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21: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讲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讲故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美好品质”。读——“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本单元我们还要——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4课《司马光》。
2.揭示课题。
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司”字是平舌音,半包围结构,横折勾,横,口。司马是复姓,他源于西周时期的一个官职,掌管兵部。光是名。亲切的叫一叫他的名。大声喊一喊他的全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司马光7岁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认识文言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2页,自己小声读读,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和以往学习的课文有哪些不一样?
(文章很短,不好读,字很少,古文,文言文。)
(2)小结:同学们很善于发现。这是一篇小古文,也可以叫他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师:这一课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
要想学好这篇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读文正音。
①带拼音读文。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拼音版)
(读得快的同学还可以读读这些带拼音的字。)
②拼读生字。
我们一起拼读这些字。
③解决“没”字。
这个字(没:变红)在文中读什么?(出音节)为什么?
小结:多音字就是根据它在句子中的意思来判断读音的。
(2)读通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
谁来读一读课文。相机评价(a还读得不够通顺,没关系,我们可以听其他的孩子读。b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②齐读课文。
我们一起读。
3.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1)范读。
要读好文言文还要读好句子的停顿。瞧!老师请来了“魔法棒”,它能帮助我们读好停顿。你听——
(2)各种方式读。
①自读。
自己练练。
②指名读。
请你读。(老师听出了你的停顿)
③教读。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在有“魔法棒”的地方,把字音拉稍微拉长一点儿。跟老师读一读。
④练习读。
再自己读读。
⑤推荐读。
我想请你们班的朗读能手来读一读,你们推荐谁?
真不愧是朗读能手啊!(掌声)我们一起来像他一样朗读。
⑥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导学法。
要读懂文言文课文,老师教你们一招儿,就是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来理解。(出示课件)
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有一个数字标记,比如:在“庭”字右上角有一个数字②,在注释里也有一个数字②,它们是相对应的,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庭”的意思是“庭院”。这就是注释。(板书:注释)
(二)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根据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解决问题。
指名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第一步:借助注释,理解字词。
第二步:圈出不懂的字词。
第三步: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温馨提示: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你刚才的学习成果。
(三)汇报交流。
1.理解字词。
(1)理解注释里的字词。
看到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老师来考考你们。(指名检查词语意思)
庭:庭院。
瓮:口小肚大的容器。(图片比较瓮和缸①)
①请看这两幅图,哪个是瓮?哪个是缸?要是有人掉进里面,哪个不容易救起来?(瓮口小,瓮壁太滑,不好爬起来。)是呀!掉进装满水的瓮里,那就有生命危险。文中说“瓮”没有说“缸”,可见古人的表达是多么的严谨呀!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迸:涌出。
(2)小结方法。
我们刚才是用了什么方法掌握了这些字的意思?(板书:借助)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是最基本的方法。
2.学生质疑。
同学们,你们刚才圈出了不懂的字词还有哪些?(登、跌、弃、去、持、击、破、之、于)(生说)你想问 你有问题?你也有问题?相信通过接下来的汇报交流学习,大家一定能解决这些小问题。
3.理解内容。
(1)理清文中人物。
文中写了哪些人?(群儿、一儿、众、光 、儿)
评价:把所有的人物都找出来了,你们真会思考。
(2)人物在干什么?
①群儿:
a.我们一起来看看“群儿”指的是谁?群儿在干什么?(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做游戏。)文中是这样写的,读——群儿戏于庭。
b.仿说:
我们能不能仿照“群儿戏于庭”这个句子,说一说一群小孩在庭院里读书?画画?(齐读)
C.评价:
真会学,你们一下子就学会了写简单的文言文。
②一儿:
a.接着汇报,一儿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爬到装满水的瓮上面去玩。)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一不小心失足掉到瓮里,被水淹没了。)是呀,小孩掉到装满水的翁里啦,就要淹死了,多么危急呀!
b.读—— 一儿登翁,足跌没水中。
③众:
a.在这危急时刻,其他的小孩在干什么?
b.理解“众”。
同学们,“众”指哪些人?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如不能答:这“其他的小孩”不包括谁和谁?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好方法。运用得熟练。
C.想象慌乱的场景。
假如你们就是这些跑开的孩子,你们会去干什么?(是啊,小伙伴掉进装满水的瓮里啦,就要淹死了,情况多么危急呀,有的孩子跑开想办法去了,也有的孩子吓哭了,现场一片慌乱。)
④光:
a.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在干什么?
(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砸破了。)
b.理解“持”“击”。
你来做做这个动作。
预设:(a不到位:大家觉得这样拿起来的石头能砸破瓮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谁再来做一做?)
(b到位: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的,当时的情况很紧急,只有拿起石头使劲儿地砸装满水的瓮,才能把它砸破。咱们一起边读边做一做这个动作。
用力一点点,瓮就要被砸破啦!
再用力一点点,瓮马上就要被砸破啦!
⑤儿:
瓮终于被砸破啦,水哗哗地涌了出来,掉到瓮里的孩子得救了。
此时此刻,大家心情怎么样?(兴奋、激动、高兴)
读——水迸,儿得活。
这就是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板书:破瓮救友)
(3)学习司马光品质。
这时,孩子们围了过来,猜猜,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你想说?你也有话说?
(板书:沉着、机智)
(4)简介司马光的成就。
只有七岁的司马光就那么沉着,那么机智。加上他刻苦好学,后来他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读——(课件)
(5)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带着问题默读,这些问题有的是文中不懂的词语,有的是课文内容的不理解。刚才提到的那几个不明白的字词,通过学习,明白了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练讲故事,指导背诵。
1.讲故事。
(1)师生合作讲。
同学们,这个故事流传了近千年,我们来合作讲故事吧,我来讲故事,你们读原文。
(2)同桌互讲故事。
要想把故事讲精彩,还可以加上想象。请同桌合作,你讲我听,我讲你听。
(3)指名讲。
评价:你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不仅会用上xxx词语,还加上了想象。1.练习背诵。
2.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
故事讲好了,能不能借助这幅图,尝试着把课文背下来,想不想挑战?(想)自己先试试。
(2)接龙背诵。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背人物,你们接背。
(3)无字背诵。
不错,加大难度,有没有信心?这一次不看提示,能背下来吗?(出示课件:画横线。)
评价:孩子们,你们第一次学文言文,就能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超强的学习能力点赞。
五、小结学法,延伸课后
1.交流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看板书总结)(预设:第一次学文言文有什么收获:借助注释理解词语,读文言文的时候要读出停顿,带着问题默读。)
2.小结延伸。
真高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学有所获。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文言文。
下节课,吴老师再来带着你们学写生字;继续背诵课文,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还要体会文言文和其它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
第二节课学习清单:
1.学写生字强基础。
2.继续背诵课文。
3.体会语言的不同。
预设:最后让我们在你们的朗读声中结束这节课。下课!
板书:
24 司马光
(文言文)
破瓮救友
借助注释
沉着 机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