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试题100分,卷面5分)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让我
们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56分)
一、读民间故事选段,完成练习。(17分)
一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热闹极了,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美食、看春晚,共同
庆祝新春佳节。为什么要过年呢,你知道年兽的传说吗?
相传(chuan zhuan),在上古时期,中国有一只可怕的怪兽,眼若铜铃,头长
触角,来去如风,叫时会发出“年一”的声音,因此得名年兽。年兽体形庞大,相貌狰
狞,诡计多端,凶残异常。这年兽平时散居在深山密林中,每①jiàngé三百六十五天
就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而且胃口奇大,一次要吃下几十个人,
被他害死的人不②jiqi shù,给人们带来③huY mieè性的④zai nan,⑤sǔnshi
不可⑥g如量。它们天黑时出现,等到鸡鸣破晓,就又返回山林中去了。然而,尽管老
百姓都对年兽又恨又怕,却⑦shāngy不出⑧jiějue的办法,只能任(rnrèn)
其迫害,万分⑨jiao j1。
1.按顺序写出短文中用汉语拼音替代的词语。(9分)
③
5
6
⑨
2.根据情境选一选,在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1分)
3.先写出与文中“诡计多端”意思相近但感彩不同的词语,然后用自己写的词
语写句子。(3分)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五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
4.这段话中,词语“不ji qi shù”可以用四字词语
来替换。
(1分)
5.这个片段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年兽》。你最喜欢哪个中国民间故事?最喜欢这个
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推荐给大家。(3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更(gng)
嗜好
承诺
胆怯
猎豹
B.镜匣
殿堂
酷(kù)暑
辞退
亲蜜
C.直奔(bèn)
恩惠
爱慕
平衡
质朴
D.隐蔽
酬谢
机械
果实累(Ii)累
2.用成语替换下列句子中的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怕狼后怕虎的人终究是干不了大事的。(狐假虎威)
B.老师教育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个懂得感恩的人。(饮水思源)
C.在生活中,打开天窗说亮话能够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和矛盾。(直言不讳)
3.关于民间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民间故事一般具有口语化的表达特点。
B.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便于人们口耳相传。
C.东郭先生、阿凡提、伊凡、列那狐都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D.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有可能打败强大的对
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通过努力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4.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②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③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④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卓绝的智慧、伟大的精神,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
展的动力。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五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90 分钟;分值:试题 100 分,卷面 5 分)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让我
们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56 分)
一、读民间故事选段,完成练习。(17 分)
一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热闹极了,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美食、看春晚,共同
庆祝新春佳节。为什么要过年呢,你知道年兽的传说吗?
相传(chuán zhuàn),在上古时期,中国有一只可怕的怪兽,眼若铜铃,头长触
角,来去如风,叫时会发出“年—”的声音,因此得名年兽。年兽体形庞大,相貌狰狞,
诡计多端,凶残异常。这年兽平时散居在深山密林中,每①jiàn ɡé三百六十五天就窜
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而且胃口奇大,一次要吃下几十个人,被他
害死的人不②jì qí shù,给人们带来③hu miè性的④zāi nàn,⑤sǔn shī不可⑥ɡū
量。它们天黑时出现,等到鸡鸣破晓,就又返回山林中去了。然而,尽管老百姓都对年
兽又恨又怕,却⑦shānɡ yì不出⑧jiě jué的办法,只能任(rén rèn)其迫害,万分
⑨jiāo jí。
1.按顺序写出短文中用汉语拼音替代的词语。(9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根据情境选一选,在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1 分)
3.先写出与文中“诡计多端”意思相近但感彩不同的词语,然后用自己写的词
语写句子。(3 分)
4.这段话中,词语“不 jì qí shù”可以用四字词语 来替换。(1
分)
5.这个片段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年兽》。 你最喜欢哪个中国民间故事?最喜欢这个
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推荐给大家。(3 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0 分)
1.下列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更(ɡēnɡ) 嗜好 承诺 胆怯 猎豹
B.镜匣 殿堂 酷(kù)暑 辞退 亲蜜 C.直奔(bèn) 恩惠 爱慕 平衡 质朴
D.隐蔽 酬谢 机械 果实累(léi)累
2.用成语替换下列句子中的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怕狼后怕虎的人终究是干不了大事的。(狐假虎威)
B.老师教育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个懂得感恩的人。(饮水思源)
C.在生活中,打开天窗说亮话能够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和矛盾。(直言不讳)
3.关于民间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一般具有口语化的表达特点。
B.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便于人们口耳相传。
C.东郭先生、阿凡提、伊凡、列那狐都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D.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有可能打败强大的对
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通过努力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4.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②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③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④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卓绝的智慧、伟大的精神,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
展的动力。
A.④①②③ B. 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
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五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6 页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C.梅花,在寒风中绽放,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浓郁芳香,但是我爱
梅花,爱它的坚韧不拔。
D.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现在就是一棵棵等着吸收营养的小苗,只有读书,丰
富课外知识,才能吸收营养,长成参天大树。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5 分)
