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4秋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4秋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7 17:46:13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4秋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
1.(2025三上·岳池期末)一个玻璃杯里是空的,它里面什么也没有。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虽然从肉眼直观上看一个玻璃杯是空的,但实际上它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它无色无味且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间中,包括这个看似 “空” 的玻璃杯里。
2.(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占据一定的空间。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虽然它无色无味透明,不易被直接察觉,但可以通过很多实验来证明其存在,比如将一个空杯子倒扣入水中,水不会充满整个杯子,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阻止了水的进入;再如给气球充气,气球会膨胀,说明空气进入气球后占据了气球内部的空间。所以 “空气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占据一定的空间”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3.(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占据空间大小会发生变化,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且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当对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分子间的距离会变小,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也就变小了,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4.(2025三上·岳池期末)在日常生活中,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利用了压缩空气。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气筒将外界的空气压入轮胎内,轮胎内的空气增多且被压缩,使轮胎内部压强增大,从而让轮胎变得饱满且有弹性,能够支撑自行车和人的重量并正常行驶。 给篮球充气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气针将空气注入篮球内,使篮球内部的空气被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让篮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保证篮球在使用时能正常弹跳和使用。
5.(2025三上·岳池期末)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纸蛇转动,说明热空气会向上运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当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时,蜡烛燃烧使周围空气受热,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根据物体在流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密度小的热空气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向上运动。 热空气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推动纸蛇转动,这个现象直观地说明了热空气会向上运动。所以 “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纸蛇转动,说明热空气会向上运动”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6.(2025三上·岳池期末)打开冰箱时,“白气”向下运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收缩变重,冷空气下降,所以夏天打开冰箱时,里面的“白气”会向下运动。
7.(2025三上·岳池期末)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应用:油烟机、热气球、孔明灯。
8.(2025三上·岳池期末)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在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温度存在差异,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却收缩,密度变大而下降。
9.(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具有一定的肥力。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题目说法正确。
10.(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里有虫子、枯枝、石块、塑料袋等,对植物生长都有好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土壤里的虫子(如蚯蚓等)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其粪便还能为土壤增加肥力;枯枝落叶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可以转化为腐殖质,增加土壤的养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1.(2025三上·岳池期末)和点水握一握,砂质土能握成团,黏质土握不成团。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砂质土含沙粒较多,颗粒较粗,黏粒少,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性差,所以和点水握一握,砂质土很难握成团,即便握起来也比较松散,容易散开。 而黏质土质地黏重,含黏粒多,颗粒较细,黏粒之间的黏结性强,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是比较容易握成团的,而且团块相对紧实。 因此,“和点水握一握,砂质土能握成团,黏质土握不成团”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2.(2025三上·岳池期末)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都较好。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这是因为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理特点存在差异。例如,仙人掌类植物耐旱性强,适合在排水性良好、透气性佳的砂质土中生长;而水稻等水生植物则需要在保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长。
13.(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砂质土:颗粒较大,土粒之间的孔隙大,所以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 黏质土:颗粒细小,土粒之间的孔隙小,通气性和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壤土:颗粒大小适中,兼具了一定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业土壤类型。
14.(2025三上·岳池期末)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会在土壤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逐渐被分解。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有机物质会不断地被降解、转化,最终形成腐殖质。 腐殖质是一种黑色或暗棕色的有机胶体物质,富含有机养分,它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15.(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蕴含着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养分,如氮、磷、钾等,这些养分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能够储存水分,为植物提供持续的水分供应,保证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16.(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中的动植物
【解析】【分析】 土壤是动植物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之一。
17.(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形成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逐渐破碎,再经过生物、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18.(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19.(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在外力作用下,比如对一块橡皮泥施加压力进行揉捏,或者对一根铁丝进行弯折,它们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会发生改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本身的状态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仍然是固态,没有变成液态或气态等其他状态,其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的聚集状态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宏观上的外形和尺寸有所改变。
20.(2025三上·岳池期末)地下水和海洋连在一起,所以地下水属于咸水。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地下水属于淡水。
