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主题学习+素养提升 探究大洲地理位置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举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响 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大洲地理位置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举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响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并根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的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状况。
课标分解 1、通过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描述非洲、欧洲的地理位置,并根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2、读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非洲的降水空间分布,学会分析纬度位置与降水分布的关系。3、通过阅读资料,描述欧洲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海陆位置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区域地理部分的关键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亚洲地理概况基础上的深化与拓展。教材通过大量的地图、图表和案例,系统地阐述了大洲地理位置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以及地形格局的影响,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心旺盛,对地理现象充满兴趣,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信息提取。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仍在发展阶段,对于地理要素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理解存在困难。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丰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掌握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温、降水等自然要素的影响。2.通过地图分析北美洲地形格局(三大纵列带)对气候和河流分布的作用。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地图工具分析非洲、欧洲的地理位置及气温、降水规律。综合思维理解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协调观在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地理位置对气温、降水影响及地形对气候、河流影响的案例分析。
评价任务 利用资料,掌握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利用资料,掌握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过地图,分析北美洲地形格局(三大纵列带)对气候和河流分布的作用。
重点 1.掌握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温、降水等自然要素的影响。2.通过地图分析北美洲地形格局(三大纵列带)对气候和河流分布的作用。
难点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利用非洲美丽宣传片导出“非洲自然环境特征”。 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非洲相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轻松进入到本节课中。
任务一:地理位置与热量带分布
讲授新课 【自主完成】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五带形成【合作探究】任务一:依据纬度位置,判断非洲和欧洲所处的热量带☆描画:在图中描画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比较非洲与欧洲纬度位置上的差异。☆观察:观察图中年平均气温0℃、10℃、20℃三条等温线,比较非洲、欧洲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判断:判断非洲、欧洲所处的热量带,说明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学生自主阅读完成:1.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大洲所处的热量带、降水空间分布关系密切,是形成大洲气候类型分布格局的基础。2.赤道的热量最多,形成热带,向两极热量逐渐减少,逐渐形成温带、寒带。纬度位置决定了一个大洲所处的热量带。学生完成任务:非洲大部分在低纬度、热带,欧洲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学生完成任务:非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欧洲年平均气温在0-20℃之间。学生完成任务:非洲大部分在热带,所以称为“热带大陆”,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学生回答:1.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2.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考查亚洲地理位置(区域认知)(满分20分)1.描画:在图中描画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比较非洲与欧洲纬度位置上的差异。(5分)2.观察:观察图中年平均气温0℃、10℃、20℃三条等温线,比较非洲、欧洲年平均气温的差异。(5分)3.判断:判断非洲、欧洲所处的热量带,说明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5分)4.世界降水分布规律(5分)
任务二:地理位置与降水分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任务二:探究纬度位置与非洲降水空间分布的关系☆观察:对照图例,依次说出图中A、B、C、D、E不同色块区域的年降水量。☆归纳:描述非洲大陆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拓展:通常,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大气上升运动强烈,多对流雨。查阅非洲地形图,分析同处于赤道的A、F两地年降水量不同的原因。任务三:探究海陆分布对欧洲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描画:在图中指出欧洲濒临的海洋,描画欧洲的大陆海岸线,说出欧洲海陆位置及大陆轮廓特点。☆描述:对照图例,描述欧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从海陆分布的角度,分析欧洲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区域占比大的原因。【总结归纳 】 参照下面的框图,说出如何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 学生完成任务:A: 大于2000毫米,B: 1000-2000毫米,C: 500-1000毫米,D: 200-500毫米,E: 0-200毫米。学生完成任务: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先减少后增加。学生完成任务:A地海拔低,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F地海拔高,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学生完成任务:欧洲南临地中海和黑海,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大陆轮廓十分曲折。学生完成任务:降水量西多东少,从西向东逐渐减少。学生完成任务:欧洲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中间是广阔的平原,从大西洋来的西风可以长驱直入,影响范围广。学生总结:热量带判断: 纬度位置 :纬度较低的大洲,如赤道附近的大洲(非洲中部、南美洲北部),通常位于热带,全年炎热。纬度较高的大洲,如北美洲北部、南极洲、欧洲北部,通常位于寒带,冬季寒冷且漫长。中纬度地区,如亚洲中纬度和北美洲中纬度地区,通常位于温带,四季分明。 海陆位置 :靠近海洋的大洲或地区,如欧洲西部,通常受到海洋的调节作用,气候较为温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如亚洲中部,气候较为极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空间分布判断: 纬度位置 :赤道附近降水多,因为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水汽蒸发旺盛,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两极地区降水少,因为气温低,水汽蒸发量少,盛行下沉气流。