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感彩鲜明的语言
2、感悟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
3、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4、练习听记朗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2、练习听记和朗读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听记、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朗诵一首诗歌,作为献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
二、自主预习:
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余杭县人,祖籍南京。现代诗人。
1905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职员家庭。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
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 乘船前往香港,开始了漫长而苦难的流亡生涯。8月1日,他开始主持当时刚刚创刊的《星岛日报》的文艺副刊《星座》。在他的努力下,《星座》很快成为香港进步文学的中心。1942年春,由于频繁的抗日活动,望舒终于被日军逮捕并被投入监狱。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地牢里他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1949年3月11日,望舒怀着“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的意愿,毅然带着两个女儿, 冒充押货员,乘船北上。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2月28日他病死在刚刚解放的生机勃勃的北京。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先后收入《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抒写个人的哀愁,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抗日战争后,诗风大变,《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等诗,意象鲜明、感情强烈,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教学流程】
一、观看视频 激情导入
激情导入
预习检测: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1905年11月生于( )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 乘船前往( )1942年春,由于频繁的抗日活动,被( )逮捕并被投入监狱。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 )里他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 )歌。早期诗歌多抒写个人的哀愁,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诗风大变,《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等诗,意象鲜明、感情强烈,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2.下列各项中,对戴望舒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用笔名梦鸥。
B、被称为”雨巷”诗人。
C、前期风格清丽幽婉。
D、新月派代表人物。
二、听记朗读 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专心听记,认真思考问题: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记,要求专注认真不能看书)
问题:统领诗歌的语句是什么?
诗歌内容明显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2.小组合作交流:
3.品析诗歌的总领句
(1)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
(2)激情朗读。
三、自主学习 个性解读
1、自读诗歌加深了解,注意重音和节奏;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太阳,是春, 将/驱逐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
自主解答
1、下列词汇中,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A、“灰烬”B、“奇异的芬芳”C、“那么细,那么软”D、“血和灰、阴暗”2、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写的是( )
A.他家乡的景象B.他生活过的地方的景象C.解放区的景象 D.江南水乡的景象描写沦陷区的一节,读得凄楚忧愤;描写解放区的一节,读得明朗温馨。3、每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该如何读?
2、学习生字词。
灰烬jìn : 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堤上dī :堤河。
锦幛zhàng :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xìng :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hāo: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蚁lóu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qiáo: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蘸zhàn
苏生——苏醒。
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四、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合作交流,学习诗歌的部分内容。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 /只是血和泥;
结合日军轰炸重庆的图片和我们临朐县1942年变为无人区的事实思考画线词语的含义。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不要说是多情的诗人,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牵挂呢!当身处地牢中的诗人摸索到家乡时是怎样的心境,该如何来读呢?戴望舒小时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记忆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而他笔下的西湖也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的记忆,这是哪一句,又该如何来读呢?如此仙境一般有奇异的芬芳的美丽的家乡,现在又是怎样呢,这又是哪一句,该如何来读呢?
(2)激情朗读
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编的帽子的无忧的嬉戏吗?……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中国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此时,谁的心中满腔怒火?请站起来!侵略军蹂躏了你的家乡,让你国破家亡!请你用声音告诉我们,告诉所有人,你愤怒了!你激动了!你义愤填膺了!你怒不可遏了!
2.分组学习其余内容,合作探究品析诗歌感彩鲜明的语言、感悟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
(1)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2)诗人由北向南,手掌抚过祖国大地,这些象征性事物让诗人感觉到了什么呢?
(3)这些描述表明了沦陷区怎样的情景?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诗歌哪句话总结了解放区的情况?
(5)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解放区他的感觉是什么?
(6)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里?
(7)哪句诗最能抒发作者心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希望之情呢?
(8)诗歌最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感悟诗情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力求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五、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1.总结诗歌的写作特色。
2归纳诗歌的内容主旨。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戴望舒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于1945年5月31日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4、配乐朗诵,展示学习成果。
激情引入: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黑暗潮湿的地牢里,却响彻着如此健康明亮的歌唱!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民族精神呀!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课文再诵读一遍!
六、课外阅读 欣赏《雨巷》
如课堂时间宽裕,可以师生配乐朗诵,了解这首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雨巷》,了解那个深受大家喜爱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形象,体会两首诗歌截然不同的风格。如课堂时间不宽裕,可以作为作业。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近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九二八年八月
七、师生畅谈课堂感受
谈谈自己这堂课的学习感受。
教师寄语: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这首诗歌。(必做)
2、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几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1、2组)
3、朗读《雨巷》自主品析。(1组)
4、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四人一小组,制作一期手抄报:历史不能忘却。(3组