21.(2025三上·岳池期末)海水可以转化为淡水资源,所以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虽然海水可以通过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技术转化为淡水资源,但海水淡化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一方面,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投资、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成本,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到一定制约;另一方面,海水淡化的技术和设备在一些地区可能并不普及,而且淡化过程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2.(2025三上·岳池期末)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确实与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温度越高,盐溶解得越快。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与盐颗粒的碰撞频率和强度增加,能更快速地将盐离子从盐颗粒表面分离并扩散到水中,从而加速溶解过程。
23.(2025三上·岳池期末)液体的黏度不同,蜂蜜的流动速度比水慢多了。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黏度是指流体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当流体流动时,黏度会使流体内部出现内摩擦力。 水的黏度较小,水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小,所以水流动起来比较顺畅,流动速度相对较快。 蜂蜜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和多种糖类物质组成,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黏度较大,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也大,这就导致蜂蜜流动时受到的阻碍较大,流动速度比水慢很多。
24.(2025三上·岳池期末)降雨有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的作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雨,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净化空气;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形成河流瀑布,因此能够补给水源;下雨可以降低温度,因此调节气温。所以下雨可以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题干正确。
25.(2025三上·岳池期末)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河流与湖泊在地球上的水资源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淡水资源角度来看,河流与湖泊储存了大量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在水资源的调配和供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6.(2025三上·岳池期末)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在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当降雨或积雪融化后,一部分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而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下渗,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裂隙、溶洞等空间中。
27.(2025三上·岳池期末)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在许多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地下水被过度开采。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8.(2025三上·岳池期末)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和动力资源,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29.(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们可以利用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来从海水中收集淡水。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人们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从海水中收集淡水,其中蒸馏法就是利用了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的原理。
30.(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的每一次呼气,就算呼吸一次。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人体的一次完整呼吸是指一次吸气和一次呼气的过程。 吸气时,胸廓扩张,空气进入肺部,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呼气时,胸廓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等废气被排出。只有完成了一次吸气和一次呼气,才算是呼吸一次。仅仅一次呼气不能算作完整的一次呼吸。
31.(2025三上·岳池期末)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河里和海里的鱼不需要水中的氧气。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绝大多数动物也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河里和海里的鱼同样需要氧气。 鱼通过鳃呼吸,从水中获取氧气。水从鱼口进入,经过鳃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通过鳃丝上的微血管进入鱼的血液,同时鱼体内的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排出到水中,然后水再从鳃盖后缘流出。
32.(2025三上·岳池期末)鼻腔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鼻腔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纤毛和黏液起到了关键作用。
33.(2025三上·岳池期末)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4.(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佩戴口罩出行,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是一种保护呼吸器官的有效措施;开窗通气可以使人体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呼吸器官有利;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呼吸器官有益。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35.(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了一个人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衡量肺功能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呼吸肌的力量以及肺的弹性等情况。
36.(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在运动后呼吸频率会加快,运动结束后呼吸会恢复正常。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体在运动时,身体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活动增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运动,而能量的产生依赖于氧气的参与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因此,运动时肌肉等组织对氧气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增多。 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并及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中枢会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以便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37.(2025三上·岳池期末)肺活量越大的人,身体供给氧气的能力越强。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较大的人,意味着在一次呼吸过程中,肺能够吸入和呼出更多的气体。
38.(2025三上·岳池期末)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保护呼吸器官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室内空气不新鲜,可能会存在各种有害物质,如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烹饪产生的油烟,吸烟产生的烟雾,以及灰尘、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和微生物。
39.(2025三上·岳池期末)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不同种类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
40.(2025三上·岳池期末)水不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不需要它的帮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41.(2025三上·岳池期末)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团(  )被打湿。