1.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按要求写句子。(3 分)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生气一词在字典里有两个解释:①因不合
心意而不愉快。②生命力,活力。诗句中“生气”的本意是 (填序号)。请你用
生气的另一个意思写句子。
句子:
2.用比喻句表达你的理解。 (2 分)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我说:
“ 。”
3.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
能抵得上一个太阳。(5 分)
这句话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上例句中的两种说明方法,写一写学校的操场。
4.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 分)
慈祥的外婆知道我们今天要回家,买了许多我们爱吃的水果,西瓜 甜瓜 香蕉
火龙果 摆了满满一桌。
5.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把画面写具体。(3 分)
院门外是一条弯弯的小河。
四、根据积累填一填。(14 分)
1.“ ,非是藉秋风”(《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自身有实力,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五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6 页
自能声名远扬,无需凭借外力。人生亦如此,当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便能在生活中绽放
光彩。(1 分)
2.古诗中有民俗情:“家家乞巧望秋月, 。”(《乞巧》)古
诗中有报国志:“死去元知万事空, 。”(《示儿》)“我劝天公重
抖擞, ”。(《己亥杂诗》)(6 分)
3.鲁迅一生勤奋好学,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自己的事业上,真正做到了
“ ,不弃功于寸阴。”岳飞“ ,白了少年
头,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4 分)
4.“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 在玻
璃 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人为白鹭设计的 。”(《白鹭》)这两句
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
字 。(3 分)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14 分)
(一)韦编三绝(6 分)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晚年勤读《周易》的故事。
孔子是终身学习的楷模。他幼年时聪明好学,二十岁就有“博学好礼”之名,到了
晚年,更是读书入迷。孔子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周易》。这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古
书,即便以孔子的学识水平,要完全搞懂都有难度。
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纸,书是用竹子做的。把竹片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片
竹子写一行字,再用一根牛皮绳将这些竹片(也叫竹简)穿起来,就成了书册。《周易》
的内容十分丰富,一部《周易》要用很多片竹简穿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孔子经常翻
阅《周易》,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断了。
“韦编三绝”后来被普遍用来赞扬读书勤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1.读短文,理解加点字和句子的意思。(4 分)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喜: 绝:
句子意思:
2.言为心声。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读了孔子《韦编
三绝》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一写。(2 分)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五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6 页
(二)端午节的传说(8 分)
五月五,是端午。人们争相插艾叶、佩香囊、吃粽子、赛龙舟,好不热闹。每逢此
时,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公元前 299 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
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可是,得到秦国贿赂的靳尚等人不断撺掇楚
怀王去赴会,楚怀王没听屈原的进谏。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三年后便死在秦国。
继任的楚襄王同样改变不了楚国迅速败亡的局面,楚国苟延残喘到了公元前 278 年,最
终被秦国攻下了都城。
屈原在流放中接连听到这些坏消息,万念俱灰。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满怀忧思,在
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江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到江中打捞。他们唯恐江中的鱼
虾吞食了屈原的尸体,便拿来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喂鱼。人们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
用芦苇叶将饭团包好,外缠彩丝,投入江中。这就是后来的粽子。
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
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1.短文 2~5 自然段写了 4 个方面的内容,请你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概
括。(2 分)
( )—楚国灭亡—( )—投粽纪念
2.小明想在“民间故事会”上讲述《端午节的传说》这个故事,为了让故事讲得更
有新鲜感,他可以( )(多选,3 分)
A.改变故事顺序,从屈原投江讲起。
B.化身楚国人,以见证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
C.大胆想象,增加“屈原流放”等具体情节。
D.熟读成诵,把《端午节的传说》这个故事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以“纪念屈原说”流传最广。结合短文,试着从
故事情节、人物精神方面,写写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3 分)
第三部分:表达 交流(30 分)
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具体描述该季节特有的自然景观、动
植物变化、人们活动以及你的个人感受等。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题目自拟。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五年级语文 第 5 页 共 6 页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五年级语文 第 6 页 共 6 页2024.12五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51分)
一、1.①间隔 ②不计其数 ③毁灭 ④灾难 ⑤损失 ⑥估⑦商议 ⑧解决
⑨焦急 2.chuán rèn 3.足智多谋 句子略(词语1分,句子2分)
4.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5.故事名、人物、理由各1分。
二、1. B 2. A 3. C 4.C 5.D
三、
1.② 句子略 2 句子略 3.列数字 作比较 句子略 4.、 、 、......
5.院门外是一条弯弯的小河,像一条丝带,柔美又灵动。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
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得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四、1.居高声自远 2.穿尽红丝几万条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不拘一格降人才
3.不饱食以终日, 莫等闲 空悲切
4. 嵌 框 镜匣 白鹭垂钓图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
(一)1.喜欢 断 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经常翻阅(翻来覆去地
读),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断了。2.略
(二)1.冒死进谏 屈原投江 2.A B C 3.(1)情节方面,冒死进谏、国
亡投江等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2)人物精神方面,屈原忧国忧民,忠于祖
国,国亡而毅然投江明志,这种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第三部分:表达 交流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