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2 13: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在沙漠中心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过程和方法
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2、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增加语言积累,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展示图片)
如果你身处沙漠中心,会是什么感觉?
让我们走进《在沙漠中心》,看看作者在沙漠中心是一种什么感觉。
二、作家作品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 —— 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1928)、《夜航》(1931)、《人类的大地》(1939)、《战争飞行员》(1942)、《小王子》(1943)、《堡垒》(1944)。
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是他以飞机为书房以身体力行为座右铭的心灵自传。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泅(qiú) 沮(jǔ) 虞(yú) 斫(zhuó)
规(guī) 栅(zhà) 聊(liáo)
作践(zuò)(jiàn) 御(yù)
2、释词:
泅:游泳。
斫:砍、削
沮丧:灰心失望
日规: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也叫日晷(guǐ)。
抵御:抵挡、抵抗
愁闷:忧虑烦闷
作践:糟蹋。
搁浅:义一,(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义二,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事情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生活,听从命运的安排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冻饿之虞:饥寒的忧虑。虞:忧虑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闻所未闻:从没有听说过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内容。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2、梳理课文结构
一、(1--7)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二、(8--19)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理活动。
三、(20--21)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五、作业布置
1、读一读、写一写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生或生命你才认为他是有价值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讨论交流
1、在沙漠中,我遭遇了哪些痛苦煎熬?
干渴、疲惫、幻觉、呼吸困难、寒冷、炎热、寒风
2、在这些痛苦煎熬之下,作者是什么心情?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比如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从中梳理出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痛苦——绝望
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心里,屠刀就在我心头上。\我仍然跪在地上。……
——平静
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但我或许还不是很不幸。\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
——乐观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3、在写作时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让读者去体验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绝望、痛苦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最后在濒临死亡时作者的心态是宁静甚至是乐观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宁静?
A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B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C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D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4、结合课后练习三,说说作者对冒险的理解。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一)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最富有哲理、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先找出,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1、心理描写成功的句子:
①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鹰爪……
被陷沙漠的痛苦,无奈与茫然
②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极度寒冷与缺水中,我失望、痛苦
③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感到痛苦。
濒临死亡的平静
2、富有哲理
①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黎明相对于黑暗,比喻飞行中的发现,这与农民盼望春天来临一样,有春种才有秋收。飞行途中有“中途站”的补给,才能到达终点的希望,所以中途站对于飞行员来说是福地。
②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海风了。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3、感触最深的句子:
①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还不是很不幸。
虽死面对死亡,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②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重来。
永不放弃,孜孜以求事业的精神
③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的生活是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紧密相连的,而城市的人的生活是指庸碌了,没有追求了,没有追求的平常人生活。
(二)品味解读以下句子
1、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2、“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5、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
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挤不出一点眼泪,也说明“我”身临绝境时的不悲哀
A、如果删去三个“干枯”可以吗?为什么?
B、如果改为: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你认为表达上有何不同?
不行,不能构成反复,表现不出心灵干枯的程度,与我面临的绝境,不如原文那样强烈
6、“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作者认为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失去寻找自己的真理,去探索人生的意义、行动的价值、心灵的底蕴。在城市里,在名利场中,没有作者想要的生活。
7、“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死得其所?
作者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为了工作而死是幸福的,所以死得其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上节课的问题?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你们所认为的有价值的人生?我们大家来分享一下各自的人生。
大家对人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老师认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可以不同,但有两点原则应该是共通的,那就是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不管将来是普通人还是成为名人,只要符合这两点的人生,都应该是成功的人生。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二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