A.会 B.不会 C.不一定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将杯子倒扣在水中时,杯子里除了纸团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倒扣入水中时,水会对杯子产生一定的压力,但由于杯子里有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无法排出,水也就无法进入到杯子底部接触到纸团,所以纸团不会被打湿。 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且空气密度比水小,在这种情况下阻止了水进入杯子底部,从而使纸团保持干燥 。
42.(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一定有(  )。
A.颜色 B.质量 C.大小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任何物质都有质量,空气也不例外,虽然空气很轻,但通过一些实验(如用天平测量充气和放气后的气球质量)可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B选项正确。
43.(2025三上·岳池期末)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拉瓦锡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 伽里略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杯打足气,也就是用加压的办法使瓶中多装一些空气。用天平称称它的重量并记录。然后把瓶口打开,那些多装的空气跑了出来,这时再称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说明空气有质量。
44.(2025三上·岳池期末)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  )克。
A.12.9 B.1.29 C.129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到了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玻璃瓶内打足气,使玻璃瓶中尽可能多地装入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玻璃瓶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玻璃瓶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45.(2025三上·岳池期末)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A.重 B.轻 C.一样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冷空气受热变为热空气,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变小了,所以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质量轻。
46.(2025三上·岳池期末)点燃蜡烛后,我们把手放在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 (  )方向有热气。
A.上 B.下 C.各个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时会释放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辐射是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不需要介质,所以蜡烛火焰向各个方向都在以热辐射的形式传递热量,使得我们在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都能感受到热气。
47.(2025三上·岳池期末)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下方 C.各处
【答案】A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制冷空调吹出的是冷空气,冷空气的密度比热空气大,冷空气会下沉。将空调挂在房间上方,冷空气吹出后会自然下沉,从而使整个房间的空气逐渐冷却,并且能形成较好的空气对流循环,让房间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制冷效果更好。 如果将空调安装在房间下方,吹出的冷空气会聚集在下方,难以向上扩散,导致房间上部的空气难以冷却,使得房间内的温度不均匀,制冷效率也会降低,不能很好地达到制冷的目的。
48.(2025三上·岳池期末)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  )。
A.下方 B.上方 C.各处
【答案】A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取暖器工作时会产生热空气,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热空气会上升。当把取暖器放在房间下方时,产生的热空气会从下往上流动,从而使整个房间的空气逐渐变热,能较好地实现房间内的空气对流,让房间温暖起来,并且使房间内的温度分布更均匀。
49.(2025三上·岳池期末)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  )越肥沃。
A.深 B.浅 C.灰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而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腐殖质含有丰富的养分,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并且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作用,所以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0.(2025三上·岳池期末)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上面湿润了有(  )。
A.水分 B.污物 C.泥土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当用纸巾包住土块并使劲握一握时,土壤中含有的水分会被挤压出来,从而使纸巾变得湿润。因为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其中水分存在于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这些水分就容易从土壤中渗出并被纸巾吸收。
51.(2025三上·岳池期末)把土壤放进水中,看到土壤里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
A.泥土 B.空气 C.腐殖质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当把土壤放进水中时,水会逐渐填充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而原本存在于这些空隙中的空气就会被水挤压出来,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
52.(2025三上·岳池期末)砂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土壤是(  )。
A.砂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壤土质地较均匀,砂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B选项正确。
53.(2025三上·岳池期末)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的仙人掌适宜生长在(  )。
A.黏质土 B.砂质土 C.壤土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砂质土中砂粒含量多,黏粒、粉粒含量少,颗粒较粗,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差。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砂质土的这些特性能够满足仙人掌对水分快速渗透和排出的需求,避免根部积水,同时其贫瘠的特点也符合仙人掌对养分需求不高的生长习性,所以仙人掌适宜生长在砂质土中,B选项正确。
54.(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人们的(  )活动会对土壤产生不利的影响。
A.修筑梯田 B.砍伐森林 C.轮作或休耕
【答案】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森林的树木根系可以牢牢地固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使得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容易遭受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环境,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对土壤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55.(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面固体物品中,图(  )中积木的体积最小。
A. B. C.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每个正方体的体积都相等,观察可知,B选项只有2个小正方体,体积最小。
56.(2025三上·岳池期末)我们可以用(  )测物体的质量。
A.温度计 B.尺子 C.电子天平
【答案】C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电子天平是一种利用电子装置完成对物体质量测量的仪器,它通过传感器等部件将物体的质量转化为电信号并显示出来,是专门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所以C选项正确。
57.(2025三上·岳池期末)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下面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测量液体体积时,使用量筒或量杯等测量工具,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将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或量杯中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58.(2025三上·岳池期末)量出50毫升水和50毫升油进行比较,它们的质量是 (  )。
A.相同 B.油重 C.水重
【答案】C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这意味着相同体积的水比油更重。因此,50毫升的水比50毫升的油更重。
