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21: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蒹葭
蒹 葭
《蒹葭》:芦苇。篇名同样取自该诗第一句。
文题解读
必备知识
一、了解文常,读准字音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jiān jiā

méi
sù huí

chí

zhǐ
必记字词
一读,读准字词和节奏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jiān jiā
sù huí

méi

chí

zhǐ
/
/
/
/
/
/
/
/
蒹葭/ ,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 。溯游/从之,宛在/ 。
蒹葭/ ,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 。溯游/从之,宛在/ 。
蒹葭/ ,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 。溯游/从之,宛在/ 。
苍苍
为霜
一方
萋萋
未晞
且长
水中央
之湄
且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之涘
且右
水中沚
二读诗歌,读出韵律
ang韵
i韵
ai韵
蒹葭
白露
伊 人

宛 在
苍苍
萋萋
采采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蒹 葭
试着背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苇
茂盛的样子
露水
那人,指所爱的人
初读课文
诗意速通
译文: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的另一边。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开头两句以秋景起兴,交代了时令,展现了一幅萧瑟、冷寂的秋景图,为全诗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第一句有何
作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去追寻
艰险
顺流而下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险而漫长,但主人公仍不放弃,从侧面表现了主人公的痴情、执着和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句解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表现了追求者内心的焦急
追求伊人之难,伊人行踪不定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茂盛的样子

译文: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河的岸边。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路)高而陡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高陡难登攀。顺流而下去追寻她,仿佛在水中的高地上。
水中小洲或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茂盛鲜明的样子
译文: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仿佛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深 层 探 究
第三节
1、诗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案】《蒹葭》讲述了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故事。
2、主人公在追寻“伊人”过程中,顺利吗?他有怎样的情感变化呢?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暗示“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变换
顺利吗?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沚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央
顺流追寻 逆流追寻

“伊人”的飘忽不定
主人公对“伊人”深情执着的追寻
伊人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可望
男主
人公
溯洄从之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溯游从之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不可即
苦闷
怅惘
失望
凄苦
执着追求
3、诗的主人公和伊人
是怎样一个形象?
(1)主人公: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矢志不渝的青年。
(2)伊人:扑朔迷离,朦胧飘忽、若有若无、美好。?
4、品读诗歌——悟主题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分析“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重章叠唱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关雎》和《蒹葭》二者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相同点
都是当时的民歌。
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
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五、比较阅读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不同点
关雎
蒹葭
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这首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拓展延伸
结束语:伊人无所踪,但是因为太美好,所以追求者不惧艰辛,依然不舍不弃。正如追求理想、梦想的过程。屈原曾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实现梦想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也磨灭不了追梦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愿大家都是执着无悔的追梦人,在自己青春的书页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