诗人 的心境。
14.读读前两句诗,想象一下是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五、现代文阅读
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5.这篇短文共写了 、 、 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 季的山的景色。
16.秋天的山有 、 、 等颜色。
17.找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18.这篇短文按照 顺序来描写五花山。
19.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五花山”名字的由来。
答案解析部分
1.杜甫;鸳鸯;优惠;崇高;河豚;减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甫、鸳、鸯、惠、崇、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杜甫、鸳鸯、优惠、崇高、河豚、减法
2.迟日:春天白天渐长。;泥融:泥土湿润。;芦芽:芦苇的嫩芽。;上:上市的时候。;却:再,又。;阴:树荫。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迟日:春天白天渐长。泥融:泥土湿润。芦芽:芦苇的嫩芽。上:上市的时候。却:再,又。阴:树荫。
3.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芦芽(lú)庐山(lú)
B.崇高(cháng) 宗师(zōng)
C.广泛(fàn) 眨眼(zhǎ)
D.河豚(tún) 啄木鸟 (zhuó)
故答案为: A
4.(1)融;飞;暖;睡;动;静
(2)B;A
【解析】【分析】(1)①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②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
故答案为:(1)融、飞、暖、睡、动、静
(2)B;A
5.(1)苏轼;春天;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春天的美好
(2)初春时节,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也长出了嫩芽。这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喜爱大自然
【解析】【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
(3)想象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4)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苏轼;春天;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春天的美好(2)初春时节,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也长出了嫩芽。这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4)喜爱大自然
6.宋;曾几
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轻松愉悦
8.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9.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绿荫掩映,连空气也格外清爽,在幽静的林中,偶尔传来了黄鹂的啼鸣,声色相和,好美!
【解析】
6.《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送;曾几
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说明了出行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轻松愉悦
8.结合诗句表达的意思,结合诗句中的词语,进行停顿划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9.结合实际的意思,“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描写了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描写绿荫掩映,连空气也格外清爽,在幽静的林中,偶尔传来了黄鹂的啼鸣,声色相和,好美!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绿荫掩映,连空气也格外清爽,在幽静的林中,偶尔传来了黄鹂的啼鸣,声色相和,好美!
10.五;李杜
11.B,C,C
12.你看我,我看你,谁都看不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3.拟人;孤云;敬亭山;人;孤独
14.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解析】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结合积累完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李白和“诗圣”杜甫被合称为” 李杜 “。
故答案为:五、李杜
11.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理解, ①尽 : 完 。②厌︰满足。③闲︰悠闲自在的样子。
故答案为: B,C,C
12.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故答案为:你看我,我看你,谁都看不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3.考查修辞方法。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孤云、敬亭山当作人来写,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故答案为:拟人、孤云、敬亭山、人、孤独
14.考查描绘诗句的情景。结合诗句的景象,加以自己想象,不能改变古诗文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将画面描绘的更详细。
故答案为: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15.春;夏;秋;秋
16.金黄;杏黄;火红色
17.“下过一场秋霜……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18.时间
19. 因为五花山秋季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所以叫“五花山”。
【解析】
(2)(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4)本题考查写作顺序。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就可以知道写作顺序。
15.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春天的山;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夏天的山;第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山。 由此可见,重点写了秋季的山的景色。
故答案为:春;夏;秋;秋。
16.仔细阅读三可知, 秋天的山是金黄色 、 杏黄色 、 火红色 、 紫红紫红;仔细阅读四自然段 秋天的山是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
故答案为: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
17.“ 下过一场秋霜,……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这句话中把树林比作了火苗,所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下过一场秋霜,……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
18.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春天的山;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夏天的山;第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山。 所以, 这篇短文按照 时间 顺序来描写五花山。
故答案为: 时间
19.从“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可知, 因为五花山秋季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 , 所以叫“五花山” 。
故答案为: 因为五花山秋季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所以叫“五花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