59.(2025三上·岳池期末)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  )。
A.斜面 B.抛物面 C.水平面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水平面是指完全静止的水所形成的平面,处于水平状态,所以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C选项正确。
60.(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混合时,固体混合前的质量(  )混合后的质量。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答案】C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固体混合后体积改变,质量不变。
61.(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混合前占据的空间(  )混合后占据的空间。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答案】A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同固体混合时,由于固体颗粒大小、形状不同,在混合过程中,小颗粒可能会填充到大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例如,把一定量的黄豆和一定量的沙子混合,黄豆颗粒较大,颗粒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沙子颗粒较小,混合时沙子会填充到黄豆颗粒之间的空隙中。这样一来,混合后的总体积就会小于混合前两种固体各自体积之和,也就是固体混合前占据的空间大于混合后占据的空间。
62.(2025三上·岳池期末)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限度。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水中的溶解量是(  )。
A.不同 B.相同 C.不确定
【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大有小,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根据对溶解能力的认识,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63.(2025三上·岳池期末)用(  )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是利用滤纸等多孔材料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在过滤过程中,液体可以通过滤纸的孔隙流到下方,而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则被滤纸阻挡,留在滤纸上,从而实现水和不溶物的分离,所以过滤可以分离水中的不溶物,A选项正确。
64.(2025三上·岳池期末)我们吃的海盐大多是通过 (  )的方法得到的。
A.蒸发 B.过滤 C.沉淀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海水是盐的 “故乡”,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其中氯化钠占绝大部分。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海水受热蒸发,溶剂水不断减少,海水中的盐分(主要是氯化钠)浓度逐渐升高,当达到饱和状态后,盐分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从而得到海盐。所以蒸发是获取海盐的主要方法,A选项正确。
65.(2025三上·岳池期末)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 “降水”在地表凹地处积水形成了(  )。
A.“湖泊” B.“河流” C.“雨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降水” 降落到地表后,水会在地势较低的地表凹地处积聚。当这些积水在相对固定的低洼区域积聚,形成相对静止或流动缓慢的水域时,就模拟形成了 “湖泊”。
66.(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不属于天然形成的水域(  )。
A.长江 B.黄河 C.水库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是人们为了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目的,通过人工修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设施拦截水流而形成的水域,不属于天然形成的水域,C选项符合题意。
67.(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物品中, (  )物体不可以让雨水透过。
A.草丛 B.土壤 C.玻璃
【答案】C
【知识点】玻璃
【解析】【分析】玻璃是一种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且密实的物质,没有可以让雨水通过的孔隙或通道,雨水落在玻璃表面会形成水滴并顺着玻璃表面滑落,而不会透过玻璃,所以玻璃不可以让雨水透过,C选项符合题意。
68.(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行为中,不能增加地下水储量、补充地下水办法的是 (  )。
A.铺设透水路面 B.雨水回灌地下 C.抽取地下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抽取地下水是从地下含水层中取出地下水,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减少地下水的储量,而不是增加地下水储量、补充地下水的办法 ,长期过度抽取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
69.(2025三上·岳池期末)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A.7.08 B.78 C.70.8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其中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所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答案选C。
70.(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的第一个呼吸器官是(  )。
A.口腔 B.咽部 C.鼻腔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空气首先通过鼻腔进入人体。鼻腔内有鼻毛,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鼻腔黏膜能分泌黏液,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对空气起到初步的处理作用,所以鼻腔是人体的第一个呼吸器官,C选项正确。
71.(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的呼吸是让我们吸进富有(  )的空气。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含有氧气的空气,氧气进入肺部后,通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所以人的呼吸是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A选项正确。
72.(2025三上·岳池期末)小学生的肺活量一般(  )。
A.不低于 1000毫升
B.在2500-4000 毫升
C.在6000毫升以上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体锻炼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小学生)的肺活量相对成年人较小,通常不低于1000毫升。
73.(2025三上·岳池期末)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  )。
A.营养素 B.维生素 C.微量元素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营养素是食物中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这些营养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修复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等,所以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A选项正确。
74.(2025三上·岳池期末)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成(  )。
A.蓝色 B.红色 C.黄色
【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碘酒中含有碘单质,当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时,碘分子会与淀粉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蓝色的络合物,从而使食物表面呈现出蓝色。
75.(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呼吸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器官在 (  )。
A.肺 B.气管 C.咽部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数量众多,且肺泡壁很薄,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当空气进入肺部后,氧气通过肺泡壁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排出体外,从而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A选项正确。
76.(2025三上·岳池期末)用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较(  )。
A.少 B.多 C.不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氮气一致。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的特性。文文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二氧化碳。
77.(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中会分泌很多唾液,并会把食物磨碎成小块的消化器官是(  )。
A.鼻腔 B.口腔 C.胃