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就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如欧洲西部、亚洲东部;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多,如中国南方,回归线大陆西岸和内部降水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和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降水较少,如亚洲中部。 地形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高原和盆地地区,降水分布可能受到地形和气流的影响,表现出特殊的降水模式。如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但海拔高,温度较低,对流不旺盛,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比同处赤道的刚果盆地降水少。各大洲具体例子: 亚洲 :高、中、低纬皆有,地跨寒、温、热三个热量带。降水分布差异大,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 非洲 :大部分处于低纬、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先减少后增多。 欧洲 :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常年盛行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山脉多呈东西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靠近大西洋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北美洲 :高、中、低纬皆有,地跨寒、温、热三个热量带。降水空间分布受山脉走向和海洋影响显著。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处山脉迎风坡,降水较多;大陆东部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分布,大陆中部无东西走向的山脉,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以南下长驱直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很低,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也可以北上长驱直入,夏季非常温暖湿润。 南美洲 :受安第斯山脉影响,西岸气候带呈条带状,山脉东部气候受纬度影响明显。 大洋洲 :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温受纬度影响明显,降水空间分布受地形和海陆位置影响。 南极洲 :纬度高,气候酷寒、风大和干燥,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极少。 考查亚洲地理位置(区域认知)(满分40分)1.观察:对照图例,依次说出图中A、B、C、D、E不同色块区域的年降水量。(5分)2.归纳:描述非洲大陆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降水量的变化规律。(5分)3.查阅非洲地形图,分析同处于赤道的A、F两地年降水量不同的原因。(5分)4.描画:在图中指出欧洲濒临的海洋,描画欧洲的大陆海岸线,说出欧洲海陆位置及大陆轮廓特点。(5分)5.描述:对照图例,描述欧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6.分析:从海陆分布的角度,分析欧洲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区域占比大的原因。(5分)7.参照下面的框图,说出如何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10分)
任务三:举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素养提升 】举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响◆事象识别观察图6.27,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2.观察图6.27、6.28,描述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3.观察图6.27,描述密西西比河干支流的流向和水系形状特点。◆事项识别1.从海陆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寒潮对北美洲影响大的原因。2.说出导致北美洲中部地区夏季降水相对较多的因素。3.密西西比河干支流。呈树枝状,水网密布,是说出其影响因素。◆思维建模绘制思维导图,归纳大洲气候与地形、河流的关系。 学生完成任务:海陆位置:北美洲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学生完成任务: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地形呈大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学生完成任务:干流自北向南流,注入墨西哥湾,支流从东西两侧向中间流。其水系形状呈现为不对称的树枝状结构,西岸的支流比东岸多而长,支流众多并在河口处形成巨大的三角洲,流域面积广。学生完成任务:①海陆位置: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会影响北美洲,使其寒潮灾害频繁。②地形:北美洲中部是南北贯穿的大平原,冷空气可长驱直入,影响较大。学生完成任务:①大气环流:夏季,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沿着中部平原北上,带来丰富的水汽,为降水提供物质基础。②地形因素: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当暖湿气流遇到的东西两侧山脉时,水汽抬升,就会成云致雨,使得北美洲中部地区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学生完成任务:①海陆因素: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支流向中部汇集入干流,形成树枝状水系。②地形因素:流域内降水丰富,使得河流发育良好,支流众多,从而形成水网密集的特点。学生完成任务: 考查欧洲地理位置(区域认知)(满分40分)1.观察图6.27,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5分)2.观察图6.27、6.28,描述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5分)3.观察图6.27,描述密西西比河干支流的流向和水系形状特点。(5分)4.从海陆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寒潮对北美洲影响大的原因。(5分)5.说出导致北美洲中部地区夏季降水相对较多的因素。(5分)6.密西西比河干支流。呈树枝状,水网密布,是说出其影响因素。(5分)7.绘制思维导图,归纳大洲气候与地形、河流的关系。(10分)
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说出主题学习和素养提升的任务学习。 学生口头说主题学习和素养提升的任务学习。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下图展示了非洲气候类型分布。1.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受哪种自然要素影响较大?( )A. 河流分布 B. 纬度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2. 图中①热带雨林气候区与②热带草原气候区相邻,造成这两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植被类型下图为某山脉附近的地形剖面图及气流运动示意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对气流的影响是( )A. 使气流上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 B. 使气流下沉,在背风坡形成降水C. 使气流水平运动,不影响降水 D. 使两侧气流温度差异变小4. 该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体现了自然要素中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下与此类似的是( )A. 亚洲东岸的季风气候 B. 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C. 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 D. 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亚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非洲特色景观。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温、降水等自然要素的影响,通过地图分析北美洲地形格局(三大纵列带)对气候和河流分布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和老师的引导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