【答案】B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内有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同时,口腔中的牙齿可以将食物咬碎、磨碎成小块,舌头则能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吞咽和进一步消化,B选项正确。
78.(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中有5米左右长,弯曲盘折,吸收大部分营养的消化器官是(  )。
A.食道 B.小肠 C.大肠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成人小肠长约5~6 米,它盘曲在腹腔内,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能吸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B选项正确。
79.(2025三上·岳池期末)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方式是 (  ),推进食物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A.牵引 B.蠕动 C.拉扯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内有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同时,口腔中的牙齿可以将食物咬碎、磨碎成小块,舌头则能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吞咽和进一步消化,B选项正确。
80.(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行为中,不有利于消化器官健康的是 (  )。
A.定时定量 B.吃饭时看书 C.细嚼慢咽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吃饭时看书,注意力会分散,会影响咀嚼和吞咽的正常节奏,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可能会相对减少,因为部分血液会流向大脑以维持阅读时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长期如此会对消化器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
1 / 1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4秋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期末检测
1.(2025三上·岳池期末)一个玻璃杯里是空的,它里面什么也没有。 (  )
2.(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占据一定的空间。 (  )
3.(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占据空间大小会发生变化,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  )
4.(2025三上·岳池期末)在日常生活中,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利用了压缩空气。 (  )
5.(2025三上·岳池期末)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纸蛇转动,说明热空气会向上运动。 (  )
6.(2025三上·岳池期末)打开冰箱时,“白气”向下运动。 (  )
7.(2025三上·岳池期末)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
8.(2025三上·岳池期末)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  )
9.(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具有一定的肥力。 (  )
10.(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里有虫子、枯枝、石块、塑料袋等,对植物生长都有好处。 (  )
11.(2025三上·岳池期末)和点水握一握,砂质土能握成团,黏质土握不成团。 (  )
12.(2025三上·岳池期末)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都较好。 (  )
13.(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  )
14.(2025三上·岳池期末)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  )
15.(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 (  )
16.(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
17.(2025三上·岳池期末)土壤形成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  )
18.(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  )
19.(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  )
20.(2025三上·岳池期末)地下水和海洋连在一起,所以地下水属于咸水。
21.(2025三上·岳池期末)海水可以转化为淡水资源,所以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  )
22.(2025三上·岳池期末)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  )
23.(2025三上·岳池期末)液体的黏度不同,蜂蜜的流动速度比水慢多了。 (  )
24.(2025三上·岳池期末)降雨有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的作用。 (  )
25.(2025三上·岳池期末)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  )
26.(2025三上·岳池期末)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
27.(2025三上·岳池期末)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 (  )
28.(2025三上·岳池期末)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和动力资源,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  )
29.(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们可以利用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来从海水中收集淡水。 (  )
30.(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的每一次呼气,就算呼吸一次。 (  )
31.(2025三上·岳池期末)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河里和海里的鱼不需要水中的氧气。 (  )
32.(2025三上·岳池期末)鼻腔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  )
33.(2025三上·岳池期末)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  )
34.(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  )
35.(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  )
36.(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在运动后呼吸频率会加快,运动结束后呼吸会恢复正常。 (  )
37.(2025三上·岳池期末)肺活量越大的人,身体供给氧气的能力越强。 (  )
38.(2025三上·岳池期末)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  )
39.(2025三上·岳池期末)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  )
40.(2025三上·岳池期末)水不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不需要它的帮助。 (  )
41.(2025三上·岳池期末)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团(  )被打湿。
A.会 B.不会 C.不一定
42.(2025三上·岳池期末)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一定有(  )。
A.颜色 B.质量 C.大小
43.(2025三上·岳池期末)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拉瓦锡
44.(2025三上·岳池期末)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  )克。
A.12.9 B.1.29 C.129
45.(2025三上·岳池期末)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A.重 B.轻 C.一样
46.(2025三上·岳池期末)点燃蜡烛后,我们把手放在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 (  )方向有热气。
A.上 B.下 C.各个
47.(2025三上·岳池期末)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下方 C.各处
48.(2025三上·岳池期末)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  )。
A.下方 B.上方 C.各处
49.(2025三上·岳池期末)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  )越肥沃。
A.深 B.浅 C.灰
50.(2025三上·岳池期末)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上面湿润了有(  )。
A.水分 B.污物 C.泥土
51.(2025三上·岳池期末)把土壤放进水中,看到土壤里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
A.泥土 B.空气 C.腐殖质
52.(2025三上·岳池期末)砂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土壤是(  )。
A.砂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53.(2025三上·岳池期末)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的仙人掌适宜生长在(  )。
A.黏质土 B.砂质土 C.壤土
54.(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人们的(  )活动会对土壤产生不利的影响。
A.修筑梯田 B.砍伐森林 C.轮作或休耕
55.(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面固体物品中,图(  )中积木的体积最小。
A. B. C.
56.(2025三上·岳池期末)我们可以用(  )测物体的质量。
A.温度计 B.尺子 C.电子天平
57.(2025三上·岳池期末)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下面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58.(2025三上·岳池期末)量出50毫升水和50毫升油进行比较,它们的质量是 (  )。
A.相同 B.油重 C.水重
59.(2025三上·岳池期末)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  )。
A.斜面 B.抛物面 C.水平面
60.(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混合时,固体混合前的质量(  )混合后的质量。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61.(2025三上·岳池期末)固体混合前占据的空间(  )混合后占据的空间。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62.(2025三上·岳池期末)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限度。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水中的溶解量是(  )。
A.不同 B.相同 C.不确定
63.(2025三上·岳池期末)用(  )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64.(2025三上·岳池期末)我们吃的海盐大多是通过 (  )的方法得到的。
A.蒸发 B.过滤 C.沉淀
65.(2025三上·岳池期末)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 “降水”在地表凹地处积水形成了(  )。
A.“湖泊” B.“河流” C.“雨水”
66.(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不属于天然形成的水域(  )。
A.长江 B.黄河 C.水库
67.(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物品中, (  )物体不可以让雨水透过。
A.草丛 B.土壤 C.玻璃
68.(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行为中,不能增加地下水储量、补充地下水办法的是 (  )。
A.铺设透水路面 B.雨水回灌地下 C.抽取地下水
69.(2025三上·岳池期末)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A.7.08 B.78 C.70.8
70.(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的第一个呼吸器官是(  )。
A.口腔 B.咽部 C.鼻腔
71.(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的呼吸是让我们吸进富有(  )的空气。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72.(2025三上·岳池期末)小学生的肺活量一般(  )。
A.不低于 1000毫升
B.在2500-4000 毫升
C.在6000毫升以上
73.(2025三上·岳池期末)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  )。
A.营养素 B.维生素 C.微量元素
74.(2025三上·岳池期末)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成(  )。
A.蓝色 B.红色 C.黄色
75.(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呼吸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器官在 (  )。
A.肺 B.气管 C.咽部
76.(2025三上·岳池期末)用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较(  )。
A.少 B.多 C.不确定
77.(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中会分泌很多唾液,并会把食物磨碎成小块的消化器官是(  )。
A.鼻腔 B.口腔 C.胃
78.(2025三上·岳池期末)人体中有5米左右长,弯曲盘折,吸收大部分营养的消化器官是(  )。
A.食道 B.小肠 C.大肠
79.(2025三上·岳池期末)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方式是 (  ),推进食物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A.牵引 B.蠕动 C.拉扯
80.(2025三上·岳池期末)下列行为中,不有利于消化器官健康的是 (  )。
A.定时定量 B.吃饭时看书 C.细嚼慢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虽然从肉眼直观上看一个玻璃杯是空的,但实际上它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它无色无味且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间中,包括这个看似 “空” 的玻璃杯里。
2.【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虽然它无色无味透明,不易被直接察觉,但可以通过很多实验来证明其存在,比如将一个空杯子倒扣入水中,水不会充满整个杯子,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阻止了水的进入;再如给气球充气,气球会膨胀,说明空气进入气球后占据了气球内部的空间。所以 “空气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占据一定的空间”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3.【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且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当对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分子间的距离会变小,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也就变小了,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气筒将外界的空气压入轮胎内,轮胎内的空气增多且被压缩,使轮胎内部压强增大,从而让轮胎变得饱满且有弹性,能够支撑自行车和人的重量并正常行驶。 给篮球充气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气针将空气注入篮球内,使篮球内部的空气被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让篮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保证篮球在使用时能正常弹跳和使用。
5.【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当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时,蜡烛燃烧使周围空气受热,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根据物体在流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密度小的热空气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向上运动。 热空气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推动纸蛇转动,这个现象直观地说明了热空气会向上运动。所以 “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纸蛇转动,说明热空气会向上运动”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收缩变重,冷空气下降,所以夏天打开冰箱时,里面的“白气”会向下运动。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应用:油烟机、热气球、孔明灯。
8.【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在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温度存在差异,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却收缩,密度变大而下降。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土壤里的虫子(如蚯蚓等)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其粪便还能为土壤增加肥力;枯枝落叶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可以转化为腐殖质,增加土壤的养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砂质土含沙粒较多,颗粒较粗,黏粒少,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性差,所以和点水握一握,砂质土很难握成团,即便握起来也比较松散,容易散开。 而黏质土质地黏重,含黏粒多,颗粒较细,黏粒之间的黏结性强,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是比较容易握成团的,而且团块相对紧实。 因此,“和点水握一握,砂质土能握成团,黏质土握不成团”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这是因为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理特点存在差异。例如,仙人掌类植物耐旱性强,适合在排水性良好、透气性佳的砂质土中生长;而水稻等水生植物则需要在保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长。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砂质土:颗粒较大,土粒之间的孔隙大,所以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 黏质土:颗粒细小,土粒之间的孔隙小,通气性和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壤土:颗粒大小适中,兼具了一定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业土壤类型。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会在土壤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逐渐被分解。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有机物质会不断地被降解、转化,最终形成腐殖质。 腐殖质是一种黑色或暗棕色的有机胶体物质,富含有机养分,它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蕴含着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养分,如氮、磷、钾等,这些养分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能够储存水分,为植物提供持续的水分供应,保证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中的动植物
【解析】【分析】 土壤是动植物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之一。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逐渐破碎,再经过生物、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在外力作用下,比如对一块橡皮泥施加压力进行揉捏,或者对一根铁丝进行弯折,它们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会发生改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本身的状态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仍然是固态,没有变成液态或气态等其他状态,其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的聚集状态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宏观上的外形和尺寸有所改变。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地下水属于淡水。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虽然海水可以通过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技术转化为淡水资源,但海水淡化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一方面,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投资、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成本,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到一定制约;另一方面,海水淡化的技术和设备在一些地区可能并不普及,而且淡化过程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确实与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温度越高,盐溶解得越快。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与盐颗粒的碰撞频率和强度增加,能更快速地将盐离子从盐颗粒表面分离并扩散到水中,从而加速溶解过程。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黏度是指流体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当流体流动时,黏度会使流体内部出现内摩擦力。 水的黏度较小,水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小,所以水流动起来比较顺畅,流动速度相对较快。 蜂蜜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和多种糖类物质组成,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黏度较大,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也大,这就导致蜂蜜流动时受到的阻碍较大,流动速度比水慢很多。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雨,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净化空气;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形成河流瀑布,因此能够补给水源;下雨可以降低温度,因此调节气温。所以下雨可以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题干正确。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河流与湖泊在地球上的水资源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淡水资源角度来看,河流与湖泊储存了大量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在水资源的调配和供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在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当降雨或积雪融化后,一部分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而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下渗,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裂隙、溶洞等空间中。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在许多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地下水被过度开采。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人们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从海水中收集淡水,其中蒸馏法就是利用了水分吸收热量蒸发再遇冷凝结的原理。
30.【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人体的一次完整呼吸是指一次吸气和一次呼气的过程。 吸气时,胸廓扩张,空气进入肺部,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呼气时,胸廓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等废气被排出。只有完成了一次吸气和一次呼气,才算是呼吸一次。仅仅一次呼气不能算作完整的一次呼吸。
31.【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绝大多数动物也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河里和海里的鱼同样需要氧气。 鱼通过鳃呼吸,从水中获取氧气。水从鱼口进入,经过鳃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通过鳃丝上的微血管进入鱼的血液,同时鱼体内的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排出到水中,然后水再从鳃盖后缘流出。
32.【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鼻腔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纤毛和黏液起到了关键作用。
33.【答案】正确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4.【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佩戴口罩出行,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是一种保护呼吸器官的有效措施;开窗通气可以使人体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呼吸器官有利;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呼吸器官有益。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35.【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了一个人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衡量肺功能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呼吸肌的力量以及肺的弹性等情况。
36.【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体在运动时,身体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活动增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运动,而能量的产生依赖于氧气的参与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因此,运动时肌肉等组织对氧气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增多。 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并及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中枢会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以便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37.【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较大的人,意味着在一次呼吸过程中,肺能够吸入和呼出更多的气体。
38.【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保护呼吸器官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室内空气不新鲜,可能会存在各种有害物质,如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烹饪产生的油烟,吸烟产生的烟雾,以及灰尘、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和微生物。
39.【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不同种类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
40.【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41.【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将杯子倒扣在水中时,杯子里除了纸团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倒扣入水中时,水会对杯子产生一定的压力,但由于杯子里有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无法排出,水也就无法进入到杯子底部接触到纸团,所以纸团不会被打湿。 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且空气密度比水小,在这种情况下阻止了水进入杯子底部,从而使纸团保持干燥 。
42.【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任何物质都有质量,空气也不例外,虽然空气很轻,但通过一些实验(如用天平测量充气和放气后的气球质量)可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B选项正确。
43.【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 伽里略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杯打足气,也就是用加压的办法使瓶中多装一些空气。用天平称称它的重量并记录。然后把瓶口打开,那些多装的空气跑了出来,这时再称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说明空气有质量。
44.【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到了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玻璃瓶内打足气,使玻璃瓶中尽可能多地装入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玻璃瓶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玻璃瓶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45.【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冷空气受热变为热空气,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变小了,所以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质量轻。
46.【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时会释放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辐射是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不需要介质,所以蜡烛火焰向各个方向都在以热辐射的形式传递热量,使得我们在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都能感受到热气。
47.【答案】A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制冷空调吹出的是冷空气,冷空气的密度比热空气大,冷空气会下沉。将空调挂在房间上方,冷空气吹出后会自然下沉,从而使整个房间的空气逐渐冷却,并且能形成较好的空气对流循环,让房间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制冷效果更好。 如果将空调安装在房间下方,吹出的冷空气会聚集在下方,难以向上扩散,导致房间上部的空气难以冷却,使得房间内的温度不均匀,制冷效率也会降低,不能很好地达到制冷的目的。
48.【答案】A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取暖器工作时会产生热空气,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热空气会上升。当把取暖器放在房间下方时,产生的热空气会从下往上流动,从而使整个房间的空气逐渐变热,能较好地实现房间内的空气对流,让房间温暖起来,并且使房间内的温度分布更均匀。
49.【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而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腐殖质含有丰富的养分,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并且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作用,所以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0.【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当用纸巾包住土块并使劲握一握时,土壤中含有的水分会被挤压出来,从而使纸巾变得湿润。因为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其中水分存在于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这些水分就容易从土壤中渗出并被纸巾吸收。
51.【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当把土壤放进水中时,水会逐渐填充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而原本存在于这些空隙中的空气就会被水挤压出来,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
52.【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壤土质地较均匀,砂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B选项正确。
53.【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砂质土中砂粒含量多,黏粒、粉粒含量少,颗粒较粗,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差。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砂质土的这些特性能够满足仙人掌对水分快速渗透和排出的需求,避免根部积水,同时其贫瘠的特点也符合仙人掌对养分需求不高的生长习性,所以仙人掌适宜生长在砂质土中,B选项正确。
54.【答案】B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森林的树木根系可以牢牢地固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使得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容易遭受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环境,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对土壤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55.【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每个正方体的体积都相等,观察可知,B选项只有2个小正方体,体积最小。
56.【答案】C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电子天平是一种利用电子装置完成对物体质量测量的仪器,它通过传感器等部件将物体的质量转化为电信号并显示出来,是专门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所以C选项正确。
57.【答案】C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测量液体体积时,使用量筒或量杯等测量工具,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将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或量杯中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58.【答案】C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这意味着相同体积的水比油更重。因此,50毫升的水比50毫升的油更重。
59.【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水平面是指完全静止的水所形成的平面,处于水平状态,所以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C选项正确。
60.【答案】C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固体混合后体积改变,质量不变。
61.【答案】A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同固体混合时,由于固体颗粒大小、形状不同,在混合过程中,小颗粒可能会填充到大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例如,把一定量的黄豆和一定量的沙子混合,黄豆颗粒较大,颗粒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沙子颗粒较小,混合时沙子会填充到黄豆颗粒之间的空隙中。这样一来,混合后的总体积就会小于混合前两种固体各自体积之和,也就是固体混合前占据的空间大于混合后占据的空间。
62.【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大有小,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根据对溶解能力的认识,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6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是利用滤纸等多孔材料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在过滤过程中,液体可以通过滤纸的孔隙流到下方,而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则被滤纸阻挡,留在滤纸上,从而实现水和不溶物的分离,所以过滤可以分离水中的不溶物,A选项正确。
64.【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海水是盐的 “故乡”,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其中氯化钠占绝大部分。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海水受热蒸发,溶剂水不断减少,海水中的盐分(主要是氯化钠)浓度逐渐升高,当达到饱和状态后,盐分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从而得到海盐。所以蒸发是获取海盐的主要方法,A选项正确。
65.【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降水” 降落到地表后,水会在地势较低的地表凹地处积聚。当这些积水在相对固定的低洼区域积聚,形成相对静止或流动缓慢的水域时,就模拟形成了 “湖泊”。
66.【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是人们为了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目的,通过人工修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设施拦截水流而形成的水域,不属于天然形成的水域,C选项符合题意。
67.【答案】C
【知识点】玻璃
【解析】【分析】玻璃是一种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且密实的物质,没有可以让雨水通过的孔隙或通道,雨水落在玻璃表面会形成水滴并顺着玻璃表面滑落,而不会透过玻璃,所以玻璃不可以让雨水透过,C选项符合题意。
68.【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抽取地下水是从地下含水层中取出地下水,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减少地下水的储量,而不是增加地下水储量、补充地下水的办法 ,长期过度抽取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
69.【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其中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所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答案选C。
70.【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空气首先通过鼻腔进入人体。鼻腔内有鼻毛,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鼻腔黏膜能分泌黏液,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对空气起到初步的处理作用,所以鼻腔是人体的第一个呼吸器官,C选项正确。
71.【答案】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含有氧气的空气,氧气进入肺部后,通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所以人的呼吸是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A选项正确。
72.【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体锻炼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小学生)的肺活量相对成年人较小,通常不低于1000毫升。
73.【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营养素是食物中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这些营养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修复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等,所以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A选项正确。
74.【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碘酒中含有碘单质,当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时,碘分子会与淀粉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蓝色的络合物,从而使食物表面呈现出蓝色。
75.【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数量众多,且肺泡壁很薄,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当空气进入肺部后,氧气通过肺泡壁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排出体外,从而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A选项正确。
76.【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氮气一致。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的特性。文文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二氧化碳。
77.【答案】B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内有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同时,口腔中的牙齿可以将食物咬碎、磨碎成小块,舌头则能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吞咽和进一步消化,B选项正确。
78.【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成人小肠长约5~6 米,它盘曲在腹腔内,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能吸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B选项正确。
79.【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内有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同时,口腔中的牙齿可以将食物咬碎、磨碎成小块,舌头则能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吞咽和进一步消化,B选项正确。
80.【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吃饭时看书,注意力会分散,会影响咀嚼和吞咽的正常节奏,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可能会相对减少,因为部分血液会流向大脑以维持阅读时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长期如此会对消化器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